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5)
2023(10585)
2022(9257)
2021(8770)
2020(7363)
2019(17042)
2018(17002)
2017(32949)
2016(17651)
2015(19726)
2014(19557)
2013(18889)
2012(16878)
2011(14970)
2010(14767)
2009(13243)
2008(12442)
2007(10407)
2006(8788)
2005(7297)
作者
(48252)
(40525)
(40239)
(38287)
(25358)
(19537)
(18266)
(15970)
(15295)
(14191)
(13827)
(13545)
(12585)
(12473)
(12435)
(12264)
(11833)
(11740)
(11582)
(11415)
(9820)
(9716)
(9663)
(9253)
(8982)
(8980)
(8738)
(8675)
(8099)
(8018)
学科
(74131)
经济(74068)
管理(50567)
(45934)
(37441)
企业(37441)
方法(36773)
数学(33329)
数学方法(32680)
(20240)
地方(17404)
中国(16221)
(16132)
(15581)
业经(15014)
环境(14470)
农业(13818)
理论(11519)
(11175)
(10970)
贸易(10962)
(10860)
技术(10779)
(10618)
(10208)
(10164)
财务(10151)
财务管理(10125)
土地(9617)
企业财务(9561)
机构
学院(238324)
大学(234614)
管理(97497)
(94044)
经济(92206)
理学(85406)
理学院(84493)
管理学(82593)
管理学院(82178)
研究(75365)
中国(55777)
(48849)
科学(48811)
(39677)
(39129)
业大(37832)
(36592)
中心(36439)
研究所(34012)
(33684)
财经(32810)
(30850)
农业(30608)
师范(30527)
(29998)
北京(29578)
经济学(28461)
(28280)
(27323)
经济管理(26178)
基金
项目(176512)
科学(140357)
基金(128653)
研究(126894)
(113189)
国家(112340)
科学基金(97566)
社会(80413)
社会科(76296)
社会科学(76275)
(70456)
基金项目(68625)
自然(64975)
自然科(63438)
自然科学(63426)
自然科学基金(62217)
(59201)
教育(59079)
资助(52515)
编号(50976)
重点(40423)
(38639)
(38436)
成果(38367)
(37215)
课题(34953)
创新(34782)
科研(34135)
国家社会(33398)
教育部(32989)
期刊
(94849)
经济(94849)
研究(59251)
中国(44320)
学报(35847)
科学(35356)
(34574)
管理(34136)
(30268)
大学(27765)
学学(26505)
技术(24321)
农业(24213)
教育(23812)
业经(17080)
(15432)
金融(15432)
财经(15055)
资源(14919)
经济研究(14542)
(13712)
统计(13257)
(12973)
问题(12569)
(12358)
技术经济(12112)
科技(11738)
(11389)
决策(11032)
现代(9868)
共检索到325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陕永杰  魏绍康  苗圆  原卫利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6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2005—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2005—2010年降低,2010—2015年微小提升,2015—2018年又小幅度下降,总体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性降低。(2)与2005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2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降低1级,20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保持不变,仅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提高1级。(3)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不安全的水平。研究结果为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陕永杰  魏绍康  苗圆  原卫利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6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2005—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2005—2010年降低,2010—2015年微小提升,2015—2018年又小幅度下降,总体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性降低。(2)与2005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2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降低1级,20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保持不变,仅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提高1级。(3)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不安全的水平。研究结果为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陕永杰  魏绍康  苗圆  原卫利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6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2005—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2005—2010年降低,2010—2015年微小提升,2015—2018年又小幅度下降,总体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性降低。(2)与2005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2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降低1级,20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保持不变,仅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提高1级。(3)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不安全的水平。研究结果为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陕永杰  魏绍康  苗圆  原卫利  
土地生态安全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6个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TOPSIS评价模型评价研究区2005—2018年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值2005—2010年降低,2010—2015年微小提升,2015—2018年又小幅度下降,总体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性降低。(2)与2005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2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降低1级,20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保持不变,仅3个区县土地生态安全等级提高1级。(3)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整体处于不安全的水平。研究结果为社会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与区域土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建军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多样。但由于条块分割、协作不力等原因,制约了本区旅游业快速发展。文章在分析了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及区域旅游协作可行性和现实性的基础上,从建立协调机构、统一规划、利益分配、旅游空间结构和线路创新等方面提出本区旅游协作建设构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智勇  
区域经济内产业联动与区域内城市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区域内产业联动对提升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选取2016年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4个地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了4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产业结构关联度等。由分析可知,地市之间的产业关联度越高,产业间合作性就越高,竞争性就越弱。因此,要提高区域内综合竞争力,必须构建区域内经济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华旺  魏凤  曹丽萍  
[目的]经济技术效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此测度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该地区的经济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并对县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收敛性特征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20062014年46个县(区)的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黄河金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在近10年发展过程中产出损失和技术非效率现象突出,产出水平距离前沿面有较大空间,平均技术效率为64.04%,渭南、临汾、运城、三门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金华旺  魏凤  曹丽萍  
[目的]经济技术效率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以此测度分析黄河金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对该地区的经济投入产出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和对比分析,并对县域经济的技术效率收敛性特征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差异进行了探讨。[方法]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2006~2014年46个县(区)的经济发展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研究表明:(1)黄河金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在近10年发展过程中产出损失和技术非效率现象突出,产出水平距离前沿面有较大空间,平均技术效率为64.04%,渭南、临汾、运城、三门峡4市间的技术效率差异不大;(2)技术效率的收敛性特征明显,α收敛性检验结果表明各地区经济技术效率差异和离散程度处于均衡状态,β收敛性检验显示各县(区)经济技术效率均朝各自稳态水平发展,地区间的技术效率差距在不断缩小。[结论]文章认为发挥黄河金三角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通过制度完善推进省际县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提升经济资源各要素配置效率、提高金融资本效率等措施是提升技术效率和经济持续增长的可靠对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梁转琴  
以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探讨建立基于产业集群服务的图书馆联盟的意义、宗旨、原则和目标任务;提出基于产业集群服务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构想,以期推动我国图书馆联盟建设和"示范区"图书馆事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念春  
根据PSR概念模型建立起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土壤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环境条件整体较好,环境承载力以中等区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59.3%;处于较弱承载力的地区为西部邹平县、高青县、无棣县和庆云县4个行政区,主要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率较高,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大,且土壤重金属较为富集;无弱承载力区存在。最后根据各区影响因素特征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益昌  李瑞娇  问思恩  张军燕  陈媛媛  余斌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17项指标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指标权重赋值、权重一致性检验、评价等级确定以及评价模型的构建,用生态安全评价黄河陕西段鱼类增殖放流效果,分析生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黄河陕西段2013年增殖放流生态安全度(ESI)评价等级为Ⅱ级,为良好状态;2014年评价等级为Ⅲ级,处于一般状态;2015年评价等级为Ⅳ级,处于较差状态,属于临界不安全状态以下水平。生态安全形势呈现出逐年下降局势。不安全状态受到影响较大的前3个指标是:黄河径流量变化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焦红  汪洋  
研究基于PSR模型框架,从压力、状态、响应等3个准则层入手构建佳木斯土地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指标权重,对佳木斯市2000~2012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划定其安全等级。研究表明:2000~2012年,佳木斯市的土地生态安全系统的压力指数整体低于状态指数与响应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波动形变化趋势,压力指数从0.084上升到0.129,下降到0.041,再上升到0.157;土地生态安全状态指数呈现先增长又下降的变化趋势,从0.158增长到0.251,再下降到0.208;土地安全状态响应指数呈现平缓的增长变化趋势,从0.140增长到0.30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毛旭鹏  陈彩虹  郭霞  周丹华  胡焕香  
为了揭示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SR模型,依据研究区具体情况构建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赋权,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研究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至2010年长株潭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由3.6186增长至3.9040,总体水平都处于"一般"状况;由于受到冰雪灾害和森林火灾的严重影响,2008年森林生态安全综合评价等级值最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