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4)
2023(10653)
2022(9132)
2021(8575)
2020(7118)
2019(16447)
2018(16126)
2017(31021)
2016(16569)
2015(18405)
2014(17981)
2013(17572)
2012(15928)
2011(14072)
2010(13399)
2009(11722)
2008(10647)
2007(8848)
2006(7320)
2005(5938)
作者
(44296)
(37327)
(36895)
(35208)
(23372)
(18099)
(16821)
(14714)
(14445)
(13015)
(12829)
(12661)
(11654)
(11441)
(11339)
(11172)
(11051)
(10946)
(10648)
(10493)
(8940)
(8888)
(8808)
(8632)
(8375)
(8313)
(7956)
(7953)
(7558)
(7387)
学科
(69632)
经济(69579)
管理(44224)
(41081)
(32836)
企业(32836)
方法(32626)
数学(29523)
数学方法(29096)
地方(19934)
(19087)
(15356)
中国(15205)
业经(14218)
农业(13240)
(13041)
环境(11764)
(10889)
贸易(10880)
(10545)
地方经济(10504)
(10488)
技术(9925)
(9503)
(9440)
财务(9403)
财务管理(9381)
理论(9253)
(8911)
企业财务(8807)
机构
学院(218263)
大学(216515)
管理(89191)
(86812)
经济(85015)
理学(78398)
理学院(77515)
管理学(76057)
管理学院(75656)
研究(69326)
中国(51616)
科学(44923)
(44520)
(36545)
(36127)
业大(34781)
中心(33934)
(32771)
(31482)
研究所(30507)
财经(30142)
(29773)
师范(29492)
农业(28448)
(27658)
(26733)
北京(26542)
经济学(26370)
(24755)
经济管理(24199)
基金
项目(165680)
科学(132030)
基金(121106)
研究(120203)
(106113)
国家(105256)
科学基金(91603)
社会(76981)
社会科(72986)
社会科学(72964)
(66312)
基金项目(65554)
自然(60361)
自然科(58905)
自然科学(58894)
自然科学基金(57778)
(55386)
教育(54939)
编号(48454)
资助(47716)
重点(37718)
(36808)
(36319)
成果(36005)
(35006)
创新(32794)
课题(32758)
科研(32175)
国家社会(32091)
教育部(30930)
期刊
(86500)
经济(86500)
研究(54553)
中国(39023)
学报(32952)
科学(32182)
(30619)
管理(29662)
(28411)
大学(25489)
学学(24088)
农业(21606)
技术(21168)
教育(20170)
资源(15090)
业经(15000)
(14375)
金融(14375)
财经(13521)
经济研究(12846)
(12280)
问题(12206)
(11643)
统计(10817)
技术经济(10717)
科技(10675)
图书(10638)
(10546)
(10380)
(9718)
共检索到299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鄂中偏东地区潜力相对较优,其中包括复垦(耕地)空间集中连片度在内的5个指标成为制约全省潜力大小的因素。PVW-Voronoi图能够综合多种因素实现动态调整,突破行政界限进行分区:潜力优势区、内敛区、劣势区及限制区,使结果更趋合理,具有针对性地指导中宏观尺度上复垦利用的战略制定。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冬妍  李江风  赵剑雄  
研究目的:加强对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成耕地进行利用的潜力及其空间分区格局的认识。研究方法:惩罚变权模型(PVW模型)、加权Voronoi图、层次分析法(AHP)。研究结果:(1)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共7.19×104 hm2,可分为4种类型;(2)PVW模型有利于提高对评价起限制作用的因素的重视程度;(3)复垦利用潜力处于中度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Ⅰ3)到临界不可复垦成耕地利用(Ⅱ2)之间;(4)潜力大小从鄂中地区由高到低向周边下降,在空间上呈现明显地域特征。研究结论:湖北省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潜力水平总体偏低,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华  刘小玲  张伟  
本研究为土地整治领域引入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同时客观确定神木县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潜力。以陕西省神木县工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012年实地调研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改进后的星座图聚类法计算其复垦潜力并分区,最后在ArcMap中绘制出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神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潜力可分为四级:I级区潜力值为0.75,II级区潜力值在0.46~0.56之间,III级区潜力值在0.27~0.38之间,IV级区潜力值分别为0.18和0.19。研究结论得出应用星座图聚类法研究工矿废弃地复垦的潜力直观简便,使潜力等级划分更科学,但要根据研究样点的个数合理确定坐标点的分布范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玉婷  王桂波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山东省临沂市积极展开实践探索,本文通过梳理分析临沂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剖析自然资源统一管理背景下该试点工作面临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规范和推进工作开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元鹏  周旭  周妍  
矿产资源开发在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目前,我国有超过667万公顷因生产建设项目和自然灾害造成的损毁土地未得到复垦,其中60%以上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201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土地复垦条例》,针对大量历史遗留损毁土地难以复垦的问题,提出了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和个人参与复垦的激励措施。2012年,原国土资源部启动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吴静  钱铭杰  袁春  王绪龙  
复垦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整治规划的基础,对研究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垦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复垦潜力的内涵出发,对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进行了阐释,并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对近年来常用的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中的潜力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并对比分析了新增耕地系数法、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适用范围、优点以及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主要集中在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理论研究,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与模型化研究和评价结果的可持续性研究。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阳春花  谢艾伶  向娟  
针对我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现有复垦方向的优缺点,提出在我国工矿废弃地因地制宜地投建赛场,从而达到平衡耕地保护、投资获益与生态改善三方面关系的复垦目的。选取重庆某采石场废弃地,将其所采用的传统复垦与本文提出的赛场投建复垦在施工规划与成本估算方面进行详细的对照分析;同时将赛场投建复垦与公园开发复垦做对比。赛场投建复垦在盘活建设用地、增加耕地面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及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等方面均有一定的优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旭  周妍  谢川  
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自2012年开展以来,已成为推动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最有效的激励措施。四川省泸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之一,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做法,同时在保障工矿废弃地复垦质量方面也遇到了不少问题,笔者将以此为例,进一步探索保障复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泸州工矿废弃地的特点工矿废弃地资源潜力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突出。首批纳入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冉澎铼  胡守庚  瞿诗进  童陆亿  
中小尺度地区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促进中小城镇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基于后备建设用地数量、质量以及空间分布等多维要素,构建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评价体系,并以长江经济带中游武汉城市圈团风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维度下的后备建设用地状况差异显著,多维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衡量县域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综合状况。具体而言,现有土地开发强度下,团风县后备建设用地数量状况较好,总面积达94.75 km~2,人均约278 m~2;但质量状况总体较差,高、中等后备建设用地数量少,分别仅占总量的14.81%与31.95%;空间分布上,部分后备建设用地距离集镇较远且分布相对零散不便于后期规模开发。镇域尺度综合评价显示,镇域间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差异明显,在全县大体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平原地区高、丘陵山地低的分布态势。总体上看,团风镇、回龙山镇与总路咀镇后备建设用地开发潜力较大,可作为后期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莹  李道亮  
为了科学评价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而确定不同废弃地间植被恢复的优先顺序,根据土壤、地形、气候、废弃地现状各方面因素对植被恢复难易程度的影响,建立了各因素的隶属度函数;将三标度打分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优势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评价模型。对辽宁阜新市矿区煤矿废弃地植被恢复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模型能够为确定矿区植被恢复的难易程度以及优先顺序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泽政  
近年来,安徽省淮北市紧紧把握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政策机遇,在利用工矿废弃地资源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复垦工矿废弃地13427亩,通过对采煤塌陷地复垦整理和废弃窑厂、矿山综合治理,增加农用地9730亩,补充建设用地指标8308亩,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统筹了城乡用地布局,改善了生态宜居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侯新村  范希峰  武菊英  左海涛  
能源草是一种良好的生物质资源。为分析其在边际土地上的应用前景,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开展了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与芦竹(Arundo donax L.)两种能源草的规模化种植,并从生物质产量和生态经济价值角度研究了其生产潜力。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两种能源草均能获得较高的生物质产量,分别为3.77、11.45 t.hm-2;从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硫、滞降粉尘4个方面核算其生态价值,按标准煤折算、纤维素乙醇制备两种方式核算其经济价值,两种能源草的生态经济价值非常可观。柳枝稷和芦竹两种能源草在京郊挖沙废弃地上的发展前景广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国逊  沈山  汪鹏  
空心化村庄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对废弃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邳州市空心化村庄为例,在对空心化村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采取对应的废弃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测算出邳州市可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近1/5。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江国逊  陈旭东  石亚飞  
空心化村庄是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它是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矛盾激化与问题积淀。其废弃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缓解人地矛盾的有效手段。该文以邳州市空心化村庄为例,在对空心化村庄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空心化村庄整治模式采取对应的废弃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测算出邳州市可调整建设用地指标近1/5。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周妍  周旭  
2012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2个省份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对历史遗留的工矿废弃地以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废弃地等进行复垦利用,并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与新增建设用地相挂钩,合理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确保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利用更集约、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然而,试点实践中,各部门对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的质量评定均有各自目标、方法和侧重的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