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44)
- 2023(17492)
- 2022(14766)
- 2021(13904)
- 2020(11490)
- 2019(26582)
- 2018(26369)
- 2017(50705)
- 2016(27459)
- 2015(30736)
- 2014(30795)
- 2013(29654)
- 2012(26968)
- 2011(24143)
- 2010(24006)
- 2009(21711)
- 2008(20740)
- 2007(18123)
- 2006(15517)
- 2005(13140)
- 学科
- 济(107203)
- 经济(107084)
- 管理(81810)
- 业(76380)
- 企(65081)
- 企业(65081)
- 方法(51358)
- 数学(44809)
- 数学方法(44036)
- 农(27969)
- 中国(27960)
- 财(26243)
- 业经(24203)
- 地方(23314)
- 学(23278)
- 技术(21618)
- 理论(20187)
- 制(19582)
- 农业(18711)
- 和(17283)
- 贸(17189)
- 贸易(17179)
- 易(16635)
- 务(16624)
- 财务(16531)
- 财务管理(16494)
- 环境(16431)
- 银(15906)
- 银行(15862)
- 企业财务(15580)
- 机构
- 学院(378030)
- 大学(377635)
- 管理(152716)
- 济(145132)
- 经济(141897)
- 理学(133530)
- 理学院(132052)
- 管理学(129361)
- 管理学院(128664)
- 研究(120795)
- 中国(89134)
- 京(79482)
- 科学(77048)
- 财(65398)
- 农(59092)
- 所(59004)
- 业大(57293)
- 中心(55807)
- 江(54423)
- 研究所(54296)
- 财经(53066)
- 范(50487)
- 师范(49960)
- 北京(49397)
- 经(48380)
- 农业(46266)
- 院(45072)
- 州(44178)
- 经济学(43093)
- 技术(42348)
- 基金
- 项目(268865)
- 科学(212540)
- 研究(196190)
- 基金(194507)
- 家(169823)
- 国家(168439)
- 科学基金(145858)
- 社会(122685)
- 社会科(116209)
- 社会科学(116180)
- 省(106618)
- 基金项目(102966)
- 自然(96125)
- 自然科(93964)
- 自然科学(93942)
- 自然科学基金(92207)
- 教育(91958)
- 划(89650)
- 编号(80431)
- 资助(79861)
- 成果(63912)
- 重点(60141)
- 创(58608)
- 部(58504)
- 发(56945)
- 课题(55690)
- 创新(54178)
- 科研(51429)
- 教育部(50244)
- 国家社会(50151)
- 期刊
- 济(151921)
- 经济(151921)
- 研究(104996)
- 中国(71394)
- 学报(59766)
- 管理(56612)
- 科学(55202)
- 农(52444)
- 财(49458)
- 教育(47757)
- 大学(45849)
- 学学(43099)
- 技术(36591)
- 农业(36573)
- 融(27982)
- 金融(27982)
- 业经(26387)
- 财经(24792)
- 经济研究(24494)
- 经(21168)
- 科技(19829)
- 图书(19720)
- 问题(19215)
- 业(19129)
- 技术经济(18615)
- 统计(18028)
- 版(17802)
- 策(17124)
- 理论(17063)
- 商业(16739)
共检索到534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颖 王怡 武博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的目的是获取超额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动机,总成本最低是企业竞争能力的具体体现。所以,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一定会把利润最大化放在决策的首位,基于此,我们从研究探讨合作研发发展趋势发现未来研发必然会向研发企业化方向发展,引入了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RJVs模式,这种模式以技术攻关为企业聚集的最初动力,通过研发创新促进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扩张,呈星云形态驱动区域企业集聚地运转,促使区域创新主体进行整合,使得企业通过市场运作,自主投入,自主创新,实现企业研发创新带动产业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经济发展实现企业集聚并最终驱动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晓娟 崔宏达
专利交易是创新主体回收研发成本、形成创新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基于创新主体视角深入探讨专利交易差异及区域网络有利于不同创新主体制定差异化专利交易政策,从而加快实现创新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统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以2018年中国专利许可与转让数据为研究对象,探讨各类创新主体专利交易差异与专利区域流动网络。研究发现:(1)不同类型创新主体专利交易特征不同,创新主体类型不同,相关专利特征也不同;(2)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主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和个人则对多地甚至全国技术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因此,不同类型创新主体应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合作研发扩大专利交易范围;政府应建立完善的专利交易评价体系和专利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研究结论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创新主体科技成果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瑜 菅利荣 刘勇
目前我国科技和经济发展"两层皮"的问题较为严重,如何有效地进行产学研协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能力提升,已成为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重点课题。利用系统科学与网络理论,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创新主体知识流动GERT网络的产学研协作模型,研究多知识流动传递参量之间相关参数的函数关系、运算法则、及确定方法等网络模型的解析算法,并指出通过对外生因素变量的集成系数的调整可以实现对知识流动的调控,同时分析了知识流动GERT网络组织机制,以求更好地为产学研协作研制复杂产品,进而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与方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林 赵乾安
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要素,创新主体及其结构演进是创新战略研究的重要基石。将区域创新主体分为市场导向型和科学导向型两类,运用空间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patial Shift-Share Model,SSSM)研究我国30年来各区域创新主体的结构、竞争力及其空间分布的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发现:以专利代表的创新产出主要依赖市场导向型创新主体;大多数区域的科学导向型创新主体由空间结构劣势转为空间结构优势;创新产出先发区域的知识溢出效果比较明显;两类创新主体空间结构与竞争力优劣势区域的演变趋势差异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钟敏 钟荣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学彪 刘洪霞 钱宸 万晓萌
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中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依托和支撑。目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存在多重短板,如创新人才匮乏、创新成本过高、创新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知识产权保护能力不足、创新活动的开放性不足,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的能力不强等。为此,本文选取以色列、荷兰为目标国别,以两国农业跨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两国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农业科研组织模式特征,总结其政府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经验与做法,以期为提升新时期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效能提供国际借鉴。
关键词:
企业 科技创新 组织模式 知识产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钢 徐玖平 李颖
本文探讨了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管理理论。在阐释科技价值链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从科技创新源到成果产业化全过程中科技价值链的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分析了科技价值链七类组织节点及其链接模式,指出六种基本链接单元是构建科技价值链复杂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研究了三种关键创新环及其与科技价值链系统创新的关系,对企业科技价值链与多元化创新主体及国家和区域创新系统的多种链接方式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科技价值链 系统创新 组织节点 链接模式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王仁祥 叶萍
影响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的经济实力。经济实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模式、创新能力及利润的产生与分配机制。结合金融创新主体的模式,根据利润产生与分配的机制分析,从维护我国经济安全和长远利益出发,可得出如下结论:外资独资模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安全;合资模式在我国发展的过渡期具有积极意义;中国模式应得到重点发展。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经济安全 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荣 张冀新
本文按照生命周期阶段对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进行纵向分析,探讨不同阶段高新区的功能定位。运用PAEI模型和隶属度函数分析表明,在初创阶段政府的功能相对较强,在成长期企业的功能较强,在成熟期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需共同发挥功能,在衰退期,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功能更需加强。最后提出主体功能转换的路径对策,即从资源型优势向功能型优势转变,从空间聚集向交互型集聚转变,从线性范式向网络范式转变。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以胜 赵浚吟 陈必坤 赵蓉英
文章首先概述了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流动的内涵与研究现状,指出创新主体才是知识流动中至关重要的部分。然后基于创新主体的角度,分析了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动因以及各主体在知识流动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表示以及信息传递这一信息链过程来详细探讨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最后提出了影响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障碍因素。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创新主体 知识流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采用因子分析法获取创新主体变量,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考察了创新主体及交互作用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政府对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随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呈倒U型趋势;企业对区域创新效率有短期正向影响,长期效应不明显;高校科研机构仅在滞后一期和两期时对创新效率有微弱正向促进作用;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在短期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无显著影响,而长期影响显著;政府和企业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始终无明显促进作用,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的交互作用对创新效率的提高则有阻碍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门玉英 邓援超 吴德胜 李芳 王爱群
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与湖北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服务创新主体、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成为重要命题。在开展创新方法理论与应用分析的基础上,阐明技术创新方法在创新思维拓展、创新效能提升、创新人才培养、产业进化与升级、专利战略实施等领域的服务功能,提出技术创新方法应用是服务创新主体、强化创新动力的有效支撑。同时,以湖北省为例,分析现阶段重要创新主体类别、创新活动现状与技术创新方法应用需求,凝练出面向不同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方法服务模式。最后,从强化创新方法服务公益属性、推进创新方法贯标工作开展、提升创新方法师资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月姣 吴和成
将经济发展水平引入变系数模型,讨论了经济发展影响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大主体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然后根据当前中国30个省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现阶段各主体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最后进行地区差异比较。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R&D经费产出效应先增加后减少,科研机构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上升趋势,而企业R&D经费产出效应总体呈下降趋势;高校和科研机构R&D人员产出效应总体趋势表现为下降,而企业R&D人员产出效应呈上升趋势;现阶段中国各地区三大主体不同类型要素的投入产出效应差异明显。
关键词:
投入产出效应 变系数模型 创新主体 要素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曾小彬 包叶群
区域创新体系运行的过程,就是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地方政府等四大创新主体在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的拉动下协同创新的过程。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为知识创新的主体,是知识创新的源头;地方政府为制度政策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保障;信息中介机构为服务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纽带;企业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区域创新的归宿;社会需要或市场需求是区域创新的心脏,为区域创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关键词:
区域创新 主体 能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黄冕 李林
创新主体的非经济利益分配对协同创新项目过程绩效具有重要影响,但相关研究较少,更少涉及中介机制。本文构建了基于项目文化中介效应的荣誉、权力、知识多元分配体系与协同创新项目过程绩效的关系影响模型,并结合调研的263份有效问卷,实证得到荣誉、权力、知识、文化对过程绩效的影响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荣誉分配对于过程绩效的直接效应最大,而知识分配与过程绩效间的直接正向关系不显著。项目文化分别在荣誉分配和知识分配与项目过程绩效间起到显著中介效应,而在权力分配和项目过程绩效间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本研究丰富了项目管理利益分配理论与绩效评价理论,并为管理者针对性设计合理的非经济利益分配模式和非经济激励制度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与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