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31)
2023(12030)
2022(9665)
2021(8824)
2020(7469)
2019(16934)
2018(16720)
2017(32086)
2016(17380)
2015(19499)
2014(19160)
2013(18372)
2012(16400)
2011(14497)
2010(13951)
2009(12331)
2008(11569)
2007(9790)
2006(8433)
2005(7228)
作者
(49946)
(41756)
(41484)
(39439)
(26423)
(20037)
(18934)
(16533)
(16137)
(14562)
(14342)
(14218)
(13444)
(13101)
(12961)
(12862)
(12499)
(12491)
(12146)
(12053)
(10264)
(10240)
(10073)
(9699)
(9394)
(9344)
(9103)
(9032)
(8402)
(8316)
学科
(69635)
经济(69565)
管理(46204)
(44937)
(35817)
企业(35817)
方法(34426)
数学(30940)
数学方法(30523)
(20073)
中国(18725)
(16404)
业经(15539)
(15461)
农业(13592)
地方(12570)
(11405)
贸易(11401)
(11094)
(11013)
(10529)
环境(10512)
财务(10486)
财务管理(10460)
理论(10407)
技术(10384)
企业财务(9982)
(9533)
(9308)
(8962)
机构
大学(237871)
学院(236363)
(94754)
经济(92994)
管理(91529)
研究(80780)
理学(80450)
理学院(79565)
管理学(77777)
管理学院(77374)
中国(58795)
科学(52981)
(49763)
(46870)
业大(41222)
(40480)
(40431)
中心(37719)
研究所(37563)
农业(37294)
(34597)
财经(33537)
(30800)
(30385)
(30299)
北京(30071)
师范(29928)
经济学(29654)
经济学院(26942)
(26490)
基金
项目(175602)
科学(138845)
基金(129723)
研究(121826)
(116716)
国家(115835)
科学基金(98929)
社会(78244)
社会科(74265)
社会科学(74246)
基金项目(68768)
(68223)
自然(66772)
自然科(65250)
自然科学(65230)
自然科学基金(64062)
(58710)
教育(56501)
资助(52594)
编号(46938)
重点(40535)
(38681)
(37726)
(36768)
成果(36004)
科研(34947)
创新(34517)
计划(34227)
国家社会(33629)
教育部(32692)
期刊
(93940)
经济(93940)
研究(62234)
学报(44076)
中国(43843)
(41356)
科学(39950)
大学(33570)
管理(32953)
学学(31938)
(30853)
农业(28373)
教育(22874)
技术(21235)
(17163)
金融(17163)
财经(16080)
业经(15825)
经济研究(15583)
(15428)
(13881)
问题(13094)
(12658)
业大(12356)
科技(11600)
资源(11587)
统计(11543)
技术经济(11146)
(10309)
农业大学(10237)
共检索到329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文科  蔡体久  琚存勇  
选取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地东北部伊金霍洛旗为研究区域,以少量野外定位调查数据与其对应的RS和GIS信息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像元为单位的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定量估测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得到影响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主要指标(因子)。在对荒漠化程度量化分级后,建立以植被盖度和生物量2个重要指标为影响因子的荒漠化程度定量估测模型,实现区域性荒漠化程度的定量估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晓松  吴波  范文义  王刚  杨洪晓  王妍  
采用光谱混合分析(SMA)技术,选取农地、裸沙、沙生植被、水和盐碱地作为基本组分,以位于半干旱区的毛乌素沙地的典型地区为例,进行了荒漠化土地混合像元分解和荒漠化信息提取的尝试,并与穗帽变换和监督分类的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采用实地调查数据和NDVI方法进行了精度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光谱混合分析技术用于荒漠化信息提取具有比较好的效果,效果明显优于常用的NDVI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体久  琚存勇  
该文以鄂尔多斯地区毛乌素沙地地面调查样地为例,探讨了以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地类型为参数,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植被盖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线性模型相比,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模型估测植被盖度,总体相对精度基本保持不变,代表空间精度的单个样地正确预报能力提高2%。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梅  杨改河  冯永忠  
气候变化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的气候变化及其对沙漠化的影响,利用近45年(1961~2005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毛乌素沙地4个典型旗县(鄂托克旗、乌审旗、榆阳区及盐池县)的气温、降水量、气温与降水量的关系、年大风累计日数及蒸发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地区20世纪70~80年代气候发生了重要变化,气温回升较快,降水量和气温变化具有同步性,大风日数逐渐减少,蒸发量下降,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该地区气候空间差异很大,东南部地区的气候条件较西北部地区优越。依据文献记载,毛乌素沙地沙漠化的总体趋势及不同地区的空间差异与本文研究所得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空间差异结论相...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宝林  周成虎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体久  琚存勇  
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了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的相关性及作为中间变量遥感估测荒漠化程度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盖度和生物量与荒漠化程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99和-0.624,线性关系显著,随着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减少,荒漠化程度不断加重;用植被盖度和生物量定量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其模型正确预报精度达到了85%,荒漠化程度预报误差不超过1个等级,可较好地满足生产需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蔡强国  
位于首都圈北部内蒙古高原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威胁京津地区的一个主要风沙源区,近几十年来荒漠化发展十分迅速,但相应的荒漠化研究却很薄弱。目前对该区一些局部地区的研究已经揭示了荒漠化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缺乏整个沙地荒漠化状况全面和细致的了解。虽然过度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被看作是该区荒漠化的主要驱动力,但只有揭示人类生产系统与土地系统之间的反馈作用机制,才能深刻认识荒漠化的成因,才有望对防治荒漠化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最后,提出了围绕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问题需要开展的4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即潜在生态系统空间格局、荒漠化动态与监测、荒漠化机理、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承载力确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梅焕  朱志梅  曹明明  王春杰  谢艳  
【目的】揭示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植被的相互作用规律,为土壤-植被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陕西榆林地区沙质草原地带沙漠化程度明显的区域为研究区,在野外调查和图像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空间序列方法,将沙漠化过程分为非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35%)、潜在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25%~35%)、轻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15%~25%)、中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5%~15%)、重度沙漠化阶段(植被盖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伟  侯瑞霞  唐小明  
我国定期开展的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积累了海量监测数据,提取其动态变化信息以探索荒漠化和沙化演替规律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现有动态分析方法的不足,提出了动态分析解决方案和技术框架,通过支撑数据库和动态数据库构建技术,确保了多期监测海量多专题数据的可比性及其动态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利用全国第3期和第4期监测数据,基于组件式GIS多层架构建立了简易实用的动态分析程序系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动态分析技术有效可行,且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岳  刘学敏  哈斯额尔敦  
毛乌素沙地较我国其他沙漠、沙地具有显著的自然资源优势,且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故适宜进行产业化治理的实践和研究。本文梳理了位于毛乌素沙地11个县级区域和作为对照的库布齐沙漠3个县级区域的"沙产业"企业情况,并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上述县级区域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沙产业"企业规模等信息进行分析,可知:在14个县级区域中,榆阳区"沙产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盐池县排名最后;榆林市"沙产业"总体发展情况最好,鄂尔多斯市次之;毛乌素沙地东南部的"沙产业"发展水平显著优于西北部;库布齐沙漠"沙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对毛乌素沙地的沙漠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高志海  白黎娜  王琫瑜  李增元  李晓松  王玉魁  
在对2个荒漠化典型区土壤采样、化验分析和光谱测量的基础上,分析荒漠化土地土壤的反射光谱特征及土壤有机质的光谱敏感范围,构建多种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结果表明:荒漠化土地土壤具独特的波浪型光谱曲线,其主要特点是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的500~900nm光谱范围存在一个明显的弓形突起区,其对提取土壤有机质信息有实际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在中心波长分别为600和830nm的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光谱范围分别存在1个有机质光谱敏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估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利用波长588nm处的反射光谱对数lgR588和反射光谱倒数1/R588以及波长835nm处的反射光谱倒数的导数(1/R835)'和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强  孙向阳  黄利江  王涵  张广才  
采用张力计法测定了毛乌素沙地低吸力段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用θ=aψ-b模型进行了拟合,分析了各层次土壤的持水和供水能力。结果显示:0~20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差,但供水能力最强,40~60cm的土壤持水能力最强,供水能力一般;当土壤吸力达到0 06~0 08MPa,即土壤容积含水率在1%~3%时,比水容量就已达到了10-1级,标志着土壤水分处于难效水阶段,植物利用比较困难;在室内采用环刀法测定了沙地土壤水分的入渗率,结果显示:有植被覆盖的试验区的初始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都比无植被覆盖的对照区大,说明该地区植被对土壤水分的消耗影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梅焕  姚顽强  曹明明  朱志梅  
【目的】分析沙漠化过程中,不同沙漠化阶段共有种植物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旨在为沙漠化防治中植被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毛乌素沙地东南缘,采用植被动态学中群落的空间序列方法,以植被盖度为依据,将沙漠化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非沙漠化、潜在沙漠化、轻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在每个阶段选取3个1m×1m的样方,采集沙漠化共有种植物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的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何维明  张新时  
为了揭示沙地柏对毛乌素沙地不同生境中养分资源的适应性反应 ,分析了固定沙地、流动沙地和滩地中土壤养分状况、生物量和养分在植株不同结构中的分配以及植株对不同养分的利用和重吸收效率。结果表明 :(1) 3种生境中的氮、磷、钾、钙和镁含量存在不同程度差异 ;(2 )生物量、氮和磷在叶片中分配比率随氮和磷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而在根中的分配恰好相反 ;(3)氮和磷重吸收效率、钾利用效率和重吸收效率、钙和镁利用效率随相应养分含量的降低而增大 ,氮和磷利用效率随氮和磷可利用性的降低而降低 ;(4)叶片和根系对养分内循环的贡献恰好相反 ;(5 )根分布对不同养分异质性的影响存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