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11)
- 2023(12892)
- 2022(11073)
- 2021(10405)
- 2020(9121)
- 2019(21084)
- 2018(21208)
- 2017(41950)
- 2016(22618)
- 2015(25750)
- 2014(25888)
- 2013(25685)
- 2012(23704)
- 2011(21473)
- 2010(21364)
- 2009(20209)
- 2008(20108)
- 2007(17879)
- 2006(15446)
- 2005(14008)
- 学科
- 济(93181)
- 经济(93050)
- 管理(70118)
- 业(65804)
- 企(54499)
- 企业(54499)
- 方法(46668)
- 数学(41831)
- 数学方法(41350)
- 财(28512)
- 农(24975)
- 中国(24603)
- 制(22873)
- 业经(19646)
- 贸(18994)
- 贸易(18985)
- 易(18542)
- 务(17717)
- 财务(17661)
- 财务管理(17615)
- 银(16849)
- 银行(16817)
- 企业财务(16693)
- 学(16688)
- 行(16003)
- 农业(15738)
- 融(15608)
- 金融(15603)
- 地方(15173)
- 体(15029)
- 机构
- 大学(330043)
- 学院(328571)
- 济(139911)
- 经济(137077)
- 管理(129385)
- 理学(111424)
- 理学院(110315)
- 管理学(108534)
- 管理学院(107927)
- 研究(104840)
- 中国(82228)
- 财(69027)
- 京(68170)
- 科学(61431)
- 财经(54582)
- 所(52047)
- 农(50824)
- 中心(49785)
- 经(49401)
- 江(48611)
- 业大(46836)
- 研究所(46692)
- 经济学(43959)
- 北京(42652)
- 财经大学(40651)
- 农业(40033)
- 经济学院(39907)
- 范(39776)
- 师范(39362)
- 州(38355)
- 基金
- 项目(215600)
- 科学(170407)
- 基金(158389)
- 研究(157815)
- 家(136818)
- 国家(135738)
- 科学基金(117141)
- 社会(101125)
- 社会科(96016)
- 社会科学(95991)
- 基金项目(83836)
- 省(83500)
- 自然(75504)
- 自然科(73716)
- 自然科学(73695)
- 教育(73646)
- 自然科学基金(72362)
- 划(70385)
- 资助(65630)
- 编号(64278)
- 成果(52268)
- 部(49394)
- 重点(48401)
- 发(45162)
- 创(44953)
- 课题(43581)
- 制(43198)
- 教育部(42811)
- 创新(42157)
- 国家社会(42068)
共检索到480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高洁超
本文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NKPC)理论为基础,研究了中国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并据此构建SVAR模型以分析实际通胀对各影响因素的冲击反应。研究发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通胀预期和通胀惯性对实际通胀的影响力持续增强,而产出缺口的影响力则没有明显的时变特征。值得关注的是,本文发现通胀预期对实际通胀的影响效果缺乏稳定性,暗示我国目前的通胀预期粘性程度可能较大。中央银行在进行预期管理时首先要厘清通胀预期与实际通胀的关系,疏通预期传导机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防通胀任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耿强 付文林 傅坦
伴随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将成为中长期趋势,这种变化将对中国物价的形成以及走势产生很大影响。本文通过构建开放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对影响通胀的各种可能因素进行系统规范的实证研究,结论认为货币扩张、通胀预期对我国通胀有着正向的显著影响,劳动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原因。解决中国的通胀问题除了继续加强货币政策调控之外,还需要其他政策的相互配合,多管齐下才能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目标。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苏梽芳 陈凡
本文拓展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结合中国参数进行校准,然后利用校准模型研究中国通货膨胀惯性特征及其与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有限理性菲利普斯曲线模型能很好地模拟出与中国实际通货膨胀惯性类似的特征。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研究样本期间,中国通货膨胀惯性总体上呈现先上升而逐渐下降的驼峰型特征,而且与通货膨胀预期不确定性存在正向相关关系。这些发现意味着,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滞后效应正在缩短,而为了进一步降低通胀惯性并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引导通货膨胀预期保持稳定是一大途径。
关键词: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 有限理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吴浜源
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通过国际产品价格、汇率制度调节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这三个路径进行传导。首先,原油、铁矿砂和大宗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波动上升的同时,我国对初级品的进口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助推了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其次,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市场通货膨胀的传递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有限。最后,我国外汇储备的提高使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而产生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关键词:
开放经济 通货膨胀 汇率制度 资本流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郑超愚
一、通货膨胀形态及其类型化研究中国经济起飞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适应经济赶超需要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直接控制汇率、工资、利率等价格参数,以提升重工业与其他产业的交换条件,维持“高积累、高投入、高增长”发展格局下基本经济循环。价格参数是非均衡的而且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兆旭
本文立足全球化视角,构建了一个通胀形成机制的逻辑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对产出缺口、流动性等通胀形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构建ADL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出仍是重要因素,不能因产能过剩而忽视潜在的通胀压力;货币并不必然造成通胀,但如果经济持续增长,货币充分进入实体领域则将化为现实通胀;资产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显著并蕴含着巨大风险,货币政策应该关注资产价格;通货膨胀预期不断强化,并使得通胀具有自我形成机制,合理引导通胀预期非常必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毅 周伍阳
本文利用SVAR模型分析了我国通货膨胀的各种动力来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我国通胀波动的主要动力来源;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保持一个连续可信的反通胀政策能有效地降低反通胀的成本。产出缺口是通胀波动的另一个动力来源,保持产出的稳定能有效地控制物价的上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王明舰
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通货膨胀成因的基础上,建立我国通货膨胀的经济计量模型,以便定量地考察各种因素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我们从货币数量论出发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根据货币数量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冯伟
本文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中出现的通货膨胀不是一般经济周期中产生的价格上升。而是类似于美国上个世纪70年代所产生的滞胀,即由于资产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消费品价格上涨,对当前的通货膨胀不应该采用全面紧缩的政策,而是在保持货币供应量和名义GDP增长率基本稳定的条件下,调整过高的资产价值和提高工资在GDP中的比重,通过调整结构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以增加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关键词:
通货膨胀 经济增长率 滞胀 剩余劳动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卢方元 侯军霞
基于2001年到2012年3月间的月度数据,本文选取通货膨胀率、国际粮食价格、外汇储备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指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影响通货膨胀率变化的各种因素进行结构分解,得到通货膨胀率变化对自身的影响程度,以及国际粮价、外汇储备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对通货膨胀率的当期和长期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只在短期内引起物价的波动,而外汇储备、固定资产投资在长期内对通货膨胀会产生稳定的影响。因此,加快建立外汇储备的运营管理机制,合理的控制粮食对外依存度,慎重地选取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对于控制通货膨胀至关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晓燕
文章运用VAR模型,以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为政策变量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相比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效应更大。因此,在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时期,实行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欧阳敏华
本文以门限自回归模型对1990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率水平的非线性动态特征进行了刻画,并进行了全局和机制内单位根检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率变动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在低通货膨胀机制中,其变动过程是平稳的;而在高通货膨胀机制中存在单位根,具有持久效应;两机制之间转换并不频繁,总体上,我国通货膨胀水平变动处于较好的稳定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琦生
文章运用VAR模型,以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为政策变量分析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更大;相比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通胀的效应更大。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耿强 李群 张永杰
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为分析框架,在考虑利率滞后项和预期项的情况下,通过最优化中央银行的目标损失,构建中国的通货膨胀方程,并采用1992年以来的季度数据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事后调节和事前引导的实际效果。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主要受经济主体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的影响;利率变化在短期内并不改变通货膨胀的变化方向,不过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逐步显现;预期实际利率对当期物价波动有着正向引导作用,并且在子样本的稳健性分析中证实这种关系有加强趋势。这些实证检验结果对我国调控物价水平及制定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中华 莫学斌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鉴于以通货膨胀率作为中介目标具有显著优势 ,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构建通货膨胀目标制下的货币政策框架 ,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通货膨胀目标制 货币供应量 中介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