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9)
- 2023(9184)
- 2022(7816)
- 2021(7378)
- 2020(6360)
- 2019(14439)
- 2018(14157)
- 2017(28344)
- 2016(14718)
- 2015(15971)
- 2014(15655)
- 2013(15049)
- 2012(13522)
- 2011(11734)
- 2010(11215)
- 2009(9710)
- 2008(9123)
- 2007(7661)
- 2006(5859)
- 2005(4807)
- 学科
- 济(55950)
- 经济(55888)
- 管理(44703)
- 业(40945)
- 企(34821)
- 企业(34821)
- 方法(31456)
- 数学(28558)
- 数学方法(28185)
- 财(19200)
- 农(13053)
- 中国(12623)
- 务(12141)
- 财务(12105)
- 财务管理(12080)
- 企业财务(11634)
- 业经(10893)
- 学(10053)
- 技术(9744)
- 制(9467)
- 贸(9314)
- 贸易(9313)
- 易(9109)
- 地方(8902)
- 农业(8692)
- 家(8270)
- 理论(8261)
- 环境(8022)
- 融(8009)
- 金融(8008)
- 机构
- 大学(192179)
- 学院(191266)
- 管理(80810)
- 济(80467)
- 经济(79071)
- 理学(71365)
- 理学院(70682)
- 管理学(69555)
- 管理学院(69164)
- 研究(57301)
- 中国(43189)
- 财(38884)
- 京(37334)
- 科学(34018)
- 财经(31577)
- 经(29167)
- 中心(28322)
- 农(28019)
- 业大(28014)
- 所(26302)
- 经济学(25925)
- 江(25414)
- 财经大学(24250)
- 研究所(24119)
- 经济学院(23628)
- 范(22236)
- 农业(22065)
- 北京(21987)
- 师范(21966)
- 商学(21617)
- 基金
- 项目(142644)
- 科学(114837)
- 基金(108175)
- 研究(102157)
- 家(94204)
- 国家(93486)
- 科学基金(82488)
- 社会(67815)
- 社会科(64601)
- 社会科学(64587)
- 基金项目(57791)
- 自然(54488)
- 省(54316)
- 自然科(53320)
- 自然科学(53306)
- 自然科学基金(52358)
- 教育(47581)
- 划(45981)
- 资助(43696)
- 编号(39138)
- 部(32829)
- 重点(31649)
- 创(30557)
- 成果(29773)
- 发(29304)
- 国家社会(29272)
- 教育部(28874)
- 创新(28628)
- 科研(28293)
- 人文(28137)
共检索到255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崔志娟 朱佳信
依托财政风险框架与会计视角,通过规范分析,得出政府隐性负债是未列示和披露在财务报告中的支出责任,政府隐性负债可分为直接隐性负债和或有隐性负债两种。在此基础上,结合政府对PPP项目的四种支出责任,得出PPP项目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过程和确认标准,发现可用性付费方式下产生政府直接隐性负债的概率最大,风险承担与配套投入承诺易产生政府或有隐性负债。
关键词:
隐性负债 PPP项目 政府债务 政府负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欣
PPP项目作为政府隐性负债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实施过程中保底条款、名股实债等不规范的发展模式极易引发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基于上述原因,在明确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路径及确认标准的基础上,文章以PPP项目为研究重点,详细探讨PPP项目中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过程、确认标准及会计控制策略,并从风险意识强化、举债融资机制规范和隐性负债监管三个方面思考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财政支出责任 会计控制 政府隐性负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蒙思敏
文章在财政分权、金融分权等宏观制度层面探讨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初始动因的基础上,深入剖析PPP、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及政府投资基金模式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逻辑,并以PPP项目为例,构建Probit二值模型对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现实微观机制进行实证验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治理水平、行政效率、行政干预程度、市场化程度等微观要素会通过影响PPP项目的失败率进而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为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管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傅道忠
政府隐性负债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而且在目前表现得相当突出 ,这给政府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隐性负债大致可分为直接的隐性负债和或有的隐性负债两种类型 ,并各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隐性负债风险的防范与化解 ,要从预算管理、提高预算内收入所占比重、体制改革、政府与市场共同化解等多方面入手。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 ,建立风险分担的机制和制度。
关键词:
隐性负债 直接的隐性负债 或有的隐性负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姜宏青 夏杨柳
隐性负债的认定、摸底和控制是近年来国家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点。长期以来,受地方政府债务不规范发展的影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负债形成路径隐蔽,种类繁多,统计口径混乱,难以采取有效对策进行衡量和控制。因此,应该梳理地方政府隐性负债的形成路径并进行分类。根据政府会计逻辑和债务管理理论提出对违规形成的隐性负债予以全面清理,对政府运营管理中形成的正常的隐性负债分为直接负债和或有负债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旨在将所有隐性负债信息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报告和披露体系,有效控制隐性负债的结构与规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骅 倪旻澍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大量积聚将严重威胁金融体系的稳定以及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目前我国隐性债务存在的主要形式包括未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的融资平台、不规范的政府投资基金以及"伪PPP"项目等。这其中由违法违规操作变相举债而异化成的"伪PPP"项目,已成为近年来隐性债务风险的主要来源。本文以"伪PPP"项目为例,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计的具体流程以图谱形式呈现,强调审计监督在防控隐性债务风险中的重要作用,以期回答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审什么"以及"怎么审"的难点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金林 金倩
近年来,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及其风险防范已成为热点问题,其关键在于科学估算债务规模。文章基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口径的分析,细化出两大类隐性债务:违法违规类隐性债务和政府出于道义责任、迫于公众预期及对政府角色理解而承担的政府支出义务。以PPP项目为例,引入集值统计法和讨价还价博弈模型有效确定三种回报机制下PPP项目风险系数和政府部门的风险最优承担比例,结合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估算模型,尝试构造精准估算PPP项目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方法,以为我国政府债务监管部门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政府投资基金等开展准公共产品生产过程中隐性债务规模测算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珍
PPP模式的工具性特征使其具备政府债务治理功能,但在其运作过程中可能产生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结合文献研究、政策法规梳理和专家访谈,对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认定标准进行明确界定,从项目合规性、融资机制、回报机制、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行为动机以及融资平台转型等多维视角分析PPP模式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独特形成机理,建议针对PPP模式加强规范化管理、巩固债务治理功能、促进提质增效、强化绩效管理、优化风险共担机制、完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等隐性债务规避机制。
关键词:
PPP模式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进城 张宗泽
文章利用2016—2018年我国26个省份季度面板数据,分别构建PPP项目与地方隐性债务、政府显性债务的系统GMM动态面板模型。研究发现: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会显著增加,而滞后一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当期PPP项目对于地方政府显性债务同样存在显著的正效应,随着PPP项目投资额的增加,地方政府显性债务也会显著增加,滞后一期影响效果并不显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显性债务均存在动态持续性,前期规模会影响下一期债务规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应侠
企业会计报表中的显性负债大部分是由于企业潜在的隐性负债聚集而生成的,是企业内外各种因素长期积淀的结果。如何化企业隐性负债为显性收益,须从企业战略高度去思考。本文在叙述企业隐性负债形成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企业负债形成的动因,并寻求其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
隐性负债 显性收益 动因分析 战略思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吴秋生 独正元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手工收集年报披露的前十大股东中非国有股东持股与委派人员数据,分别从股权结构和高层治理结构两个维度衡量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实证分析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企过度负债的影响以及政府隐性担保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越高国企过度负债水平越低,并且相较于股权结构维度,高层治理结构维度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更有助于缓解国企过度负债;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隐性担保程度的提高抑制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企过度负债的缓解作用。本文不仅为混合所有制改革下通过发挥非国有股东的治理作用来缓解国企过度负债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研究结论也表明,混合所有制改革既要股权结构的"混",更要治理结构的"合",并且要减少政府隐性担保,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这对有效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童
随着各地存量PPP项目暴露出诸多合规瑕疵,政府隐性债务攀升现象凸显,以财金[201910号文等监管文件为代表的PPP监管制度日趋从严。该文件是以往PPP监管文件的继承、补充、细化、纠正与整合,其中系统地列明了PPP项目的哪些情形将产生政府隐性债务,哪些情形满足合规要求、不产生政府隐性债务,这既对金融机构提供融资进行了约束,也对其识别与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提供了指引。为有效防范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金融机构应辩证审视财金[2019]10号文的双重影响,尤其要避免接受政府方出资代表出具的任何兜底性增信文件,审慎审查PPP项目是否符合法定的合规性条件,并确立融资能进亦能出,建立涵盖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机制。
关键词:
PPP 政府隐性债务风险 金融机构 融资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丁孙亚 罗玉辉 周孝
基于负债判断理论和政府负债类别矩阵,本文就PPP项目中合规性和非合规性政府支出的负债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就各支出自身负债类型来看:合规性支出中,股权投资不会形成负债;政府付费型运营补贴和配套投入在延期支付情况下形成显性直接负债;可行性缺口型运营补贴、风险承担支出、救助支出作为担保性支出,前两者形成显性直接负债或者显性或有负债,道义支出形成隐性直接负债或者隐性或有负债。非合规性支出中,明股实债、固定付费形成显性直接负债,融资担保形成显性直接负债或者显性或有负债。就项目合同签订时点上的负债情况来看,仅法律政策风险支出和救助支出于该时点上形成负债,负债类型与各支出自身负债类型相同。最后,文章从控制项目规模、加强各类负债监测、合规政府支出、合理利用负债几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PPP 政府支出 负债 政府负债类别矩阵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晓蕾 吕元稹 余凡
由于1994年《预算法》限制了中国地方政府凭借自身信用发行政府债券的能力,地方政府通过设立融资平台的方式发行了大量城投债券。虽然城投债被普遍认为是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但隐性担保主体认定尚未有共识。本文通过加总地方政府下属融资平台有息债务总额的方法,构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指标,并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对城投债一二级市场信用利差的影响,进一步探索市场对城投债隐性担保责任主体的认定。研究发现,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高的地方城投债信用利差偏高,并且这种影响随政策以及宏观形势而变化。自滇公路违约函事件后,投资者在城投债定价中开始普遍关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负担率的信息;而在43号文明确了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措施后,省级政府的隐性债务负担率开始成为城投债定价的重要影响因素。这说明投资者认可的地方隐性担保的责任主体是随时间变动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雪莹 王玉琳
以城投债信用利差与民营企业债信用利差数据为样本,本文采用短时窗事件研究法及面板回归模型,考察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出台背景下,政府隐性担保对债券信用利差影响效果的变化。结果显示:政府隐性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城投类债券的信用利差;而且债券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城投债信用利差低于民营债信用利差的程度越大,政府隐性担保对于债券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越明显。在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颁布的初期,市场对于"城投债具有政府隐性担保性质"的信仰预期并未出现明显的弱化,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程度甚至有扩大的迹象。但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政策的逐步推进和落实,政策叠加效应开始显现,政府隐性担保对城投债信用利差的降低效果减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