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9)
2023(9786)
2022(8403)
2021(7931)
2020(6705)
2019(15704)
2018(15367)
2017(29988)
2016(15874)
2015(17244)
2014(16676)
2013(16212)
2012(14825)
2011(12991)
2010(12605)
2009(11140)
2008(10642)
2007(8809)
2006(7464)
2005(6307)
作者
(42204)
(35475)
(35259)
(33676)
(22950)
(16969)
(16066)
(13836)
(13733)
(12418)
(12418)
(12175)
(11257)
(11256)
(10846)
(10790)
(10567)
(10407)
(10403)
(10255)
(8676)
(8499)
(8396)
(8334)
(8023)
(7937)
(7782)
(7343)
(6992)
(6941)
学科
(65527)
经济(65472)
管理(41983)
(40409)
方法(33337)
(33184)
企业(33184)
数学(30152)
数学方法(29731)
(16110)
(16080)
中国(14942)
地方(14070)
业经(13838)
(13634)
(12480)
(12054)
银行(12032)
(11206)
农业(10788)
(10733)
贸易(10726)
(10620)
财务(10586)
财务管理(10565)
(10235)
企业财务(10094)
环境(9410)
(9223)
金融(9220)
机构
大学(212445)
学院(210830)
(86572)
管理(85637)
经济(85022)
理学(75360)
理学院(74472)
管理学(72988)
管理学院(72586)
研究(66966)
中国(52121)
(43981)
科学(41809)
(38688)
(33106)
中心(33076)
财经(32358)
业大(31530)
(31344)
(30473)
(29711)
研究所(29182)
经济学(27847)
(27807)
师范(27486)
(26552)
北京(26376)
农业(26074)
经济学院(25422)
(25028)
基金
项目(156277)
科学(125764)
基金(117701)
研究(111199)
(102807)
国家(102045)
科学基金(89688)
社会(72903)
社会科(69415)
社会科学(69397)
基金项目(63490)
自然(59725)
(59548)
自然科(58450)
自然科学(58434)
自然科学基金(57369)
(51283)
教育(51128)
资助(47311)
编号(43271)
重点(35307)
(34965)
(33087)
(33066)
成果(33042)
国家社会(31257)
创新(31058)
科研(30864)
教育部(30349)
人文(29601)
期刊
(84644)
经济(84644)
研究(57158)
中国(33247)
学报(32610)
科学(31315)
管理(29848)
(29346)
(27877)
大学(25254)
学学(24074)
(21614)
金融(21614)
农业(18683)
技术(18497)
教育(16374)
财经(15611)
业经(13995)
经济研究(13685)
(13304)
问题(11949)
理论(10724)
统计(10598)
资源(10492)
(10048)
(9993)
技术经济(9903)
实践(9806)
(9806)
图书(9622)
共检索到2913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志斌  王凯佳  
使用地理爬虫软件收集百度地图的POI数据,拾取商业网点并建立空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借助Arc GIS和Crime Stat软件,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和Ripley’s K函数等方法,从不同维度揭示了兰州市商业网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商业网点分布不均衡,呈多中心空间结构,区际差异较大,且以城关区最为密集;分业态来看,各类业态网点均表现出在城关区高度聚集的特征,空间结构大体相似但仍有不同;从区位熵测度结果来看,四区均存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业态网点,城关区优势产业居多。除此以外,各业态网点集聚尺度各不相同,区位选择范围也有所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志斌  师安隆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公维民  张怀林  王凯佳  赵航  
依据兰州市2016年工商企业登记数据,运用基于距离的产业集聚研究方法,分析了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布局、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不均衡,自东向西依次为中心高密度地带、过渡地带、扇形低密度地带,呈现出"圈层+扇形"的空间结构特征;从不同行业来看,金融保险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集聚趋势更为明显,而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集聚趋势较弱,并且除金融保险业呈现出多中心的集聚特征外,其余行业都是单中心集聚;就不同规模而言,较大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大但集聚程度较弱,而较小规模企业的集聚范围较小但集聚程度较强,成为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主导力量;城市功能分区、地价租金水平、交通便捷程度、办公空间分布是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巨继龙  李花  
从城市居民视角出发,构建影响城市人居满意度评价的问卷调查,选取设施完善度、出行便捷度、居住安全度、环境健康度、景观优美度和居民归属感6个一级指标和27个分指标,建立人居环境满意度评价模型。利用ARC/INFO平台,将兰州市主城区划分为83个评价单元,对人居环境空间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选取579个商品楼盘,借助地理信息统计软件Surfer8.0,生成房价等高线图,刻画其空间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定量评价人居环境与住宅价格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1)兰州市人居环境满意度整体水平不高,并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从各行政中心向周边逐渐递减,在一些发展热点地区出现"绅士化"与"老街坊"的分化;(2)兰州市住宅价格呈由东向西递减态势,且在各商业中心地带最高,由此向周边递减,在城市边缘地带出现"高档社区"与"城中村"相互毗邻的现象。(3)住宅价格与城市人居环境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人居环境满意度高的地方,相应的住宅价格也高,住宅价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公共服务、交通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花  张志斌  王伟军  
以兰州市为例,依据空间区位理论、商圈理论等为指导,借助Arc GIS10.2、Geo Da软件,基于多变量视角综合运用反距离空间插值、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从空间布局、内部差异、集聚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来揭示兰州市大中型超市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兰州市超市总体呈"西疏东密"的不均衡特征;内部差异较大且不同规模超市的分布特征不同;与人口的空间分布呈显著正相关;对交通的依赖性较强;呈明显的商业中心趋向性;与城市地价耦合关系也较为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牛叔文  赵春升  张馨  丁永霞  
能源消费与人民生活和环境质量有紧密的关联。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150个家庭用能资料,基于能源种类和用能结构的分析,揭示了城市家庭用能的特点,并通过替代分析估算用能结构转换的减排效应。结果表明,兰州市户均生活能源消费1598.61kgce/a,人均490.37kgce/a。其中取暖制冷、炊事和照明3项基本生活用能占87.87%,清洁卫生、交通和娱乐等用能占12.13%;在现有的用能结构下,户均年排放CO2、SO2和NOx的量分别为4.35t、25.28kg和2.15kg。以煤为主和以取暖为主要用途的家庭能源消费是影响兰州市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因;利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的减排效益明显,减排潜力巨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海猛  石培基  王录仓  王祖静  
研究目的:以兰州市为案例探讨低碳目标导向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途径。研究方法:模糊线性规划,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实证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从碳源和碳汇两方面构建模型显示碳蓄积最大化优化解与碳排放最小化优化解基本吻合。对兰州市2005年以及规划目标年的碳蓄积量和碳排放量进行估算,与原规划方案相比,优化方案到2020年兰州市年均碳蓄积量可增加14.7万t,年均碳排放量可减少18.69万t。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设用地和林地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关系最为密切,建设用地是主要的碳源,碳排放量约占97%,林地、耕地、牧草地是主要碳汇,碳蓄积量约占84%。研究结论:低碳目标导向的优化方案对于增汇减源的效果明...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成学真  雷霄雯  
从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以兰州市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为切入点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三次产业的发展虽然保持着比较高的速度,但各产业产值就业弹性均在不断下降。过去十几年间,第一产业所能吸收的劳动力非常有限,第二产业产值的增长不仅不能促进就业增长,而且释放出大量失业工人,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就业的主要力量。为避免出现经济增长和失业并存的局面,有必要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变以增加就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世杰  姚天祥  杨文新  
产业结构的演变和城市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其相互关系的好坏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从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关联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同城市化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兰州市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发展历程提出了兰州市产业结构与城市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志斌  杨莹  
文章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兰州市穆斯林人口变动的内在规律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兰州市穆斯林人口持续增长但增速放缓,各区增长差异显著,街区差距不断扩大。空间上呈一主一次"双中心"结构,且向心集聚与向外扩散并存。地缘结构由"围寺而居"向"近寺而居"演变,社会结构则由"高度隔离"向"相对融合"演变。其影响机制主要缘于历史与政治、工业化与城市化、族群认同感与凝聚力和城市建设与城市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周伟  曹银贵  袁春  王静  乔陆印  
研究目的:分析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熵变情况,剖析该系统的综合发展度与协调发展度,确定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变化情况。研究方法:采用耗散结构理论和模糊物元模型评价兰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研究结果:(1)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有序性偏低,受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熵的影响很大;(2)系统综合发展度在不断提高,并且各要素层之间的协调度水平比较高;(3)对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影响较大的指标是绿地比例、征用耕地比例、单位建设用地产值;(4)兰州市市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欧式贴近度在不断增加,表明集约利用水平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运用耗散结构理论与模糊物元分析方法可以清晰...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白永平  闪爱萍  
近年来,伴随着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热潮,步行空间被挤占、步行环境恶化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基于对兰州市四个区域520位出行者的问卷调查,分析城市步行环境存在问题及规划的必要性并提出部分建议,以期对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表明:①现代交通体系中,步行仍是居民的首要出行方式,出行时间与年龄影响出行方式的选择。②收入水平及出行目的决定步行者需求,影响着步行者对步行环境的满意度。③步行环境问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④城市步行环境规划必须明确观念、原则、对象,抓落实,勤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启瑄  王录仓  乔杰  黄淑娟  车磊  
新数据环境为"情感转向"、"以人为本"的空间研究提供支撑,以餐饮业为代表的城市消费空间,是理性与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文章以兰州市为例,运用文本分析、相关分析、空间分析等方法,从"物象"与"意象"视角分析其地理与情感空间特征;从"经济"与"情感"视角研究其空间形成机理与顾客决策机制。结果表明,地理与情感空间分别呈组团式、多极化与圈层式、单极化的空间结构,二者无明显关系;消费水平、人口分布、住宿、购物、娱乐设施、道路交通、旅游景点对餐饮业空间格局具有一定影响;59%的顾客对兰州市餐饮业持满意态度;口味、服务、价格、环境、区位及可达性对顾客决策影响程度依次递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永平  纪学朋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志斌  张应亚  
以兰州市各街道的低收入人口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6月进行的兰州市居民调查问卷和棚户区统计数据,借助Arc GIS10.0、SPSS平台,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反距离空间插值、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兰州市低收入人口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聚居类型及社会效应。结果表明:在社会属性方面,低收入人口主要是低龄、低学历、下岗及退休、无职业且家庭结构较复杂人口;在空间分布方面,低收入人口"西高东低"分布不均衡,呈现"多中心"组团结构,"核心—边缘"特点明显;在聚居类型方面,可将其居住空间划分为原住型、流动型和移民型;在社会效应方面,带来空间分异、居住隔离、资源剥夺和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建议通过调整福利政策、倡导混合居住、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强规划引导等措施加以消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