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5)
- 2023(10375)
- 2022(8821)
- 2021(8469)
- 2020(7045)
- 2019(16248)
- 2018(16338)
- 2017(31227)
- 2016(16654)
- 2015(18835)
- 2014(18536)
- 2013(17700)
- 2012(15726)
- 2011(13804)
- 2010(13733)
- 2009(12274)
- 2008(11632)
- 2007(9770)
- 2006(8156)
- 2005(6734)
- 学科
- 济(63985)
- 经济(63933)
- 管理(50486)
- 业(44657)
- 企(37503)
- 企业(37503)
- 方法(35610)
- 数学(31862)
- 数学方法(31171)
- 农(16941)
- 财(15261)
- 中国(14394)
- 学(13625)
- 环境(13503)
- 业经(13379)
- 理论(12273)
- 农业(11366)
- 地方(10980)
- 技术(10634)
- 划(10543)
- 和(10493)
- 务(10491)
- 财务(10423)
- 财务管理(10397)
- 贸(10104)
- 贸易(10097)
- 易(9848)
- 企业财务(9784)
- 制(9423)
- 资源(8691)
- 机构
- 学院(226195)
- 大学(222921)
- 管理(92861)
- 济(86134)
- 经济(84321)
- 理学(81564)
- 理学院(80753)
- 管理学(78792)
- 管理学院(78394)
- 研究(67923)
- 中国(51384)
- 京(46360)
- 科学(44203)
- 财(37036)
- 业大(36717)
- 农(36677)
- 中心(33561)
- 所(32310)
- 江(31768)
- 财经(30879)
- 研究所(30023)
- 农业(28917)
- 经(28298)
- 北京(28230)
- 范(28031)
- 师范(27676)
- 经济学(25851)
- 技术(25669)
- 院(25627)
- 州(25383)
- 基金
- 项目(166133)
- 科学(131903)
- 基金(121725)
- 研究(118375)
- 家(107122)
- 国家(106320)
- 科学基金(92921)
- 社会(74265)
- 社会科(70538)
- 社会科学(70523)
- 省(65782)
- 基金项目(64597)
- 自然(62917)
- 自然科(61464)
- 自然科学(61449)
- 自然科学基金(60314)
- 教育(56084)
- 划(55446)
- 资助(50327)
- 编号(47708)
- 重点(37683)
- 部(36134)
- 成果(35569)
- 创(35150)
- 发(34857)
- 创新(32807)
- 科研(32381)
- 课题(32238)
- 大学(31247)
- 计划(31043)
共检索到3050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谭术魁 邹尚君 曾忠平 张路 吴静怡
开发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针对耕地生态安全情况做出预先的分析和警报对指导区域耕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从PSR模型视角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多因素综合加权法对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提出随机森林与多层神经网络集成模型(RF-MLP集成模型)对耕地生态安全水平进行预测,构建耕地生态安全预警系统,进而以中国粮食主产区为实例代入该系统,系统运行流畅,精度检验合格,可信度较高,为实现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预警的业务化运行做了有益尝试,具有较强应用价值。结果表明:(1)以RF-MLP集成模型为关键技术构建的预警系统,利用随机森林模型优化多层神经网络的输入属性,对相关特征进行优化选择的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又避免特征过多导致过拟合,为实现耕地生态安全监测及预警的业务化运行做了有益尝试。(2)应用结果显示2006~2017年的耕地生态安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增幅不高,预警等级由中警转为轻警,警情空间格局整体上呈现出北部省份警情级别较南部省份高的分布格局;2018~2027年,整个粮食主产区耕地生态安全值有所提升,但预警等级仍维持在轻警。预测期间警情空间格局已基本趋于稳定,部分地区例如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耕地生态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潜力较大,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虽整体较好但安全值有所下降,预警等级由无警转为轻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志斌 陈佑启 姚艳敏 石淑芹 何英彬 郭斌
耕地预警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针对耕地预警中需要解决的如何实现耕地质量和耕地数量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预警问题,文章提出建立基于GIS的耕地预警信息系统,即以GIS为平台,融入预测模型和专家系统,通过预警模型判定警度,达到双重预警的目的,以期为区域性耕地预警提供一个可行的系统方案。
关键词:
GIS 耕地预警 预警信息系统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轻警"与"中警"之间。研究结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预警研究,可为省域尺度下耕地系统安全预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藜藜 宋戈 邹朝晖
研究目的:科学识别黑龙江省耕地系统安全警情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和Elman神经网络模型。研究结果:(1)构建基于生物免疫机理的耕地系统安全警情评定指标体系,得出黑龙江省警情1995—2014年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警度从"无警"上升至"轻警",再至"中警",说明基于改进突变级数模型的评价结果可凸显评价对象之"优、劣"特征;(2)引入Elman神经网络构建耕地系统安全警情预测模型,测试拟合精度在0.97以上,预测结果可靠,表明未来20年黑龙江省警情将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警度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彭补拙,魏金俤,张燕
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城市边缘区作为农业用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渡地带 ,耕地与其它建设用地矛盾极为尖锐。本文将有关经济、环境预警的基本方法引入耕地预警研究中 ,运用统计法与模型法对城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进行了探讨 ,并将其应用于对温州市边缘区耕地数量变化的预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芳凤 张国权
文章采用"幂函数变换-对数函数变换"提高城市蔬菜污染指数数据的光滑度,对加权均值灰色预测模型的B矩阵进行加权调整,算得均方差很小;用拟合优度检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建立监控系统,从监控图可清楚地看到蔬菜的污染水平和质量安全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锐 魏妍冰 陆苗 吴文斌
[目的]耕地地块空间分布是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信息。我国农业耕作方式和种植结构复杂,地块形状多样、均质性较低,基于Landsat影像的传统方法难以实现地块的准确提取。[方法]文章提出一种集成深度学习模型(Ensemble Deep Learning,EDL),可以在高分辨遥感影像中实现地块提取。首先通过随机可放回的Bagging抽样方法得到不同的训练集,然后将训练集用于多个卷积神经网络(FCN、PspNet、SegNet、Unet),逐像素计算相应的耕地边界概率,最后将概率图按照平均值进行集成,获得耕地地块边界,进而实现耕地地块的提取。[结果]该文提出EDL方法提取耕地地块的总体精度达到96%,相较于FCN、SegNet、Unet提升了1%,相较于PspNet提升了2%。相较于单个分类器,集成深度学习模型可以减小偏差,提高地块提取的准确率[结论]集成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综合多个卷积神经网络的优点,提高分类精度,为耕地地块边界提取提供了新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宝涛 王鑫淼 刘帅 郄瑞卿
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传统评价方法无法兼顾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为了弥补此缺陷,将人工智能的正态云模型引入耕地生态安全评价中。借助正态云模型、熵值赋权法、实证研究法,基于Matlab 7. 1软件平台,构建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诊断PSR-EES框架体系,对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吉林省耕地生态安全状况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临界安全—安全"的演化过程,整体呈趋好态势;(2)单一指标演化发展中,状态层和响应层多数指标优化趋势明显,压力层指标恶化较快。正态云模型实现了评价指标向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的不确定性映射,兼顾了评价指标和评价结果存在的随机性和模糊性,使评价结果更具客观性,适用于耕地生态安全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华伟 张锐 孟展 刘友兆
研究目的:弥补已有耕地生态安全诊断中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的不足,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集对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1)1999—2013年四川省耕地生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耕地生态安全等级经历了"临界安全—较安全"的演变历程,但2013年"较安全"水平不高;(2)长远来看,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首要因素,压力和状态的障碍度呈现增加趋势,响应的障碍度不断下降;(3)单位耕地化肥负荷、人均耕地面积、单位耕地农药负荷、土地垦殖率、水土流失等是耕地生态安全等级提升的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结论:基于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能更准确地反映耕地生态安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晓芬 李文华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支持(一)研究综述财务预警模型最早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经济学界。经过了这些年学者们的不断努力,财务预警系统日趋完善,先后出现了单变量判别模型、多元线性判别模型、线性概率分析、逻辑回归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1)国外研究。运用个别财务比率对财务危机进行预测这种做法是由Fitzpatrick于1932年提出的。后来,Beaver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单变量分析法。在众多多元线性判别模型中,典型代表当属美国阿尔曼教授于1968年建立的Z分数模型,不但方法简单而且精确度高,所以这个模型被西方企业一直沿用至今。1980年,Ohlson首先提出条件概率模型。199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艳 钟春兰
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为了有效地开展土地生态安全评估与演变趋势预测,文章以湖北省为例,基于PSR指标体系,运用熵权综合指数法测算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的发展状态,建立GM(1,1)模型、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分数阶GM(1,1)模型,对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的演变趋势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分数阶GM(1,1)模型预测精度优于等维新息GM(1,1)模型和灰色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从而说明分数阶GM(1,1)模型更适用于有效预测土地生态安全发展规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鲍春雷
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失业预警研究和实践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失业预警的系统框架,并利用调查失业率及宏观经济等数据,进行了预警模拟,同时提出了完善失业预警的建议,即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相结合、不断完善指标和积累数据、加强失业预警工作机制建设、开发失业预警信息系统以及不断完善失业预警系统。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句小晋
一、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模型(一)以统计方法作为基础的模型主要包括:其一,单变量模型。单变量判别模型的主要思想是通过比较财务困境企业和非财务困境企业之间某个财务指标的显著差异,从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麦丽开·艾麦提 满苏尔·沙比提 张雪琪
[目的]为了明确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耕地生态安全当前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探索耕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协调人地关系。[方法]文章运用DPSIR概念模型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DPSIR概念模型与障碍度模型对1991—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的耕地生态安全警情格局进行评估和主要障碍因子分析,最后采用灰色GM(1, 1)预测模型对其2018—2025年的警情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1)总体上, 1991—2016年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值从0.149 1增加到0.691 8,呈波动上升趋势,安全警情经历了"巨警—重警—中警—轻警"的发展历程。(2)就各子系统的变化趋势而言, 1991—2016年压力系统的预警值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系统的预警值总体上呈现递增趋势。(3)长期来看,系统压力是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今后调控的重点。1991—2016年系统压力的障碍度以年均7.57%的速度增加,而系统驱动力、状态、影响和响应的障碍度分别以年均0.34%,1.01%,100%和4.65%的速度下降。(4)影响耕地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包括农作物受灾面积、农药使用强度、灾害指数、地膜使用强度、化肥使用强度和人口密度等。(5)按现状发展态势,灰色预测分析得出2018—2025年耕地生态安全预警值分别为0.697 0,0.730 1,0.765 3,0.802 8,0.842 5,0.884 6,0.929 2,0.976 3。[结论]叶尔羌河平原绿洲耕地生态安全在向较好的态势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梦洁 濮励杰 彭补拙
以耕地基本产出模型为基础 ,结合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隐性失业等实际情况 ,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耕地产出模型 ,并在建模过程中剔除了科技进步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从效用原理出发 ,以一定投入水平和自然条件下的拟合耕地复合产量作为衡量耕地资源质量的标准 ,从理论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和体系。在此基础上 ,以江苏省 2 0世纪 90年代耕地投入和产出数据为依托 ,建立了各市的耕地产出模型 ,并以 1999年江苏省平均投入水平为标准 ,计算了经耕地资源等值化后的人均耕地资源拥有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在耕地资源等值化前后 ,人均耕地资源拥有水平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耕地等值模型不仅考虑...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等值模型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