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9)
- 2023(11508)
- 2022(9756)
- 2021(9261)
- 2020(7693)
- 2019(17671)
- 2018(17493)
- 2017(33290)
- 2016(17777)
- 2015(19996)
- 2014(19685)
- 2013(18554)
- 2012(16924)
- 2011(14816)
- 2010(14259)
- 2009(12414)
- 2008(11505)
- 2007(9518)
- 2006(7773)
- 2005(6294)
- 学科
- 济(68041)
- 经济(67959)
- 管理(47545)
- 业(41413)
- 企(33083)
- 企业(33083)
- 方法(31030)
- 数学(27847)
- 数学方法(27450)
- 中国(19877)
- 农(18374)
- 地方(18156)
- 财(16392)
- 业经(14269)
- 学(13421)
- 农业(12308)
- 制(11946)
- 环境(11010)
- 贸(10937)
- 贸易(10931)
- 理论(10913)
- 易(10542)
- 务(10138)
- 财务(10088)
- 财务管理(10066)
- 技术(10053)
- 和(10014)
- 体(9715)
- 企业财务(9448)
- 融(9400)
- 机构
- 学院(229614)
- 大学(228918)
- 管理(90607)
- 济(89175)
- 经济(87156)
- 理学(79036)
- 理学院(78123)
- 管理学(76543)
- 管理学院(76098)
- 研究(75165)
- 中国(55525)
- 科学(47966)
- 京(47846)
- 财(39593)
- 农(37869)
- 中心(36803)
- 业大(36105)
- 所(35408)
- 江(33293)
- 研究所(32765)
- 财经(32374)
- 范(31106)
- 师范(30743)
- 农业(29705)
- 经(29603)
- 院(29051)
- 北京(28713)
- 经济学(27288)
- 州(26614)
- 技术(25284)
- 基金
- 项目(172155)
- 科学(136000)
- 基金(125003)
- 研究(124979)
- 家(110028)
- 国家(109134)
- 科学基金(94498)
- 社会(79220)
- 社会科(75041)
- 社会科学(75025)
- 省(67555)
- 基金项目(67433)
- 自然(62217)
- 自然科(60762)
- 自然科学(60744)
- 自然科学基金(59575)
- 划(57426)
- 教育(56955)
- 编号(50785)
- 资助(49504)
- 成果(39288)
- 重点(38586)
- 发(37214)
- 部(36988)
- 创(36249)
- 课题(34364)
- 创新(33959)
- 国家社会(33303)
- 科研(33210)
- 大学(31969)
共检索到3227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德权 兰泽英
城市化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城市中心结构体系的变化,大数据研究兴起为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研究带来了新思路。本文以长沙市中心六区为研究区域,针对现有基于POI(point of interest)大数据研究城市中心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了CRITIC算法,在通过核密度分析分别识别各类功能服务热点区域和聚集态势基础上对分析结果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并基于客观权重下综合功能中心分析结果与多种边界提取方法识别城市中心结构体系与中心边界范围。为相关问题解决提供了新思路的同时有以下几点结论:(1)长沙市中心六区发展呈明显的多中心发展模式和多等级圈层结构体系,自然山水分隔和政府规划引导下形成了"一江两岸"综合发展的发展格局。(2)各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分布特征存在较大差异,规划内的城市副中心与组团发展中心已初具规模。(3)传统中心城区比起外围城区功能混合度高,发展聚集度更高,中心边界范围更广,等级圈层结构体系反映了城市多中心发展起步还未完全成熟,多措并举加强副中心与组团中心的发展应作为政府下一阶段工作的着力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常疆
在对长沙市中心城区5个公共停车场进行现场、问卷、访谈等方式调查的基础上,得出长沙市中心区停车设施利用现状的主要指标,认为"饥"、"饱"不均、规划和建设不规范、空间资源利用不充分是主要问题。随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停车设施优化利用的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垚 叶强 莫正玺 杜卓阳 梁怡欣 万裕瑄
文章基于“饿了么”外卖平台开放数据接口,获取2019、2023年长沙市中心城区内外卖餐饮店地理位置信息,在解析外卖餐饮店的时空变化及集聚特征基础上,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探讨其时空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沙市外卖餐饮业分布由“一主两副”形态逐步演化为“多核心网络结构”现状格局,“网络化、均衡化”态势明显。(2)不同类型菜系外卖餐饮业态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地方菜高度集中于城市传统商业中心;外国菜依赖居民区、商圈形成聚集区;快餐小吃集聚区逐渐增多,与城市外卖餐饮总体变化趋势相符。(3)人口密度、地铁站、购物中心、休闲和娱乐设施等对外卖餐饮业总体空间格局起到主要解释作用,而房价、超市、公司企业、机关团体、高校、风景名胜、住宿服务等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各相关因素对不同类型外卖餐饮业的影响强弱不同,对快餐小吃影响最大,其次是外国菜,地方菜最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阮一晨 刘声 李王鸣
城市公共中心体系的识别是引导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文章立于城市中观层面,从供需两方面入手建立识别系统,以公共服务设施及其使用者作为评价识别对象,采用传统数据、POI及手机信令等多数据源。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数据相结合的方式识别公共中心布局及其体系,判别萧山区公共中心多级多中心结构。结论主要有:①中心布局呈现"政区化"的整体特征。②公共服务资源具有"內聚外散"、"北高南低"的特征。③中心体系依托道路网与边缘接近初步形成。④公共中心体系存在整体能力不足,次级中心体量过小,主中心依赖度过大的问题。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一星 张莉 武悦
城市中心性是指一个城市为它以外地方服务的相对重要性 ,是用以衡量城市中心地位高低的重要指标。长期以来 ,国内学术界对“中心性”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偏差 ,有必要对中心性的概念和方法进行专门研究。文章在明确中心性概念 ,回顾国内外中心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城市统计资料 ,利用最小需要量和主成分分析法 ,对 1997年全国 2 2 3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中心性等级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根据城市中心性指数的高低 ,把我国城市划分为五级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子江 何雄 隋心 张军
中国大量城市在其规划中均提出空间发展战略,但通过有效途径识别城市空间结构是否达到规划预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基于2016—2018年昆明市主城区1338610条POI数据为基础,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关联指数,根据不同类型的POI数据的空间分布和集聚特征,分析出城市不同功能的城市中心之间的空间分异和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昆明在人为规划引导下,城市空间结构呈现明显的"多中心、多组团";不同职能类型的城市中心也呈现多中心分布;昆明市各级中心发展相对完善,但发育程度及其差异性显著,公共、生活、商务城市多中心多发育较为成熟,居住、休闲城市多中心发育还在起步阶段。
关键词:
POI 多中心 中心演变 空间结构 特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肖英 刘思华
城市森林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结合两型社会内涵,建立了一套两型社会城市森林评价指标体系,全面描述两型社会构建中城市森林在自然、经济、社会各个系统的状态,体现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并以长沙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性。
关键词:
城市森林 两型社会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善文 祝朝阳 张珊珊 刘晟楠 汪坚强
城市中心区作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高精度的绿色空间识别与服务供需评价能够为规划改善提供科学依据。树木作为绿色空间的重要构成要素与服务空间载体,其高精度的识别是绿色空间服务供需精细化评价的前提与难点。利用多源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复杂建成环境对服务能力多维度影响、城市绿色空间服务的典型需求等,构建了“要素识别—服务供需”分析框架,并以北京核心区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服务能力方面,大型公园与林荫道对应的绿色空间服务能力较高,附属绿色空间受到建成环境的影响服务能力相对有限;(2)服务需求方面,高密度商业、办公片区的服务需求普遍较高,绿地水系周边需求较低;(3)供需关系方面,供需错配由公共绿地服务盲区与高密度建成环境共同导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卓娜 石飞 王红扬
在交通规划由"增量"向"存量"转型的背景下,剖析传统道路等级划分方式的弊端,指出小汽车导向型道路分级体系不利于公交优先战略的实施。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本文提出将公交优先与土地利用、慢行交通环境相结合的新的道路分类方法。即在主、次、支路网基础上重新划分为骨干路、公交优先级道路、基础路、慢行通道,构建公交导向型路网系统,并以汕头市中心区为例阐述了分级方法的原则、规划方法和可行性。
关键词:
公交导向型 道路等级 汕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金花 张家玮 贾琨
充分利用大数据对城区边界及城市功能区进行识别分析,有助于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基于赋值POI数据,结合核密度及统计分析等方法,识别高唐县中心城区边界与城市用地功能,分析城市功能区混合分布特征并对城市空间格局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中心城区主要以工业功能区与居住功能区为主,分别分布在中心城区的北部和中部,其中居住区主要与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商服功能区等混合分布;城区中心功能区混合程度高,城区四周功能区分布较为单一;中心城区发展重心与功能区混合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吻合,城市的发展情况与功能区混合程度有一定关联;基于POI数据的中心城区空间格局优化结果与高唐县2035年中心城区规划总体较为一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强 谭怡恬 谭立力
商业空间是城市中最为活跃,对城市发展及空间结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的功能要素之一。以商业地理学为主要理论依据,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型购物中心对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机制。研究指出大型购物中心是商业空间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业态结构、空间区位的集聚与扩散作用是城市商业空间规模与等级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之一,同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城市商业空间结构 购物中心 长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翁瑾 张希蒙
文章利用上海酒店业的空间数据,通过聚类和异常值分析,讨论了上海市中心地体系的演化。研究发现,上海市高等级中心地体系的演变属于典型的"点—轴渐进式"扩散模式,其中高等级中心地沿"延安路—世纪大道"呈东西轴向发展,长期以来呈现持续强化的特点;次一级中心地在中心城区内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高等级中心地和次一级中心地都表现为"主城区—卫星城"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
城市中心地体系 酒店业 空间结构 上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昕昕 朱佩娟 秦书茜 曾伟平 罗鹏
开放式住区关注住区尺度和用地规模。基于网络爬虫获取房产时空数据,结合时间序列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城市尺度探索长沙市住区规模时空特征与演化规律。结果显示:①长沙市房地产开发呈现"S"型变化趋势;②住区规模呈"中部低四周高"格局;③经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认为住区规模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住区开发有序化趋势明显。期望为城市开放式住区打造及居住用地审批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婧瑶 樊杰 陈东
金融中心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金融中心识别是金融中心研究的基础性工作。沿袭金融地理学的分析脉络,从"信息"的角度解释金融中心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探究金融中心与信息腹地的关系,以及技术进步和放松管制对不同类型金融中心的影响。引入"重力模型",将空间要素纳入到金融中心体系识别框架中,对我国金融中心体系进行识别。通过模拟全国、省域两大尺度城市空间金融联系,确定金融中心及其腹地范围,识别并划分我国南、北两大区域金融中心体系,最终得到区域金融中心4个,省域金融中心27个。通过对两大区域体系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南部体系在金融规模、腹地范围、体系结构、发展趋势等四个方面都优于北部体系。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益民
生活形态是当前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活形态细分法应用到旅游研究领域,意义重大。本文以长沙市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基础数据,运用迭代聚类法将样本区分为生活形态迥异的四类,从生活形态角度对样本进行交叉分析发现,长沙市居民出游目的、信息渠道及出行方式的生活形态分异不明显,且存在很大程度的趋同性;其出游时段、停留时间、交通方式及消费意向的生活形态分异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