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4)
- 2023(12063)
- 2022(10389)
- 2021(9802)
- 2020(8466)
- 2019(19923)
- 2018(19866)
- 2017(38658)
- 2016(20974)
- 2015(23844)
- 2014(23940)
- 2013(23419)
- 2012(21507)
- 2011(19314)
- 2010(19330)
- 2009(17830)
- 2008(17381)
- 2007(15238)
- 2006(12910)
- 2005(11020)
- 学科
- 济(90286)
- 经济(90204)
- 管理(58432)
- 业(55716)
- 方法(45855)
- 企(45389)
- 企业(45389)
- 数学(41438)
- 数学方法(40756)
- 农(22630)
- 中国(22500)
- 财(20979)
- 学(18764)
- 地方(18393)
- 业经(16924)
- 农业(15001)
- 贸(14968)
- 贸易(14962)
- 易(14473)
- 理论(14209)
- 务(13587)
- 财务(13526)
- 财务管理(13494)
- 制(13483)
- 环境(13041)
- 和(12899)
- 企业财务(12753)
- 技术(12294)
- 划(11136)
- 银(10933)
- 机构
- 学院(299019)
- 大学(297652)
- 济(119198)
- 管理(118760)
- 经济(116524)
- 理学(103704)
- 理学院(102497)
- 管理学(100298)
- 管理学院(99756)
- 研究(95118)
- 中国(70213)
- 京(62452)
- 科学(61260)
- 财(51606)
- 农(50789)
- 所(47473)
- 业大(47359)
- 中心(45558)
- 江(43811)
- 研究所(43606)
- 财经(42587)
- 农业(40435)
- 范(38734)
- 经(38731)
- 师范(38323)
- 北京(38163)
- 经济学(36660)
- 州(35137)
- 院(34863)
- 经济学院(33361)
- 基金
- 项目(209588)
- 科学(165700)
- 基金(153270)
- 研究(147740)
- 家(134408)
- 国家(133385)
- 科学基金(115614)
- 社会(93418)
- 社会科(88689)
- 社会科学(88660)
- 省(82953)
- 基金项目(81885)
- 自然(77966)
- 自然科(76224)
- 自然科学(76206)
- 自然科学基金(74770)
- 划(70093)
- 教育(69609)
- 资助(63364)
- 编号(59771)
- 重点(47335)
- 成果(46355)
- 部(46046)
- 发(44295)
- 创(43567)
- 科研(40921)
- 课题(40889)
- 创新(40786)
- 教育部(39277)
- 计划(39275)
- 期刊
- 济(120421)
- 经济(120421)
- 研究(77699)
- 中国(53450)
- 学报(46555)
- 科学(44316)
- 农(44246)
- 财(40522)
- 管理(40402)
- 大学(34945)
- 学学(33172)
- 农业(30117)
- 技术(28361)
- 教育(27935)
- 融(20902)
- 金融(20902)
- 业经(20364)
- 财经(20192)
- 经济研究(19244)
- 问题(17941)
- 经(17337)
- 统计(17099)
- 业(16580)
- 策(15576)
- 技术经济(15259)
- 资源(15222)
- 版(14366)
- 决策(14179)
- 商业(13541)
- 图书(13418)
共检索到414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一中 曹裕
将"压力—状态—响应"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理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赋存状况也是重要的制约条件。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产出效益,还要重视系统压力状态的调节和系统反馈能力建设。研究也表明,PSR评价指标体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能较好地适应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需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科 吴次芳 刘勇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PSR 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 PSR 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 PSR 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明月 张梦婕
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2000—2016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从全局和局部两个维度,分析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演变特征与差异。研究表明:研究期间广东省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层面,集约水平平均值: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珠三角地区集约水平一直高于全省平均值,并拉大与其他3个地区的差距;市域层面,珠三角城市集约水平变化不尽相同,粤东粤西部分城市长期处于低集约水平。从全局看,大多数年份具有全局空间集聚现象,集聚性趋于增强;从局部看,局部空间集聚性和异质性并存,HH型城市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由珠江口西岸转移到东岸;LL型城市分布在广东东部和西部,并且有扩散的趋势。HL型城市布局分散,LH型城市围绕珠三角高集约水平城市分布,两种类型的城市都有减少趋势。
关键词:
集约利用 GPCA ESDA 广东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易森鹏
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加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东省惠州市城市发展现状,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使用强度、土地使用效益和土地生态环境4个方面选取12项指标构建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惠州市2009—2013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波动状态,2012年的水平为近5年最低值;(2)2013年惠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虽有所改善,但从整体看,研究时段内集约利用水平都处在"较低~中等"等级。惠州市应该努力转变城市土地管理和利用方式,积极探索"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叶浩 庄大昌 杨蕾
在分析城市土地扩张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度了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的指标权重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论文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社会经济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来看,城市土地的扩张主要受城市人口增加与居民收入增长的驱动,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土地价格的上升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土地的无序扩张。2 2003—2012年间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部分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计量经济学 广东省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乔佳 宁小李 卢雅洁
为深入了解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变化规律,以11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改进信息熵权法对2003—2012年间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合GIS空间分析法分析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从时序上看,河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呈波动上升,集约度由0.40提升至0.47,区域间差异日趋缩小;从空间上看,呈现"中东部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异格局;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程度呈现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对推进城镇化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蕾 杜鹏
以广东省21市为研究样本,采用SE-DEA模型对其2005、2009及2013年城市效率进行评价及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1)广东省城市效率整体偏低且呈下降趋势;(2)城市间投入产出效率差异明显,整体呈现为珠三角城市效率高于西翼,西翼高于东翼,东翼高于山区的空间特征。珠三角地区城市平均效率虽远高于其他城市,但内部效率差距在逐渐拉大;(3)空间溢出效应成为影响城市效率值的重要因素,造成了领军型、跟随型、赶超型、草根型四类城市,领军型主要包括深圳及广州,草根型城市数量较多,城市效率的两级分化特点显著。
关键词:
城市效率 SE-DEA 区域差异 广东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卞兴云 冉瑞平 贾燕兵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关键词:
城市土地利用 集约评价 区域时空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廖喜生
文章针对集约化利用土地的新进产业或已有产业类型进行逻辑归类,通过最高、最低和平均水平分别获得参数矩阵,再结合不同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和产业结构差异控制程度下的各个关联参变量,并按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基于可拓展的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的产业结构之间关联验证,结果证实:东部区域的产业结构与土地集约化利用关联强度最高;中部区域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相对较高;各产业的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主要受制于人口和产业用地政策及保护性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其拓展土地集约化利用率的关键;相反土地总面积和耕地保有量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苗 甘臣林 陈银蓉
研究目的:寻找以碳排放作为成本的适度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低碳优化策略。研究方法:模型法,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1)在空间分布上,东、中部地区具有较高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效率值;(2)在省际分布上,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碳排放效率值高低并不一致,仅有14%的省份处于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高碳排放效率的理想状态;(3)技术效率不足是造成东、中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技术效率不足和规模效率不足是西部地区总效率低下的原因。研究结论:全国29个省份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需结合东、中、西地区区域城市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特点,差别化地构建低碳土地利用优化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浩轩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农村普遍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和不集约现象,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通过选取多因素综合法,在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构建PSR模型对1996-2014年的中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测评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直接联系,推动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与高水平利用有很大距离。基于此,我们从土地制度、财政倾斜和农村人力资源挖掘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浩轩
由于中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管理制度,致使农村普遍存在土地资源浪费和不集约现象,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本文通过选取多因素综合法,在利用层次分析法的思维方式基础上构建PSR模型对1996-2014年的中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了因子分析。测评发现,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直接联系,推动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关键,目前中国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总体发展趋势良好,但与高水平利用有很大距离。基于此,我们从土地制度、财政倾斜和农村人力资源挖掘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天 濮励杰 张晶 朱明
研究背景:在当今城市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问题成为土地科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而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的城市扩张边缘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目前相对较少。研究目的:通过典型研究区域南京市栖霞区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分析,探讨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特点和方法。研究方法:模型法、主成分分析法、文献法。研究结果:9a内栖霞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较大,但受到产业发展模式制约,综合集约利用水平仍不高。研究结论:城乡交错带这一特殊地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具有不同于城镇与乡村的特点。引入PSR模型进行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方法是可行的,在研究区的评价实践中是成功的,评价结果能较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儒练 李洪义
土地集约利用是衡量全域旅游示范区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引入PSR模型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压力—状态—响应"评价指标体系,对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演变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研究,运用系统协调度函数计算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分析土地集约利用的压力、状态以及政府的响应政策情况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上饶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值从2008年的0.029 3上升到2017年的0.050 4,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情况向良性方向发展;(2)上饶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分值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仍属于粗放式用地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善;(3)上饶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与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0.940,P<0.01;(4)2008—2017年上饶土地集约利用PSR系统协调度指数偏低,均值为1.599,并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土地集约利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欠佳。研究结果能为全域旅游示范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及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