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21)
- 2023(13455)
- 2022(11898)
- 2021(11216)
- 2020(9417)
- 2019(21893)
- 2018(21678)
- 2017(42166)
- 2016(22770)
- 2015(25669)
- 2014(25553)
- 2013(25062)
- 2012(22879)
- 2011(20388)
- 2010(19923)
- 2009(17913)
- 2008(17021)
- 2007(14444)
- 2006(12399)
- 2005(10131)
- 学科
- 济(90280)
- 经济(90189)
- 管理(66158)
- 业(61461)
- 企(50937)
- 企业(50937)
- 方法(45432)
- 数学(40146)
- 数学方法(39583)
- 农(24740)
- 财(21773)
- 中国(21293)
- 地方(20350)
- 业经(19764)
- 学(19697)
- 农业(16947)
- 环境(15651)
- 和(15432)
- 理论(14818)
- 贸(14516)
- 贸易(14510)
- 技术(14392)
- 务(14262)
- 财务(14188)
- 财务管理(14157)
- 易(14054)
- 制(13539)
- 企业财务(13412)
- 划(12768)
- 资源(11468)
- 机构
- 大学(314967)
- 学院(314492)
- 管理(130878)
- 济(120370)
- 经济(117660)
- 理学(114962)
- 理学院(113729)
- 管理学(111560)
- 管理学院(111009)
- 研究(100064)
- 中国(71994)
- 京(66060)
- 科学(65743)
- 财(52391)
- 农(51640)
- 业大(50492)
- 所(49177)
- 中心(46533)
- 研究所(45657)
- 江(44253)
- 财经(43374)
- 范(41939)
- 师范(41556)
- 农业(40687)
- 北京(40565)
- 经(39663)
- 院(37007)
- 州(36158)
- 经济学(35159)
- 经济管理(33855)
- 基金
- 项目(230629)
- 科学(181284)
- 基金(166938)
- 研究(166272)
- 家(145694)
- 国家(144532)
- 科学基金(125077)
- 社会(103472)
- 社会科(98046)
- 社会科学(98013)
- 省(92208)
- 基金项目(89951)
- 自然(83632)
- 自然科(81592)
- 自然科学(81570)
- 自然科学基金(80035)
- 教育(76514)
- 划(76412)
- 资助(68547)
- 编号(68390)
- 成果(52726)
- 重点(51404)
- 部(50366)
- 发(48767)
- 创(47703)
- 课题(46036)
- 创新(44511)
- 科研(44460)
- 教育部(42875)
- 大学(42449)
- 期刊
- 济(122687)
- 经济(122687)
- 研究(83470)
- 中国(54900)
- 学报(51437)
- 科学(46872)
- 农(45223)
- 管理(44629)
- 财(38710)
- 大学(38614)
- 学学(36215)
- 教育(32969)
- 农业(32332)
- 技术(28882)
- 业经(21578)
- 融(19862)
- 金融(19862)
- 财经(19620)
- 图书(18795)
- 经济研究(18549)
- 资源(18092)
- 经(16602)
- 业(16509)
- 问题(16125)
- 科技(15925)
- 技术经济(15513)
- 理论(15144)
- 版(14509)
- 实践(14177)
- 践(14177)
共检索到432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汤进华 刘成武 吴永兴
利用湖北省17个地市(州)2003~2008年相关数据,运用标准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NRCA)计算各地区各部门水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优势指数和比较优势度,经分类时空分异分析提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及用水效率是湖北省地区生产用水比较优势的驱动因子;城市化发展水平是生活用水比较优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灌溉用水优势区域为江汉平原区;林牧渔业用水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地带及山区林牧渔业发达区域;工业用水优势区域为武汉、黄石、十堰等传统工业区。证实了NRCA在水资源优势评价方面的可行性。
关键词:
NRCA 水资源利用 比较优势 湖北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渝 杜江 张俊飚
以湖北省所辖的17个市、州为样本,选取与农业水资源利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的指标,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计算出各个市、州的水资源利用的效率评价指标,对这些地区的效率水平进行了排序,并且具体分析了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低下的原因所在。结果表明,生态效益已经成为影响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高区域内总体效率水平,应寻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相对均衡。
关键词:
农业 水资源 利用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绍文 张毅
农业发展问题是一个影响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农以土为本 ,农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对于区域发展影响重大。文章以湖北省为例 ,从农地资源的自然属性、人口技术属性和经济属性等方面对湖北省农地资源的综合质量进行评价 ,得出湖北省农地资源质量居中的基本结论 ;以农地利用分区为基础 ,对湖北省各分区农地资源的组合状况和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排名 ;最后又对湖北省农地资源利用状况进行评价 ,并根据各评价结论提出了湖北省合理利用农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农地资源 农地资源评价 农地利用 湖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礼茂
矿泉水资源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资源。文章通过对湖北省医疗矿泉水和饮用矿泉水资源特点的分析,结合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湖北省矿泉水资源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湖北省 矿泉水 开发利用 资源保护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魏玮
本文基于1999—2019年湖北省生产总值、农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和水资源利用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实证分析了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依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湖北省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工业用水与工业经济及经济总量与总用水量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其中工业用水对工业产值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作用逐渐增加,而工业产值增加不会显著影响工业用水量增加。
关键词:
VAR模型 水资源利用 经济增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潘安娥 陈丽
为定量评价湖北省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关系,本文计算湖北省1995-2010年水足迹和水资源利用指标,识别其真实水资源利用情况,分析社会生产、生活对水资源系统造成的压力及其程度,并构建协调发展脱钩评价模型对水资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湖北省水足迹近16年呈波动上升趋势,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是水足迹的主要组成部分,水资源自给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水资源压力指数近6年逐步上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从1995年的7.85元/m3显著提高至2010年的53.72元/m3,GDP增长与水资源消耗由强脱钩的优质协调向弱脱钩的初级协调转化,协调发展状态呈减弱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建忠 赵豪
河湖长制是中国在新时代探索解决水生态问题的一项伟大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断点回归模型,探讨了湖北省在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之后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对河湖长制做了一项政策评估。研究结果表明:1)河湖长制政策在短时间内并没有达到保护水资源的预期效果;2)河湖长制对于湖库的水资源治理没有达到理想效果;3)河湖长制的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机制不完善。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积极完善河湖长制,充分发挥河湖长的引领作用;加大对湖库水资源治理力度;加强河湖长制的责任落实,完善考核监管机制。
关键词:
河湖长制 断点回归 湖北省 政策评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会平 韩宇平
水资源评价图是一种既传统又崭新的评价结果表现形式,它以可视化方式来反映水资源的特点和规律,具有直观形象等特点,是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科学决策的基本手段。3S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根据水资源评价图研究现状和特点确定3S技术在制作流域水资源图中可行性。以湖北省漳河流域水资源评价系列图的制作为例,提出了3S技术支持下评价图制作的程序,分析了3S技术支持下水资源评价图制作的具体内容、方法及3S在评价图制作中的关键作用,RS和GIS结合可以更好地实现数据的插补,GPS和GIS结合可以获取精度更高的定位数据,符号库的扩充可以更客观、形象地展示评价结果,最后指出这种方法相对于传统手工制图的优...
关键词:
3S技术 水资源评价图 漳河流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合理有效的效率评价手段是准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本文引入四阶段DEA法对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致;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武汉、宜昌两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效,襄阳市和神龙架林区仅在技术上有效,其余13个地区不存在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武汉和宜昌2市的耕地经营规模处于适度水平,仅襄阳市耕地经营规模过大,其余14个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尚具一定潜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廖成泉 胡银根 章晓曼
合理有效的效率评价手段是准确认识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而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方向。本文引入四阶段DEA法对2012年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湖北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且主要由纯技术效率偏低所致;在耕地利用过程中,武汉、宜昌两市在技术和规模上均有效,襄阳市和神龙架林区仅在技术上有效,其余13个地区不存在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武汉和宜昌2市的耕地经营规模处于适度水平,仅襄阳市耕地经营规模过大,其余14个地区的耕地经营规模尚具一定潜力;改善农田水利条件会加剧耕地资源投入以及从事耕地生产的劳动力资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宇 游和远
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概念框架,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和综合评价法建立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湖北省1998~2013年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近十六年来,湖北省土地生态压力呈逐年减少趋势,土地生态状态和土地生态响应呈逐年增大趋势,湖北省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呈上升趋势。同时,研究表明,耕地面积的人均占有量,农用化肥的施用数量,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及人口密度指标对本区土地生态安全影响最大,要想提高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安全就需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着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报寅
长期以来湖北省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尤其是耕地面积一直没有查清,土地利用规划没有一个真实可靠的数据可供依据。利用最近的三次土地调查资料和历年的统计资料,对湖北省土地资源的数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 并利用1996年统一变更调查数据恢复重建了湖北省历年的实际耕地面积。结果表明,湖北省的实际耕地面积是统计年鉴中数字的1.4~1.5倍,但这并不意味着湖北省的耕地面积比原来增加了,实际所拥有和正在利用的耕地数量和生产能力与原来是一样的。由于水土流失和土地污染的加剧,优质耕地数量减少等原因,湖北省的土地质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效益未充分发挥,城乡居民点用地外延扩展过快等...
关键词:
湖北省 土地资源 利用现状 分析与展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会琴 王林 宋慧冰 熊剑平
乡村旅游是我国当前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是合理开发、科学规划乡村旅游的基础。根据资源的价值和功能,构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包括8个主类,18个亚类,41个基本类型。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四季赏花资源丰富,千湖之省水乡风光典型,乡村文化深远且地域差异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方法与标准,并对湖北省乡村旅游资源结构、等级、地域分布进行了评价,最后提出了湖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
乡村旅游资源 分类 评价 湖北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潇
从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民生改善4个方面,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2002—2013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指标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且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承载状态较好;(2)从空间差异来看,湖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湖北省西部的襄阳、宜昌和随州等地以及孝感、武汉等地区,其中孝感、武汉、宜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潇
从资源条件优越、经济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健康和社会民生改善4个方面,构建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维状态空间模型,对2002—2013年湖北省17个地市(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时空差异分析,并对指标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研究表明:(1)从整体来看,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不断提高,且仍在可承载的范围内,承载状态较好;(2)从空间差异来看,湖北省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明显,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地区集中在湖北省西部的襄阳、宜昌和随州等地以及孝感、武汉等地区,其中孝感、武汉、宜昌、荆门、潜江、鄂州等地承载力变化显著;(3)根据分类指标评价结果,可知制约各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障碍因素具有地域差异性,各地区分类指标评价得分最低的即为制约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因素,从而为各地区协调发展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