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1)
2023(1586)
2022(1336)
2021(1299)
2020(955)
2019(2268)
2018(2184)
2017(4323)
2016(2231)
2015(2468)
2014(2316)
2013(2215)
2012(2048)
2011(1758)
2010(1546)
2009(1327)
2008(1084)
2007(785)
2006(543)
2005(356)
作者
(5376)
(4691)
(4638)
(4341)
(3019)
(2268)
(2082)
(1865)
(1755)
(1640)
(1505)
(1500)
(1446)
(1393)
(1379)
(1373)
(1368)
(1361)
(1356)
(1272)
(1098)
(1081)
(1078)
(1058)
(1008)
(991)
(982)
(957)
(938)
(921)
学科
(9827)
经济(9818)
管理(5811)
(5583)
方法(5175)
数学(4880)
数学方法(4818)
(4358)
企业(4358)
中国(2446)
地方(2405)
(2352)
业经(2043)
(1929)
技术(1878)
(1717)
贸易(1716)
(1671)
环境(1639)
农业(1629)
(1432)
金融(1432)
(1369)
地方经济(1332)
(1302)
(1288)
产业(1254)
技术管理(1254)
(1205)
财务(1203)
机构
学院(28428)
大学(28130)
(12567)
经济(12380)
管理(12004)
理学(10718)
理学院(10606)
管理学(10451)
管理学院(10384)
研究(8473)
中国(6027)
(5288)
科学(5006)
(4958)
财经(4337)
中心(4301)
经济学(4290)
业大(4248)
(4094)
(4051)
经济学院(3973)
(3595)
(3518)
师范(3466)
(3449)
研究所(3406)
财经大学(3374)
农业(3295)
(3286)
经济管理(3274)
基金
项目(22852)
科学(18564)
基金(17127)
研究(16645)
(14858)
国家(14738)
科学基金(13050)
社会(11169)
社会科(10634)
社会科学(10632)
基金项目(9250)
(9020)
自然(8442)
自然科(8235)
自然科学(8233)
自然科学基金(8087)
(7635)
教育(7611)
资助(6667)
编号(6318)
(6029)
(5192)
(5189)
重点(5126)
创新(4881)
国家社会(4811)
发展(4783)
(4702)
科研(4593)
教育部(4534)
期刊
(11148)
经济(11148)
研究(7001)
管理(4244)
科学(3969)
学报(3944)
中国(3852)
(3591)
(3471)
大学(3228)
学学(3139)
技术(2750)
农业(2618)
业经(2184)
教育(1981)
财经(1976)
经济研究(1930)
(1817)
金融(1817)
(1720)
问题(1697)
科技(1491)
资源(1488)
技术经济(1450)
(1352)
商业(1336)
理论(1266)
(1237)
实践(1167)
(1167)
共检索到352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慧敏  潘雪峰  杨恒  陈晨  陈银基  
【目的】探索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等主要致敏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醇溶蛋白、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为无麸质食品的研发和发芽小麦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控制发芽条件获得7种不同萌发状态的小麦,采用SDS-PAGE分析不同萌发状态小麦醇溶蛋白(Gliadins)、谷蛋白(Glutenin)的亚基组成变化,通过R5 ELISA和RP-HPLC进一步测定小麦发芽过程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变化。【结果】以R5 ELISA法和RP-HPLC法两种方法可有效测定小麦中麸质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亚基的含量,发芽处理对上述过敏蛋白及亚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麸质蛋白含量在发芽初期变化不大,后期显著减少;ω-醇溶蛋白相对含量变化不显著;α-/β-醇溶蛋白的相对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大幅度降低(从未处理小麦籽粒的41.85%降低到发芽处理后的31.51%—35.35%,P<0.01),γ-醇溶蛋白相对含量从31.37%显著增加到发芽处理后的36.69%—39.02%(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牛鹏飞  仇农学  
【目的】同时定量检测苹果汁中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建立一种基于多通道紫外检测器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离方法。【方法】采用C18色谱柱(250mm×4.6mmID,5.0μm),以pH为2.5的磷酸水溶液和乙腈按95:5混合为流动相,在流速1.00ml·min-1,温度30℃下进行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的色谱分析。【结果】前10min,两种有机酸在210nm下被分离和检测;后10min,5-HMF和展青霉素于276nm下被分离和检测。检测限分别为:乳酸0.1790mg·L-1、富马酸0.0032mg·L-1、5-HMF0.0057mg·L-1和展青霉素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伟  陈爱民  冯利兴  曹连莆  孙杰  王彦章  
【目的】对蒺藜苜蓿ROP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为深入研究ROP在共生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RT-PCR方法克隆了蒺藜苜蓿的MtROP5,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蒺藜苜蓿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MtROP5在根瘤菌侵染宿主植物根系后72h内不同时间阶段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蒺藜苜蓿中克隆了含有MtROP5完整编码区的cDNA序列,长度826bp,编码197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MtROP5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ROP蛋白特征结构域,与其它几种植物中ROP蛋白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和相似性。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振海  徐新刚  金秀良  张竞成  宋晓宇  宋森楠  杨贵军  王纪华  
【目的】及时、有效地预测籽粒蛋白质含量,能够为优质小麦品种的收购和加工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信息。本研究从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规律出发,研究冬小麦籽粒蛋白质遥感预测的可行性及在区域与年际间的扩展性,为高分辨率遥感卫星进行大面积蛋白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012—2013年4个冬小麦品种×4个氮肥梯度的试验数据和地面高光谱数据进行建模;基于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氮素运转机理,通过分析籽粒氮素累积量的两个主要来源及其之间的比例关系,重点抓住开花前的植株氮素累积量再运转这一主要来源,而灌浆期根际的氮素直接吸收则通过其与前者的比例关系来确定,通过相关农学参数模型的耦合,同时加入温度影响因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呈纯  林玉玲  赖钟雄  
以龙眼体胚发生早期的胚性培养物为材料,通过简并引物结合PCR进行cDNA末端快速克隆(RACE)的技术,克隆到了龙眼体胚相关未知蛋白基因DlUP-5全长序列,其cDNA全长为887 bp,由681个核苷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6个氨基酸(GenBank登陆号为GQ443759).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质量为24511.9 u,理论等电点pI为9.65;该蛋白是Frigi-da-like蛋白质家族成员,是一个具有Frigida组件,无典型信号肽结构,无跨膜螺旋的亲水性蛋白;不规则卷曲是其最大量的结构元件,并且主要集中在C端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中均有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春媛   齐景伟   安晓萍   刘娜   王园   王步钰  
为建立一种能快速预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本研究以发酵麦麸为样本,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3,5-dinitrosalicylic acid, DNS)和BCA蛋白浓度测定法分别测定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ear infrared spectrum instrument, 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比较预处理方法、最佳波长及主成分因子的决定系数R2,建立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NIR快速检测定量模型。结果表明:1)发酵麦麸还原性糖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7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04 8,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1.576 1,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3.240 8;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54 9且还原糖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的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59 5>0.05。2)发酵麦麸可溶性蛋白定量模型的预处理方法使用一阶导数(First derivative, FD)+二阶导数(Second derivative, SD)+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e, SNV),光谱范围为908~1 670 nm,主因子数为10时,模型效果最优,其决定系数Rc2为0.938 2,校正均方根误差(Square error corrected, SEC)为2.003,相对分析误差(Relative percentage difference, RPD)为4.021 9;外部验证集决定系数Rp2为0.994 4,且可溶性蛋白活性成分的验证集样本测定值与NIR光谱预测值的P值为0.901 9>0.05。综上,建立的NIR光谱定量模型稳定性和准确性较好,且预测准确度良好,可用于快速预测发酵麦麸样品的还原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伟  陈爱民  冯利兴  曹连莆  孙杰  王彦章  
【目的】对蒺藜苜蓿MtROP5的功能进行研究,为阐明植物ROP在共生互作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MtROP5的启动子序列,并构建了MtROP5的相关表达载体。利用发根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对MtROP5启动子的表达模式以及MtROP5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克隆了MtROP5翻译起始位点上游2.1kb左右预测的启动子序列,MtROP5启动子驱动GUS在根系的各个部位中都有表达,在维管束组织和侧根起始的分生组织中表达较强,并且其启动子转录活力在受到根瘤菌侵染后诱导增强表达;MtROP5的过量表达和组成型激活突变均能显著促进根毛的伸长,相比对照转化根系,根毛长度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洁  戴廷波  姜东  朱艳  曹卫星  
在对4 个生态区、6 个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在不同播期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系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的生态预测模型。通过分析籽粒蛋白质含量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蛋白质含量的5 个气象因子: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平均温度、平均日较差、总日照时数、总降雨量与积温。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高蛋白品种籽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开花至成熟期间的平均日较差的影响;在日较差变异系数<5%的生态环境下,则决定于开花至成熟期日均温与总日照时数的互作。中蛋白品种蛋白质含量取决于开花至成熟期的总日照时数;而低蛋白品种由开花至成熟期的日均温、总降雨量与总日照时数共同决定。影响蛋白质含量的日较差与光照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胡新  王佳华  李江燕  方家松  
河流输送大量的陆源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到海洋,沉积到近海海盆。随着陆源和海源沉积物在盆地的逐渐堆积,这些陆源微生物被埋藏,进而逐渐演变为沉积物中固有微生物群体的一部分,是研究微生物环境适应与进化的理想生态系统。本课题组从国际大洋钻探计划(IODP) 337航次的一个西太平洋煤层岩芯(1,999 mbsf, meter below the seafloor)中,成功分离到一株革兰氏阳性细菌泛酸枝芽孢杆菌19R1-5(19R)。研究发现,19R与分离自陆源土壤的泛酸枝芽孢杆菌DSM 26(26~(T))相比,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DNA杂交同源性高达91.7%。我们将19R和26~(T)作为研究对象,从比较基因组的角度对19R的来源和代谢潜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自海底深部的19R来源于陆地;同时,19R较26~(T)拥有3个额外的磷酸葡萄糖转移酶系统(PTS),提示19R具有更强的糖利用能力,使之能够适应原位中特殊的营养环境,研究结果对探索海底深部生物圈微生物的来源及其在深海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史可昕  石瑛  张朝澍  
【目的】开发与四倍体马铃薯蛋白含量相关的分子标记,加快选育高蛋白的马铃薯品种,提高马铃薯品种竞争力。【方法】本研究以高蛋白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母本、低蛋白品种‘定薯1号’为父本构建分离群体,利用混池和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BSA-seq)对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进行QTL定位,在定位区间开发与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紧密连锁的SSR标记,并使用分离群体及四倍体马铃薯品种进行筛选验证。【结果】在2号染色体、4号染色体共定位到3个控制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的主效位点,分别位于2号染色体18.88~21.59 Mb,区间大小为2.71 Mb;4号染色体8.3~12.84 Mb,区间大小为4.54 Mb;4号染色体65.12~66.39 Mb,区间大小为1.27 Mb。根据定位区域、基因位置及参考基因组信息,使用NR、 Tr EMBL、 KEGG、 GO、 KOG、 swissprot、 PFAM共7个功能数据库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共注释到719个候选基因,注释基因显著富集在玉米素合成代谢通路,该代谢通路可阻止蛋白质降解。在2号染色体18.88~21.59 Mb区间内开发分子标记pChr2-4。用分离群体、四倍体马铃薯品种结合田间表型对pChr2-4的准确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pChr2-4在离群体、四倍体马铃薯品种中的准确性分别为73.17%和81.82%,准确度较高。【结论】通过BSA混池测序,检测到3个与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相关的区间。在2号染色体开发与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紧密连锁的标记pChr2-4,该标记有助于马铃薯块茎蛋白含量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舒晓霞  王耀东  
本文根据已报道的α-醇溶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区和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5份密穗小麦DNA为模板,用PCR克隆的方法获得了51条α-醇溶蛋白基因5'上游调控区序列。对长度大于380 bp的19条序列进行了分析,发现19条序列均含有与基因表达相关的重要调控元件,包括胚乳基序元件TGTAAAG、GCN4类似元件ATGAGTCAT、CAAT框、AAA G基序、TA-TA框、GCN4类似基序ATGAC(T)GATCAT以及CAC-box,同时在序列中出现了AACA元件。序列比对表明,密穗小麦与普通小麦和乌拉尔图小麦α-醇溶蛋白5'上游调控区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遗传差异较大。对各序列的5'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薇  胡尚连  李文雄  
以小麦品种东农7742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的方法克隆了小麦贮藏蛋白中高分子量谷蛋白12亚基基因(HMW-GS12)的上游调控序列。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启动子片段大小为917 bp,该片段的498~922 bp序列与Thomspon报道的同一亚基对应区段序列比较,同源性为97.9%,有9个核苷酸发生了改变。推测的TATA box位于836~841 bp,有3个CAAT-like box,分别是693 bp处的CCAA;730 bp处的CAAAT和808 bp处的CCAT。另外,在684 bp存在E-box(TGCAAAG),还有2个E-like box,分别是608 bp处的TG...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兰天  唐飞  邵庆勤  宋长刚  刘庆  梅艳艳  张从军  
探索建立秸秆化学成分的近红外快速准确检测模型,将有助于秸秆腐熟程度判定及秸秆利用产业在线控制。本研究利用添加堆腐剂对小麦秸秆进行腐熟试验,以腐熟过程中的小麦秸秆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NIRS构建快速检测秸秆主要成分含量的定量检测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可以通过NIRS在短时间内精准检测小麦秸秆腐解过程中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含量,定标相关系数Rc分别为0.976 7、0.980 5和0.984 8,矫正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 1、0.987 2和0.989 8,全交互验证相关系数为0.979 8、0.989 2和0.987 3,RPD值分别为4.84、6.57和5.75均>3.0,定标效果良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秋霞  马景周  宁长申  张龙现  菅复春  
利用纯化的猪囊尾蚴重组蛋白M13h作为抗原包被酶标板,通过棋盘滴定方法筛选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猪囊尾蚴病间接ELISA检测方法。确定最佳包被量为1μg/mL,待检血清最佳稀释倍数为1∶100,酶标二抗的稀释倍数为1∶1 000,二者的作用时间均为45 min;与猪弓形虫病、猪旋毛虫病、细颈囊尾蚴病、猪蛔虫病、包虫病阳性血清均不发生反应,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为囊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文静  付明哲  张琪  何亚鹏  许信刚  
【目的】原核表达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 virus,PPRV)的N蛋白,并以N蛋白为包被抗原建立血清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克隆PPRV N蛋白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进行重组N蛋白的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复性,并进行Western-blot鉴定。用复性后的N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优化反应条件,建立血清中PPRV抗体水平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最后用该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验其应用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