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32)
- 2023(11615)
- 2022(9919)
- 2021(9363)
- 2020(7943)
- 2019(18242)
- 2018(18104)
- 2017(34830)
- 2016(18620)
- 2015(21061)
- 2014(21021)
- 2013(20520)
- 2012(19052)
- 2011(16953)
- 2010(16726)
- 2009(15300)
- 2008(14952)
- 2007(13322)
- 2006(11010)
- 2005(9563)
- 学科
- 济(78758)
- 经济(78689)
- 管理(54431)
- 业(53426)
- 企(43640)
- 企业(43640)
- 方法(40401)
- 数学(36245)
- 数学方法(35803)
- 农(21094)
- 财(19578)
- 中国(18145)
- 学(16905)
- 技术(16431)
- 业经(15510)
- 贸(14795)
- 贸易(14794)
- 易(14405)
- 农业(14245)
- 地方(13886)
- 务(12815)
- 财务(12768)
- 财务管理(12736)
- 制(12185)
- 企业财务(12070)
- 环境(11695)
- 理论(11637)
- 和(11499)
- 银(10447)
- 银行(10404)
- 机构
- 学院(266794)
- 大学(265268)
- 济(108663)
- 经济(106486)
- 管理(104857)
- 理学(91430)
- 理学院(90404)
- 管理学(88729)
- 管理学院(88231)
- 研究(87157)
- 中国(64616)
- 科学(55964)
- 京(55245)
- 财(46871)
- 农(46686)
- 所(44025)
- 业大(42911)
- 中心(41503)
- 研究所(40582)
- 江(38845)
- 财经(38496)
- 农业(37082)
- 经(35035)
- 范(34355)
- 师范(33983)
- 北京(33919)
- 经济学(33398)
- 院(31855)
- 州(30520)
- 经济学院(30495)
- 基金
- 项目(187526)
- 科学(147874)
- 基金(136834)
- 研究(133415)
- 家(120621)
- 国家(119690)
- 科学基金(102796)
- 社会(84045)
- 社会科(79711)
- 社会科学(79687)
- 省(73801)
- 基金项目(73338)
- 自然(68841)
- 自然科(67251)
- 自然科学(67233)
- 自然科学基金(66001)
- 划(62450)
- 教育(62230)
- 资助(55707)
- 编号(53793)
- 重点(42875)
- 部(41579)
- 成果(41150)
- 发(40171)
- 创(39481)
- 创新(37029)
- 科研(36709)
- 课题(36505)
- 教育部(35390)
- 计划(35232)
- 期刊
- 济(110653)
- 经济(110653)
- 研究(69372)
- 中国(46188)
- 学报(43394)
- 农(40773)
- 科学(40728)
- 财(37380)
- 管理(36000)
- 大学(32490)
- 学学(30972)
- 农业(28063)
- 技术(26739)
- 教育(24956)
- 融(19532)
- 金融(19532)
- 业经(18596)
- 财经(18512)
- 经济研究(18211)
- 经(15885)
- 业(15516)
- 技术经济(14870)
- 问题(14865)
- 资源(13597)
- 统计(13399)
- 科技(13348)
- 版(13185)
- 策(12389)
- 理论(12168)
- 商业(11833)
共检索到371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韩敏 孙燕楠 许士国 唐晓亮
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本文以1986年、1999年、2002年的扎龙区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RS、GIS技 术分析了扎龙地区沼泽湿地16年的空间格局变化。选取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形维数、分布质心等 景观指数进行计算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地区中沼泽湿地面积相对于总的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 情况。结果表明扎龙区域沼泽湿地的破碎化程度在加深,斑块形状变化不大,其质心位置向西北 偏移,西北部的沼泽湿地不如东南部稳定,受到的人为影响更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丽 王新杰 龚直文 张红梅 刘红伟
利用RS图像处理和GIS信息提取和分析功能,确定北京市区域湿地的景观分类系统,获取北京湿地景观数据。同时,基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斑块数及斑块密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78—2005年近30年来北京湿地景观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8491.63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减少了54.0%;2)1978—2005年,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化,破碎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王平
基于TM遥感数据,在GIS空间分析功能支持下,分析了1986年~2000年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变化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下,15年来嫩江中下游沼泽湿地景观变化显著,湿地面积趋于萎缩和破碎化,以-0·849%的年变化率递减,面积共减少了5·43×104hm2。湿地斑块数量和斑块规模趋于缩小,最大面积和平均面积分别减少了4·50×104hm2和29hm2,沼泽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沼泽湿地景观主要与旱地、草地、湖泊、河滩地和盐碱地景观类型之间转化,各时段特征有一定差异。沼泽湿地减少的主要去向是旱地和草地,面积分别达到4·56×104hm2和6·35×104hm...
关键词:
湿地 景观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嫩江中下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来斌 白军红 严登华 肖蓉 黄辰
应用ArcGIS软件,对雅砻江流域湿地1986和2000年遥感数据进行解译、矢量化处理,用Apack软件进行湿地景观格局指数计算,研究了近15a雅砻江流域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1)近15a雅砻江流域湿地景观面积减少,减少量为494.04hm2,占2000年湿地总面积的0.506%;(2)两个时期内湿地斑块密度保持不变,湿地景观的聚集度都很高,均在0.99以上,湿地景观集中分布,破碎化水平低;(3)雅砻江流域湿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水平和均匀度水平较低,而且两指数在两个个时期内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且各类湿地景观比例差异相对较大,沼泽湿地景观控制的程度较高;(4)雅砻江流域的5类湿地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大庆 许士国
对扎龙湿地1956—2000年的水循环要素特征进行分析,并计算了扎龙湿地在自然条件下的水量平衡关系。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在研究时段内蓄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蓄水量平均每年减少16.8×106m 3。大气降水是扎龙湿地的主要水源,占总来水量的61.5%,其次是上游乌裕尔河和双阳河的河川径流量,占36.5%,区间径流很小,只占2.0%;扎龙湿地的主要耗水项是蒸散(发),占总耗水的74.4%,其次是渗漏,占14.5%,下游出流只占11.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亓兴兰 李宝银 刘健 胡宗庆 余坤勇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侯飞 胡召玲
以徐州市区2000年和2006年土地利用基础数据为数据源,建立景观类型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对应关系。将徐州市区景观划分成农业景观、园林绿地景观、居住景观、工业景观、商服公共设施景观、水体景观、交通景观和其他景观8种类型,获得2000,2006年徐州市区景观分类图。计算出景观格局指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徐州市区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城市化驱动下,徐州市区农业景观主要向居住景观、工业景观转移,商服公共设施景观、居住景观和工业景观的相互转移频繁;农业景观在空间上逐渐分散,其余的景观类型呈现聚集的趋势;徐州市区呈现出景观异质性程度、斑块破碎化程度和斑块复杂化程度均加强的景观格...
关键词:
景观指数 景观格局 GIS 徐州市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殷志强 秦小光 刘嘉麒 裘善文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为乌裕尔河下游尾闾湖形成的苇草湖沼。作者通过野外调查、表土样品粒度对比和遥感影像分析,探讨了湿地形成演化的地质环境背景,分析了扎龙湿地与嫩江、沙地的成因联系。研究认为齐齐哈尔-大庆沙地由北西走向的纵向沙垄和低洼盐碱带组成,与科尔沁沙地一起构成了一个NE向展布的沙带,可能主要形成于末次冰期时期。其后嫩江进入沙地,对沙地进行改造,在扎龙地区留下众多牛轭湖。后期由于构造抬升嫩江河道西迁,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其尾闾湖最后演化成为现在的扎龙湿地。因此扎龙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为:风成沙地形成→嫩江改造、破坏沙地→嫩江西迁、乌裕尔河分流→扎龙尾闾湖形成→扎龙尾闾湖退化、湿地形成。因此扎龙湿地与连环湖是在风成沙丘上形成的沼泽地,是整个嫩江流域生态环境最脆弱的一个关键区。一旦湿地消失,将导致这个地区的盐碱化和沙漠化,对附近的齐齐哈尔和大庆两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关键词:
扎龙湿地 TM影像 形成与演化 生态环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焦德志 钟璐朋 王晶晶 刘家宝 何贵芳 尹靓茹
为探讨生境对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分株生长和生物量分配及其权衡关系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分株的数量特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关系。结果表明,在营养生长旺盛期的7月,4个生境中芦苇株高、株重及构件重均以水生生境最大,盐碱生境最小,生境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其中不同生境内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7~4.5倍和4.9~18.8倍,不同生境间株高和株重的最大值分别为最小值的2.9~4.6倍和3.6~4.6倍;株高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8.05%)高于生境内(24.87%~40.51%),株重及构件重在生境间的变异系数(42.26%~64.09%)低于生境内(55.79%~99.76%)。叶片、叶鞘和茎的生物量分配比例分别在27.79%~38.29%、17.93%~25.66%和36.05%~54.14%。株高与叶重、叶鞘重、茎重及分株重之间呈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而分株重与叶重、叶鞘重、茎重之间呈直线函数同速生长关系。芦苇分株的生长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子双重控制,不同生境芦苇分株在增高和增重上具有较大的生态可塑性,构件间的生长关系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因此,在不同环境下芦苇分株不同构件间具有显著的资源分配调整与权衡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夏清 章光新
湿地水文情势制约着湿地环境的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从而影响到湿地类型分异、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扎龙湿地是重要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枯水年需要人为补水来维持水文情势。分析人为补水条件下扎龙湿地水文情势,为确定湿地生态补水机制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选取1971年-1987年和2001年-2008年两个人为补水期,利用收集到的水文气象资料对扎龙湿地水循环要素特征和水量平衡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枯水年,人为补水量是扎龙湿地的重要水源。在自然和人为补水双重作用下,扎龙湿地蓄水量是增加的,有利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人为补水有利于湿地地下水位的回升和维持地表水位的相...
关键词:
水文情势 水量平衡 扎龙湿地 人为补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影 范娜 于秀波 夏少霞 齐述华
鄱阳湖星子站1951年-2008年57年长系列记录的7月份平均水位(该月水位一般为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水位)为17.69m(吴淞高程),选取与该水位最接近的洪水期ETM影像为底图,并结合鄱阳湖的圩堤分布图,确定鄱阳湖天然湿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对代表逐月状况的12幅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将鄱阳湖天然湿地分类为:水体、泥滩、草洲和沙滩四类;最后以ArcGIS为技术平台对12幅影像的解译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天然湿地总面积为3635.52km2;除1月份外其余各月份水体面积均大于其它三个类型,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沙滩面积最小且与水位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草...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GIS 鄱阳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恭映璧 胡曰利
城市湿地具有水源涵养、环境净化、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教育科普等生态服务功能,是城市功能评价的重要指标。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选取5个景观指数对1955年、1972年、1990年、2007年四个时期建成区、近郊、远郊的湿地景观格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市城市湿地分布空间梯度较大;(2)在1955年至1972年间,湿地面积增长率大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湿地在这段时间内呈现正向增长,在1972年至2007年建成区面积增长率都大于湿地面积增长率,湿地在建成区上呈现出退化现象;(3)1972年与1990年长沙市城市湿地的景观格局指数在建成区、近郊区和远郊区上的变化趋势相同。将景观格局...
关键词:
城市湿地 景观格局 异质性分析 长沙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康娟 王学雷
湿地景观空间结构研究是湿地生态研究的核心之一 ,景观功能的性质和发挥 ,影响着湿地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特征 ,进而影响湿地区域的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运用景观的空间格局指数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 ,结合江汉平原四湖地区的湿地农业的区域特点 ,确定了四湖地区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为了更好地定量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格局的特点 ,我们选取了三类景观格局指数来定量描述湿地景观空间格局 ,即基本空间格局指标 (多样性、均匀度及优势度 )、景观空间构型指标 (聚集度、破碎化 )及斑块特征指标 (斑块分维数 ) ,比较系统地分析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类干扰对四湖地区湿地景观的...
关键词:
湿地 景观格局 人类活动 四湖地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红玉 李兆富
选择三江平原东北部为研究区域,通过对1954~2005年6个时段景观图湿地斑块谱特征分析,结合野外丹顶鹤栖息地调查,揭示了湿地景观斑块化对丹顶鹤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空间上,区域湿地景观以大斑块为优势地位,小斑块数量众多,总体斑块数量大;大斑块形状复杂且富有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性,小斑块形状规则但异质性差;时间上,大斑块面积持续缩小,小斑块数量持续增加,景观破碎化过程明显;大斑块形状趋于复杂,内部异质性降低明显,景观多样性趋于简单化。②景观斑块化不仅导致丹顶鹤栖息地面积大量丧失,而且边缘效应和斑块异质性影响严重削弱了斑块维持栖息地的能力。③景观斑块谱特征决定了斑块资源的有效程度。在低度破碎化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红星 刘春悦 钱法文 李长友 仇福臣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对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丹顶鹤巢址选择的"出现点"和"非出现点"初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性检验,采用二项逻辑斯蒂克模型进行回归建模。结果表明:影响丹顶鹤巢址选择的自然环境因子包括芦苇高度、盖度和高程,干扰因子包括巢址距居民点距离、巢址周边堤坝和道路密度网。经计算预测值与观测值之间的匹配系数来验证模型准确性,总正确预测率为80.4%。将土地利用图与模型预测概率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出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面积为223.46km2,主要分布在保护区的中部和北部。模型的预测结果基本反映扎龙湿地丹顶鹤适宜营巢栖息地的分布情况,为开展营巢地的有效保护与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