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55)
2023(17671)
2022(15247)
2021(14391)
2020(11987)
2019(27651)
2018(27357)
2017(53061)
2016(28823)
2015(32498)
2014(32619)
2013(31689)
2012(28944)
2011(26039)
2010(26228)
2009(23814)
2008(23087)
2007(20423)
2006(17936)
2005(15195)
作者
(81484)
(67894)
(67394)
(64404)
(43189)
(32584)
(30751)
(26727)
(25840)
(24337)
(23227)
(22755)
(21563)
(21316)
(21071)
(20863)
(20146)
(20130)
(19499)
(19357)
(16774)
(16702)
(16489)
(15569)
(15164)
(15054)
(15036)
(15011)
(13688)
(13415)
学科
(114804)
经济(114691)
管理(84060)
(76962)
(63898)
企业(63898)
方法(53363)
数学(46695)
数学方法(45892)
(32374)
中国(29873)
(28666)
地方(26942)
业经(25583)
(24109)
农业(21606)
理论(20294)
环境(19994)
(19469)
贸易(19458)
(19448)
(18924)
(18863)
技术(17887)
(17750)
财务(17653)
财务管理(17613)
企业财务(16634)
(16608)
(16556)
机构
学院(400690)
大学(397904)
管理(160236)
(155415)
经济(151837)
理学(139085)
理学院(137566)
管理学(134708)
管理学院(133996)
研究(130889)
中国(97217)
(84354)
科学(82767)
(71196)
(64540)
(63409)
中心(60799)
业大(60042)
(59408)
研究所(59004)
财经(56780)
(54260)
师范(53783)
北京(53036)
(51692)
农业(49241)
(48852)
(48112)
经济学(45566)
技术(44150)
基金
项目(279195)
科学(219722)
研究(205318)
基金(200388)
(174258)
国家(172808)
科学基金(149179)
社会(127119)
社会科(120382)
社会科学(120351)
(110537)
基金项目(105859)
自然(97994)
教育(96212)
自然科(95653)
自然科学(95632)
自然科学基金(93841)
(92787)
编号(85330)
资助(83333)
成果(68422)
重点(62877)
(61060)
(59854)
课题(59194)
(57795)
创新(53819)
科研(53259)
教育部(52255)
大学(51982)
期刊
(167983)
经济(167983)
研究(113693)
中国(76259)
学报(61147)
管理(57813)
(56922)
科学(56650)
(53404)
教育(50538)
大学(46974)
学学(43947)
农业(39725)
技术(38866)
(32861)
金融(32861)
业经(29116)
财经(26197)
经济研究(26145)
(22367)
图书(22067)
问题(21493)
(20472)
技术经济(19681)
统计(19604)
资源(19308)
科技(19304)
(18388)
理论(18107)
(18087)
共检索到578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李梦筱  潘娜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李梦筱  潘娜  
县域在行政管理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对于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进PSR模型,建立“双三角”PSR模型,构建包括驱动力、压力、状态、投入、产出、响应6个维度、33个指标的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不同批次的部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进行县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科技投入联系紧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但还存在地区不平衡结构不均衡、生态环境品质不高、科技投入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足等问题。今后应加强县域经济建设,持续解决突出生态民生问题,加大对节能环保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完善县域生态文明制度,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顾勇炜  施生旭  
基于PSR模型框架构建了包含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响应子系统下30项具体指标在内的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江苏省2010-2014年的生态文明总体发展建设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态势良好。同时,要从创新政府绩效评估体制,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健全生态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等方面进一步促进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施生旭  甘彩云  
文章基于生态系统视角,引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包括3个子系统9个方面合计35个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体系,对安徽省2008~2014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安徽省的生态文明建设仍属于低均衡型,主要存在生态制度建设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民众生态意识薄弱等问题。借鉴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提出促进安徽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国兴  王涵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孙博  张大红  
以湖北省8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G1法确定综合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比较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变化,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良好;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等指标权重较大;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西部水平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大多集中于湖北省西部地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彦  郑洁  祝凌云  辛姝玉  孙博  张大红  
以湖北省85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G1法确定综合权重,根据综合指数法计算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比较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变化,在GIS技术支持下对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良好;森林覆盖率、单位GDP能耗、人口密度等指标权重较大;县域森林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分布不平衡,西部水平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低,1999—2014年湖北省森林生态安全指数变化较小;县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敏   陈云伟   黄珂敏   曹玲静   
以2013—2019年41项中央及地方有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为例,基于文本分析法与熵值法,从政策文本和政策效果维度出发,构建政策工具—生态建设二维量化评价模型,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维度,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最多,供给面多于需求面,整体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生态建设维度,2013—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指数最高,为政策工具合理分布提供了参考方向;整体来看,政策工具应用于生态环保方面居多,能源资源方面次之,经济发展方面较少,有待调整。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敏   陈云伟   黄珂敏   曹玲静   
以2013—2019年41项中央及地方有关“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政策为例,基于文本分析法与熵值法,从政策文本和政策效果维度出发,构建政策工具—生态建设二维量化评价模型,并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维度,环境面政策工具使用最多,供给面多于需求面,整体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生态建设维度,2013—2019年生态文明建设指数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指数最高,为政策工具合理分布提供了参考方向;整体来看,政策工具应用于生态环保方面居多,能源资源方面次之,经济发展方面较少,有待调整。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优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君丽  刘聪聪  徐勇戈  
近年来,全国各大城市号召建立生态宜居城市,并以生态宜居城市作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首先,界定生态宜居城市内涵,提出生态宜居城市发展的四个目标:营造舒适平等环境、坚持问题导向、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其次,从“三生”空间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生产水平、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三个准则层的生态宜居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再次,利用熵值法计算了各指标层的具体权重并计算了生态宜居综合指数,选取四个中心城市与西安市进行空间对比以及水平时间演变分析,并基于PSR模型对西安市2012—2019年的城市生态宜居性进行了评价。最后,分析西安市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评价结果并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彭建  吴健生  潘雅婧  韩忆楠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生态持续性则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基本途径,但目前仍缺乏普遍认可的生态持续性目标分解方案;而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影响日益显著且不断增大的背景下,生态系统健康、风险、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已成为当前宏观生态学的研究热点,虽然在各类评价之间普遍存在概念混淆、指标体系雷同等问题。本研究在系统梳理生态持续性相关概念逻辑关联的基础上,将区域视为人类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强调人类活动的主导性,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从生态胁迫、生态系统健康和生态可持续能力3方面构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生态意义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模型,并对评价模型、评价指标筛选及其阈值与权重展开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系统工程的综合评价法是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基本方法;不存在绝对的评价标准,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的终极目标,不在于静态的评价某时某地人类-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与否,而在于定量表征时空尺度上系统可持续性的动态变化与空间分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解雪峰  吴涛  肖翠  蒋国俊  边华菁  马勇  陈建华  
以与乡镇结合的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将遥感影像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相结合,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生态安全度模型和RS与GIS技术,结合流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选取18项评价指标,建立流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揭示流域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东阳江流域生态安全状态优秀区域面积占8%,良好区域面积占81%,一般区域面积占11%,流域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2流域上游部分评价单元设有自然保护区(东阳江),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生态安全处于优秀状态;流域中游评价单元(马宅,画水等)河流流经丘陵低山地带,主要流域环境处于自然-半自然状态,整体生态安全状态良好;流域下游...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程赟  成虎  卢国华  
首先针对当前建设工程开发所导致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从全寿命期的角度对工程环境系统展开分析,提出全寿命内的建设工程环境系统框架。然后进一步分析建设工程对环境的胁迫效应以及环境对工程的约束效应,基于PSR模型构建建设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集值统计方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得到工程系统对环境影响的具体评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