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89)
- 2023(10344)
- 2022(9022)
- 2021(8422)
- 2020(7424)
- 2019(17206)
- 2018(17037)
- 2017(32976)
- 2016(17908)
- 2015(20153)
- 2014(20413)
- 2013(20051)
- 2012(18261)
- 2011(16432)
- 2010(16119)
- 2009(14985)
- 2008(14677)
- 2007(13027)
- 2006(10783)
- 2005(9258)
- 学科
- 济(75955)
- 经济(75886)
- 管理(50686)
- 业(47448)
- 方法(40363)
- 企(38616)
- 企业(38616)
- 数学(35406)
- 数学方法(34963)
- 农(20490)
- 财(19003)
- 学(16082)
- 中国(16056)
- 地方(15425)
- 业经(15293)
- 环境(14719)
- 农业(13902)
- 贸(12997)
- 贸易(12996)
- 务(12617)
- 易(12610)
- 财务(12574)
- 财务管理(12544)
- 和(11967)
- 企业财务(11887)
- 理论(11759)
- 制(11057)
- 划(10685)
- 技术(10157)
- 银(9380)
- 机构
- 学院(256657)
- 大学(253679)
- 管理(101764)
- 济(101416)
- 经济(99308)
- 理学(88754)
- 理学院(87766)
- 管理学(86123)
- 管理学院(85654)
- 研究(81007)
- 中国(59870)
- 科学(53428)
- 京(52331)
- 财(44969)
- 农(43883)
- 所(40450)
- 业大(40401)
- 中心(39172)
- 研究所(37426)
- 财经(36962)
- 江(36815)
- 农业(34756)
- 范(34049)
- 师范(33652)
- 经(33435)
- 北京(32150)
- 经济学(30976)
- 州(29876)
- 院(29374)
- 经济学院(28246)
- 基金
- 项目(180278)
- 科学(142236)
- 基金(131433)
- 研究(127650)
- 家(115193)
- 国家(114284)
- 科学基金(98631)
- 社会(80812)
- 社会科(76689)
- 社会科学(76667)
- 省(72537)
- 基金项目(71067)
- 自然(65978)
- 自然科(64346)
- 自然科学(64326)
- 自然科学基金(63141)
- 划(60451)
- 教育(58611)
- 资助(54227)
- 编号(50986)
- 重点(40990)
- 部(39340)
- 发(39288)
- 成果(39046)
- 创(37209)
- 科研(35526)
- 创新(34816)
- 课题(34728)
- 计划(34286)
- 教育部(33359)
- 期刊
- 济(103830)
- 经济(103830)
- 研究(63367)
- 学报(40952)
- 中国(40139)
- 农(37941)
- 科学(37872)
- 财(35623)
- 管理(32736)
- 大学(30446)
- 学学(29105)
- 农业(26203)
- 技术(22469)
- 教育(20090)
- 业经(18531)
- 融(17417)
- 金融(17417)
- 财经(17241)
- 经济研究(16022)
- 经(14719)
- 问题(14382)
- 业(14215)
- 资源(14177)
- 统计(13861)
- 版(12841)
- 技术经济(12607)
- 策(12521)
- 商业(11787)
- 理论(11617)
- 决策(11473)
共检索到3488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睿 黄伟 李琴 张远发 谢亨旺 邓海龙 贾卓
水文改变指标(IHA)能够较为全面的描述河流水文情势,但数量众多的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重叠问题,限制了其在水文与水生态领域的广泛应用。基于抚河下游李家渡水文站1953~2018年逐日径流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初选出生态最相关指标(ERHIs),结合不同标签下指标的随机森林(RF)重要性评分,进一步优选出最为关键的ERHIs,并对其演变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抚河下游水文气象变异点为1962、1984和2002年,据此将研究期划分为基准期和影响期Ⅰ、Ⅱ、Ⅲ;基于PCA法初选出了8个ERHIs,并利用RF重要性评分对其进一步优选出最小30日平均流量、1月平均流量、4月平均流量3个关键ERHIs;在3个影响期内,抚河下游关键ERHIs的整体水文改变度分别为31%、24%和50%;其中,最小30日平均流量在各影响期均呈现中高度改变,并在影响期Ⅰ和影响期Ⅲ内分别经历两次下降,这可能与流域内水利工程项目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有关;在80年代洪门水库建设运行后,汛期内的4月平均流量得到有效削减,而枯水期内的1月平均流量则有小幅提升;21世纪后,受气候变化以及城镇化进程影响,抚河下游关键ERHIs呈下降趋势。经过PCA-RF筛选后,抚河下游IHA体系得到了极大地简化,有助于把握其中的关键指标,对流域生态修复及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记伟 解建仓 杨柳 黄银兵 张晓宏
【目的】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西安市灞河下游水文情势的变化特征,分析其改变程度对河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影响,为灞河开发治理和生态调度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西安市灞河马渡王水文站1972-2010年的实测日流量资料,以2001年为节点,将39年水文序列划分为节点前的"近自然状态"和节点后的"人工干扰状态"2种条件,采用变异性范围法(RVA)评价水文改变指标(IHA),即月平均流量、年极值流量、出现时间、高低流量频率及历时、流量变化率及频率等指标特征,量化河流受影响程度,进而分析河流水文情势变化情况。【结果】由于西安城市向东部扩展和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灞河下游水文条件受到人工干扰。在IHA的5类指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友辉 董增川 孔琼菊
介绍了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为评价水利枢纽工程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在分析该模型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资源产出作为生态承载力供给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生产性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表现在灌区和下游保护区的耕地的单位生态生产力提高等方面。最后计算了廖坊水利工程兴建之前的2001年和建成后的2007年的生态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廖坊水利工程建成后,生态承载力有较大提高,总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9 521 hm~2,其中,可耕地的生态承载力增加了74 604 hm~2,由于水库淹没导致生态承载力减少了16 735 hm~2。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文献 李越 王鸿翔 查胡飞
水文情势变化是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主要驱动力。为了定量评价三峡水库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变化,选取三峡水库下游宜昌水文站(1952~2014年)逐日流量数据,采用Mann-Kendall法、累积距平法和滑动T检验法进行流量特征分析,并应用生态水文指标变化范围法(IHA-RVA)以及水文改变度法综合评价了三峡大坝下游宜昌江段生态水文情势变化及其对重要鱼类中华鲟和四大家鱼产卵繁殖影响。结果表明:(1)宜昌站年均流量总体呈现显著性减少趋势,突变年份出现在2003年,表明三峡水库对长江中下游河流水文影响显著;(2)通过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宜昌站生态水文指标分析,宜昌水文站整体水文改变度为61%左右,属于中度改变,接近于高度改变;其中流量下降率和逆转次数受影响最为明显;(3)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下游河流生态水文情势,重要鱼类产卵场生境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了长江中下游鱼类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该研究为长江上游河流生态保护以及开展水库生态调度提供了参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荣昉 丁永生 程丽俊 李昌彦
鄱阳湖流域水资源丰富,在非汛期尤其是用水高峰期,存在供需水矛盾和河道外用水挤占河道内用水现象。基于水量分配方案,以控制断面为节点,考虑河道外需水,兼顾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系统提出计算流域控制断面最小控制需水量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抚河流域为例,把流域划分为12个控制断面,分别为沙子岭、黎川、南城、洪门、廖坊、石门、廖家湾、娄家村、马圩、焦石、柴埠口和李家渡,各断面的最小控制需水量分别为7.40、3.80、28.73、12.00、49.81、2.61、50.85、71.68、0.50、108.94、15.56和10.30m3/s。通过水文监测控制流域断面流量,为落实水量分配方案、保护流域水环境和维...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淞川 陆建忠 陈晓玲 刘子旋
水文预报及其径流变化趋势预测能够为防汛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是水库调度兴利的重要手段.与传统分布式水文模型相比,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建立降雨径流预报模型具有简单可行和精度较高的优点.该文以鄱阳湖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抚河流域的降雨和径流数据分别作为模型驱动数据和标签数据,通过LSTM网络实现抚河流域的径流模拟工作.结果表明:在使用气象站数据建立的日尺度径流模拟模型中,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均达到0.9以上,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非常好;在使用TRMM数据建立的月尺度模型中,整体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关性在0.9以上,整体偏差在±5%以内,模型表现优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谢辉 谭灵芝
根据区域景观生态风险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以渭河下游河流沿线区域为研究区,利用GIS和数学建模方法,在对1990和2002年两个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景观分类后,以7种景观类型所代表的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通过构建生态风险指数模型,划分风险小区,利用地统计学中的空间分析方法,首先获得了1990和2002年以人类干扰为风险源的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对这两期生态风险指数空间分布图进行5个级别的风险区划后,不仅对两个时期生态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而且对这13年间各级别风险区的空间转换进行了探讨。其结果可为生态环境建设和风险管理提供数量化的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邵学军 王光谦
黄河与国内外其它半干旱地区河流的一个最大区别 ,就是它是世界上年输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 ,而且沿河排污量很大。因此 ,必须把保持黄河下游的泄洪排沙、水体自净等自然功能纳入流域整体开发中 ,避免下游河道出现由于人为影响而加速萎缩以及水环境恶化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接玉梅 葛颜祥 徐光丽
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流域生态保护、协调流域上下游利益、促进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使用CVM设计调查问卷,利用山东省16个市464份调查问卷数据,分析了黄河下游居民生态补偿的认知程度及支付意愿,并运用Probit二元离散选择模型分析了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该区域居民有一定的环境意识和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但大部分居民认为国家应该是补偿主体;受教育程度、工作优越性及收入与其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男性居民较女性居民的生态补偿支付意愿更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运刚 何娇楠 李雪
本文基于红河流域43个气象站1961-2012年逐月降水、气温数据以及干支流2个水文站1956-2013年逐月流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径流干旱指数(SDI)分析流域气象水文干旱的演变特征,并探讨水文干旱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1)1961-2012年期间,流域总体上表现出干旱化的趋势,季节变化上春季有变湿的趋势,而夏、秋、冬三季有变干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干旱频率季节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春旱和冬旱发生频率较高。从干旱范围来看,春旱范围呈缩小的趋势,夏旱、秋旱和冬旱范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大趋势;(2)1956-2013年期间,流域水文干旱表现出加剧的趋势,其中1958-1963、1975-1982、1987-1993、2003-2006和2009-2013年为水文干旱多发期,近10年来频率明显增加;(3)流域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1~8个月,气象和水文干旱事件的干旱历时、严重程度和强度之间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流域气象干旱是水文干旱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昌 王雨晴 刘晓丽 杨忠学
通过探究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交互作用和空间关联度,对其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黄河下游地区人地协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依据。以黄河下游16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分别测算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关联格局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空间依赖性程度的分布规律。黄河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总体为“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地域差异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整体呈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阶段向过渡、磨合阶段逐步提升,具有较高的空间集聚性,但空间自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存在一定规律,显著高—高区与显著低—低区空间聚集性较强,显著低—高区与显著高—低区数量较少。黄河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路昌 王雨晴 刘晓丽 杨忠学
通过探究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交互作用和空间关联度,对其时空耦合关系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黄河下游地区人地协调、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提升提供依据。以黄河下游166个县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区,分别测算2005—2015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关联格局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其空间依赖性程度的分布规律。黄河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整体呈持续上升趋势,总体为“东西高、中部低”的分布特征,地域差异明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表现为“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整体呈上升态势;耦合协调度由失调阶段向过渡、磨合阶段逐步提升,具有较高的空间集聚性,但空间自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存在一定规律,显著高—高区与显著低—低区空间聚集性较强,显著低—高区与显著高—低区数量较少。黄河下游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玉米提·哈力克 柴政 艾里西尔·库尔班 Bernd Cyffka 任伟
向塔里木河下游应急生态输水对于胡杨为主体的荒漠河岸植被的恢复和自然更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根据近5年对塔里木河下游阿拉干地区的大量野外调查数据,分析了应急输水对该地区地下水位上升及胡杨各项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应急生态输水的继续和扩大,塔河下游典型监测断面——阿拉干的地下水位逐渐抬升,水质得到改善,河道附近的地下水埋深已经由输水前的10~12m抬升至5.5~6.2m。胡杨的部分生态指标对输水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具体表现在,在垂直河道方向上,离河道越近胡杨各项生态指标,即盖度、郁闭度、冠幅、萌生枝、树冠疏失度以及次生苗和实生苗出现的频率等对输水的响应越显著。总体来说,在河道200m范围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园 曹威威 杨迅周 闫思雨 刘家汝 郑劭颖
从城市综合实力和绝对联系强度、相对联系强度两方面对引力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的模型评价黄河下游沿岸18个地市2012—2018年的城市空间联系特征,分析其空间格局及演变。结果表明:黄河下游沿岸城市空间联系呈现出以济南、郑州为核心的城市组团特征,空间结构上呈现出"双核心四中心",进而可以将城市空间格局划分为五大组团:济南城市组团、郑州城市组团、安鹤濮城市组团、滨东城市组团和荷商城市组团。各组团间发展差异较大,亟需找准发展路径,实现差异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鸿翔 王保良 陈昊 杨欢 郭文献
水文情势的自然波动是维系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性的关键。然而以往的研究缺乏对岷江流域水文情势的全面评估,重点利用具有生态意义的指标来全面分析岷江流域水文情势的演变及生态响应。针对岷江流域本研究采用Mann-Kendall和Pettitt检验法判断水文突变年份。通过2个广义的生态指标(生态盈余、生态赤字),水文变化指标(IHA)和识别突变发生前后生态水文变异特征。借助水文变异程度(D_0)和水文情势变化法(DHRAM)评估改变程度。结合Budyko水热耦合平衡理论量化生态水文变化的驱动因素。利用生物多样性指数(SI)来评估岷江水文情势变化下的生态响应。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水文情势在1993年发生突变。(2)岷江流域水文总体改变度达到44%,综合评定为中度改变。(3)水文情势改变导致岷江流域生态盈余减少及生态赤字增大。(4)根据Budyko理论,发现人类活动对岷江流域年均径流变化的影响占比达到54.20%,为主要影响因素,降雨影响占比为43.88%,蒸发影响占比1.92%,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导致岷江径流量降低83.83 mm。(5)SI指标表明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快了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的趋势。研究可以为加强岷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依据,并促进岷江水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