- 年份
- 2024(9579)
- 2023(13615)
- 2022(11683)
- 2021(10516)
- 2020(9013)
- 2019(20250)
- 2018(19882)
- 2017(38302)
- 2016(20493)
- 2015(22513)
- 2014(21829)
- 2013(21531)
- 2012(19377)
- 2011(17170)
- 2010(16786)
- 2009(15102)
- 2008(14143)
- 2007(11716)
- 2006(9959)
- 2005(8255)
- 学科
- 济(79292)
- 经济(79211)
- 管理(57334)
- 业(55214)
- 企(42568)
- 企业(42568)
- 方法(39201)
- 数学(34252)
- 数学方法(33839)
- 农(22051)
- 财(20203)
- 学(19890)
- 中国(18720)
- 业经(17362)
- 环境(15965)
- 贸(15440)
- 贸易(15436)
- 农业(15200)
- 易(15071)
- 地方(14928)
- 务(12894)
- 财务(12858)
- 财务管理(12833)
- 制(12776)
- 企业财务(12203)
- 技术(12187)
- 和(11777)
- 理论(11575)
- 划(11569)
- 银(10160)
- 机构
- 学院(279952)
- 大学(278844)
- 管理(110372)
- 济(109264)
- 经济(107098)
- 理学(96963)
- 理学院(95843)
- 管理学(94020)
- 研究(93861)
- 管理学院(93530)
- 中国(69300)
- 科学(63461)
- 京(58565)
- 农(55473)
- 业大(48857)
- 所(47422)
- 财(46980)
- 农业(44248)
- 研究所(44189)
- 中心(44060)
- 江(39848)
- 财经(38837)
- 范(36343)
- 师范(35776)
- 经(35611)
- 北京(35590)
- 院(35165)
- 经济学(33266)
- 州(31848)
- 经济学院(30303)
- 基金
- 项目(209292)
- 科学(164960)
- 基金(154459)
- 研究(142816)
- 家(139387)
- 国家(138307)
- 科学基金(118089)
- 社会(92792)
- 社会科(87954)
- 社会科学(87931)
- 基金项目(83120)
- 省(82161)
- 自然(80517)
- 自然科(78591)
- 自然科学(78567)
- 自然科学基金(77151)
- 划(69938)
- 教育(63906)
- 资助(62124)
- 编号(54906)
- 重点(47797)
- 发(45427)
- 部(44957)
- 创(43789)
- 科研(41582)
- 计划(41492)
- 创新(41006)
- 成果(40625)
- 国家社会(39320)
- 教育部(37621)
- 期刊
- 济(109419)
- 经济(109419)
- 研究(67428)
- 学报(52922)
- 中国(50227)
- 农(47812)
- 科学(47577)
- 大学(38795)
- 学学(37114)
- 管理(36676)
- 财(35302)
- 农业(32986)
- 技术(21346)
- 教育(20119)
- 业经(19785)
- 融(18839)
- 金融(18839)
- 财经(17916)
- 业(17828)
- 经济研究(17813)
- 资源(16371)
- 经(15464)
- 问题(14812)
- 版(14780)
- 图书(14557)
- 业大(14222)
- 科技(14099)
- 商业(12449)
- 技术经济(11908)
- 农业大学(11855)
共检索到385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厚侠 望勇
以黑河中游为研究区,采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和修正后的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价值,探讨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低覆盖草地、沙地、耕地是黑河中游主要土地利用类型,2000~2010年黑河中游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水体。研究期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有所上升,从35.99亿元增加到39.14亿元,增加了3.15亿元;水体和耕地对研究区总体服务功能变化的贡献率最大。黑河中游的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水分调节、食物生产和气体调节上,而营养循环、水分调节变化幅度最大。
关键词:
生态服务价值 遥感影像 土地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琦 陈兴鹏 师满江
土地利用/覆盖具有社会和自然双重属性,当代土地覆盖变化主要是人类活动作用于土地利用的结果。本文以黑河中游甘州区为例,分析了在人文因素作用下,研究区2002-2011年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速度和幅度以及土地利用/覆盖程度综合指数,得出2002-2011年甘州区土地利用/覆盖整体结构中,建设用地加速扩张,农用地资源减少,土地利用结构非农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人文因素 甘州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广斌 琚小倩
"一带一路"倡议将新疆确定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乌鲁木齐城市圈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城市圈土地利用类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率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联度,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分析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政府调整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同时对其他干旱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艳忠 刘昌明 刘小莽 梁康 白鹏 冯异星
剧烈的人类活动可快速地改变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格局,并对地表参量和水文要素产生深刻的影响。论文以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Grain for Green ProjeCt,GGP)的重点区黄河中游为例,利用5期土地利用数据,定量分析了区域LUCC的过程与趋势,并探讨了GGP对下垫面地表参量及水文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GGP并未显著地改变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但改变了各土地类型的转换速度和平衡状态。GGP实施前各类型间相互转换频繁,处于动态平衡态势,而GGP实施后以土地类型单向转换为主,处于不平衡态势,以耕地单向转为林草地为主。2)不同子流域间LUCC存在差异。GGP前汾河流域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声佩 张勃
由于传统的土地利用空间统计分析问题中存在固有的空间自相关效应,进而影响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分布概率模拟的精度。研究在CLUE-S模型中传统的二值Logistics回归的基础之上引入了空间自相关因子形成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并将其用于区域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考虑了土地利用类型空间自相关性的Autologistic回归模型在模拟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时能更好地反映真实土地利用分布格局。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地的空间格局拟合优度ROC值分别从0.914、0.820、0.697、0.635和0.798提高到0.924、0.892、0.766、0.716和0.835;(2)...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 张学霞 徐新良 陈德超
【目的】定量研究土地利用背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旨在正确认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制,为坝上区域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以河北坝上张北、沽源、丰宁3县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评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进而探讨了该地区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结果】(1)2000—2015年坝上地区湿地、草地面积逐渐减少,分别减少28、26 km~2,建筑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共增加24 km~2,其他土地利用面积稍有增加;草地和湿地主要向农田转移,建筑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于农田、湿地的转移。(2)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上呈"西低东高"的趋势,低值区主要位于张北西部,而高值区主要位于丰宁南部燕山森林区;15年间,坝上地区85.92%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增加态势,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共增加334.83亿元,其中,气候调节服务价值增加最多,增加了90.44亿元,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价值先增后减;草地、森林和湿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在85%以上,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最大。(3)坝上地区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增加,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09,处于潜在危机区,坝上地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结论】坝上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渐提高,但对坝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重要贡献作用的草地和湿地退化明显,经济发展仍受生态压力的制约,生态环境仍然脆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立彬 郭永刚 吴悦 杨永涛
根据1990、2005和2015年共3期Landsat卫星影像资料及其他辅助资料,运用遥感(RS)人机交互目视解译方法进行监督分类,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分别制作3期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变化图,分析西藏林芝地区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各类型之间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林地、未利用土地、草地和水域为主,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林芝地区总面积的52.5%;其次为未利用地,占25.9%。1990—2015年,林芝地区林地面积减少118.4 km~2,变化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未利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次之,面积分别增加32.65和32.06 km~2,水域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未利用地的增加主要由草地和林地转化而来;耕地面积增加26.89 km~2,主要由林地转化而来;城乡、工矿、居民用地和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6.96和9.84 km~2,变化幅度相对最小。土地利用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林芝地区北部变化明显强于南部变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海霞 冯仲科 高守英 张秋红
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有利于准确、及时地监测土地利用的变化.该文以济南市遥感影像、地形图、土地利用图为基础资料,利用ERDAS软件对济南市1995、2000和2005年三期的TM影像进行校正、重采样、增强、分类等处理,得到济南市土地利用信息和土地利用的变化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水体、耕地、林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但是下降的速度在减缓;城镇交通用地增加最快;未利用土地面积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草场退化趋势已经得到遏制;济南市的土地利用正在日趋合理化.
关键词:
RS GIS 土地利用变化 动态监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群 喻光明 杨珊 胡利梅
结合1995/2000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及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数据与相关资料,研究了汉江流域中下游(湖北省境内)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该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大,1995年与2000年的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别为260.025和260.526,说明该区土地利用开发的强度有增大的趋势;(2)从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来看,该区未利用地(变化率为4.391)正在被加速开发,草地(2.836)与水域(1.664)受干扰严重,这对汉江流域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将产生深刻的影响;(3)由于总面积较大,变化面积最大的耕地及林地土地利用双向动态变化率分别为0.424和0.344,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晓 高吉喜 王雪军 罗遵兰
本文运用吉林省1999年与2004年两期遥感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获取该省土地覆盖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通过构建生态状况动态变化评价模型,评价该省在1999年至2004年间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该省土地覆盖格局和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省1999年的综合生态贡献指数值为54.48;2004年为57.31,△E值为2.83,变化率R为5.19%,说明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吉林省综合生态状况指数在逐渐上升,生态状况质量明显好转;(2)吉林省未来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是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疏林地...
关键词:
土地覆盖 遥感判读 马尔柯夫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清竹,江源
根据1976年的Landsat-MSS影像数据以及1987年和2000年的Landsat-TM影像数据,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手段以及转移矩阵和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地处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的内蒙古准格尔旗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分布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灌木林地、草地和难利用地,该三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占研究区域总面积75%;2)从1976~2000年期间,虽然乔木和灌木林地的面积明显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林地和草地向难利用土地、沙地和农地的转变过程。与此同时水域亦明显减少;3)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的实施、农田开垦和降雨量偏少可能是导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传哲 于福亮 刘佳 严登华 周婷
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实施后(即2000年以后),流域干流中游地区用水量在时空上进一步受到限制。为此,研究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及其驱动力,尤其是黑河水量统一调度以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研究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①研究区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变化,1985—2000年,耕地、林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逐渐增加,而草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2,000—2005年耕地、城乡工矿居民用地逐渐增加,而草地、林地、水域、未利用土地不断减少;②黑河流域干流水量统一调配以来,一方面研究区可用水量进一步减少,另一方面研究区耕地短时间增加较快,研究区生态环境有退化的迹象,草地、林地、水域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剑 李新 王根绪 赵洁
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时空变异性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黑河中游地下水的变异特征,进而利用克里格插值拟合黑河流域中游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时空分布。其次,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1985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85~2005年间,整个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变化表现为冲洪积扇中上部荒漠区地下水位下降显著,而河谷盆地中部和下游河谷绿洲区地下水位相对稳定,随机(人为)因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增大,整个黑河流域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
关键词:
黑河中游 地统计 土地利用变化 地下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计平 岳德鹏 刘永兵 李海龙 黄月艳
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3期TM影像(19891、996、2005)进行解译判读,获取北京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同时应用土地利用时空演变模型、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从景观格局的角度定量分析1989—2005年间区域景观过程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6年来耕地、沙荒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明显减少,而城市及建筑用地和林地的面积在连续增加;各景观组分间的转移过程频繁,其中耕地斑块向城市及建筑用地斑块的转移数量最大,沙荒地向林地的转变最为明显;1989—1996年间的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率较1996—2005年间的大,变化集中表现在西北城郊过渡区域;各景观类型的平均斑块形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