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11)
2023(10578)
2022(9092)
2021(8631)
2020(7216)
2019(16693)
2018(16460)
2017(31683)
2016(16525)
2015(18592)
2014(18000)
2013(17014)
2012(15375)
2011(13397)
2010(13348)
2009(11806)
2008(10936)
2007(9020)
2006(7519)
2005(6042)
作者
(43764)
(36945)
(36599)
(34773)
(23547)
(17656)
(16523)
(14507)
(14053)
(12942)
(12697)
(12376)
(11615)
(11406)
(11285)
(11094)
(10806)
(10677)
(10589)
(10474)
(8923)
(8825)
(8675)
(8503)
(8376)
(8226)
(7956)
(7861)
(7275)
(7252)
学科
(65512)
经济(65444)
管理(45473)
(45068)
(37600)
企业(37600)
方法(34747)
数学(31348)
数学方法(30726)
(17779)
中国(15665)
(15448)
业经(13813)
(12158)
农业(11750)
地方(11572)
理论(11479)
(11429)
贸易(11423)
(11139)
技术(10341)
(10067)
财务(10014)
财务管理(9990)
环境(9712)
(9704)
企业财务(9442)
(9424)
(8826)
(8148)
机构
学院(221266)
大学(218559)
管理(90956)
(87976)
经济(86351)
理学(80106)
理学院(79257)
管理学(77423)
管理学院(77024)
研究(67607)
中国(49565)
(44183)
科学(42240)
(37981)
业大(34079)
(33910)
中心(32807)
(31722)
财经(31585)
(30680)
研究所(29381)
(29054)
(28313)
师范(28004)
经济学(26884)
农业(26737)
北京(26599)
(25397)
经济学院(24446)
(24102)
基金
项目(163225)
科学(130269)
基金(120201)
研究(118006)
(105870)
国家(104699)
科学基金(91479)
社会(74980)
社会科(71147)
社会科学(71126)
(64519)
基金项目(63754)
自然(61121)
自然科(59772)
自然科学(59759)
自然科学基金(58663)
教育(56292)
(53782)
资助(49131)
编号(47826)
重点(36966)
(35929)
成果(35868)
(35039)
(34565)
创新(32632)
课题(32185)
科研(31822)
国家社会(31327)
教育部(31327)
期刊
(86381)
经济(86381)
研究(55783)
中国(37878)
管理(33063)
学报(32700)
科学(31839)
(29979)
(29181)
大学(26230)
学学(24945)
教育(23525)
技术(22692)
农业(21326)
业经(15443)
(14667)
金融(14667)
财经(14630)
经济研究(14251)
(12532)
统计(12237)
(11912)
(11461)
资源(11163)
问题(11093)
技术经济(10785)
科技(10699)
(10514)
决策(10131)
商业(9594)
共检索到3008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汪辉   刘媛   时艳   丁治凡   蒋洪超  
【目的】探究促进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根据研究区建设目标与上位规划,构建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3种情景,并基于PLUS模型模拟结果构建优化情景。【结果】(1)2015—2020年,研究区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的转化增幅最大,分别为14.88%和8.77%,草地的降幅最大,为-33.25%,乔木林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耕地的面积变化相对稳定。(2)3种情景下的用地变化呈现不同趋势。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建设用地于研究区东中部和西南部大幅扩张,同时自然发展情景下灌木林地增幅更为显著。生态保护情景下,中部湖泊湿地和东部河流湿地呈扩张趋势,转入源以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3)优化情景下各类湿地呈扩张趋势。湿地面积占比总和达69.05%;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面积占比分别为16.19%和5.57%,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为5.90%。【结论】自然发展和旅游开发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对各类湿地和林地造成侵占,生态保护情景下的各类湿地和林地面积实现有效增长,建设用地未得到充分利用。优化情景下,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得到合理调控,该情景有助于协调研究区生态保护和合理开发的双重目标。图6表5参3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新生   韩永虎   韩轶伟  
在PLUS模型中纳入POI驱动因子并利用LASSO回归进行驱动体系筛选与精度验证,设定自然发展、经济保护与生态保护3种情景,利用筛选后的驱动因子模拟2030年各情景下陕南地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利用InVEST模型分析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的时空分异特征,探讨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陕南地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陕南地区的建设用地面积由23 648.49 hm~2增长到78 000.21 hm~2,侵占了耕地、林地和草地的生存空间,使其分别减少了39 415.05 hm~2,8 787.51 hm~2与17 476.56 hm~2,2030年3种发展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均保持扩张的趋势。(2)在PLUS模型中加入POI驱动因子且利用LASSO算法筛选驱动因子有效提升了模型的精度与运行效率,模型的Kappa系数和OA系数分别提高了2.53%和0.20%,更精准地模拟了建设用地的分布情况。(3)2000—2020年陕南地区碳储量总量呈下降趋势,由2.188 7×10~9 t下降至2.177 5×10~9 t。2030年经济保护情景与自然发展情景的碳储量总量均小于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总量最高,达到了2.183 0×10~9 t。(4)生态保护情景更有利于陕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陕南地区平均碳密度分区分布为基础,可为陕南地区分区发展与区域碳收支平衡提供参考,对未来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对区域碳储量的影响和双碳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湿地旅游环境污染处理力度、增强公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林恩惠  修新田  郭进辉  陈秋华  
基于DPSIR理论构建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运用Vensim软件对未来不同发展情景模式下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仿真试验,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在现状延续型、旅游发展型和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下,游客数量增长不受限制最终都会导致游客满意度下降;第二,游客数量增长会对水体承载力和固体垃圾承载力带来压力,游客心理承载力和湿地面积承载力还会陷入"两难"境地;第三,除保护开发并重型情景,现状延续型和旅游发展型情景下水体承载力和固定垃圾承载力都会超载。据此,提出严格观测并控制游客数量、加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辉  余超  李明阳  时宇  杨玉锋  
基于计算机模型的湿地公园规划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多情景等优点,可以为规划研究提供初步方案的评优和选择。将CLUE-S模型运用到湿地公园规划中,结合生态保护情景和旅游开发情景的设定,对新济洲湿地公园进行2020年景观格局模拟预测,最后从湿地鸟类穿越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角度,对两种情景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对CLUE-S模型在研究区的适用性进行验证,经过计算,模拟的精度检验指数Kappa值为0.763,表明CLUE-S模型用来做新济洲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变化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2)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推动新济洲湿地公园景观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子,其影响力度远远高于其他因子;(3)通过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传谆  甄霖  王超  胡洁  杜秉贞  
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评估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制定中。通过参与式评估框架(FoPIA)方法建立鄱阳湖湿地到2020年的不同土地利用情景,以此作为参数应用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评估权衡模型(InVEST),以鄱阳湖湿地指示性生物(越冬候鸟)的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定量和空间化评估典型村落未来土地利用情景下候鸟栖息地质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生态保育情景下,受生态退耕等因素的影响,栖息地规模增加,人类胁迫活动减少,鄱阳湖湿地典型村落候鸟栖息地的平均质量提高到0.89,比现状水平提高27.0%;在经济发展情景下,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张使得候鸟栖息地受到的胁迫增强,栖息地的平均质量下降为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旭  马伯文  李丹  陈昆仑  姚华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规模变化更趋于平缓。从生态空间变化分布来看,四大山区的生态空间变化不大,但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变化范围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襄阳市、宜昌市中西部地区及随州市中部地区。总而言之,FLUS模型对于湖北省生态空间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湖北省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生态空间管控提供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肖建英   戴津津   方昕然   李龙   陈龙高  
研究目的:分析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规律,模拟多情景下徐州市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当量因子法与PLUS模型。研究结果:(1)徐州市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建设用地为主,2000—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下降,湿地与水体面积先减后增。(2)2000—2020年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减后增。(3)在三种情景模拟中,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出现损失,调节服务价值损失最大,耕地、草地面积减少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重要原因。城镇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侵占其他地类速度加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生态保护情景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量最少。研究结论:资源型城市在未来发展中应均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同时加强规划引领,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建军  张洪岩  乔志和  张正祥  侯光雷  
论文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采用CA-Markov模型,以1988、1996、2003年3个相同时相的TM遥感影像作为数据基础,并结合地形图和相应的交通、气候等数据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土地覆被类型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通过马尔可夫模型求出转移概率矩阵,确定CA模型转换规则。利用CA-Markov模型对向海自然保护区未来的土地覆被类型转化方向进行了动态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已有的土地覆被类型对比,得出模拟精度达到74.46%。据此对向海自然保护区2010、2018年土地覆被类型做出预测。预测结果表明:向海自然保护区土地覆被类型整体趋势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在大量减少,林地和草地呈减少趋势,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卫东  李萍萍  卢章平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琛  高彬嫔  吴映梅  郑可君  武燕  
【目的】探究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模拟预测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为缓解中小城镇生态保护和建设开发矛盾、促进中小城镇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中小城镇区域中枢功能、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方法】以2000、2010、2020年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运用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揭示云南省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在FLUS模型基础上改进的PLUS模型动态模拟预测安宁市2030年不同情境下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2000—2020年,研究区人造地表面积呈上升趋势,耕地、草地、灌木地、水域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林地面积相对稳定;景观生态风险值空间集聚状态明显,但集聚程度呈下降趋势。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整体以中等生态风险、较高生态风险为主,占总面积的59.76%~52.95%;2030年3种不同情景中生态保护情景下的高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小,低生态风险区面积最大,恶化区最少。【结论】山区中小城镇生态风险管控和建设开发矛盾明显,生态风险时空分布特征与人类活动干预强度密切相关,高生态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各街道城镇扩展的边缘地带,应重点关注城镇用地扩张所导致的景观类型结构及其生态风险的动态变化;基于生态保护情景的安宁市景观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更接近生态安全格局优化路径,更符合安宁市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图5表5参3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闻国静  王妍  刘云根  张超  侯磊  
为了掌握和揭示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动态的变化特征,以TM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GIS、数理统计等技术手段,对1990—2015年6期(每5年1期)的普者黑岩溶湖泊湿地流域影像进行解译,分别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结构方面分析该研究区25 a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基于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未来30 a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1990—2015年普者黑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从土地利用动态度来看,未利用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最大,其次是建筑用地、湿地和农地,林地和园地利用动态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安林  周艳  唐丽毅  牛乐德  潘媚  
[目的]为测度怒江州土地利用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方法]文章借助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 Model, PLUS)及当量因子法计算3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s,ESV),选取2013和2019年两期遥感数据及2013-2019年NPP和粮食产量、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价格数据进行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模拟并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结果]采用PLUS模型对怒江州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模拟的效果较好,其总体精度为82.3%,FOM值为0.26,说明模型具有普适性;2019年自然情景下的ESV为764.18亿元,2025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及耕地保护情景的ESV分别为759.42、764.16以及762.80亿元;生态价值敏感度小于1,表明怒江州ESV对生态系数缺乏弹性,结果可信;在生态价值变化度中,林地和水域变化度大于1,说明林地和水域面积变化对怒江州ESV的影响大。[结论]怒江州土地利用变化度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高。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莉  张宏梅  陆林  蔡利平  杨仲元  
游客感知价值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已经得到旅游学者的广泛重视。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成为湿地公园竞争力管理的标准。文章以西溪和溱湖两大湿地公园为案例地,检验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量表,探讨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值的结构特征。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得到包括23个题项6个维度的游客感知价值量表,6个维度分别是:环境价值、特色价值、服务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和成本价值。其中,特色价值、管理价值、知识教育价值是湿地公园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胡茂桂  傅晓阳  张树清  宋开山  王宗明  
本文运用元胞自动机结合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利用1986年和2004年两时期的ETM遥感影像,对莫莫格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动态的模拟和预测,探讨了元胞自动机模型在湿地土地覆被变化预测和湿地资源保护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湿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在模型实现过程中,以正六边形元胞取代传统的四边形元胞,克服了传统四边形元胞各向异性的先天不足,减小了模型预测的误差。应用BP神经网络与元胞自动机相结合自动挖掘出元胞自动机模型的转换规则,不仅降低建立多种土地覆被类型预测模拟的难度,而且减少了人为的主观因素,提高了准确性。将模型应用到莫莫格湿地保护区,预测的结果与实际土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