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3)
- 2023(8263)
- 2022(7078)
- 2021(6748)
- 2020(5461)
- 2019(12672)
- 2018(12246)
- 2017(23764)
- 2016(12300)
- 2015(13354)
- 2014(12733)
- 2013(12060)
- 2012(10642)
- 2011(9253)
- 2010(8645)
- 2009(7377)
- 2008(6507)
- 2007(5036)
- 2006(3861)
- 2005(2836)
- 学科
- 济(51572)
- 经济(51532)
- 管理(33117)
- 业(31629)
- 方法(27197)
- 数学(25124)
- 企(25120)
- 企业(25120)
- 数学方法(24785)
- 农(13131)
- 财(12125)
- 地方(11963)
- 中国(11310)
- 业经(10594)
- 农业(9242)
- 贸(8370)
- 贸易(8368)
- 易(8092)
- 务(7966)
- 财务(7931)
- 财务管理(7916)
- 环境(7878)
- 学(7723)
- 企业财务(7545)
- 技术(7484)
- 和(6788)
- 地方经济(6363)
- 产业(6214)
- 制(6203)
- 划(6198)
- 机构
- 学院(157729)
- 大学(157574)
- 管理(67269)
- 济(66659)
- 经济(65572)
- 理学(60170)
- 理学院(59499)
- 管理学(58425)
- 管理学院(58131)
- 研究(47452)
- 中国(35028)
- 京(31277)
- 科学(29152)
- 财(27697)
- 中心(24231)
- 财经(23838)
- 业大(23776)
- 农(22444)
- 经(22021)
- 经济学(21246)
- 所(20779)
- 范(20401)
- 江(20287)
- 师范(20223)
- 经济学院(19532)
- 研究所(19486)
- 经济管理(18294)
- 财经大学(18273)
- 院(18174)
- 北京(18104)
- 基金
- 项目(124767)
- 科学(101359)
- 基金(94977)
- 研究(89752)
- 家(83122)
- 国家(82537)
- 科学基金(73204)
- 社会(60086)
- 社会科(57297)
- 社会科学(57283)
- 基金项目(51777)
- 自然(48276)
- 自然科(47269)
- 自然科学(47261)
- 省(46979)
- 自然科学基金(46368)
- 教育(40944)
- 划(40319)
- 资助(36807)
- 编号(35382)
- 部(27913)
- 重点(27854)
- 创(26599)
- 发(26590)
- 国家社会(26429)
- 成果(25622)
- 创新(24911)
- 科研(24694)
- 教育部(24526)
- 人文(24276)
共检索到202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文斌 杨鹏 唐华俊 Shibasaki Ryosuke 周清波 张莉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遥感信息监测中国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和物候空间格局特征。【方法】选择ND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方法重建平滑曲线,依据年内NDVI变化曲线峰值数目监测华北地区耕地的多熟种植制度,并利用动态阈值法获取该种植制度下耕地物候空间格局。【结果】华北地区耕地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为主,其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随着纬度递减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总体趋势。在该种植制度下,华北地区耕地第一季作物的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存在十分明显的空间差异,一年两熟区域的第一季作物生长开始期和生长结束期要明显早于一熟区域。与第一季作物物候期明显的空间差异相比,华北地区耕地第二季作物物候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查燕 宋茜 卫炜 陈仲新 杨鹏
[目的]耕地物候作为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进行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田间管理、农作物合理布局等的重要依据。利用遥感方法提取大区域尺度耕地物候参数和种植制度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为农业生产决策和区域粮食安全评价提供服务。[方法]文章基于1999年和2013年的SPOT/VGT NDVI逐旬时间序列数据,采用TIMESAT软件集成的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数据进行平滑重构,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了华北地区耕地物候参数(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并依据年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卫炜 吴文斌 李正国 周清波
耕地物候的空间格局综合反映了作物种植在环境因子及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空间差异性,因此耕地物候识别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热点之一。研究利用SPOT的植被指数产品开展我国北方耕地作物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的遥感识别并分析耕地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特征。首先使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时间序列植被指数进行重构,然后采用多项式和谐波函数拟合数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最后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耕地的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在上述过程中结合先验知识引入波峰阈值并通过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掐头去尾"处理来保证耕地种植制度识别以及物候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基于SPOT/VGT数据对我国北方15省的耕地种植制度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健 张戈丽 王军邦 董金玮
【目的】采用遥感手段监测内蒙古中东部地区耕地物候变化,探讨气候变化导致耕地物候变化进而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趋势分析监测研究区耕地物候变化及生产力变化,根据空间相关分析及显著性检验分析气候变化导致生长季变动对耕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研究区内耕地生长季明显延长;生长季提前开始且延迟结束区域最大,其次为生长季延迟开始且提前结束区域;研究区耕地物候受温度、降水影响明显;空间上,耕地生长季缩短受降水负相关影响显著,并且受降水影响显著的耕地净初级生产力增幅较小且波动较大,而受温度影响显著耕地的净初级生产力稳定且明显提高。【结论】遥感技术能够整体把握区域耕地物候空间特征;物候对于温度和降水的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士锋 陈俊旭
针对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风险问题,在对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背景进行分析的前提下,计算了以年为时间尺度的风险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对水资源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价。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每年约缺水68.6×108m3,北京市目前处于较高的风险水平。按照国际上现行的水资源风险指标计算方法,可以以年度为单位计算京津冀三省市水资源风险指标。结论是,1994~2006年水资源供给风险率极高,分别为0.846、0.923、0.769;稳定性分别为0、0、0.154;恢复性分别为0.182、0.083和0.100;脆弱性指标(缺水率)分别为0.333、0.497和0.213。在现有条件下,研究区的综合缺水风险指标分别为北京0...
关键词:
华北地区 缺水 风险 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砚霞 黄进良 王立辉
该文利用2002~2010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250m地表反射率8天合成产品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时间序列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时序NDVI曲线提取了丹江口库区生长始期和生长末期两个关键物候参数,以此获取了丹江口库区的物候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丹江口库区大部分地区生长始期为3月上旬至4月上旬,生长末期为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库区南部生长始期最早,约3月中上旬,生长末期最晚,约12月中下旬;东北部...
关键词:
MODIS NDVI 物候 丹江口库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鹏 陈源泉 隋鹏
为了解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问题,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依据该领域6个研究方向的论文发表量、发表期刊、被引频次等指标,对近35年来有关华北地区农业用水问题研究的发展态势、研究前沿、研究机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该领域的6个研究方向中,农业节水技术和节水基础理论与方法2个研究方向仍是当前研究的重点领域;2)模型模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现状3个研究方向是新兴的热点研究领域,且发展迅速;3)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两家单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处于领先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明杰 罗其友
在水资源短缺地区,除了节水灌溉技术、节水栽培技术之外,调整种植结构也是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论文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构建了区域节水高效种植结构调整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克服了以往模型研究中存在的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局限性。并应用该模型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华北地区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该区种植结构调整的定量分析运算,提出了该区2010年和2030年的节水高效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方案,该方案重点压缩了高耗水作物种植比例,扩大了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种植业用水效率逐步提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闫俊文 刘庭风
[目的]近几年,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研究其空间基本分布特征,剖析其发展影响因素,对把握其休闲农业分布现状,找准发展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关键入手点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2012—2017年华北地区评定的680个休闲农业园区(企业)为样本,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休闲型农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简要分析,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探究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1)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园区呈集聚分布,且集中分布程度极高,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其次为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分布最少;(2)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发展排名前3位的因素是公路密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目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游客消费水准已成为影响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结论]休闲型农业是一个新产业,影响华北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政府以及投资者,游客的可意愿度、经济能力已经不是休闲型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发展休闲农业产业要从增加对投资者的政策导向以及增加园区(企业)的可到达性,将公路密度适当向郊区拓展入手。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袁勤俭 邵波 倪波
文中首先对CERNET华北地区网络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着重介绍了该网络建设的特色信息资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君 王海波 董毓琨
我们对华北地区有代表性的 30多个品种进行了冬性程度的界定 ,提出并建立了界定小麦冬性程度及基本发育的新方法 ,结果表明 ,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在人工春化处理下 ,冬性最强的只需 30d即可 ,品种类型达 6 0 %以上 ,如东方红 3号、丰抗 8号、京双 15号、晋麦 2 9等 ,个别品种不需春化也可抽穗 ;将这些品种在大田播种 (石家庄 ,1998) ,只要不晚于 2月 17日都能正常抽穗。
关键词:
小麦 冬性程度 春化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致义 邱尔发 谢晓阳 辛琳 王新宇 奚露 孙振凯 边琦
【目的】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评价模型,筛选以提升冬季景观质量为主的优良绿化树种,为华北地区冬季景观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树木观赏器官(姿态、茎杆、果、叶、芽)的生物学特性,以《华北树木志》为主,结合《园林树木1 600种》及相关文献,初选华北地区312种乔木、455种灌木树种,并进行分类整理;收集影响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的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树种冬季景观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的优良乔木树种,位于第Ⅰ等级的常绿乔木3科7属12种,落叶乔木20科26属43种,其中新疆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450 3%;第Ⅱ等级的常绿乔木4科10属15种,落叶乔木26科36属94种。优良灌木树种,第Ⅰ等级的常绿灌木8科10属23种,落叶灌木15科23属58种,其中红瑞木的观赏价值最高,相对综合指数为0.362 5%;第Ⅱ等级的常绿灌木5科6属8种,落叶灌木24科49属110种。【结论】筛选出的第Ⅰ等级、第Ⅱ等级的乔木、灌木树种可分别作为冬季景观质量提升的优、良绿化树种,华北各城市可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提升冬季植物景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彦春,于静洁,刘昌明
本文选择海河南系为华北地区的代表性区域,建立了该区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SD),对供需平衡在不同气候情景下的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水资源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对经济发展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在本文假设的气候变化幅度范围,即(T≤1.8℃,ΔP≥-0.24%,气候变化不会改变水资源系统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规律。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增长和管理水平提高是水资源系统运行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决定着水资源系统及其供需平衡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预测结果可作为研究区需水管理和节水水平提高的定量参照指标,同时也为其经济规划、水资源调配提供必要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资源系统 系统动力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林真 邓祖丽颖 王庆东 赵林萍 唐保宏
为提高玉米(Zea mays)秸秆饲用化的科学性与实效性,采集华北地区规模化推广种植的18个玉米品种秸秆作为研究样本,用概略养分分析法、范氏纤维分析法等对其营养品质分析评价。并用SPSS软件对玉米秸秆营养品质综合得分进行聚类分析,研究18个玉米品种秸秆营养品质及其饲用品质的典型性和代表性。结果表明:18个玉米品种的秸秆营养品质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隆平206>漯单6号>先玉335>先科338>滑玉14>阳光99>登海605>浚单29>滑玉12>浚单26>浚单20>漯单9号>伟科702>阳光98>蠡玉16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一驰 吴凯 于静洁 夏军
基于华北五省(市)64个基本气象站的1961—2009年逐年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利用泰森权重计算了华北地区面平均降水及面平均气温,并建立了7个长序列气象站的气温、降水与面平均值的回归方程,展延了研究区1951—1960年面平均降水和气温资料。对展延后的1951—2009年序列数据,应用Mann-Kendall检验、Mann-Whitney检验、9 a滑动平均等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区59 a间年气温上升了1.5℃,年气温序列存在显著上升趋势,年气温序列在1993年前后有一个突变点,年气温距平以1989年为低温期与高温期的分界线,年气温平均每10 a增长2.2%;年降水序列无显著趋势...
关键词:
华北地区 气温 降水 序列展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