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75)
2023(19379)
2022(16217)
2021(15026)
2020(12533)
2019(28585)
2018(28290)
2017(53570)
2016(29325)
2015(32893)
2014(32622)
2013(31805)
2012(28878)
2011(25615)
2010(25110)
2009(22743)
2008(21824)
2007(18714)
2006(16109)
2005(13687)
作者
(85472)
(71376)
(70549)
(67217)
(45197)
(34407)
(31972)
(28115)
(27052)
(24954)
(24162)
(23989)
(22830)
(22280)
(22071)
(21769)
(21643)
(21178)
(20538)
(20301)
(17858)
(17364)
(17147)
(16235)
(16002)
(15790)
(15659)
(15613)
(14316)
(14281)
学科
(113568)
经济(113448)
管理(82294)
(79691)
(65250)
企业(65250)
方法(52772)
数学(45962)
数学方法(45365)
(33032)
中国(30221)
(27420)
业经(26544)
(26316)
地方(24645)
农业(22515)
技术(21542)
(21355)
贸易(21340)
(20726)
(18769)
理论(18515)
环境(18213)
(17586)
财务(17501)
财务管理(17471)
(17362)
企业财务(16456)
(15733)
(15413)
机构
大学(407476)
学院(406653)
管理(159318)
(156308)
经济(152971)
理学(139408)
理学院(137793)
研究(136759)
管理学(135008)
管理学院(134291)
中国(98848)
科学(90066)
(86200)
(76034)
(68867)
业大(68679)
(67893)
研究所(63768)
中心(62332)
农业(60123)
(58181)
财经(55784)
(53883)
北京(53407)
师范(53218)
(50984)
(50279)
(47273)
经济学(46666)
技术(45037)
基金
项目(293994)
科学(229381)
基金(212559)
研究(207292)
(189094)
国家(187576)
科学基金(159771)
社会(129769)
社会科(122911)
社会科学(122877)
(115451)
基金项目(113508)
自然(107119)
自然科(104604)
自然科学(104572)
自然科学基金(102661)
(98080)
教育(95242)
资助(86445)
编号(83355)
重点(66503)
成果(65023)
(63217)
(62755)
(61446)
创新(57474)
课题(57309)
科研(56841)
计划(55701)
大学(53925)
期刊
(162111)
经济(162111)
研究(109902)
中国(74705)
学报(74029)
(68322)
科学(65620)
管理(56101)
大学(55057)
学学(52152)
(50981)
农业(47104)
教育(43180)
技术(36538)
(29217)
金融(29217)
业经(28087)
经济研究(25888)
财经(25796)
(25495)
(22126)
问题(22086)
科技(22046)
(21374)
图书(20581)
业大(20169)
资源(19693)
技术经济(19587)
理论(17593)
现代(17463)
共检索到572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柴军  张陆彪  毛炜峄  
本文以草地理论载畜量变化为衡量草地退化状况的指标,将影响草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人类活动因素凝炼为驱动草地退化的牲畜规模因子、耕地因子和气温因子、降水因子和日照因子,利用投影寻踪回归技术(PPR)研究了新疆阿勒泰牧区草地退化驱动因子的影响力问题。计算结果显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活动的增加对阿勒泰牧区草地退化的相对影响力达55%,而自然因素的相对影响力为45%。研究表明:阿勒泰牧区耕地面积的扩大是草地退化的启动性因素,而近20年来加速草地退化的主要诱因是牲畜饲养量的不断增大,气温、降水以及日照因子始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梅  乔光华  
以锡林郭勒盟牧区为例,利用NOAA/HAVRR NDVI与MODIS NDVI遥感数据,估计得到其1981—2013年的植被覆盖度,并根据草地退化国家标准,计算草地退化指数作为衡量草地质量状况的指标,实证研究气候变化与生产经营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3年,锡盟牧区草地退化指数呈先升后降的特征,总体呈上升态势,说明研究区草地退化水平呈先恶化、后期不断下降的变化趋势。(2)研究区草地退化主要受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其中,非农生产经营活动是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尤其是矿产开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云霞  修长柏  曹建民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的33个牧区旗县草地退化状况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综合验证气候与放牧对草地退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期,内蒙古草地退化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这一过程中,气温升高带来的干旱对草地退化有显著影响,单位草地承载牲畜数量过多也是牧区草地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尽管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不断努力下,部分牧区当前的草地退化趋势得到了很好的抑制,气温逐渐增加是这一地区的客观规律。因此,在继续探索"以草定畜"的有效政策执行路径的基础上,必须将研发、推广适宜的抗旱草种作为重大课题进行持续的科技攻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边多  李春  杨秀海  边巴次仁  李林  
以藏西北高寒牧区为研究区域,综合利用NOAA、MODIS卫星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气象资料、社会统计资料并结合GIS技术,对藏西北高寒牧区的草地状况和退化机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藏西北高寒牧区草地覆盖度等级呈正态分布,且中等偏下略多,地表植被总体上比较稀疏;②2005年区域内的草地退化总面积为14.19×104km2,占区域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9.64%,其中轻度退化面积最多,占退化总面积的65.96%,其次是中度和重度退化,分别占25.20%和8.84%;③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一是与近年来该区域的气候变化有关,二是草地超载率达到59.18%,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地退化和沙化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琴琴  摆万奇  张镱锂  刘林山  
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黄河源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该区域草地退化被认为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牧民作为牧区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与最基本的决策单位,对草地退化的感知和应对措施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对黄河源地区达日县143户牧户进行调查,分析牧户对气候变化和草地退化的感知、响应、应对措施,以及牧户草场建设的参与性等。结果表明:牧民对气候变化感知敏锐,特别是极端天气变化感知强烈;牧户对草地退化意识较强,但对草地退化原因理解不够全面,需要政府的大力宣传及引导;牧民对草地退化治理措施感知各异,多从自身需求考虑,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马梅  乔光华  
通过对内蒙古改革开放以来草地制度变迁进行系统梳理,采用锡林郭勒盟1981-2013年数据,分析其草地退化的演化轨迹,探究草地退化与产权制度和政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从1978-2000年,锡林郭勒盟牲畜数量持续增加,牧民收入大幅提高,然而草地退化面积增加,牧草质量下降,退化问题严重,这主要由于草畜承包时间上的错位及草地公有与牲畜私有产权之间的矛盾造成;从2000-2010年,退化面积下降,退化态势得到遏制和扭转,但由于"草畜平衡"测定标准的局限性及禁牧补贴偏低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2011年至今,退化总体趋势得到遏制,且区域整体呈好转态势,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制度存在禁牧周期短、补助标准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强  刘林山  张镱锂  陈琼  张海峰  刘峰贵  
农业区和牧业区的粮食安全在概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在关注农业区粮食安全的同时,牧业区粮食安全的研究也值得重视。论文从青海省达日县牧区牧民食物能量折算入手,构建了最小人均草地面积和草地压力指数两个计算方法,并以乡为基本单元,对各乡粮食安全进行定量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达日县1987—2007年最小人均草地面积和草地压力指数呈增加趋势,1997年粮食安全区、警戒区、短缺区、危机区4个等级均有分布,至2007年该区域已全部演变为粮食短缺区和危机区,主要原因是草地退化严重,人口数量增加,人均草地面积减少以及技术和物质投入不足,牧业生产条件恶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易湘生  李国胜  尹衍雨  王炳亮  
在黄河源区草地退化严重的玛沁县军牧场地区,采用不同草地退化样地对比的方法,开展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无退化草地最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20 cm土层,两者在不同退化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仍以极度退化草地最小,但两者在20~30 cm土层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②在土壤表层(0~10 cm),无退化草地的田间持水量远大于其他退化草地,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田间持水量较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 cm以下土层,田间持水量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③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笑春  陈智  刘敏  叶立国  董华  张君  聂馥玲  
目前 ,内蒙古草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且总体上呈不断恶化的态势。这种状况的持续不仅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总体发展 ,同时也威胁着包括北京在内的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其内在的深层次的根源就在于包括生态意识在内的人们的文化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本文针对锡林郭勒退化草地现状与历史的分析 ,揭示了其中的文化特征与哲学内涵 ,并且指出生态意识的确立和生态文化的形成对于保护草地、建设草地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颖慧  胡小霞  
科学合理地制订恢复和改善甘肃省碌曲县草地的措施,必须首先明确影响草地退化的因素中哪种影响力度最大。采用灰色关联法对碌曲县草地退化因素系统中母因素与子因素的关系密切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人文因素是影响碌曲县草地退化的主导因素。影响碌曲县草地退化的人文因素可归纳为牧业结构调整因子、牧民家庭支出因子和牧业劳动人口因子三个因子。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人文因素进行聚类,并对其影响作用进行定性分析,得知遏制草地退化的关键在于拓宽牧民家庭收入渠道、提高牧民收入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梅玲  王玉琴  鲍根生  尹亚丽  刘生财  杨有武  杨铭  王宏生  
近年来,狼毒型退化草地在青海省境内分布广泛,对天然草地生产力及畜牧业发展危害严重。本研究通过采取不同的草地管理措施,包括自由放牧(对照)、禁牧(禁)、禁牧+防除狼毒(禁+防)、禁牧+刈割(禁+刈)、禁牧+防除狼毒+刈割(禁+防+刈)5种方式,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的草产量、草地群落多样性以及牧草品质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以期探究对狼毒型退化草地恢复过程中较有利的管理措施。所得结果如下:1)总的地上生物量在禁+防处理下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在禁+防处理条件下,此3种多样性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而粗灰分含量则在禁与禁+防处理条件下显著高于对照(P<0.05)。可见,若获得较高的草产量则禁+防处理最佳,而若要维持较高的群落多样性则宜采取禁+刈处理。该结果对狼毒型退化草地的恢复以及青藏高原天然草地毒杂草的控制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那晓东  臧淑英  张树清  
资源型城市大庆是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随着石油资源的开发以及人类对草原的掠夺式经营,引起了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失调。草地是维持大庆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草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大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该文以大庆为研究区,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现代卫星遥感技术和GPS测量技术,基于大庆1988、1992、1996、2001年4个年度的Landsat TM影像来研究该地区的草地退化轨迹。选取草地植被覆盖度和可食牧草率两个指标来反映草地退化的程度。这两个指标的计算是由基于植被指数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得到的。将上述两个因子赋予一定的权重,做出反映草地退化程度的草地退化综合分级图。并将校正...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冯秀  仝川  张鲁  苗百岭  丁勇  张远鸣  
采用双指示种分析(TwoW-ay Indicators Species Analysis,TWINSPAN)和无偏对应分析(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DCA)对内蒙古白音锡勒牧场范围内32个草地植物群落样点的样方数据进行群落数量分析,根据数量分析结果将研究区草地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3个不同等级。分析了单位面积草地地上生物量干重与退化等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划分草地不同退化等级的生物量判别指标值。利用2004年的TM遥感数据,结合同期地面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比较了不同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和群落盖度的相关性,建立了研究区草地地上生物量估产模型,估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淑豪  
草地是牧民基本的生计资产,也是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然而,严重的草地退化威胁着牧区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维持高度可变的、脆弱干旱环境中的自然资本是发展绿色经济的要求。本文梳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草原牧区的主要牧业制度变迁,分析其对草地退化的影响及其路径,以探讨在现行草地经营制度下如何在不减少草地自然资本的情况下发展畜牧业。研究揭示,牧业制度变迁通过"分畜到户—牲畜增加—公地悲剧"、"分草到户/草地确权—草地细碎化—围栏陷阱"以及"三权分置/草地租赁—不完善契约/产权不安全—草地过度利用"三条路径影响草地退化。"交互规模"理论解释了草地细碎化对草地退化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面上调研资料、定点观测数据以及自然试验证据支持了以上假说。研究表明,采用适合地区特点的确权方式、规范草地租赁市场以及减轻草地细碎化从而提高"交互规模",可更好地平衡牧业生产中的"劳动力—草地—牲畜—生产性资产—水资源",促进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俊杰  黄辉  崔东  刘海军  陈晨  夏倩倩  
选取新疆伊犁河谷作为我国西北干旱与半干旱区草地生态典型分布区,利用MODIS NDVI遥感数据,反演草地植被覆盖度,并以草地覆盖度作为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的参考因子,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表达,定量分析伊犁河谷草地退化的时空特征及其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伊犁河谷90.04%的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地退化面积及覆盖度降幅逐步增大,但退化以轻度为主,且退化速度在2010—2015年有所减缓;(2)草地退化致使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减少10.30%,由畜牧超载和过牧所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