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9)
2023(15746)
2022(13750)
2021(13007)
2020(10859)
2019(25369)
2018(25233)
2017(49263)
2016(26603)
2015(30219)
2014(30127)
2013(29613)
2012(26994)
2011(24135)
2010(24212)
2009(22032)
2008(21103)
2007(18590)
2006(16317)
2005(13743)
作者
(76061)
(63888)
(63065)
(60196)
(40378)
(30762)
(28619)
(25337)
(24159)
(22513)
(21779)
(21408)
(19989)
(19976)
(19563)
(19352)
(19099)
(18733)
(18249)
(18144)
(15783)
(15654)
(15467)
(14772)
(14268)
(14229)
(14149)
(13963)
(12916)
(12674)
学科
(109346)
经济(109232)
(78200)
管理(72582)
(56715)
企业(56715)
方法(51495)
(49504)
数学(45646)
数学方法(44874)
农业(32926)
业经(26699)
中国(26146)
(24568)
地方(22922)
(22337)
(18761)
(17707)
贸易(17699)
理论(17689)
(17169)
技术(17091)
环境(16423)
(15860)
(15416)
财务(15330)
财务管理(15292)
(14690)
(14595)
企业财务(14442)
机构
学院(373896)
大学(369962)
管理(151791)
(145386)
经济(142215)
理学(132945)
理学院(131542)
管理学(128769)
管理学院(128110)
研究(119844)
中国(89041)
(78116)
科学(77376)
(76428)
业大(63169)
(62371)
(59582)
农业(58962)
中心(56761)
研究所(54760)
(54343)
财经(50982)
(48998)
师范(48552)
北京(48335)
(46641)
(45736)
(43313)
经济学(42085)
经济管理(41125)
基金
项目(265171)
科学(208438)
研究(192647)
基金(191330)
(166908)
国家(165494)
科学基金(142920)
社会(119675)
社会科(113100)
社会科学(113065)
(105596)
基金项目(102143)
自然(94766)
自然科(92571)
自然科学(92550)
自然科学基金(90816)
教育(88921)
(87971)
编号(80370)
资助(79123)
成果(62723)
重点(59063)
(58036)
(56680)
(54950)
课题(54392)
创新(51198)
科研(50825)
教育部(49213)
大学(49064)
期刊
(157019)
经济(157019)
研究(101162)
(75313)
中国(69894)
学报(60311)
科学(55840)
农业(51652)
管理(51142)
大学(46219)
(45560)
学学(43839)
教育(40729)
技术(35271)
业经(31738)
(29796)
金融(29796)
(25052)
财经(23097)
经济研究(22723)
问题(21876)
(19561)
(19236)
技术经济(18719)
图书(18708)
科技(18622)
资源(18548)
统计(18063)
理论(17120)
业大(16886)
共检索到529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培东  赵丽  杨皓  赵文晖  朱永明  
该文以沧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PSR模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沧州市及所辖县(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沧州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7.31%;所辖14个县(市)之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平均增长率均存在显著差异,吴桥县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在沧州市始终最高,海兴县最低,集约度平均增长率黄骅市最高,为11.63%;任丘市最低,为4.41%;从空间分布来看,沧州市西南部集约利用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再次,东部最低;PSR模型子系统中响应系统贡献大,PSR模型系统协调度呈下降趋势,说明农用地集约度的提升是由单一子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贺三维  潘鹏  诸云强  陈鹏飞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面临着农用地利用效率低下,耕地数量锐减的现状。如何缓解人地关系、提高农用地集约利用效率是目前中国解决农用地问题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展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论文以陕西省为例,提出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以克服传统方法学习过程慢,易造成规则灾难、过度拟合等问题。为了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挑选评价指标体系,剔除冗余程度高的评价指标:耕地平衡指数和单位面积劳动力人数。对动态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模型收敛结果良好,误差均不超过3×10-16。为了便于分析评价结果,采用K-means方法将评价分值聚为四类,并与陕西省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水英  毕如田  曹毅  
该文以山西省忻州市14个县(市、区)域为评价单元,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定量计算2000~2009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采用GIS手段进行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可持续利用状况对土地集约度的贡献较小;从时间上看,忻州市整体上农用地集约利用向着更集约利用的方向发展;从空间上讲,忻州市14个县(市)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差距较大,且不同地区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莹  胡银根  李坤  吴善发  吴伟鹏  
研究目的:探索县(包含县级市)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新思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应用领域,加强集约利用研究与集约利用实践工作的衔接力度。研究方法:系数修正法,综合评分法,ArcGis 9.2软件中的Natural breaks分类法。研究结果:对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较为一致且以追求社会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进行耕地集约利用及其时空变异特征研究时,在具备特定资料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前提下,采用系数修正的思路切实可行。研究结论:在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基础上,通过系数修正思路研究耕地集约利用,既可以减少集约利用研究的工作量,又不会降低集约利用工作质量,还可拓展《农用地分等更新成果》的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超  王翠欣  李国宁  
土地集约利用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的重要内容。土地利用潜力评价方法是研究土地集约利用的关键技术。从农用地分等成果入手,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其集约利用潜力进行评价,界定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内涵,阐述了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概念,提出了利用产能潜力系数和效益潜力系数计算集约利用潜力系数的方法。利用农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系数,对临沂市农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进行了评价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琳  刘志新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同目标。如何计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一个需重点解决的核心问题。利用神经网络自寻优特性且充分考虑系统自发展动态过程的惯性影响,可较准确地确定同级指标下各组成权重。在目前社会发展形势下,经济子系统不可避免地对区域综合发展起着支撑作用。对于环境和科教发展的政策倾斜也较好地弥补了原有经济发展模式对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负面冲击。经济体制自身的适时调整和改革是维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月卿  王静  崔丽  邵晓梅  张凤荣  
本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案例区,区别以往基于行政单元和统计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基于农户调研数据,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图、土壤图、农用地分等相关数据,构建基于多元数据集成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平谷区的农用地为评价单元,进行农用地集约度评价。结果表明:①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农户的家庭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农业收入比状况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主要因素,地形和灌溉等自然本底是影响农用地集约度的基础条件;②平谷区农用地集约度主要处于比较集约和基本集约的水平,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平原和半山区的农用地集约度高于山区。构建基于多元数据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宝良  
沧州市推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经验王宝良中共沧州市委沧州市委、市政府把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农村科技与经济结合作为大事来抓。近几年来,一方面围绕障碍全市农村主产业发展的大问题,组织科技、教育、生产等部门联合攻关,另一方面采取措施对重大科技成果做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余娜  李淑杰  王灵芝  李月芬  
以吉林省敦化市为例,基于ArcGIS 10.6平台、GeoSOS的ANN-CA和AgentLA模型,在预测建设用地扩张占用耕地整治亟需度的基础上,结合农用地整治规模效应、生态安全性、耕地限制因素,实现多因素相耦合,对农用地整治进行分区并自动生成高标准农田保护区范围。结果表明:预测期内,敦化市耕地在空间分布格局上依旧延续耕地的保护与占用相重叠、人地矛盾尖锐的特点,各乡镇整治亟需度存在明显差异。敦化市耕地质量提升潜力较大,主要限制因素为剖面构型,其他限制因素为坡度、质地-构型以及障碍层-构型。将研究区耕地划分为5个整治类型区,明确了各类型区的整治方向与重点。AgentLA模型在划定高标准农田保护区范围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具有斑块个数少、单个图斑面积大也更紧凑的特点。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瑞珍  肖碧林  陈印军  卢布  
文章在分析沧州市农业干旱缺水基本状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地区充分利用降水资源的重要性,总结了沧州市两大节水种植小麦模式。从长远看,继续走依靠超采大量地下水来发展农业生产的路子会越来越艰难。因此,建议采用各种农业技术,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有可能成为解决沧州市农业缺水问题的主要途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底玉丹  王利宾  宋效中  
近年来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许多问题随之凸显,资金需求过多而筹资能力不足是制约大多数合作社发展壮大的主要瓶颈。因此,确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合作社的筹资能力,对于解决资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沧州市肃宁县为例,基于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可以量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筹资能力的评价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朱明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儒练  李洪义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 3上升到2017年的0.050 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德林  陈永杰  
在对农民工实证调查的基础上,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和入户调查数据分析了不同农民工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年龄、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工资水平、耕地数量对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性别和职业类型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意愿没有显著关系。从影响方向看,教育程度、工资水平与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正相关,年龄、工作年限、耕地数量与农民工培训意愿负相关;从影响程度看,工资水平是影响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余依次为教育程度、年龄、工作年限和耕地数量。总体来看农民工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一政策较为认同。未来应注重整合政府、市场(企业)、社会的三方资源,建立政府—市场(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机制,推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浩  李硕  宋英杰  商蒙非  石晓宇  张海林  陈阜  褚庆全  
为解析影响沧州市农业水足迹增长的驱动因素,本研究利用水足迹评价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计算并分析沧州市农业水足迹的结构、利用和产出效率及其时空分布。结果表明:1994—2014年沧州市农业水足迹持续增长,21年增长1.63倍。在农业水足迹中,种植业水足迹所占的比重最大,畜牧业水足迹的总量和占农业水足迹的比重持续增长;水足迹构成分析表明,沧州市蓝水足迹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农业用水中灌溉水尤其是抽取的地下水占主体地位,沧州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种植业生产严重依赖地下水资源。农业水足迹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明显,中部县市高于北部和南部县市;沧州各县市的农业水足迹利用效率与产出效率也呈增长趋势,单位水足迹创造产值持续上升;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比例、耕地复种指数和农村人口是农业水足迹关联度最高的3个驱动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