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436)
- 2023(19177)
- 2022(16400)
- 2021(15256)
- 2020(12849)
- 2019(29521)
- 2018(29223)
- 2017(56675)
- 2016(30714)
- 2015(34278)
- 2014(33997)
- 2013(33573)
- 2012(30576)
- 2011(27231)
- 2010(27119)
- 2009(24934)
- 2008(24472)
- 2007(21372)
- 2006(18489)
- 2005(16105)
- 学科
- 济(125316)
- 经济(125177)
- 业(104031)
- 管理(98164)
- 企(91250)
- 企业(91250)
- 方法(59219)
- 数学(49199)
- 数学方法(48398)
- 农(37261)
- 财(35228)
- 业经(34494)
- 中国(31445)
- 农业(26042)
- 学(25582)
- 务(25335)
- 财务(25250)
- 财务管理(25216)
- 地方(24856)
- 企业财务(23892)
- 理论(23695)
- 技术(22581)
- 制(22207)
- 和(21854)
- 环境(21042)
- 贸(20413)
- 贸易(20402)
- 划(20145)
- 易(19785)
- 策(17775)
- 机构
- 学院(433773)
- 大学(429233)
- 管理(173837)
- 济(169345)
- 经济(165682)
- 理学(151056)
- 理学院(149358)
- 管理学(146425)
- 管理学院(145624)
- 研究(139244)
- 中国(104733)
- 京(91325)
- 科学(89440)
- 财(77118)
- 农(73966)
- 所(69532)
- 业大(67223)
- 中心(63827)
- 研究所(63687)
- 江(63479)
- 财经(62572)
- 农业(58127)
- 经(57025)
- 北京(56777)
- 范(55580)
- 师范(55038)
- 州(51466)
- 院(51413)
- 经济学(50429)
- 财经大学(46538)
- 基金
- 项目(301506)
- 科学(237980)
- 基金(219440)
- 研究(217125)
- 家(191863)
- 国家(190256)
- 科学基金(164933)
- 社会(136477)
- 社会科(129246)
- 社会科学(129212)
- 省(118722)
- 基金项目(116529)
- 自然(109810)
- 自然科(107290)
- 自然科学(107265)
- 自然科学基金(105328)
- 教育(99899)
- 划(99443)
- 资助(90535)
- 编号(88193)
- 成果(69008)
- 重点(67420)
- 部(65381)
- 发(64091)
- 创(63735)
- 课题(60170)
- 创新(59098)
- 科研(57823)
- 国家社会(55994)
- 教育部(55853)
- 期刊
- 济(183434)
- 经济(183434)
- 研究(120380)
- 中国(76912)
- 学报(68589)
- 农(67266)
- 管理(65950)
- 科学(64265)
- 财(61384)
- 大学(52277)
- 学学(49673)
- 农业(46768)
- 教育(44488)
- 技术(40270)
- 融(33223)
- 金融(33223)
- 业经(32847)
- 财经(30003)
- 经济研究(28318)
- 业(26425)
- 经(25793)
- 问题(25264)
- 技术经济(22343)
- 资源(21056)
- 科技(20878)
- 版(20876)
- 现代(20400)
- 统计(19897)
- 图书(19704)
- 商业(19290)
共检索到618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王忠芝
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典型的"压力-敏感-弹性"(PSE)特征,据此构建了基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及生态弹性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而比较选取熵值法为评价方法,使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以阜新市为例,进行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①阜新市生态脆弱性随矿产资源开采阶段的演进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②生态敏感度对阜新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决定性意义;③阜新市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表明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在"锁定效应"和累积因果循环作用下具有典型的时间累积性,侧面说明阜新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是关键、生态补偿是措施、资金是保障,从而需要加大中央和上级政府在财政、金融、产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苏飞 张平宇
矿业城市面临着严峻的群体性贫困、集体性失业和人居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具有明显的脆弱性特征。在对社会系统脆弱性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以阜新市5个辖区作为研究单元,选取资源型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敏感性分析指标,从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生活质量、社会保障等方面选取应对能力指标,构建了脆弱性评估模型,并对阜新市社会系统脆弱性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阜新市社会系统呈现中等脆弱,但各辖区社会脆弱性差异较大。其中,社会脆弱性指数最大的是太平区,其次是新邱区,而海州区最低。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社会系统 脆弱性评价 阜新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基于脆弱性与耦合度之间的内在联系——低耦合度意味着高脆弱性和不协调性,没有或低脆弱性则意味着高耦合度和协调度,从脆弱性的视角剖析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内部诸要素及其结构特征。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借助物理学中的容量模型,选取中国第一个资源枯竭经济转型试点城市——阜新市为样本城市,进行矿业城市人地耦合系统的时序动态耦合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从各子系统的序参量来看,系统内部结构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向协调、可持续发展方向演变的趋势,且有着明显的阶段性,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同时也体现了一种经济主宰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内在关联;(2)从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度来看,整体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并由前期拮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鹤 张平宇
借鉴可持续性科学研究领域的"脆弱性"分析框架,以东北三省矿业城市为例,对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的演变过程及其应对时机选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伴随着矿业城市生命周期的推进,东北三省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经历了潜伏、爆发、消退三个演变阶段,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演变轨迹。通过对比分析大庆、阜新的应对实践,指出经济脆弱性大规模爆发前是应对矿业城市经济脆弱性的重要机遇期,可以减缓城市经济脆弱性大规模爆发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有利于平稳推进矿业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适应性转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鹤
矿业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矿业城市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了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及调控对策,认为矿业城市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突出表现在面临的扰动因素多、强度大,城市结构敏感性较高,自身缺乏应对扰动影响的能力,并且外部援助机制和途径不健全。指出应积极促进矿业城市转型,减少或规避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扰动因素,优化城市人地关系及其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城市内外各种应对资源,有效调控矿业城市脆弱性以实现其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矿业城市 脆弱性 人地系统 东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耕 高红娟 高香玲 丁晓静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那伟 刘继生
根据对脆弱性内涵及其研究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属于人类活动胁迫型脆弱性的结论,具有不稳定性、敏感性、易损失性等特征。通过分析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脆弱性产生的因素,建立相应的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深入分析脆弱性和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矿业城市人地系统脆弱性,为矿业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矿业城市 人地系统 脆弱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基于对脆弱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方法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高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于黑龙江省;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具有煤炭类>综合类>冶金类>油气类的趋势;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着其生命周期的推进逐渐增大;经济系统面对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革等扰动的敏感性对决定其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化和调整来降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振灵 刘海滨
在分析莱茵—鲁尔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产业结构及其中的矿业城市就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多个指征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基于二者的比较,给出了辽中城市群及矿业城市学习和借鉴莱茵—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结构 矿业城市 比较研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温蕾 王汉斌 张怀强
在对煤矿企业应急管理相关理论和脆弱性评价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虑影响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脆弱性评价的灰色、模糊因素,构建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脆弱性评价模型。应用层次分析法和评价灰类的有机结合,确定各级脆弱性指标的具体权重,并分析了各级脆弱性指标在系统脆弱性中所占比重,最终求出该煤矿企业综合脆弱性指数,进而运用Logistic模型,得到煤矿企业应急管理脆弱性指数与煤矿突发事件严重程度的关系。
关键词:
应急管理 脆弱性 灰类 白化权函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平星 樊杰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25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岩 冯亚中
水资源脆弱性是衡量水资源系统在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流域承载能力的重要标准,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与预测是评估流域水安全状况、辨识未来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的重要手段。该文首先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粗糙集(Rough Set,缩写为RS)方法对原始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去除冗余属性。然后,将降维后的评价指标标准值作为"评价样本",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缩写为SVR)模型对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设定未来3种不同气候模式与社会经济情景,对黄河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进行情景预测。结果表明:黄河流域过去16年间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等级已从Ⅴ级提升到Ⅳ级水平,未来情景1、情景2下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将会好转,但仍处于Ⅳ级中度脆弱水平。未来水质脆弱性与灾害脆弱性提升较为明显,水量脆弱性没有显著改善,在情景3下将恶化到Ⅴ级中高脆弱。因此未来采取积极的人工调控措施能使得水质与灾害方面获得明显的提升,而水量脆弱性则成为制约未来流域整体水资源脆弱性的瓶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思静 马云东 王道涵 徐力斌
以辽宁省矿业城市阜新市为例,在区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社会阶段发展系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评估模型,再参考2005-2010年阜新土地利用状况和当年的恩格尔系数,通过修正评估模型对阜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表明:2005-2010年阜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当地当年GDP总额中的占比整体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值的计算方法可以作为阜新市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生态建设规划成效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为阜新市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郝璐 王静爱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及水资源安全的影响是近代水科学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以西辽河支流老哈河流域为研究区,探索了一种水文模型耦合方法(SWAT-WEAP),以水短缺量为指标,同等考虑水资源供给端与需求端,对气候变化与不同人类利用情景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暖干化气候情景比暖湿化气候情景明显加剧了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的脆弱性,降水减少10%导致的水短缺量比降水导致10%所缓解的短缺量要多31.17%;②气候变化对流域农业灌溉用水影响最大,对城乡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影响相对很小;③老哈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源自农业不合理灌溉,发展畜牧业、改变种植结构与高效节水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梅 罗怀良 陈林
资源型城市作为一类特殊类型的城市,其脆弱性涉及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测度及动态演变特征对其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南地区典型资源型城市攀枝花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脆弱性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多因子综合评价法研究其脆弱性及动态。结果表明:(1)攀枝花市2006~2015年城市综合脆弱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其综合脆弱性指数从2006年的0.74下降到2015年的0.37,经历较高脆弱度、中脆弱度和较低脆弱度的演变;(2)该市近10 a来分系统中资源脆弱性年均值最大(0.57),其次为经济脆弱性(0.50),社会脆弱性(0.46)和生态环境脆弱性(0.43)相对较小。其中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脆弱性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幅度分别为0.10、0.10、0.08,经济脆弱性呈振荡上升,年均变化幅度最大(0.13);(3)该市近10 a来经济系统对城市综合脆弱性贡献度上升明显(由2006年的15.53%上升到2015年的70.03%),同时社会脆弱性也较突出(2015年达20.16%)。未来攀枝花市在转型与城市脆弱性调控上应坚持以经济转型为核心,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地质勘探;推进区域统筹发展,减少社会脆弱性;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资源型城市 脆弱性 攀枝花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