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14)
- 2023(10982)
- 2022(9547)
- 2021(8845)
- 2020(7541)
- 2019(17396)
- 2018(16945)
- 2017(32022)
- 2016(17135)
- 2015(19030)
- 2014(18658)
- 2013(17949)
- 2012(16350)
- 2011(14590)
- 2010(14037)
- 2009(12554)
- 2008(11803)
- 2007(9851)
- 2006(8538)
- 2005(7265)
- 学科
- 济(68452)
- 经济(68383)
- 管理(50755)
- 业(43845)
- 企(37035)
- 企业(37035)
- 方法(33330)
- 数学(29467)
- 数学方法(28990)
- 环境(17881)
- 农(17567)
- 财(17036)
- 学(16592)
- 地方(16153)
- 中国(16007)
- 业经(14682)
- 划(12277)
- 农业(11956)
- 和(11662)
- 贸(11425)
- 贸易(11418)
- 易(11042)
- 务(10864)
- 制(10811)
- 财务(10807)
- 理论(10787)
- 财务管理(10776)
- 企业财务(10267)
- 技术(10264)
- 资源(8962)
- 机构
- 大学(232233)
- 学院(231729)
- 管理(91750)
- 济(91559)
- 经济(89704)
- 理学(80329)
- 理学院(79462)
- 研究(79324)
- 管理学(77855)
- 管理学院(77470)
- 中国(58109)
- 科学(52519)
- 京(49167)
- 农(41868)
- 财(39553)
- 所(39448)
- 业大(38477)
- 中心(37366)
- 研究所(36675)
- 江(33585)
- 农业(33022)
- 财经(32202)
- 院(30139)
- 范(30028)
- 北京(29952)
- 师范(29598)
- 经(29499)
- 经济学(27627)
- 州(26642)
- 技术(25096)
- 基金
- 项目(172761)
- 科学(136452)
- 基金(126623)
- 研究(120709)
- 家(113217)
- 国家(112386)
- 科学基金(96413)
- 社会(76847)
- 社会科(72923)
- 社会科学(72899)
- 省(68082)
- 基金项目(67584)
- 自然(65296)
- 自然科(63676)
- 自然科学(63655)
- 自然科学基金(62460)
- 划(58398)
- 教育(55043)
- 资助(51446)
- 编号(46888)
- 重点(40136)
- 发(37737)
- 部(37506)
- 创(36429)
- 成果(35235)
- 科研(34246)
- 创新(34161)
- 计划(33832)
- 国家社会(32478)
- 课题(32317)
共检索到325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文明 张建辉 王文杰 左伟 何立环
以遥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以生态环境脆弱典型区———三峡库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区域主要生态问题,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为评价因子,建立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对评价结果的空间分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整体较差,良好等级的区域仅占4.25%,较差及以下等级的区域占区域总面积的60%;生态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比较明显,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最为脆弱。因此,必须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加强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祥梅 郭志华 肖文发 王建力 杨海明 何红艳
基于三峡库区及周边地区1973—2002年34个气象站点的基本气象数据,计算出各气象站的多年平均气温、大于10℃积温、干燥度、年降水量和年降水变率等。对这些气候指标利用“回归分析+残差修正”的方法进行插值,生成100m×100m的栅格数据,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三峡库区的气候综合评价模型,对三峡库区气候进行综合评价,共分为8个等级。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水热资源丰富,年均温主要在12~19.12℃之间,大于10℃积温平均为4794.56℃,干燥度小于1,年降水量主要在1100~1500mm之间,年降水变率较小,主要在10%~15%之间。气候综合评价等级平均为5.3级,西南部、中部地区气候...
关键词:
气候 综合评价 GIS 三峡库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宝雷 周万村 周启刚 冯朝阳
为了研究三峡库区近50年的林地变化及气候响应,该文以TM、SPOT、MSS影像和地形图等多种信息源为基础,通过一种新的自动提取方法获取了2002年三峡库区的各类型林地资源现状分布,并通过人工修改达到了精度要求.通过人工解译找动态图斑的方法获取了近50年三峡库区其他各期(2000、1995、1986、1973和1953年)的林地资源分布图,并对近50年三峡库区各种林地的变化过程作了分析.以全国191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通过插值获取三峡库区的气候要素资料,并对三峡库区林地变化的气候响应做了阐述.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各种林地在近50年经历了剧烈减少—缓慢减少—较大减少—不断恢复的发展过程.三峡...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世琦 高阳华 梅勇 唐云辉 陈志军 吴成果
三峡库区位于江汉平原和四川成都平原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之间。经调查,三峡库区重庆段从未发现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布。但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泥沙淤积量增加,库区内可形成冲积洲及滩地,加之库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很可能导致钉螺的孳生及扩散,使血吸虫病蔓延到库区。利用GIS和RS技术,探讨了在三峡库区寻找钉螺可疑滋生环境的方法。使用的主要数据包括1971~2000年的重庆市及周边气象站点的观测气象资料、长江主航道及其支流的水文数据以及4景ETM遥感影像。根据适宜钉螺生存的气象要素、消落带和植被等关键生态参数,试图找出三峡库区重庆段适宜钉螺生存的可疑滋生区域,并确定了巫山的大昌镇和开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曾群华 郭跃
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综合效益,同时由于水库水位的抬高,库区沿岸众多的文物古迹将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为了研究文物保护工作的发掘技术与改进文物管理工作的手段,文章在分析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TGRRPIS)的系统目标的基础上,探索了RS与GIS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的实用性,对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信息系统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金川 方创琳 冯仁国
受人文社会规律支配的城市化过程与受自然规律制约的生态环境演化过程之间,通过种种复杂的胁迫与约束机制,具有双指数倒U型曲线的耦合演化规律性。如果以区域内不同城镇构成的空间样本来测算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其耦合曲线通常有以下5种型式:下降、正U、上升、倒U和再下降。该演化序列符合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等方法,对三峡库区15个区县的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作了综合评价,并在综合和分组两个层面对二者耦合关系进行了定量辨识。结果表明:通过空间样本反映的重庆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曲线为正U型,揭示出库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演化的二元性;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沿长...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城市化 生态环境 耦合关系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王静 袁春 乔陆印
城镇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是城镇化发展的首要体现,建设用地结构和数量的变化都会对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利用2000和2005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图,采用ArcGIS技术,分析了三峡库区城镇建设用地与其他地类在空间上的转换情况。由于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耕地面积锐减,耕地向城镇用地转换面积达到6004.77hm2,并且平均图斑面积达到115.48hm2。本文对比了城镇建设用地在扩展过程中占用农用地的区域差异,城镇扩展年占用农用地的面积较多的区域是巴南区、江北县和重庆市区。以河流为中心,建立缓冲区分析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强度,在缓冲区半径0~10km范围内是库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重点区域。结合城镇建设用地的变化分析,采用DEA模型,从库区城镇建设用地效益值、DEA有效性、规模效益的角度,对建设用地效益展开了评价,并采用ArcGIS技术将效益值、DEA有效性、规模效益空间化,研究表明库区城镇建设用地效益值较高的区域分布在库区下游区、重庆市区,城镇建设用地效益整体上在提高,并且区域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并根据评价情况,对库区城镇建设用地效益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段小梅
三峡库区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对于根治长江水患,确保三峡库区和整个长江流域的长治久安,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污染现状及原因进行剖析,分析了库区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最后指出了解决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麻素挺 汤洁 林年丰
吉林西部地区位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准确认识和定量评价该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恢复整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采用多源空间信息,结合RS和GIS技术构造以栅格数据为主的数字环境,建立了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空间叠加分析得到综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4级,分级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向西北有逐渐变差的态势,这与自然条件、气候因素、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相关性,此外,评价结果与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结果相吻合,说明该评价模型具有科学合理性与客观准确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淑端 王勇 张全发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库竣工运行后,库区将出现落差达30 m的消落带。消落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在流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高的生态、社会和经济价值。其功能包括:缓冲带功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生境的功能、护岸功能和经济美学价值等。从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出发,剖析了三峡水库消落带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加剧,库区土地资源锐减,环境地质灾害加剧,旅游资源恶化,流行性病情和疫情的发生,生态系统更为脆弱等。针对这些问题从系统全局的高度提出了三峡水库消落带环境保护和综合防治对策,为科学地制定三峡水库消落带的保护与规划方案提供...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消落带 生态环境问题 防治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太蓉 钟博星 唐倩 张喆 任娇娇 郭跃
在测度重庆三峡库区各区县"新四化"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度指数、协调度指数和相对发展指数,从库区整体和区县两个空间尺度以及2000、2005、2010和2015年4个时间节点对库区的"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新四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整体上提升均比较明显,但"新四化"综合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高值都集中在主城及周边区县。(2)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整体尺度的"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比较有限,相对发展指数处于"新四化"发展同步于生态环境状态。县域尺度的协调度指数平均值介于0.549~0.818,且库腹区县的波动幅度大于库尾区县;相对发展指数平均值介于0.461~1.174,其波动规律与协调度指数相反,即库尾区县的波动幅度大于库腹区县。(3)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协调度指数和相对发展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圈层扩散现象,基本形成了库尾高水平和库腹低水平的片状集聚区。(4)2000—2015年,重庆三峡库区"新四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阶段和类型都经历了从低层次型向高层次型的蜕变过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炳方 刘远新 臧小平 程温鸣 张静 周维
针对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基于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17年工程建设过程中,库区及上游开展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效果进行总结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力得当,移民及工矿搬迁环境压力降低,干流水质基本稳定,地质灾害防控得当,库区及上游生态恢复加速,库底清理清漂彻底,媒介生物密度下降,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趋好。鉴于库区"限制开发区域"的国家主体功能区定位、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的滞后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需要进一步加强,特从管理、技术与经济三方面对三峡水库运行管理期内的库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建议,旨在为相关管理部门...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生态环境保护 环境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安敏 李文佳 吴海林 安慧 黄进
准确把握生态环境的演变趋势,有效识别其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基于遥感技术,获取三峡库区2000—2020年的生态因子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利用网格技术对RSEI进行行政区映射,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测算经济社会因素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呈现向好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等级为“中等”和“良”的面积平均占比达72%;(2)三峡库区湖北段生态环境状况优于重庆段,其中湖北兴山县生态环境状况最好,RSEI指数平均为0.474,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集中在重庆核心城区;(3)人口密度、城镇化、三大产业对生态环境有显著影响,而人均GDP与其他因素联动才能有较强影响力。研究表明,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需进一步提高经济水平,关注第二产业转型,重点控制人口规模以及城镇化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勇 吴丹 刘凡 贺纪正 邱炳文
运用RS与GIS技术以及模糊数学理论与层次分析法耦合对东湖水体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东湖水体污染严重,其中水果湖超过地面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处于高度富营养化状态;庙湖次之,属于Ⅳ类水;郭郑湖受水果湖和庙湖的影响,已超过Ⅲ类水标准,水体功能退化;菱角湖、牛巢湖、筲箕湖、喻家湖、汤林湖和后湖开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在Ⅰ~Ⅲ类之间,个别指标严重超标。
关键词:
RS GIS 东湖 水环境 模糊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健 黄德均 唐露 高立芳
为了给三峡库区"粮改饲"筛选出高产质优、适应性强的青贮玉米(Zea mays)品种,对10个青贮玉米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0个青贮玉米品种中,干草产量最高的为"渝青玉3号",达30 636.16 kg·hm~(–2);株高表现最好的为"重艮166"和"渝青玉3号",分别为311.93、310.67 cm;穗位高变化范围为99.04~123.05 cm,最大值为"大爱111";叶长和叶宽表现最好的分别为"大爱111"和"渝青玉3号";茎粗表现最好的为"渝青玉3号"和"曲辰九号";粗蛋白含量最高的为"青贮玉米318",达10.4%;中、酸性洗涤纤维最低的皆为"青贮玉米318"。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等权关联度和加权关联度排名前3位的均为"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318"和"大爱111",该3个品种适宜在三峡库区推广种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