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19)
2023(15329)
2022(13448)
2021(12560)
2020(10531)
2019(24569)
2018(24320)
2017(46879)
2016(25570)
2015(28768)
2014(28533)
2013(27838)
2012(25690)
2011(22986)
2010(22629)
2009(20338)
2008(19404)
2007(16428)
2006(14214)
2005(11768)
作者
(72361)
(60456)
(59756)
(56818)
(38658)
(28997)
(27179)
(23699)
(23181)
(21212)
(20944)
(20372)
(19114)
(18722)
(18693)
(18305)
(18086)
(17770)
(17322)
(17272)
(14860)
(14640)
(14493)
(13972)
(13432)
(13408)
(13207)
(13180)
(12026)
(12021)
学科
(99565)
经济(99460)
管理(69630)
(66836)
(53851)
企业(53851)
方法(47439)
数学(41513)
数学方法(40907)
(29156)
中国(24454)
(23748)
地方(23590)
(23583)
业经(22180)
农业(20254)
(16727)
贸易(16720)
理论(16637)
环境(16309)
(16139)
(15802)
(15536)
技术(15469)
(15175)
财务(15103)
财务管理(15072)
企业财务(14203)
(13462)
(12651)
机构
大学(353028)
学院(351406)
管理(141093)
(133510)
经济(130504)
理学(123593)
理学院(122149)
管理学(119745)
管理学院(119124)
研究(115880)
中国(83476)
科学(75921)
(74795)
(60381)
(58718)
(57538)
业大(56645)
研究所(53390)
中心(53246)
(52991)
(48609)
财经(48375)
师范(48124)
农业(47527)
北京(45670)
(44100)
(42877)
(41192)
经济学(39532)
师范大学(39258)
基金
项目(255477)
科学(200768)
基金(185101)
研究(184249)
(162502)
国家(161194)
科学基金(138409)
社会(114401)
社会科(108209)
社会科学(108178)
(100970)
基金项目(99658)
自然(92518)
自然科(90299)
自然科学(90273)
自然科学基金(88609)
(85015)
教育(84668)
编号(75449)
资助(75287)
成果(59416)
重点(57476)
(55792)
(54410)
(52897)
课题(51452)
创新(49433)
科研(49311)
教育部(47359)
大学(47160)
期刊
(139344)
经济(139344)
研究(95490)
中国(62873)
学报(59093)
科学(54500)
(53886)
管理(48416)
大学(44399)
(43957)
学学(41716)
教育(38281)
农业(37759)
技术(31068)
(24217)
金融(24217)
业经(24135)
财经(22176)
经济研究(20917)
图书(19964)
(19296)
资源(19267)
(18854)
问题(18702)
(17563)
科技(17405)
理论(16183)
技术经济(16125)
业大(15572)
现代(15360)
共检索到4915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军  梅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必然,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方法及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998~2007年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得出在这期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PSR各子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社会经济因素、耕作资源及政策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窦妍  南灵  
论文以关中地区为评价区域,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陕西关中地区及各地市2000-2009年的耕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结果表明:2000年-2009年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度呈现波动变化,并在近两年具有下降趋势;关中各地区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社会经济和耕作制度因素以及自然因素是影响关中地区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祝小迁  程久苗  费罗成  
研究目的:分析近10年来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方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聚类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研究结果:(1)全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时序变化性明显。从"十五"期间和"九五"期间相比来看,除滁州、六安、黄山三个地市以外,全省其他14个地市的耕地利用集约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2)全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显著,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的特点。(3)社会经济因素、耕作制度因素和自然因素是影响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因子。研究结论:应用综合评价法进行耕地利用集约度评价以及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驱动力分析,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邹金浪  杨子生  
本文提出从利用投入和产出效应2个方面测度耕地集约利用,并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3种基本类型:粗放化型、集约化型和过度化型。以处于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江西省和江苏省两个粮食主产区为例,剖析两省2001年-2010年耕地(水稻种植)集约利用的差异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近10a来,城市化水平低的江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种植总投入、省工性投入和增产性投入与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省工性投入的差距最小,而江西省的水稻单产,尤其是水稻净利润在2010年进一步低于江苏省;②尽管江西省和江苏省耕地利用属于集约化型的年份均最多,但属于过度化型的年份比例偏高,分别为33.33%和22.22%,这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海英  傅春  
近20a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江西省耕地资源不断减少。选取GDP、人口、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作为主要分析指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和土地利用弹性系数理论分析了1990~2009年江西省经济发展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与耕地面积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特别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耕地资源流失的主要原因;江西耕地利用弹性系数较低且呈现剧烈波动性,说明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江西耕地集约利用程度较低。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文继群  濮励杰  张润森  
采用1998~2008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耕地数据,分析了近10 a来耕地数量变化的基本过程及空间差异。然后运用Moran I指数验证了耕地资源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存在,并利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了江苏省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8~2008年,江苏省耕地面积净减少29.69×104hm2,平均每年减少2.70×104hm2。耕地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无锡、苏州、常州、南京和镇江5个地区耕地资源减少最为严重;(2)全省耕地资源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1998~2008年,耕地面积Moran I值由0.400 3增加至0.452 4,呈逐步增强的趋势;(3)人口、经济增...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宏波  宋戈  孙丽娜  
耕地集约利用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河南省地级市为研究区域,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GIS手段,定量分析了1989-2008年河南省各个地级市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分布变化,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重点分析了影响耕地集约利用的驱动力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间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省域范围内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科技因素、自然因素、政策因素对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因素是影响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最重要的驱动因子。此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基于PSR模型,从时间尺度上对江西省1990~2007年的农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农地压力指数呈现出快速上升后趋于稳定;农地状态指数则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3个阶段;响应指数则呈现出先快速上升后,趋于稳定并略有上升的趋势;而农地集约利用综合指数则一直呈线性上升的趋势。运用多元回归定量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对农地集约利用影响的结果表明,城市化是农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驱动因子,其影响最大;人均GDP和农地集约利用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影响最小;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与农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负向相关关系。从农业科技、物资使用效率、城市化进程、第三产业、农民收入,提出了提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士专  杜丽慧  
本文基于PSR模型建立政府环境绩效审计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3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并对各个城市的政府环境绩效进行评价,衡量其环保效益成果。研究结果显示:各地市的政府环境绩效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将江西省11个地市分为政府环境绩效水平高的城市、政府环境绩效水平较高的城市、政府环境绩效水平低的城市三种类型,并对每一类城市的发展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龙高   王欣瑶   杨小艳   吴海倩   林莹   陈龙乾  
耕地利用兼具碳源与碳汇双重效应,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合运用排放系数法、重心转移与地理加权回归(GWR)分析法,研究了近30年江苏耕地变化碳效应及其驱动力影响的时空分异。结果表明:(1)30年间绝大多数区域耕地地均净碳排放呈吸收效应,苏中、苏北耕地利用碳吸收总量效应相对苏南更大;各县区耕地流入净碳排放呈减少趋势,且苏北耕地流入净碳排放减少幅度明显快于苏南;耕地流出净碳排放增量则均为正值,苏中、苏北增量增加幅度快于苏南县区;耕地流入碳积蓄整体呈沿海地区和南部县区高、其他县区低的特点。(2)驱动力分析结果发现:经济总量增加会导致耕地变化碳排放强度增加,但二三产业产值与人口数量因素在多数区域对耕地变化碳排放强度呈负向贡献;城镇工矿用地增加对耕地变化碳排放强度的正向贡献最大,村庄用地增加亦呈正向贡献;交通区位因素在不同区域贡献方向不同;高程、植被与水体因素对耕地变化碳排放呈正向贡献,坡度则呈负向贡献,地质灾害距离在大部分区域亦呈负向贡献。研究揭示了耕地变化的碳排放贡献与驱动力影响的时空分异,进而从耕地资源管理利用角度提出促进江苏省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建议,成果可为制定相应的减碳增汇对策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也可为其他地方开展此类工作提供方法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钟骁勇  李洪义  郭冬艳  
研究目的:探索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并以江西省为例进行试算。研究方法:Thornthwaite Mernoriae模型、指数和法、逐级修正法、收益还原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1)耕地产能是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形成的重要基础,基于产能理论开展耕地资源经济价值核算可以有效反映耕地资源资产的经济价值水平;(2)价值整体空间分布与耕地质量和产能大体相同,呈现出中部鄱阳湖流域向周边逐步递减的趋势,高值区集中在鄱阳湖平原地区,符合江西省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实际;(3)本文核算结果与基于耕地流转租金收益的传统收益还原法核算结果无显著差距。研究结论:基于产能理论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路径不仅能有效反映出耕地质量和产能对价值形成的基础作用,还可以客观反映出研究区域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的整体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完善耕地资源资产经济价值核算方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国  陈苏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保证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特殊商品,而土地则是粮食生产的基本条件和物质载体,粮食生产的发展与耕地密切相关。以粮食产量计算模型为基础,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耕地利用效用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以江西省为例,从时间维度来看,1992-2011年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再持续上升的变化。在粮食生产的耕地利用因子中,对粮食生产促进作用最大的是强度效应,其次是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广度效应对粮食生产起到抑制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怀志  吴克宁  黄勤  许研  
土地利用发展具有阶段性,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地是人类活动的载体,其集约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与土地利用发展特征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基于土地利用系统自发展规律,是进行土地集约变化分析研究的有效途径。运用Logis-tic模型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发展的一般规律,按其特征划分为"自然利用期—粗放利用期—集约利用期—过度集约期"四个阶段,其体现出来的经济社会现象特征,可以作为评价因素,定性判断区域土地利用集约阶段,定量分析影响其水平提高的具体原因。江西省高安市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安市土地资源处于由粗放向集约利用转变时期,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和江西省平均水平,主要不足在于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杰  欧名豪  刘琼  欧维新  
根据江苏省不同来源耕地数据差异,适当修正得到1949~2006年耕地数据序列,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江苏省近60年来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初步探讨了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并建立耕地数量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表明,江苏省耕地面积经历了由增加→急剧减少→缓慢减少→快速减少的变化过程;苏北滨海平原区、中部里下河浅洼平原区及宁镇扬低山丘岗区耕地有所增加,而苏南长江三角洲平原区耕地则急剧减少,耕地重心呈现向后备资源丰富、人地矛盾较为缓和的地区移动的趋势;人口增长与农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是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预测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