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603)
2022(9190)
2021(8704)
2020(7317)
2019(16956)
2018(16853)
2017(32439)
2016(17341)
2015(19346)
2014(18954)
2013(18376)
2012(16592)
2011(14691)
2010(14061)
2009(12519)
2008(11633)
2007(9546)
2006(8046)
2005(6444)
作者
(45992)
(38672)
(38071)
(36347)
(24354)
(18742)
(17427)
(15170)
(14896)
(13474)
(13440)
(12856)
(12019)
(11732)
(11711)
(11528)
(11376)
(11202)
(11047)
(10866)
(9358)
(9125)
(9017)
(8955)
(8622)
(8614)
(8254)
(8164)
(7751)
(7634)
学科
(69199)
经济(69144)
管理(52870)
(44467)
(35621)
企业(35621)
方法(32834)
数学(29519)
数学方法(29101)
(20700)
环境(18614)
地方(17852)
(16277)
(15199)
中国(15081)
业经(14443)
农业(14244)
(12391)
(12176)
资源(11650)
技术(10793)
(10514)
贸易(10510)
(10395)
财务(10355)
财务管理(10333)
(10176)
土地(9963)
理论(9751)
企业财务(9744)
机构
学院(227707)
大学(225318)
管理(94976)
(89708)
经济(87804)
理学(83120)
理学院(82246)
管理学(80799)
管理学院(80392)
研究(70596)
中国(53112)
(46726)
科学(45950)
(38179)
(37388)
业大(36220)
中心(35567)
(33355)
(33225)
财经(31612)
研究所(30884)
(30460)
师范(30201)
农业(29181)
(28907)
北京(27615)
(26894)
经济学(26805)
(26265)
经济管理(25767)
基金
项目(171613)
科学(136284)
研究(125137)
基金(125005)
(108738)
国家(107868)
科学基金(94290)
社会(80178)
社会科(76014)
社会科学(75987)
(69755)
基金项目(67988)
自然(61984)
自然科(60334)
自然科学(60319)
自然科学基金(59176)
(56822)
教育(56390)
编号(50730)
资助(49549)
重点(38613)
成果(37726)
(37614)
(37428)
(35893)
创新(33634)
课题(33633)
国家社会(33277)
科研(33237)
教育部(31962)
期刊
(91304)
经济(91304)
研究(54648)
中国(43061)
学报(33749)
科学(32909)
(32298)
管理(30947)
(29844)
大学(25992)
学学(24443)
农业(23046)
技术(21502)
教育(19490)
资源(17472)
业经(16828)
财经(14063)
(13810)
金融(13810)
问题(12743)
图书(12703)
经济研究(12631)
(12618)
(12034)
科技(11199)
技术经济(11006)
(10940)
统计(10509)
(10272)
(10212)
共检索到313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宇  游和远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六年来,湖北省土地生态压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生态状态和土地生态响应呈逐年增大趋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农用化肥的施用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指标对本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最大,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就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蕾  姜灵彦  高军侠  
采用P-S-R模型建立指标体系,对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进行客观评价。采用物元和可拓理论构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研究,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结果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耕地粮食单产逐年增加,土地流失比例逐年降低,土地质量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人口压力过大,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仍然是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GDP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较少,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虽有所提升,但横向比较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差距;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矛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为紧迫。整体水平不容乐观,目前仍处于临界安全水平,评价结...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波  张俊飚  罗小锋  
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从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3个方面构建出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加权函数法综合评价得出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处于"敏感级"。进而通过聚类分析法,分析了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的20个单项指标,发现经济因素是造成2005年湖北省土地生态不安全的主要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任晓华  魏二虎  李军  李劲峰  
根据 1999年TM影像解译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然后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结合湖北省的实际情况 ,选择土壤、地形、坡度等评价因子 ,对湖北省土地资源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简要地将全省土地资源划分为九等。评价结果表明 :湖北省水热条件好 ,土地适宜性广 ,宜农林牧业同时利用的土地广泛分布 ;但是本省的基本农田面积小 ,土地垦殖率高 ,低产田面积大 ,后备耕地资源严重不足 ;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资源的供给条件 ,利用要求不相适宜 ,利用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刘小芳  崔晶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志  孙志国  刘成武  
利用咸宁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环境公报、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引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分析,选取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和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土地综合程度指数与生态环境质量主要指标的关联度,从而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影响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彩玲  高歌  张现文  
基于P-S-R模型,以综合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原则,结合节能减排新形势下对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建立郑州市生态城市评价指标;采用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研究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为认识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以及其他城市生态评价提供依据和借鉴。结果表明:2005—2010年间,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状况改善明显,资源环境压力对系统压力的影响最大,生态环境状态的变化决定了系统状态波动,污染治理和经济潜力的变化是引起系统响应变化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韡  
发展农村金融思路的确定必须立足于农村金融生态的现实环境。本文以中部农业大省湖北省为例,从经济背景、农村金融发展、制度环境与社会文化三个方面对农村金融生态环境进行了系统考察,并运用基于层次分析的模糊综合分析法及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农村金融生态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的出路在于建立有竞争性的多元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镇化以消除"二元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征  何力  倪朝辉  翟良安  吴振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玲霞  赵微  王丽娜  张丽丽  
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在湖北省平原、丘陵和山地地貌类型区中选取不同工程模式、不同建设规模的土地整治工程,开展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地貌和建设规模均是影响生态服务价值的重要因素;对于相同地貌类型,随着土地整治建设规模的扩大,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相应增加;不同地貌类型下土地整治后生态服务价值增大的边际规模有所差异(平原区最大、丘陵区次之、山地区最小)。实施土地整治对区域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幅度随着地貌类型变化有所不同。同等建设规模下,丘陵区和山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改善比平原区要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仁东  李劲峰  
本项研究首次采用90年代最新时相的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TM假彩色合成图像,对整个湖北省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及其植被覆盖特征进行1∶25×104比例尺的大面积遥感宏观调查与制图,并以全数字化方法进行了各地类现状面积的量算,比较客观地揭示了该省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等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反映了地表覆盖的现状特征,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方法用于资源调查与动态研究的综合优势。对土地利用现状的结构分析表明、目前全省耕地、林地的生产力水平亟须提高,水域资源,尤其是湖泊资源有待保护,应进一步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控制其规模,严禁滥占乱用土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长期以来湖北省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一直没有查清,土地利用规划没有一个真实可靠的数据可供依据。利用最近的三次土地调查资料和历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1996年统一变更调查数据恢复重建了湖北省历年的实际耕地面积。结果表明,湖北省的实际耕地面积是统计年鉴中数字的1.4~1.5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北省的耕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实际所拥有和正在利用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与原来是一样的。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的加剧,优质耕地数量减少等原因,湖北省的土地质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效益未充分发挥,城乡居民点用地外延扩展过快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会平  韩宇平  
水资源评价图是一种既传统又崭新的评价结果表现形式,它以可视化方式来反映水资源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是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科学决策的基本手段。3S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根据水资源评价图研究现状和特点确定3S技术在制作流域水资源图中可行性。以湖北省漳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系列图的制作为例,提出了3S技术支持下评价图制作的程序,分析了3S技术支持下水资源评价图制作的具体内容、方法及3S在评价图制作中的关键作用,RS和GIS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插补,GPS和GIS结合可以获取精度更高的定位数据,符号库的扩充可以更客观、形象地展示评价结果,最后指出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手工制图的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聂艳  雷文华  周勇  王宏志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的时空变异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成果:(1)2006年湖北省各地级市的耦合度范围在0.4075—0.5903之间,属颉抗和磨合型,而耦合协调度以中、低为主。(2)1997年以前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呈弱倒"U"型,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逐渐增大;1997年后,耦合度呈回升趋势,2001年接近0.5,受生态环境的制约,耦合协调度有降低的趋势。研究结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耦合特性,其结果对推进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丽  张海涛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趋势明显,同时相应的综合评价研究也逐步深入。然而,目前对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对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方法的研究也稍显单薄。采用频率统计法、理论与实际分析法、特尔菲专家咨询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预选指标进行层层筛选,构建了由自然资源、区域环境水平和区域社会经济水平3个层面、12个分项、29个单项评价因子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涵盖了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方面,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小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检验结果表明,基于该指标体系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实际情况相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