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5)
2023(12648)
2022(10788)
2021(9997)
2020(8167)
2019(19035)
2018(18734)
2017(36031)
2016(19194)
2015(21329)
2014(21023)
2013(20503)
2012(18975)
2011(17086)
2010(16716)
2009(14694)
2008(13768)
2007(11772)
2006(10150)
2005(8824)
作者
(52278)
(43903)
(43505)
(40990)
(27743)
(21117)
(19903)
(17220)
(16788)
(15446)
(14958)
(14839)
(13834)
(13477)
(13431)
(13175)
(12996)
(12950)
(12587)
(12431)
(10776)
(10573)
(10396)
(10124)
(9838)
(9692)
(9578)
(9468)
(8739)
(8619)
学科
(83757)
经济(83681)
管理(49988)
(49267)
(38043)
企业(38043)
方法(33557)
数学(29945)
数学方法(29526)
地方(24570)
(23946)
中国(23460)
业经(18699)
(17373)
农业(16621)
(14184)
(14002)
贸易(13990)
环境(13662)
(13447)
地方经济(12950)
技术(12909)
(12648)
(12543)
(12264)
金融(12262)
(12138)
(11898)
银行(11882)
(11439)
机构
学院(257195)
大学(254880)
(105578)
经济(103378)
管理(100812)
研究(88250)
理学(86871)
理学院(85880)
管理学(84398)
管理学院(83910)
中国(66267)
(54424)
科学(53827)
(46068)
(43037)
(42938)
中心(41792)
研究所(39249)
(38441)
业大(38434)
财经(36754)
(35925)
师范(35569)
北京(33836)
农业(33468)
(33445)
(33080)
经济学(31574)
(31173)
师范大学(28820)
基金
项目(180540)
科学(142974)
研究(133990)
基金(129652)
(112662)
国家(111670)
科学基金(96555)
社会(84969)
社会科(80551)
社会科学(80530)
(72362)
基金项目(69413)
自然(61940)
教育(61344)
(60813)
自然科(60497)
自然科学(60486)
自然科学基金(59326)
编号(54799)
资助(51811)
(44070)
成果(42624)
重点(40858)
(39573)
(38180)
课题(38008)
创新(35689)
发展(34988)
国家社会(34863)
科研(34696)
期刊
(117287)
经济(117287)
研究(73434)
中国(52513)
(38897)
学报(36474)
管理(36469)
科学(36044)
(35125)
教育(29302)
大学(28367)
农业(27460)
学学(26478)
技术(25471)
(22922)
金融(22922)
业经(20967)
经济研究(17937)
财经(16963)
问题(15773)
(15066)
(14650)
资源(14245)
图书(13117)
技术经济(12820)
科技(11977)
(11929)
现代(11429)
商业(11411)
(11300)
共检索到382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丹丹  杨晓梅  苏奋振  孙晓宇  薛振山  
海湾作为海岸带的重要区域,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正因如此,海湾承受了人类高强度的开发利用活动。海湾开发利用程度的研究对海湾资源的保护及后续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海湾空间结构和海陆相互作用复杂性的特点,提出了顾及海湾脆弱性的PVS(压力-脆弱性-状态)概念框架来构建海湾开发强度的指标体系,对整个海湾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其过程如下:首先,对压力、脆弱性、状态3个系统层次的近岸陆域、潮间带滩涂和近岸海域的指标要素进行粗选;再利用遥感影像、实测、统计和文献资料等多源数据,通过经验模型或数学模型对各个指标进行量化/半定量化处理;然后利用特尔斐法对指标进行进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门宝辉  梁川  刘庆华  
 以西安市为例,探讨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方法,并将属性识别理论应用于该研究,建立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市处于水资源开发的发展阶段,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他地区如户县、周至、高陵、蓝田的水资源开发处于初始阶段,开发规模较小,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相对照,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模糊综合评判法相一致。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晓华  杨志峰  郦建强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是一个由多指标组成的复杂巨系统,其难点是如何合理地建立评价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当前的评价模型随着评价内容的不同而变化,精度较难控制。为解决单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不相容问题,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各层次的分辩力和评价模型的精度,论文采用大样本数据,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插值型曲线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遗传投影寻踪插值模型(GPPIM)。实例研究表明,GPPIM建模方法直观、可靠、精度高,既有较强的分类功能,又有较好的排序功能,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问题的综合评价。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0.30,处于承载力较高状态;昌黎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为7.61,处于承载力适中状态;其余的秦皇岛市区、抚宁县、乐亭县、滦南县和丰南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都小于5.0,处于承载力较低状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勇  杨晓梅  张丹丹  张雪武  高雷  
海湾是镶嵌在海岸线上的明珠,是人类开发海洋和进入内陆的桥头堡,其分类方法多样,大体是从自然属性或地貌的角度出发的。随着人类经济开发强度的加大,针对海湾开发利用的分类方法成为开发规划或管理的重要科学基础。为此,就海湾滩涂开发利用与管理考虑,提出了确定海湾范围的标准及海湾分类的定量指标,完成了对广东海湾的分类,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多时期的遥感解译数据,分析了各种类型海湾20年来的开发利用变化,得到的结果与海湾实际情况相符,即广东海湾的岸线曲折度整体增加,说明海湾岸线在后退情况下,并没有趋于平直化,而是由于有些岸段的侵蚀加剧而使得海湾岸线的曲率变大。而广东海湾受围海造田、淤积等因素影响大多海湾在岸线后退的情况下海湾水域面积却在减少。因此,在以后的海湾开发利用中,应合理规划,保护海湾的生态平衡,促进海湾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官卫华  叶斌  何流  
对南京城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后,认为应从城市整体层面上加以整合和深度开发。随后阐述了在深度开发条件下的南京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旅游线路的空间设计与组织,以有效实现南京的旅游开发从单一的专题游向精品化、混合型旅游线路的转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措施。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耀光  韩增林  刘锴  刘桂春  
辽宁是中国北方海洋资源丰富的省区,既有海洋生物、海水化学、海洋能源等狭义的海洋资源,又有港湾、海洋交通运输航线、海洋旅游景观、滨海浴场和海洋空间等广义的海洋资源。论文对辽宁海洋资源的数量、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评述,并计算了辽宁沿海各个地区的海洋资源丰度。随着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辽宁主要海洋产品的产量逐年增长,论文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与资源产出(产品)的关系,据此计算了辽宁沿海各地的海洋经济资源丰裕度指数。通过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两个指标的对比,既反映出各个地区海洋资源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状况,而且海洋资源丰度和海洋资源丰裕度指数这两个指标在地区排列顺序上完全一致,充分说明了海洋资源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增林  
由于资源本身的缺乏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不足与经济增长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文论述了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分析了我国海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海水资源的五点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恩祥   高馨婷   雷硕   乔琴   郑玉萍   刘丽香   韩永伟  
针对当前生态产品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问题,尝试引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国土空间上的选择与实施提供决策支持。运用InVEST模型计算结合ArcGIS Map空间可视化的方法评估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来研究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空间适宜度。(1)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产品供给与作用—价值转化路径—价值实现模式分区”的评估体系。(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素三个方面构建蓟州区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天津市蓟州区资源禀赋优势,定量分析其生态产品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生态产品发展潜力呈现出区域聚集特征。(4)明确了蓟州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产品的开发方向以及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出蓟州区各街道、乡镇未来应重点布局开发的生态产品。通过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和产业模式划分结果验证,可以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好的应用到“两山”转化应用与实践当中。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恩祥   高馨婷   雷硕   乔琴   郑玉萍   刘丽香   韩永伟  
针对当前生态产品未得到充分开发的问题,尝试引入适宜性评价方法,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国土空间上的选择与实施提供决策支持。运用InVEST模型计算结合ArcGIS Map空间可视化的方法评估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空间分布情况,同时采用适宜性评价方法来研究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空间适宜度。(1)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产品供给与作用—价值转化路径—价值实现模式分区”的评估体系。(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素三个方面构建蓟州区生态产品开发利用产业模式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结合天津市蓟州区资源禀赋优势,定量分析其生态产品发展潜力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生态产品发展潜力呈现出区域聚集特征。(4)明确了蓟州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产品的开发方向以及相关产业的空间布局,进一步提出蓟州区各街道、乡镇未来应重点布局开发的生态产品。通过生态产品开发利用的适宜性评价和产业模式划分结果验证,可以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更好的应用到“两山”转化应用与实践当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周蓉  
本文首先,以沼气技术方面的专家、涉及沼气工程工作人员的共同建议和相关学者对农村沼气效益评价的研究构建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的原理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与最大特征根。再次,以农户使用沼气能源的亲身感受为标准对群体指标进行打分并计算各个群体指标的平均分值。最后,计算出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分值为6.69,这表明绵阳市农村沼气能源开发利用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比较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郭梅  吕拉昌  黄茹  陈博群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北京文化资源综合评价体系,从文化资源条件、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发展条件、资源传承能力5个方面筛选出24个评价指标,对北京文化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同时对文化资源单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独特性、资源消费人群、知名度等因子是北京文化资源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弱势在于保存状态、民间风俗礼仪、地域组合度、交通运输便利度等方面;在空间分布上,北京市文化资源总体上呈"两带一点"的分布格局;在北京市文化资源结构中,北京极品级文化资源和优良级文化资源数量突出,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北京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跃进  秦丰亮  赵云雷  
2013年,是山西全省"项目推进年"。随着阳城县委、县政府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全县各类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逐年增大,重点工程项目急需落地,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是有限的耕地资源远不能满足各类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为有效缓解土地供需矛盾,促进全县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供应保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琨  
科学研究的“圣地”南极,位于我们人类生活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最底端。我们平时所说的南极是指南纬60度以南地区,它是由南大洋和南极洲两大部分组成。南大洋是指南极幅合带以南包围南极大陆的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海域,总面积约为3800万平方公里,号称世界上第五大洋;南极洲是指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为1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1/10,相当于我国国土面积的1.45倍。南极大陆面积的95%以上常年被冰雪覆盖着,只有在南极夏季期大陆沿岸才裸露出露岩地带,生长着南极仅有的植物——地衣和苔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