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3)
- 2023(11289)
- 2022(9638)
- 2021(9065)
- 2020(7575)
- 2019(17339)
- 2018(17161)
- 2017(33061)
- 2016(17639)
- 2015(19734)
- 2014(19590)
- 2013(18730)
- 2012(16541)
- 2011(14745)
- 2010(14558)
- 2009(13117)
- 2008(12214)
- 2007(10354)
- 2006(8711)
- 2005(7288)
- 学科
- 济(74077)
- 经济(74016)
- 管理(52451)
- 业(46902)
- 企(39675)
- 企业(39675)
- 方法(37805)
- 数学(33989)
- 数学方法(33341)
- 农(17894)
- 地方(17279)
- 财(16816)
- 中国(16607)
- 业经(15048)
- 环境(14749)
- 学(13896)
- 理论(12432)
- 农业(12157)
- 和(11897)
- 务(11328)
- 技术(11283)
- 财务(11265)
- 财务管理(11241)
- 划(11067)
- 贸(10708)
- 贸易(10700)
- 制(10677)
- 企业财务(10664)
- 易(10357)
- 地方经济(9866)
- 机构
- 学院(240857)
- 大学(238298)
- 管理(99210)
- 济(94496)
- 经济(92531)
- 理学(87465)
- 理学院(86538)
- 管理学(84598)
- 管理学院(84163)
- 研究(74131)
- 中国(54803)
- 京(49113)
- 科学(47601)
- 财(40562)
- 业大(36528)
- 中心(36044)
- 农(35793)
- 所(35234)
- 财经(33813)
- 江(33806)
- 研究所(32683)
- 范(31127)
- 经(30937)
- 师范(30787)
- 北京(29823)
- 经济学(28556)
- 院(28137)
- 农业(27962)
- 州(27182)
- 经济管理(26466)
- 基金
- 项目(178619)
- 科学(142884)
- 基金(130716)
- 研究(128957)
- 家(114366)
- 国家(113506)
- 科学基金(99417)
- 社会(82192)
- 社会科(78113)
- 社会科学(78093)
- 省(71195)
- 基金项目(69407)
- 自然(65910)
- 自然科(64362)
- 自然科学(64348)
- 自然科学基金(63141)
- 教育(60763)
- 划(59960)
- 资助(53452)
- 编号(51919)
- 重点(40948)
- 成果(39134)
- 部(39045)
- 发(38660)
- 创(37992)
- 创新(35489)
- 课题(35427)
- 科研(34659)
- 国家社会(34378)
- 教育部(33612)
共检索到324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颜利 王金坑 黄浩
本文根据联合国OECD和UNEP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和流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通过建立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福建省诏安东溪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选取人口密度、GDP年增长率、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年降雨量、森林覆盖率、工业废水达标处理率等能够充分反映流域压力、状态和响应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专家打分的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参考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和相关标准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值;再次,提出了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得出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最后,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予静 李昌晓 丽娜·热玛赞
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模型作为研究方法,以2005~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参考国内外已有的有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构建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该流域各指标的权重值,运用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模型对该流域进行综合健康评价分析。研究表明:5a间,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平均综合指数为0.509 7,整体上处于较健康的状态。2005~2009年,该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处于波动状态,其中,2007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最佳,但2006年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较差。研究表明,对三峡库区忠县汝溪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影响较大的有生物第一性潜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新 姜广辉 张瑞娟 马雯秋 周涛
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活力-组织-弹性-功能"理论,以网格作为评价单元,评价了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利用MoRan指数测度了全局和局部的空间分异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平谷区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总体较好且相对稳定,1993、2011年平原区健康状况平均值分别为0.53和0.51,而丘陵山区则为0.62和0.65,丘陵山区显著优于平原地区。健康状况空间集聚程度增强,1993—2011年间平原区和丘陵山区的MoRan指数分别由0.49和0.41升为0.61和0.46,表明平原病态区域集聚程度增加,而丘陵山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作为北京市的应急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当前平谷区...
关键词: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 PSR模型 平谷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钒 张君宇 邓明亮
基于传统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进行改进修正,采用PCA分析法对生态因子赋权以解决评价指标共线性问题,提炼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多样性与协同性、演进性与成长性、可持续性等固有特征,从特性角度重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从描述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角度对省域和城市两个不同层次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健康评价。研究表明,模型与指标适合评价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我国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度不平衡状况仍在加剧。培育优化创新生态系统要注重久久为功,突出新增长极,形成内生动力,促进创新行为者融合共生。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美竹 秦趣 杨洪
针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和不完整性,参考国内外园林城市和生态城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根据属性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并对六盘水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六盘水市生态系统的自然子系统属性属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837 7,社会子系统属性属于不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784 5,经济子系统属性属于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963 9,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综合属性为亚健康状态,健康度值为2.841 6。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六盘水市生态系统健康的限制因素及其成因,为六盘水市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笛 张思聪 樊朝宇
以流域为单元,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方法,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基本框架、指标选择、指标的评价函数、权重分配、体系建构步骤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以“自然条件限制因子-流域生态健康指示因子-人类活动影响因子”评价体系为基础,选择了水质、植被、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湿地、土地利用、人口、点源污染、面源污染、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河流自然化、人均GDP、土壤、水文和生物第一性潜在生产率等20项指标,构建每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函数,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滦河山区流域和北四河平原流域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毅1 滕明君2肖文发2黄志霖2雷静品2曾立雄2王鹏程1
以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兰陵溪小流域为例,在遥感影像和野外调查数据的支持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通过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运用Fishnet网格法构建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共筛选出12个相对独立的生态指标,运用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生成了基于Fishnet网格的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等级分布图,能直观反映兰陵溪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空间特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志嫱 刘维 张建丰 李怀恩
【目的】根据流域不同特征,构建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为河流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浐灞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功能定位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同特点,构建了由生态结构与功能、水文特征、水环境状况、社会经济和生态服务功能5个方面要素,11个单项指标组成的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浐灞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影响浐灞河流域上中游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以及人口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影响浐灞河下游城市段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问题有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河流水质污染。浐灞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炳方 罗治敏
以三峡库区大宁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为基础,以联合国经济合作开发署提出的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以遥感数据为主结合少量辅助数据,提取了流域的生态系统信息。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对每个小流域进行单因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宁河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永亮 杨东峰 李京生 范凌云 郑勇强
土地资源结构演进直接导致各类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本文运用景观生态格局指数分析方法,对新疆阿克苏市12年土地利用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对土地资源类型赋予相应的相对生态价值,从测算区域总体生态价值变化的角度评价土地资源结构演进对区域生态健康状况的影响,其目标是为西北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各土地资源类型间相互转移,在不同土地资源结构下,各子生态系统的相对生态价值变化明显,对区域生态健康的贡献程度表现不一;各分区域生态子系统的生态健康水平变化可划分为为持续提升区、先升后降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须如怡 丁金华
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生态活力及组织力,抵御和适应外界压力,发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文章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基于“活力(V)—组织力(O)—恢复力(R)—贡献力(C)”模型,定量评价水网乡村生态系统健康水平,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空间分异特征,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吴江区生态系统健康综合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正相关性,表现出“高值区较离散,低值区较集聚”的特征。健康高值区多聚集于乡村水网密布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生态功能较完善;健康低值区主要集中于乡村工业产业建设集聚区域,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水网乡村景观生态健康水平下降。结合健康等级将吴江区划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缓冲区、协调发展区和开发管控区等4类空间管控分区,并针对性地提出差异化管控策略。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可为生态空间分区管控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水网乡村生态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丽丽 刘金萍 李建国 关冰 郭晴晴 郭跃 杨爽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花林 李波 刘黎明
农业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最突出的区域,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应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了若干较为公认的反映农业生态健康的指标,依据其意义建立了类型识别的物元评判模型。应用于大兴区7个乡镇,得到了以下结论:农业生态系统处在“健康”标准的有魏善庄镇、礼贤镇;处在“临界状态”标准的有长子营镇、安定镇、瀛海镇;处在“不健康”标准的有西红门镇、旧宫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健康 指标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炫 李壁成 赵世伟 刘德林
小流域是黄土高原地理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建立健康的小流域生态系统是该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在深入理解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体系构建思路与指标选取原则,并将评价体系分解为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健康五个要素,建立了适于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期为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卓 胡起源 韩文超 孙亚楠 查思含 王林林 郭文华 肖飞 刘文超 孙丹峰
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健康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结果表明:1)土地健康科学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土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健康运行的诊治依据;2)土地健康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健康机理、评估方法与实践层面适应性管理是研究热点;3)土地健康诊治框架将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由外部驱动子系统、内生驱动子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表征3部分组成;4)该诊治框架可以根据特定土地问题进行相应调整,适用性强。因此,基于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系统的作用过程和互馈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