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35)
- 2023(15010)
- 2022(13228)
- 2021(12531)
- 2020(10400)
- 2019(23982)
- 2018(23654)
- 2017(46617)
- 2016(25180)
- 2015(28231)
- 2014(28229)
- 2013(27306)
- 2012(25163)
- 2011(22455)
- 2010(22200)
- 2009(20041)
- 2008(19105)
- 2007(16199)
- 2006(13983)
- 2005(11856)
- 学科
- 济(97845)
- 经济(97741)
- 管理(71563)
- 业(67670)
- 企(55516)
- 企业(55516)
- 方法(45885)
- 数学(40389)
- 数学方法(39816)
- 农(27968)
- 财(25289)
- 中国(24227)
- 学(22483)
- 地方(21312)
- 业经(21252)
- 农业(18639)
- 贸(18065)
- 贸易(18058)
- 易(17551)
- 制(16286)
- 环境(16078)
- 务(15855)
- 财务(15781)
- 财务管理(15750)
- 理论(15611)
- 技术(15362)
- 和(15281)
- 企业财务(14906)
- 策(14162)
- 划(13654)
- 机构
- 学院(345916)
- 大学(344385)
- 管理(140510)
- 济(135858)
- 经济(132905)
- 理学(122448)
- 理学院(121102)
- 管理学(118887)
- 管理学院(118266)
- 研究(114401)
- 中国(84225)
- 科学(72904)
- 京(72434)
- 财(61497)
- 所(56504)
- 农(56480)
- 业大(53585)
- 中心(52683)
- 研究所(51988)
- 财经(49669)
- 江(49285)
- 范(45779)
- 师范(45374)
- 经(45318)
- 北京(45114)
- 农业(44237)
- 院(42898)
- 州(40110)
- 经济学(39986)
- 财经大学(37067)
- 基金
- 项目(247308)
- 科学(194727)
- 研究(179839)
- 基金(179510)
- 家(156886)
- 国家(155614)
- 科学基金(134154)
- 社会(111763)
- 社会科(105899)
- 社会科学(105873)
- 省(96336)
- 基金项目(95952)
- 自然(89385)
- 自然科(87234)
- 自然科学(87212)
- 自然科学基金(85585)
- 教育(82166)
- 划(81628)
- 编号(74048)
- 资助(73681)
- 成果(58257)
- 重点(55352)
- 部(54133)
- 发(52855)
- 创(51194)
- 课题(50174)
- 创新(47765)
- 科研(47472)
- 教育部(46121)
- 大学(45792)
- 期刊
- 济(142787)
- 经济(142787)
- 研究(97356)
- 中国(61745)
- 学报(54463)
- 科学(51419)
- 农(50591)
- 管理(49198)
- 财(45364)
- 大学(41330)
- 学学(39137)
- 教育(36359)
- 农业(35213)
- 技术(30176)
- 融(27354)
- 金融(27354)
- 业经(24868)
- 财经(22809)
- 经济研究(22531)
- 经(19424)
- 问题(18678)
- 资源(17778)
- 业(17489)
- 图书(17049)
- 科技(16983)
- 理论(16313)
- 技术经济(16002)
- 版(15856)
- 现代(15346)
- 实践(15123)
共检索到488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庆广 陈兴鹏
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对青藏高原及整个黄河流域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在对黄河源区土地生态分类的基础上,利用1991年、2005年两期TM遥感数据的对比和野外实地调查,采用景观生态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从分布面积变化和类型转移趋向与幅度两个方面,分析黄河源区土地生态系统的空间分布变化与格局,结果表明:黄河源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黄河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然因素即全球气候干旱化的趋势,加上鼠害猖獗、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等因素局部加剧了环境恶化的进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采取科学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以促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凤霞 常国刚 肖建设 周秉荣 伏洋
选择黄河源头玛多县,利用遥感手段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0年和2000~2004年的湿地动态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湿地与各气象因子的关联系数。结果表明:在1990~2004年间,黄河源湿地呈现持续萎缩的状态,减少速率平均为2864.48 hm2/a。其中前10年和后4年平均减小速率分别为2329.81和4201.14 hm2/a,后4年的变化速度是前10年的1.8倍。高原湖泊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转移概率小于3%,而高原沼泽湿地和河流湿地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与其他土地类型的转移概率分别达到40.16%~38.37%和46.27%~40.25%。不同的湿地类型与气象因子的关...
关键词:
湿地 气候变化 转移矩阵 黄河源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帅 邵全琴 刘纪远 徐新良
草地是黄河源区最主要的覆被类型,采用黄河源区玛多县1977年、1990年和2003年3期夏季时相的MSS/TM遥感影像,通过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方法,首次采用草地覆被变化分类系统,提取了玛多县1977年~2003年间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玛多县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草地覆被时空变化特征,以及草地覆被变化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①玛多县的草地退化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基本形成,之后退化过程一直持续发生,1990年~2003年间退化程度略有加强;②草地覆被变化以轻度和中度退化为主,主要类型为破碎化和覆盖度下降,这2种类型对应的草地面积比重为27.62%;③草地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琼 张镱锂 刘峰贵 周强 汪生珍 成艺 郭蓉 支泽民 许寰戈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克龙 李双成 李迪强 陈英玉 朵海瑞 王永生
文章根据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1986年和2000年的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选取基于货币量的价值量评价法,应用Costanz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算法,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区域生态功能价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6~2000年长江源区、黄河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减少199亿元和30亿元,长江源区的生态系统功能缺失明显高于黄河源区;从功能分析,长江源区的气候调节功能、黄河源区的水源涵养功能变化最为显著;从结构分析,草地、湿地、水域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构成,长江源区和黄河源区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存在根本差异。
关键词:
生态功能 价值变化 长江源区 黄河源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喜芳 李改欣 潘学鹏 王彦芳 张莎 刘峰贵 沈彦俊
本文基于1982-2006年NOAA/AVHRR NDVI和2000-2012年MODIS NDVI两种遥感植被数据以及同期站点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通过对重叠观测时期的数据建立映射关系,对NOAA/AVHRR NDVI数据延长插补,分析黄河源区1982-2012年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度呈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分布格局;海拔在3 000m以下和4 500m以上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差,3 000~4 500m地区植被覆盖度相对较好;植被覆盖度在时间变化上呈增加趋势,但在2000年出现突变点,2000年之后增加速率约为之前的2倍;植被覆盖在整体增加的背景...
关键词:
降水 黄河源区 气温 植被覆盖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晓龙 黄领梅 权全 张磊 沈冰 莫淑红
【目的】厘清近年来黄河源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对驱动因子的响应,为黄河源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科学预估气候变化对植被格局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1999-2015年SPOT VGT-NDVI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ITPCAS)驱动数据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R/S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99-2015年NDVI和气象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温度、降水量、地表净辐射(R_n)等气象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结果】(1)黄河源区多年平均NDVI空间分布呈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整体上NDVI呈增加趋势,每10年增速为1.6%,其中上升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78.2%;NDVI在2003年附近存在突变;同时期温度和降水为振荡上升趋势,而R_n为振荡下降趋势,并且未来NDVI和各气象因子将持续这种变化趋势。(2)年平均NDVI与年平均温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R_n呈不显著负相关关系;在偏相关分析中,NDVI与年平均温度的相关性最好。(3)NDVI对温度、降水量变化的响应滞后1个月左右,对R_n变化的响应滞后2个月左右。【结论】ITPCAS驱动数据集在黄河源区有较好的适用性;在年尺度和月尺度上,温度都是黄河源区植被生长影响最大的气象要素;黄河源区植被覆盖的增加主要归因于温度上升以及生态保护"综合性"工程的实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 李卫忠 张伐伐 何婧娜
【目的】分析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为该乡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长角坝乡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长角坝乡未成林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最大,每年以12.290%的速率迅速增长;有林地的土地变化强度最大,年增加0.9800%;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02.387和203.891;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大于0。【结论】长角...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侯春梅 张志强 刘小伟 李明
地处青藏高原的黄河源区近年来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以植被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为代表。本文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定量的论述 ,并简要提出了黄河源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丁木 黄小梅 秦宁生
论文利用采自黄河源区的两个样点的祁连圆柏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7月的平均流量与树轮宽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73。由此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390 a来的流量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高达53.6%。重建序列大体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10个枯水期。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42、18和2~4 a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区域对比结果表明,重建结果与周边其他基于树轮资料的重建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论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黄河源区 流量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红星,刘昌明
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与特定的径流补给条件关系密切。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河川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直接影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根据黄河源区主要测站1952~1997年的月天然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结果表明:1)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20世纪90年代和70年代较为接近,而80年代则与60年代较为接近。2)90年代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出现了较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汛期径流量的减少;3)玛曲水文站径流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集中度以及相对变化幅度都略高于唐乃亥,而绝对变化幅度则较小。
关键词:
年内分配 径流 黄河源区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毅 吴保生 李敏慧
高海拔流域是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地球系统演变的重要前哨.该研究基于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唐乃亥水文站2002—2019年间的径流量序列与水化学数据重建了该时期的化学风化过程,探讨了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黄河源区化学风化特征.2002—2019年,黄河源区温度明显上升,降水量和径流量出现增长;年度化学风化速率在30.9~78t.km~(-2)之间,平均值为53.2t.km~(-2),是全球平均化学风化速率的2倍以上.黄河源区年度化学风化速率随流域温度的上升呈现增加的趋势,平均每年增加1.13t.km~(-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高海拔流域在陆地与海洋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平衡大气CO_2浓度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黄河源区 化学风化 气候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芳芳 徐宗学
借助大气环流模式(GCMs)进行区域气候影响评价往往受气候模式的分辨率限制,缺少对应尺度的气候情景,目前一般的做法是通过降尺度方法弥补GCMs气候情景的不足。本文集成GCMs输出数据、降尺度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nalysis Tool)建立了气候-陆面单向连接系统。将未来气候情景(日降水量、最高和最低气温情景),输入到SWAT模型模拟径流,重点预测评估黄河源区未来不同时期的径流变化情况,并分析讨论气候变化情景下径流深的空间分布及响应。其结果表明,SWA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黄河源区的流量过程,未来气候变化对黄河源区径流量变化影响很大,而且不同的降尺度情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丁木 黄小梅 秦宁生
论文利用采自黄河源区的两个样点的祁连圆柏树轮样本建立了区域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树木生长与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7月的平均流量与树轮宽度密切相关,相关系数达0.73。由此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390 a来的流量变化,统计检验结果表明,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高达53.6%。重建序列大体经历了7个丰水期和10个枯水期。周期分析结果表明,重建序列存在着42、18和24 a左右的显著变化周期。区域对比结果表明,重建结果与周边其他基于树轮资料的重建序列的干湿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论文重建序列的准确性。
关键词:
树木年轮 黄河源区 流量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董晓辉 姚治君 陈传友
本文研究了黄河源区近50年来的径流、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了降水对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黄河源区近50年的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径流量的总体趋势为“多-少-多-少”,吉迈测站的径流年际波动比较剧烈,玛曲测站年际变化不大,变差系数较小,只有0.09,吉迈、唐乃亥测站的汛期径流量表现为下降趋势,非汛期的径流量表现为上升趋势。另一方面,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平均降水量的总体趋势为“丰-缺-丰-缺”,降水年际变化不大,除达日气象站以外,其余5个气象站的降水量按照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逐渐减少,达日、...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径流 降水 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