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8)
2023(10911)
2022(9256)
2021(8516)
2020(7325)
2019(16528)
2018(16059)
2017(30959)
2016(16553)
2015(18222)
2014(17932)
2013(17440)
2012(15629)
2011(14005)
2010(13517)
2009(12263)
2008(11597)
2007(9809)
2006(8262)
2005(7013)
作者
(46570)
(38725)
(38592)
(36539)
(24481)
(18840)
(17666)
(15402)
(15088)
(13445)
(13369)
(13263)
(12299)
(12217)
(11967)
(11846)
(11783)
(11498)
(11118)
(11111)
(9500)
(9484)
(9187)
(9017)
(8792)
(8602)
(8457)
(8282)
(7843)
(7628)
学科
(68587)
经济(68522)
管理(47084)
(44465)
(35039)
企业(35039)
方法(34206)
数学(31006)
数学方法(30586)
中国(17897)
(16711)
(16634)
地方(16115)
环境(14067)
(13915)
业经(13514)
(11434)
农业(11312)
(10969)
(10940)
银行(10940)
(10924)
财务(10906)
财务管理(10877)
保险(10831)
(10738)
(10569)
贸易(10566)
(10446)
金融(10444)
机构
大学(224712)
学院(224665)
(91349)
管理(90567)
经济(89584)
理学(78884)
理学院(78064)
管理学(76566)
管理学院(76184)
研究(73528)
中国(58093)
科学(47433)
(46531)
(41469)
(38177)
(35857)
业大(35556)
中心(35435)
财经(33850)
研究所(33259)
(32198)
(31040)
农业(30208)
经济学(28426)
北京(28368)
(27972)
(27752)
师范(27365)
经济学院(25852)
财经大学(25686)
基金
项目(166681)
科学(132663)
基金(123174)
研究(117437)
(108998)
国家(108197)
科学基金(93648)
社会(76145)
社会科(72288)
社会科学(72265)
基金项目(65521)
(65395)
自然(62583)
自然科(61080)
自然科学(61058)
自然科学基金(59924)
(55779)
教育(53544)
资助(50339)
编号(45450)
重点(38444)
(36757)
(36311)
(35018)
成果(34031)
科研(33079)
创新(32912)
国家社会(32286)
计划(31727)
教育部(31273)
期刊
(90469)
经济(90469)
研究(60636)
中国(39186)
学报(36729)
科学(34309)
(32190)
(31279)
管理(31063)
大学(28100)
学学(26982)
农业(22460)
(21780)
金融(21780)
技术(20285)
教育(18125)
财经(15883)
业经(14483)
经济研究(14143)
(13541)
(12446)
资源(12208)
问题(11734)
统计(11629)
技术经济(11127)
(10823)
科技(10721)
(10709)
理论(10373)
决策(9658)
共检索到312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舒昶  张林波  冯雪华  
以湖北省随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选择干旱、洪涝、水土流失和污染为生态风险源,对河流、城市、草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展开系统评价和实时监测,通过计算综合风险概率及生态综合损失度得到该区域的生态风险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总体上生态风险值从周边向内部逐步减小,整个风险值呈现出一种带状的分布结构,体现了该研究区生态风险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文明  张建辉  王文杰  左伟  何立环  
以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整体较差,良好等级的区域仅占4.25%,较差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60%;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为脆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仝纪龙  李发荣  袁九毅  王鹏波  
本文选取兰州市(涵盖五区三县)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方法优化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选取其中1986、1995、2000和2007年这四年作为代表年,在GIS和RS平台下利用遥感影像、基础地理数据、及其他相关数据,对兰州市二十年来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计算得出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在41.589 9-41.732 0之间,表明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为一般,植被覆盖度中等,生物多样性为一般水平,较适合人类的生存。并系统分析了造成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偏低的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基于以上,本文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兰州市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勇洪  叶彩华  李文华  
区域尺度上开展农田灌溉量预报需要考虑土壤、作物和大气的空间差异性。论文针对农田灌溉现状分别建立了需水量灌溉预报模型和土壤湿润层灌溉预报模型,并在预报模型中引入RS和GIS技术来考虑预报参数的空间差异性,初步实现了区域尺度上250 m分辨率网格化的农田灌溉量预报,并在北京地区冬小麦灌溉量预报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北京地区2010年冬小麦6月灌浆期间和11月下旬越冬前冻水的预报灌溉量分别为375 m3/hm2和600 m3/hm2,均较现行农业生产中建议的灌溉量明显偏少,具有节水经济效益潜力。这些结果显示了RS和GIS技术在区域尺度上农田灌溉预报中的良好应用潜力,且预报结论和应用效果能达到较好统...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毅  易敏  胡文敏  伍格致  
文章利用长沙市2014年Landsta 8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区内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数据,采用2015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规定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对长沙市及各区(县市)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结果:长沙市及浏阳市、宁乡县生态环境状况为"优",长沙县、望城区、岳麓区、开福区等四县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等三区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这表明:长沙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优,但9个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晓  高吉喜  王雪军  罗遵兰  
本文运用吉林省1999年与2004年两期遥感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建立空间信息库,获取该省土地覆盖类型动态转移数据矩阵,通过构建生态状况动态变化评价模型,评价该省在1999年至2004年间生态状况的变化情况,并应用Markov链模型对未来该省土地覆盖格局和生态状况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吉林省1999年的综合生态贡献指数值为54.48;2004年为57.31,△E值为2.83,变化率R为5.19%,说明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吉林省综合生态状况指数在逐渐上升,生态状况质量明显好转;(2)吉林省未来土地覆盖类型分布的总体特征和生态状况的发展趋势是林地面积逐渐增加,而疏林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毅  易敏  胡文敏  伍格致  
文章利用长沙市2014年Landsta 8卫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及区内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等数据,采用2015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中规定的评价指标与方法,对长沙市及各区(县市)进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研究结果:长沙市及浏阳市、宁乡县生态环境状况为"优",长沙县、望城区、岳麓区、开福区等四县区生态环境状况为"良",芙蓉区、天心区和雨花区等三区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这表明:长沙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较优,但9个区(县市)生态环境状况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区较城郊及周边县市生态环境质量要差,这意味着人类活动、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等是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主要因素,因此可以根据各区(县市)评价结果采用差异化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  吴丹  刘凡  贺纪正  邱炳文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响,已超过Ⅲ类水标准,水体功能退化;菱角湖、牛巢湖、筲箕湖、喻家湖、汤林湖和后湖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在Ⅰ~Ⅲ类之间,个别指标严重超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发超  刘丽君  张斌  
可利用土地是省级主体功能区域划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空间尺度上可作为后备建设用地的土地。近几十年来,西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供求矛盾也渐趋激烈。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可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优化空间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文章利用RS&GIS技术,以乡域为评价单元,评价了西藏可利用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数量特征、质量特征。结果表明:西藏的可利用土地资源面积约有510万公顷,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总体上较为丰富,但其分布不均匀,且质量较差,仍存在供需矛盾尖锐的问题。政府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和效益。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藏  冯仲科  黄季夏  杨柳  
以中国东北地区(含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研究区域,依据稳定性、独立性、主导性和综合性原则,从植被、地理环境、人为干扰等3个层面选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水源、居民点、主要道路等为评价因子,对中国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生境进行适宜性评价。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技术的支持下,获取各评价因子的定量信息。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并运用模糊数学模型对各单因子加权叠加,得到东北虎生境适宜性综合评价分级图并计算各分区面积。结果表明:(1)人为干扰和植被因素是影响东北虎分布的主要因素;(2)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东北虎最适宜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明阳  王克林  陈洪松  
以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和DEM高程,通过RS软件ERDAS IMAGINE和GIS软件ARCGIS,对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1986年1、995年和2000年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空间分布和随高程分异两个方面的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区域广西环江县由于生态环境移民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影响,在1986年~1995年~2000年间水土流失总体趋势是有先好转后加剧,水土流失形势严峻,中度、强度、极强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在1986年~1995年间分别减少了116.59 km29、2.06 km2、11.91 km2和0.74 km2,而在1995年~2000年间分别增加了119.53km...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丽娟  马俊  延晓冬  刘栋  张利  
随着对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大气中氧气含量变化也应引起关注。本研究利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碳和氧气的原理,通过模拟植物各级生产力,估算出区域氧气生产量。利用MODIS的GPP产品,通过投影转换、影像裁切等处理,与GIS融合,采用C-FIX模型估算区域NPP、NEP,实现区域氧气生产量的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以哈尔滨市为例估算了2008年区域氧气生产量,主要结论如下:①2008年哈尔滨市生产净氧气量394423.95t,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占初始氧气生产量的30.787%,异养呼吸消耗占0.001%,初始氧气生产量越多,植物自养呼吸消耗和异养呼吸消耗也多;②哈尔滨市处于高寒地带,2-12月氧气生产量基本趋近于0,夏季最高,秋季略高于春季;③哈尔滨市各月及全年以阿城区氧气产量最多,呼兰区、松北区次之,主城区即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及平房区最低。本研究采用RS、GIS等技术,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实现了区域氧气生产日、月、年总量估算和空间分布变化,为区域氧气生产量的估算提出了新的思路,为研究大气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和评价人类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了依据。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祖军  刘健  余坤勇  徐剑  
以闽北某县(区)域为研究对象,选取地物类型、坡度、海拔、坡向和离居住区远近作为林火评价主要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域森林火险情况进行了定量评价.按火险等级,将全区分为5类火险区,实现了研究区森林火险等级的区划.无、低、中、高、极高5类火险区分别占研究区的25.51%、59.27%、10.95%、4.22%和0.05%;居民居住区及周边的火险等级较其他地方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妍  高俊峰  赵家虎  
以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充分考虑多类型多等级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构建了风险源危险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源发生机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干旱、极端气象、土壤侵蚀及污染排放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太湖流域1 606个网格和24个县市的风险源危险度统计数据库,采用AHP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其中,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环太湖北部一带,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1.72%;较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分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向西北有逐渐变差的态势,这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