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23)
2023(11792)
2022(10219)
2021(9653)
2020(8391)
2019(19693)
2018(19772)
2017(37720)
2016(20785)
2015(23850)
2014(24023)
2013(23352)
2012(21359)
2011(19218)
2010(19292)
2009(17526)
2008(17275)
2007(15329)
2006(12913)
2005(11124)
作者
(59256)
(49623)
(49595)
(47271)
(31498)
(24052)
(22781)
(19570)
(18782)
(17760)
(17004)
(16681)
(15730)
(15668)
(15439)
(15373)
(15358)
(14739)
(14404)
(14227)
(12346)
(12266)
(12138)
(11388)
(11160)
(11133)
(11127)
(11020)
(10230)
(9895)
学科
(83239)
经济(83154)
管理(58069)
(56233)
(46647)
企业(46647)
方法(44421)
数学(39934)
数学方法(39186)
(22250)
(20949)
中国(20269)
业经(16826)
(16645)
地方(16011)
理论(15765)
(14835)
贸易(14828)
农业(14565)
(14399)
(13803)
财务(13736)
财务管理(13697)
(13670)
企业财务(12929)
(12650)
技术(12579)
环境(11721)
(11124)
银行(11089)
机构
学院(292530)
大学(290922)
管理(114252)
(113976)
经济(111474)
理学(99558)
理学院(98471)
管理学(96288)
管理学院(95752)
研究(92277)
中国(67528)
(60532)
科学(58908)
(50671)
(50038)
(46381)
业大(46173)
(43878)
中心(43841)
研究所(42584)
财经(41231)
农业(39670)
(38376)
师范(37941)
(37414)
北京(37198)
(34755)
经济学(34687)
技术(34161)
(33412)
基金
项目(201749)
科学(158129)
研究(145264)
基金(144716)
(126488)
国家(125454)
科学基金(107990)
社会(89091)
社会科(84374)
社会科学(84347)
(81302)
基金项目(76475)
自然(72322)
教育(70853)
自然科(70714)
自然科学(70695)
自然科学基金(69372)
(68407)
资助(60836)
编号(60438)
成果(47954)
重点(46040)
(44500)
(42571)
(42533)
课题(41952)
创新(39636)
科研(39434)
教育部(38226)
大学(38200)
期刊
(115839)
经济(115839)
研究(77015)
中国(55099)
学报(47018)
(44114)
科学(42117)
管理(40914)
(40876)
教育(37722)
大学(35694)
学学(33608)
技术(30724)
农业(30034)
(21546)
金融(21546)
财经(19918)
业经(19861)
经济研究(18704)
(17164)
(17087)
统计(16418)
问题(15578)
技术经济(14934)
(14875)
(14551)
决策(13567)
图书(13475)
商业(13083)
科技(13070)
共检索到4122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伟民  徐丹阳  王沛民  
从研究谱、教育谱和职业谱三个维度对中职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进行了界定,并与其他硕士的定位进行了比较和区分,认为中职硕士学位应该是一种专业学位,面向特定职业应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宜根据中职教师发展需求进行设计,而不能照搬科学硕士、工程硕士等的培养模式;同时还揭示了该类研究生的教育内涵以及研究范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玉  
培养目标定位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研究生培养首先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问题。回溯职业技术教育学专业硕士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历史,并从研究方向的变化观察该专业硕士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现状与问题。当前,应从确立目标定位的依据、完善目标基本定位、与其他培养阶段目标对接这三个方面进行目标定位的战略性调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合群  金华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上,这是社会经济对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诉求。依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是掌握了高深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能促进经济的增长,特别是学科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更有现实价值。突破现有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体系,重新科学定位职业技术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有利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弘弘  谭中平  
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既不同于法律硕士(非法学)研究生,也不同于法学硕士研究生,但究竟如何定位,无论是在决策层还是在实务中都比较模糊。基于当前我国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脱节、法学教育过度扩张等现状,借鉴其他国家的法学教育和法律职业培训,根据我们调研问卷的结果,将法律硕士(法学)人才定位为高层次、精英化、专业化、实务型法律职业人才是比较符合社会需要和法学教育的内在特点的。增加法律硕士(法学)研究生这一类别有利于提升我国硕士法学教育,培养法律职业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文伟  
通过对我国硕士生原有培养目标的分析,认为其在时代发展中已然陈旧,不能适应国家、社会与学习者个人三方面的要求。认同多种类型并举,提出应用型、复合型应为大多数硕士生的培养目标定位,认为培养部分教学科研专门人才与大量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应为新时期我国硕士生教育的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英惠  
基于教育硕士生自身的优势条件和承担教育硕士生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所具有的有利因素,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塑造名师。目前,教育硕士课程设置中存在诸问题,不利于名师的培养。为此,要经过科学的论证,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过程的时间环节。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王景升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专业硕士学位在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中,会计专业硕士(MPAcc)学位因其广泛的市场需求而蓬勃兴起。但是,随着办学规模的逐渐增大,MPAcc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发突出。与学术性研究生相比,专业硕士的培养在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限制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本文在比较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MPAcc培养的目标,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能力要求体系。一、硕士培养目标的确定198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下简称《学位条例》和1999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下简称《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俞婷婕  
"卓越"是美国一流研究型大学教育硕士培养目标表述中的高频词汇。科学借鉴教育硕士培养的国际经验,聚焦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大学的办学定位、传统及优势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的重要依据。大学的人才培养活动始于培养目标的设立,就任何学科专业而论,培养目标的设置与定位能否契合大学办学定位与方向、遵循专业内在知识结构逻辑、满足学生个体发展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等,都将影响并最终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成效。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古天龙  魏银霞  磨玉峰  
目前,教学型高校由于定位不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同质化、单一化、表述过于笼统等问题。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不同类型高校其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学型高校的理性选择,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现实条件确定其培养目标定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在教育体系自身建设与完善、满足中高职学生个体升学以及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等多重压力和挑战下,发展本科及以上层次职业教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及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教育政策语境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应用技术大学。而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应用技术大学与传统大学及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有什么区别?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应用技术大学发展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传兵  
本文从生产目的或工作活动过程、技术活动要素结构与技术知识门类三个角度,试图解析职业教育层次之间的差异性。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素芹  张晓明  
从理论上对我国硕士生培养目标的沿革、多样化的价值论基础、多样化的内涵和外延等进行了阐释,通过纯化语境、匡正认知的尝试,以利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不同学位类型、不同个体在硕士生教育实践中实现各异的培养目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本涛  杨佳乐  王传毅  
与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相比,目前针对硕士生培养目标还缺乏系统研究。通过文献梳理发现,第一,存在"纵向延伸"与"横向扩展"两种培养目标的操作性概念,二者各有利弊;第二,培养规模扩大、培养结构调整、知识生产方式转变和产业需求迭代均是推动硕士生培养目标变革的动因;第三,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的行动包括通过招生改革提前引导生源分流,通过课程改革更新学生所需的能力素质,通过倾听多方声音保障变革的有效落实。未来在变革硕士生培养目标时可兼顾横纵两种概念,综合考虑内外部动力因素,从招生机制、课程教学和参与主体等方面着手,同时还需考虑培养目标的学科差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董娟  赵威  
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目标从"法律人才"转变为"法治人才"是法律硕士教育对法治建设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阐述了法治人才的内涵,即指德才兼备,驾驭中国特色法治体系,具备国际法治视野,掌握具体法治知识和技能,从事法治系统各个环节工作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论述了培养法治人才的必要性,指出了人才培养路径,认为法律硕士生的培养单位应当明确人才培养的新目标,强化法律职业伦理的培育,发挥实践教学的功能以及加强法治思维的培养,同时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启超  隋智通  徐心和  唐加福  朱启超  
调整硕士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朱启超隋智通徐心和唐加福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层次、类型及规格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但随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