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93)
- 2023(13875)
- 2022(11610)
- 2021(10806)
- 2020(8693)
- 2019(19803)
- 2018(19654)
- 2017(36673)
- 2016(19829)
- 2015(22126)
- 2014(22043)
- 2013(21091)
- 2012(19789)
- 2011(17670)
- 2010(17472)
- 2009(15585)
- 2008(14938)
- 2007(13099)
- 2006(11201)
- 2005(9889)
- 学科
- 济(82481)
- 经济(82395)
- 管理(54108)
- 业(50237)
- 企(39250)
- 企业(39250)
- 方法(33204)
- 数学(29286)
- 数学方法(28793)
- 中国(24998)
- 农(23488)
- 地方(22471)
- 业经(18722)
- 财(18417)
- 学(17202)
- 农业(15863)
- 环境(15492)
- 制(15009)
- 银(14054)
- 银行(14027)
- 融(13865)
- 金融(13858)
- 贸(13595)
- 贸易(13585)
- 行(13539)
- 技术(13407)
- 易(13103)
- 理论(12845)
- 发(12811)
- 和(12372)
- 机构
- 学院(272285)
- 大学(267800)
- 济(107876)
- 经济(105546)
- 管理(101999)
- 研究(95142)
- 理学(87392)
- 理学院(86407)
- 管理学(84585)
- 管理学院(84095)
- 中国(71327)
- 科学(60443)
- 京(57480)
- 农(52328)
- 财(48932)
- 所(48159)
- 中心(44601)
- 研究所(43907)
- 业大(43643)
- 江(41511)
- 农业(41119)
- 财经(38431)
- 范(36280)
- 北京(35819)
- 师范(35780)
- 院(35017)
- 经(34927)
- 州(33568)
- 技术(32671)
- 经济学(32472)
- 基金
- 项目(188605)
- 科学(147848)
- 研究(136651)
- 基金(134638)
- 家(118882)
- 国家(117881)
- 科学基金(100741)
- 社会(85405)
- 社会科(80957)
- 社会科学(80940)
- 省(76736)
- 基金项目(70693)
- 自然(65572)
- 划(64219)
- 自然科(64074)
- 自然科学(64053)
- 教育(62908)
- 自然科学基金(62833)
- 编号(55142)
- 资助(54668)
- 发(45843)
- 成果(43494)
- 重点(43100)
- 部(40346)
- 创(40033)
- 课题(39148)
- 创新(37502)
- 科研(36366)
- 发展(35952)
- 计划(35705)
- 期刊
- 济(120844)
- 经济(120844)
- 研究(76097)
- 中国(59160)
- 农(48460)
- 学报(46396)
- 科学(41353)
- 管理(39016)
- 财(37817)
- 大学(34644)
- 农业(33181)
- 教育(32975)
- 学学(32867)
- 技术(27251)
- 融(25060)
- 金融(25060)
- 业经(21836)
- 经济研究(19119)
- 财经(18327)
- 业(18280)
- 经(15798)
- 问题(15604)
- 版(13626)
- 科技(13429)
- 技术经济(12930)
- 统计(12749)
- 图书(12745)
- 业大(12245)
- 资源(12245)
- 商业(11972)
共检索到409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晨旭 刘志涛 庄丽芳 亓增军
【目的】百萨偃麦草(Thinopyrum bessarabicum L?ve,2n=2x=14,JJ或EbEb)是小麦改良的重要亲缘物种,开发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对于加快其有利基因向小麦中的转移和应用有重要意义。【方法】利用百萨偃麦草分蘖期叶片RNA-seq获得的EST序列与节节麦D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鉴定出4 957条没有相似性的序列作为筛选百萨偃麦草特异序列的基础序列。从这些基础序列中随机选择部分序列设计EST-PCR引物507对,通过在普通小麦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和中国春-百萨偃麦草双二倍体中的扩增分析,筛选出百萨偃麦草基因组特异标记,然后在已经选育出的8个小麦-百萨偃麦草异染色体系中进行染...
关键词:
百萨偃麦草 转录组 分子标记 易位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尤明山 李保云 唐朝晖 刘守斌 宋健民 毛善锋 刘广田
用 10 0条 10碱基随机引物 ,以普通小麦中国春、中间偃麦草为材料进行 RAPD分析 ,筛选到一个偃麦草染色体组特异引物 OPF0 3,并从中间偃麦草中克隆了该引物的特异 DNA片段 OPF0 312 91。将该片断与比萨偃麦草中的 OPF0 312 96(Gen Bank序号 U4 35 16 )比较 ,同源性为 88%。根据 OPF0 312 91的序列 ,设计了 2对SCAR引物 ,利用 OPF0 3和引物 P3、P4对普通小麦、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的部分双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中间偃麦草、小麦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代换系、附加系共 6类材料进行了 RAPD和 SCAR分析 ,发现 R...
关键词:
偃麦草 染色体组 RAPD SCA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堂 罗巧玲 刘利勤 张静 李振声 郑琪
为开发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分子标记,以小偃68(西农)为试验材料,利用SLAF-seq技术获得9 667个小偃68外源染色体特异标签,筛选出823个长穗偃麦草专化分子标记。选取其中100个标记扩增20份小偃麦易位系,发现染色体构成相似的易位系具有相同的扩增结果,并得到小偃麦易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应用这些标记可以快速检测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波 马传喜 何克勤 司红起 张业伦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有差异的引物,对130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验证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对ST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对新开发的标记在小麦低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在AY515506的不同位置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碧 王海燕 纪剑辉 曹爱忠 黄倬 王秀娥
小麦近缘属物种中具有许多优良性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非常重要的基因资源。根据定位在普通小麦2B染色体长臂上的EST(expressed sequence tag,EST)序列开发了55个标记,在普通小麦品种中国春、二倍体山羊草(Aegilops longissi-ma,genome SlSl;Aegilops geniculata,genome MgMg)、四倍体山羊草(Aegilops peregrina,genome SpSpUpUp)、黑麦(Secale cereale‘BLANCO’,genome RR)、大麦(Hordeum vulgare‘BETZES’,genome HH)及这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苏建辉 张乐强 王汝颖 王彦华 张巍巍 马聪 轩淑欣 申书兴
为了利用基因标记对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进行鉴定,针对大白菜和结球甘蓝共线性基因序列差异位点设计引物,以大白菜85-1和结球甘蓝11-1为试材,进行了多态性标记的筛选,并在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易位系自交后代及大白菜和结球甘蓝不同商品种间进行了可利用性鉴定。结果表明,根据大白菜和结球甘蓝263个共线性基因共设计特异引物171对,66对引物在大白菜和结球甘蓝间表现出多态性扩增,所占比例为38.60%。66个基因标记中,基于大白菜基因序列获得的2个和基于结球甘蓝基因序列获得的48个,可作为结球甘蓝相对大白菜特异的基因标记,并成功用于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AT1-41和AT1-47及AT1-47自交后代的鉴定。进一步利用这66个基因标记在4个大白菜和4个结球甘蓝商品种中进行了PCR扩增,有52个标记能将供试的大白菜品种和结球甘蓝品种完全鉴定出来,有11个标记在部分品种中表现出多态性。结果为深入研究大白菜-结球甘蓝易位系外源基因的表达、调控、互作和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大白菜 结球甘蓝 易位系 基因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军 徐鑫 张自阳 刘明久 茹振钢
为开发用于小麦育种的新SSR分子标记,利用普通小麦中国春2B染色体25 Mb的DNA序列进行了SSR筛选,在检测到的2 852个SSR中80.40%是二核苷酸重复。二、三、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有6,30,17,1种类型。二核苷酸中GA/CT、AG/TC、AT/TA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20.44%,19.00%,17.15%;三核苷酸中CTT/GAA的数量最多,占SSR总数的2.56%;四、五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都较低。进一步分析SSR的重复次数,发现二核苷酸重复次数总体较高,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有327个,占所有二核苷酸序列的14.26%,其中,AG/TC、AT/TA的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分别有98,97个。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总体偏低,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仅有62个,占所有三核苷酸序列的11.55%,其中TTC/AAG的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最多,有12个。四核苷酸中只有ACAT/TGTA、TAGA/ATCT的重复次数分别达到了16,14次,其他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主要为5~7次。根据筛选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合成了135对SSR引物,发现有101对(74.81%)引物在小麦品系Cf5019-21和Cf5240-41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17对引物在二者间表现出差异扩增。
关键词:
小麦 SSR 引物 2B染色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其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冉 李天亚 宫文萍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程敦公 赵振东 刘成 刘建军
【目的】小麦秆锈病是具潜在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秆锈菌小种Ug99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本研究通过对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进行抗秆锈病鉴定,筛选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并建立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以发掘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有效防御Ug99导致的秆锈病。【方法】将供试的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3份六倍体小麦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播种于直径10 cm的瓦盆中,生长到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34MKGQM和21C3CTHSM进行接种,当感病品种小密穗充分发病时,按照0—4
关键词:
小麦近缘植物 染色体系 秆锈病 多态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珍 云岚 王俊 高志琦 马琳萍 李峥 任晓敏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和基因组大小,为新麦草的种质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31份新麦草种质为材料,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核DNA含量,通过根尖染色体压片法验证检测结果。同时用已知基因组大小的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大麦(Hordeum vulgare L.)为对照,采用外标法估测新麦草的基因组大小。【结果】31份新麦草种质中,四倍体材料2份,分别为200803和595289号,占新麦草种质的6.45%;其余29份材料均为二倍体,占新麦草种质的93.55%。二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6.73 Gb,核DNA含量为(13.74±0.483) pg,四倍体新麦草基因组大小为13.62 Gb,核DNA含量为(27.842±0.681) pg。经根尖染色体制片法验证,二倍体新麦草种质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x=14,四倍体新麦草种质染色体数为2n=4x=28。根尖压片法和流式细胞仪法对新麦草种质染色体倍性鉴定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明确了新麦草种质的染色体倍性及基因组大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云岚 云锦凤 王秀娥 李海凤 方宇辉
分析rDNA基因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可以对新麦草染色体进行识别和分析其基因组特征。利用FISH和顺序C-分带-FISH技术将45S rDNA定位于新麦草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上,结果表明,45S rDNA在二倍体新麦草染色体上有6个主要分布位点,另外几条染色体在两臂中部或长臂末端还显示出较弱的杂交信号,信号强度显示蒙农4号新麦草基因组具有一定杂合性。分析确定新麦草的45S rDNA基因主位点分别位于N1染色体短臂末端、N3染色体短臂末端以及N5染色体短臂末端,推测这3对染色体是NOR染色体。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雪 李胜杰 姜鹏 杜金星 周家辉 白俊杰
为开发与草鱼生长性状相关的基因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标记,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 sequencing,RNA-Seq)对草鱼快长组和慢长组的肝脏、肌肉和脑组织分别进行分析,共获得31 465万条高质量短读序(clean reads),经组装得到34 147条拼接基因(unigene),平均长度为1 060 bp,其中有30 751条unigene获得注释。在肝脏、肌肉和脑组织中分别筛选到1 013、552和372个差异表达基因,并从中检测到4 580个SNP标记。采用SNaPshot技术对其中34个SNP标记在300尾草鱼生长性状极端群体中进行多态性检测和验证,30个SNP标记分型成功,准确率为88.24%。进一步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30个SNP标记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unigene00810126-8014标记CC基因型的体质量、体长、体高、头长和尾柄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TT基因型。unigene00810126-2903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0870394-525标记AA基因型的体质量和体长性状均值显著高于GG基因型。unigene02938762-011628标记的TT基因型与CC基因型在体质量、体长和头长性状上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这4个标记位于生长催乳素α(slα)、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和肌球蛋白重链(myh)基因上。其他标记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8个SNP标记在草鱼群体中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和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300、0.377和0.363,表明草鱼选育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获得了与生长性状相关的1 937个差异表达基因和4个SNP标记,为草鱼分子辅助育种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志军 赵胜 徐磊 胡小文 安东升 刘洋
【目的】鉴定花生RNA-seq数据中的SSR位点,明确转录组中SSR位点的分布和结构特点,开发与花生基因相关联的SSR标记,为花生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等位变异研究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栽培种花生全生育期中22种不同类型的组织RNA-Seq数据,使用MISA软件分析SSR位点分布及特征,采用Primer3设计基因关联的SSR引物,并利用电子PCR软件对引物的质量进行检测,随机合成38对引物,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从52 280条转录本中共鉴定19 143个SSR位点,分布于14 084条转录本,发生频率为26.94%。重复单元类型为单核苷酸—五核苷酸,以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重复单元的SSR位点数最多,分别占位点总数的39.24%和38.40%。各重复单元优势基序类型分别为A/T、AG/CT、AAG/CTT、AAAG/CTTT和AACAC/GTGTT,占所在重复单元中的比例分别为97.62%、72.01%、30.96%、24.59%和16.67%。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为5—47次,单个SSR位点的长度的分布范围为10—47 bp,基序长度主要集中在10—14 bp;复合SSR位点的长度范围为21—249 bp,以31—40 bp为主。鉴定的SSR位点中共有13 477个SSR位点可以进行引物设计,其中5 020条转录本序列对应到特定的基因,共包含5 859个可进行引物设计的SSR位点,这些SSR位点在A基因组和B基因组共20条染色体上不均匀分布,其中B03染色体上SSR位点最多,为484个。对特定基因SSR引物进行电子PCR检测,在A.duranensis、A.ipaensis、A.hypogaea基因组中有效扩增位点分别为4 468、4 929和10 188个,有效引物数分别为3 968(67.74%)、4 232(72.25%)和5 174(88.33%)对,在A. hypogaea基因组中,SSR引物扩增位点主要以2个位点为主,其中,有1 477对引物单位点扩增。根据SSR引物扩增位点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中的位置信息绘制了SSR位点的物理图谱。在38对SSR引物中,共有35对(92.1%)SSR引物可以扩增出清晰的条带,其中,有11对(28.9%)SSR引物在2个品种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结论】鉴定了13 477个可进行标记开发的SSR位点,开发、检测了5 859个基因相关SSR标记,在栽培种花生基因组中具有较高的扩增效率,并构建了基因相关SSR位点的物理图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冯霞 孙振元 刘建锋 彭镇华 杜小娟
对多年生黑麦草核型及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多年生黑麦草为二倍体,属中等染色体,由中部着丝点染色体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属"1A"型,其核型公式为2n=2x=14=2sm+12m(2SAT)。组培再生苗根尖细胞有40%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以非整倍体变异居多;同时存在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倒位、断裂、凝聚、双着丝点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不均等分裂等染色体有丝分裂异常现象。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汶东 熊翠玲 王鸿权 侯志贤 童新宇 张璐 付中民 郑燕珍 陈大福 郭睿
基于已获得的球囊菌转录组数据预测微卫星标记(SSR),并进行SSR位点的信息分析和SSR引物的挖掘.利用软件MISA对球囊菌转录组中42610条unigenes进行搜索,共预测出7968个SSRs,分布于5233条unigenes中,其中最主要的重复类型为三核苷酸重复(53.15%),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32.32%)和四核苷酸重复(8.46%).二核苷酸重复中的基序主要是AG/CT(占总量的15.8%).针对所有的SSR位点,利用Primer Premier 5软件设计出6956对SSR特异性引物,随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偃麦草基因组特异重复序列的分离与应用
小麦-簇毛麦染色体代换系、易位系V染色体RAPD标记筛选
利用小麦SSR标记追踪大赖草染色体Lr.2、Lr.7、Lr.14及其片段
小麦和无融合生殖小麦草杂交后代(BC_2F_2)的生物学特性及根尖染色体数目变化研究
海带雌配子体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文库构建及特异分子标记邻近基因的图位克隆与序列
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二体附加植株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行为及形态学分析
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AFLP分子标记筛选
绵羊Y染色体特异性引物及SNPs的筛选
利用离果山羊草3C染色体诱导簇毛麦2V染色体结构变异
黑麦染色体组中一个新重复序列的发现、定位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