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21)
- 2023(15453)
- 2022(13502)
- 2021(12898)
- 2020(11043)
- 2019(25529)
- 2018(25285)
- 2017(49825)
- 2016(26730)
- 2015(30229)
- 2014(30282)
- 2013(29872)
- 2012(27223)
- 2011(24121)
- 2010(24206)
- 2009(22368)
- 2008(22075)
- 2007(19076)
- 2006(16732)
- 2005(14569)
- 学科
- 济(103730)
- 经济(103607)
- 管理(85069)
- 业(82382)
- 企(68962)
- 企业(68962)
- 方法(53090)
- 数学(46854)
- 数学方法(46281)
- 财(41130)
- 中国(30166)
- 农(27384)
- 制(24198)
- 务(24082)
- 财务(24010)
- 财务管理(23945)
- 企业财务(22845)
- 业经(22565)
- 学(19993)
- 地方(19630)
- 贸(19410)
- 贸易(19400)
- 银(19223)
- 银行(19182)
- 易(18860)
- 行(18070)
- 农业(17723)
- 理论(17690)
- 技术(16883)
- 融(16459)
- 机构
- 大学(377390)
- 学院(375400)
- 管理(154347)
- 济(151271)
- 经济(148038)
- 理学(134040)
- 理学院(132676)
- 管理学(130432)
- 管理学院(129761)
- 研究(116311)
- 中国(91736)
- 财(80423)
- 京(78825)
- 科学(70292)
- 财经(61484)
- 所(56818)
- 经(55912)
- 农(53827)
- 中心(53823)
- 业大(53220)
- 江(52835)
- 研究所(51092)
- 北京(49765)
- 范(46519)
- 师范(46100)
- 财经大学(45953)
- 经济学(45720)
- 州(43136)
- 院(42574)
- 农业(42051)
- 基金
- 项目(254754)
- 科学(201125)
- 研究(186963)
- 基金(186680)
- 家(160800)
- 国家(159487)
- 科学基金(138798)
- 社会(118405)
- 社会科(112260)
- 社会科学(112230)
- 基金项目(99736)
- 省(98172)
- 自然(90830)
- 自然科(88734)
- 自然科学(88710)
- 自然科学基金(87127)
- 教育(86446)
- 划(82420)
- 资助(77493)
- 编号(76586)
- 成果(61277)
- 部(57226)
- 重点(55962)
- 创(52837)
- 发(52331)
- 课题(51253)
- 教育部(49712)
- 创新(49266)
- 科研(49128)
- 人文(48700)
- 期刊
- 济(159227)
- 经济(159227)
- 研究(112526)
- 中国(66934)
- 财(65634)
- 管理(55725)
- 学报(54873)
- 科学(50814)
- 农(46778)
- 大学(42762)
- 学学(40470)
- 教育(36505)
- 融(35857)
- 金融(35857)
- 农业(32364)
- 技术(32227)
- 财经(30099)
- 业经(26154)
- 经济研究(26045)
- 经(25512)
- 问题(21127)
- 理论(19209)
- 技术经济(18173)
- 财会(17973)
- 实践(17544)
- 践(17544)
- 商业(17139)
- 图书(16989)
- 统计(16851)
- 科技(16730)
共检索到541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崔晓东 郑玉华
保险公司有不同的利益主体,投资者和公司管理者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效率,而投保人和监管机构关注的核心是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那么效率与偿付能力是否存在冲突,或者说,监管机构的偿付能力约束是否影响公司效率以及影响程度究竟如何,是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主要内容。本文从金融中介的视角,考虑不同利益主体,把偿付能力作为一产出指标,通过分析该指标的介入对效率的影响来研究偿付能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实证研究中,引入DEA的扩展模型—RAM,因为相对于DEA,RAM能更全面地反映保险公司的相对效率,所得到的效率值具有严格单调性,而且能处理指标出现负值的情况,这对于不多的样本特别具有吸引力;在检验不同类型保险公司的效率差异时,考虑到RAM方法得到的效率值是一个序数概念而不是绝对数量,本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方法进行检验。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景丽英 李子国
一、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 能力的原始数据库的建立 1.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选择。考虑到数据的易得性,选取我国21家财产保险公司进行偿付能力的对比,分析偿付能力的优劣势,为公司进一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2.原始数据库的建立。在2002年《中国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玮 何青华
偿二代更加全面地度量了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本文首次基于中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改革的视角,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再保险安排对财险公司成本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再保险能够显著提升财险公司成本效率,且非比例分保提升效率的效果优于比例分保;偿二代下再保险的风险管理功能得以增强,再保险安排尤其是非比例分保安排提升效率的能力显著增强、空间显著增大。因此通过再保险尤其是非比例分保,中国财险市场仍具有较大的提升成本效率的空间。
关键词:
再保险安排 风险管理 成本效率 偿二代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高志强
基于风险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框架既可以作为监管机构考量保险公司资本充足性的外部模型,又可以作为保险公司进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内部模型,是保险偿付能力框架的发展方向。本文以欧洲偿付能力标准Ⅱ和瑞士偿付能力测试为基础,对基于风险的偿付能力框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这一框架进行了介绍,并对几个核心问题展开了进一步探讨。进而,对这一框架对保险业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当前并不具备实行该框架的条件,并建议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向风险模型的转变。
关键词:
风险 资本 市场一致性价值 内部模型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詹肇岚
当前,我国保险业监管,已由最初的"全面的市场行为监管"逐步向以偿付能力为核心的监管架构发展。新形势下,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应该从以偿付能力评估代替偿付能力管理的初级模式向以偿付能力评估为基础,以公司风险管理为手段,以市场监督为重要辅助的多层次偿付能力管理体系进行转变,以更好地适应保险业的迅速发展,保持公司长期持续、稳健的经营。
关键词:
寿险公司 偿付能力 风险资本 风险管理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尚颖 李浩然 贾士彬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财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主要因素,认为目前偿付能力预警机制应以公司市场份额、资产认可率、认可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和赔付率五项指标的监测为主,并且运用有序响应模型对其进行预测评估,结果显示,预警机制的建立是有效的,预测的准确率达到85%左右,最后,对偿付能力动态预警机制的动态性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
偿付能力 动态预警机制 有序响应模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桦 张娟
中国第二代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从2015年一季度起在保险市场试运行。本文比较研究了偿二代实施前后保险行业成本效率的变化。以2013-2015年间中国财险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带有中间产出的成本函数模型,将金融中介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看作财险公司的中间产出,评估了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通过对"偿一代"与"偿二代"下效率分数和影子价格的比较,本文得出三个结论:首先,金融中介活动在偿一代和偿二代下都被过度利用,但是在偿二代下过度程度有所减少;其次,偿二代下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显著增加,其中小型财险公司增加
关键词:
偿二代 成本效率 保险监管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桦 张娟
中国第二代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从2015年一季度起在保险市场试运行。本文比较研究了偿二代实施前后保险行业成本效率的变化。以2013-2015年间中国财险公司数据为样本,利用带有中间产出的成本函数模型,将金融中介活动和风险管理活动看作财险公司的中间产出,评估了财险公司的成本效率。通过对"偿一代"与"偿二代"下效率分数和影子价格的比较,本文得出三个结论:首先,金融中介活动在偿一代和偿二代下都被过度利用,但是在偿二代下过度程度有所减少;其次,偿二代下财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显著增加,其中小型财险公司增加最多,且其仍有最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偿一代与偿二代下财险公司的整体平均效率改变很小,小型和大型财险公司的效率有所提升,但中型财险公司的效率有所下降。本文的结果说明在偿二代下,财险公司应抑制部分金融中介活动,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求经营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
偿二代 成本效率 保险监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周桦 赵桦
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也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内容,以高效率、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保险科技是新时代实现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2016—2020年56家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实证检验保险科技与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保险科技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提升。这可能是因为保险科技能够针对传统保险业务的痛点对症下药,驱动产险公司高水平发展,具体表现为偿付能力的提高;门槛回归显示,保险科技正向促进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增长过程中受到金融数字化和监管成本的门槛收敛调整;异质性分析表明,保险科技发展对不同属性产险公司偿付能力存在不对称影响,对中资产险公司和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低的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对外资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甚至表现出了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保险科技对于产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的提升作用在金融监管的参与下有所降低,反映出中国当前金融监管与保险科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错配问题。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险科技对产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驱动作用,本文建议,未来要积极推进保险科技发展,同时将资源适度朝向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倾斜。
关键词:
保险科技 偿付能力 金融监管 偿二代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沈立 谢志刚
我国财险公司按照保费规模和资本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的经营和风险特征均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制定行业政策和监管标准是一个巨大挑战。本文从分析各类公司的定价风险入手,分析不同类别公司之间的风险差异,并尝试使用分层递减的资本标准制定方法,将已赚保费分为[0,20亿)、[20,100亿)、[100亿以上]三个区间,研究发现对应的资本要求分别为30%、22%、15%。
关键词:
定价风险 偿付能力 资本标准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韩亮 贺栋
偿付能力是保险企业的生命线,是保险业监管的核心。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了全球性的偿付能力危机,引发了新一轮全球性的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浪潮。因此重新审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和完善其监管效率将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财务的角度全面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现状,重点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改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唐金成 胡珊珊
我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强劲,保险公司资产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风险也在逐步累积,偿付能力不足尤为严重。为此,2016年1月我国正式施行了保险业"偿二代"监管体系。本文分析了中国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现状及存在的监管问题,探讨了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II框架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了以风险为导向的"偿二代"监管体系下进一步加强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郝臣 崔光耀 白丽荷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指保险公司对其所承担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而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构建的中国保险公司治理指数,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保险公司治理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保险公司治理是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保险公司治理在保护投保人利益方面起到有效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资本性质、险种类型和成立年限是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因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袁智军
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确定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正成为国际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本文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保险风险进行度量,确定对应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并对我国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偿付能力 最低资本 实证研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王丽珍
利用2009-2014年45家财产险公司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针对我国产险业资本、偿付能力和风险调整的门限回归联立方程,研究了产险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异质性特征。门限效应的检验结果表明,资本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167.42%和368.51%,承保风险调整的行动临界值分别是362.94%和189.99%。门限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虽然在监管高压区监管压力对资本和承保风险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整体而言,资本和承保风险、投资风险的良性作用机制尚未形成;监管中压区公司资本和风险调整的作用机制要优于监管
关键词:
产险业 偿付能力 异质性特征 门限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