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43)
2023(15662)
2022(13436)
2021(12308)
2020(10334)
2019(23597)
2018(23054)
2017(44668)
2016(23746)
2015(26563)
2014(26347)
2013(25717)
2012(23507)
2011(21183)
2010(21235)
2009(19158)
2008(18203)
2007(15509)
2006(13507)
2005(11774)
作者
(67213)
(56722)
(55977)
(53544)
(35970)
(27288)
(25427)
(21938)
(21639)
(20065)
(19407)
(19153)
(18165)
(17728)
(17409)
(17184)
(16530)
(16205)
(16185)
(16071)
(13851)
(13837)
(13572)
(13106)
(12724)
(12606)
(12301)
(12032)
(11451)
(11059)
学科
(117642)
经济(117541)
管理(65867)
(59257)
(47788)
企业(47788)
方法(47534)
数学(42550)
数学方法(41861)
地方(28552)
(27087)
中国(25369)
(24581)
(22403)
业经(22291)
环境(18951)
农业(18653)
地方经济(16469)
(16280)
理论(15987)
(15859)
贸易(15846)
(15616)
(15258)
技术(14389)
(13944)
金融(13942)
(13902)
(13691)
财务(13633)
机构
学院(333790)
大学(330702)
(141736)
经济(138900)
管理(128414)
研究(113724)
理学(111582)
理学院(110259)
管理学(107975)
管理学院(107345)
中国(84420)
科学(71131)
(68814)
(60490)
(56567)
(54837)
中心(52552)
研究所(51941)
业大(50515)
财经(49296)
(48902)
(44923)
经济学(44461)
(43591)
师范(43156)
农业(42917)
北京(42326)
(41997)
经济学院(39836)
(38851)
基金
项目(234882)
科学(186154)
基金(171669)
研究(168347)
(150850)
国家(149693)
科学基金(129078)
社会(108546)
社会科(102959)
社会科学(102930)
(92756)
基金项目(90792)
自然(84536)
自然科(82486)
自然科学(82465)
自然科学基金(80926)
(77806)
教育(77420)
资助(70391)
编号(66543)
重点(53581)
(52004)
成果(51662)
(51129)
(48940)
课题(46209)
创新(45855)
国家社会(45655)
科研(45126)
教育部(43724)
期刊
(154832)
经济(154832)
研究(92556)
中国(63718)
学报(51663)
科学(49399)
(48714)
管理(46651)
(46515)
大学(39514)
学学(37740)
农业(33631)
技术(31537)
教育(31279)
(25902)
金融(25902)
经济研究(25654)
业经(24238)
财经(24148)
(20930)
问题(20135)
资源(18759)
统计(18652)
(18101)
技术经济(17479)
(17139)
(15566)
决策(15273)
科技(15115)
现代(14397)
共检索到4822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谢花林  刘曲  姚冠荣  谈明洪  
根据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特征,本文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构建了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评价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31个县(市)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水平总体评价结果由2006年的"临界可持续性"等级(II)提升至2010年的"可持续性较好"等级(III)。但在空间差异上,2010年与2006年相比,处于土地利用不可持续阶段的县(市)完全消失,处于可持续利用阶段的由1个增加至5个。评价结果基本上反映了当地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变化状况,说明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是可行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季凯文  孔凡斌  钟静婧  
利用DEA评价模型,从"低碳集约化"的全新视角,考察和测度了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改进。结果表明,在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整体表现较为理想,区内多数县(市、区)兼顾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和低碳化利用。但是,区域土地面积、公路总里程、社会就业人数等投入的冗余程度较高,地区生产总值、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资质级建筑企业总产值的产出不足问题较为突出,土地低碳集约化利用效率尚有较大改进空间。为此,建议按照区域功能定位的要求,将用地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合理规划用地规模和要素投入,倡导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推动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从...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唐健  王庆日  李珍贵  李爱新  匡英剑  邵虹  于少康  田克强  
国务院于2009年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系统了解《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实施中土地利用与管理面临的问题,实现区域规划目标,2010年11月上旬,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政研究中心联合江西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开展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甘黎黎  李睿  
政策工具选择是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政策效果也具有直接的影响。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非常多,包括直接供给、管制、使用者付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补贴、公众参与等。本文在对国内外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进行简单梳理之后后,建立分析模型,从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工具及其运行环境四个方面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在此基础上,从界定政策目标、优化政策工具、塑造良好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优化政府在区域生态治理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从而更好地实现区域生态治理的目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晶  孔凡斌  
利用BCC-DEA和CCR-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2009和2010年总体产业生态化效率和各县(市、区)产业生态化效率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区产业生态化整体效率较高,沿湖地区的产业生态化水平相对于非沿湖地区更高,且均呈现上升趋势;总生产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现下降的趋势;产业生态化效率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投入要素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冗余,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对不足,非合意性产出存在相当数量的冗余。建议从产业结构、节能减排、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废弃物回收等方面制定推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的政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彦  赵小敏  欧名豪  
在主体功能分区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区进行土地利用分区,以实现空间有序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差异化管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土地保障。根据环鄱阳湖区主体功能分区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在ArcGIS9.2中进行叠置分析和空间聚类分析,通过制定基于主体功能区的土地利用分区属性赋值规则,得到环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分区图。在土地利用政策层面协调主体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础上,将环鄱阳湖区划为农业用地区、生态林用地区、城镇及工业用地区和湿地保护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用途管制措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许素芳  周寅康  
目前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域尺度,关于开发区这一特殊经济区域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开发区是我国当前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所具有的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促进其腹地甚至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和监测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社会影响和环境质量三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中度可持续的隶属度0.539最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为中度可持续。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碧松  张涵玥  
以鄱阳湖区为研究区,采用Logistic回归测度不同影响因子与各地类之间的驱动作用,结合Markov预测构建适用于湖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并对湖区未来土地利用发展趋势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呈显著提升趋势,草地是最活跃地类,耕地面积大幅下降,城镇化扩张稳定;(2)不同影响因子对各地类的驱动作用方向与解释能力各不相同,整体解释效果良好,各个ROC检验值均超过了0.81;(3)CA-Markov模型整体Kappa系数>0.85,点对点精度>75%,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精度,其中模型对于林地、耕地及水域变化的模拟效果最优;(4)2010~2025年湖区各地类变化幅度有所扩大,但其变化活跃程度趋向稳定;(5)2010~2025年耕地、林地面积减少主要是城市建设用地的侵占所致,其它类型转变为居民用地的单向变化趋势显著,湖区城镇化进程大幅加速,主要集中在昌九一体化城市群区域;(6)2010~2025年草地、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主要集中在湖区各区县城镇边缘地带,城镇化进程中绿地保护措施效果明显,但仍容易造成耕地、林地抛荒等状况。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芬  甄霖  黄河清  韩鹏  刘雪林  姜鲁光  魏云洁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志其  
分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了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发展和高职教育之间关系的发展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  吴健生  潘雅婧  韩忆楠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持续性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途径,但目前仍缺乏普遍认可的生态持续性目标分解方案;而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益显著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已成为当前宏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虽然在各类评价之间普遍存在概念混淆、指标体系雷同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生态持续性相关概念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将区域视为人类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强调人类活动的主导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3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生态意义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模型,并对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及其阈值与权重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是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静态的评价某时某地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与否,而在于定量表征时空尺度上系统可持续性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泉恩  钟业喜  熊文平  
应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可达性评价模型,结合SPSS、Matlab等软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1998年、2008年及2020规划年为时间断面,用栅格法测算交通可达性,分析可达性格局空间演变特征。根据城市质量和时间距离,构建经济联系评价模型,回归分析预测2020年城市质量。对区域内经济总量空间集聚进行分析,并根据三个时间段的最大经济联系格局演变,分析城市间经济辐射范围和城市隶属关系变化。结果发现:区域内可达性改善明显,城市间可达性差距缩小,到2020年全区可基本实现一日交流;区域内经济总量集聚明显,且处于极化状态;由于鄱阳湖湖体的阻隔,区域内形成以南昌、九江、景德镇三大经济中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传谆  甄霖  王超  杜秉贞  胡洁  李鹏  
生态建设工程可在很大程度上快速改变区域土地利用/覆被格局。本文以鄱阳湖区域三个典型村落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手段和实地调研获取研究区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前(2000年)、后(2013年)土地利用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户问卷调查,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Lj)、土地利用重要性指数(Ci)、林草植被覆盖度(I)指数等方面,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总体上,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后,鄱阳湖典型村落土地利用程度均呈下降趋势,林草植被覆盖度呈上升趋势。这对于改善鄱阳湖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同生态建设工程对鄱阳湖区域典型村落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差异明显。其中,退田还湖工程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性指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福财  朱文兴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与生态和谐统一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采用因子分析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各县市区的工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典型相关分析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内在生态结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生态功能区域的工业生态效率界限并不明显,区内各层次工业生态效率同其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具有高度相关性,资源效率与环境效率具有互促与约束作用。针对上述研究结果,提出应强化生态功能分区和产业结构布局,重点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资源效率与生态效率互动,走内生性的新型绿色工业发展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罗志军  陈美球  蔡海生  周克昊  李芳  朱再昱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在区域协调发展和江西崛起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文章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首先建立了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份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的空间差异和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利用效益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土地生产力等6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