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32)
- 2023(15784)
- 2022(13450)
- 2021(12515)
- 2020(10839)
- 2019(24819)
- 2018(24671)
- 2017(47709)
- 2016(25940)
- 2015(29113)
- 2014(28962)
- 2013(28378)
- 2012(25966)
- 2011(23249)
- 2010(23158)
- 2009(21264)
- 2008(20920)
- 2007(18537)
- 2006(15545)
- 2005(13567)
- 学科
- 济(103097)
- 经济(102990)
- 管理(72569)
- 业(70575)
- 企(58639)
- 企业(58639)
- 方法(54848)
- 数学(48841)
- 数学方法(48097)
- 财(27034)
- 贸(26912)
- 贸易(26901)
- 易(26161)
- 农(26092)
- 中国(24574)
- 学(21582)
- 业经(21098)
- 务(18172)
- 财务(18108)
- 财务管理(18069)
- 地方(17964)
- 制(17677)
- 理论(17609)
- 企业财务(17078)
- 农业(17019)
- 技术(16119)
- 银(15542)
- 银行(15479)
- 融(15007)
- 金融(15004)
- 机构
- 学院(368862)
- 大学(368337)
- 济(149938)
- 经济(146997)
- 管理(141883)
- 理学(124375)
- 理学院(123018)
- 管理学(120405)
- 研究(120273)
- 管理学院(119765)
- 中国(90053)
- 科学(77239)
- 京(75412)
- 农(68613)
- 财(65760)
- 所(61579)
- 业大(60885)
- 研究所(56793)
- 中心(56449)
- 农业(54930)
- 财经(54123)
- 江(53110)
- 经(49324)
- 经济学(46560)
- 北京(46007)
- 范(44957)
- 师范(44308)
- 院(43248)
- 经济学院(42510)
- 州(42247)
- 基金
- 项目(258010)
- 科学(201823)
- 基金(188771)
- 研究(177859)
- 家(168101)
- 国家(166794)
- 科学基金(142194)
- 社会(112512)
- 社会科(106877)
- 社会科学(106843)
- 省(101269)
- 基金项目(99897)
- 自然(96671)
- 自然科(94583)
- 自然科学(94553)
- 自然科学基金(92879)
- 划(86096)
- 教育(83726)
- 资助(78984)
- 编号(70106)
- 重点(58703)
- 部(56675)
- 成果(54948)
- 创(54139)
- 发(53883)
- 科研(51217)
- 创新(50663)
- 计划(50127)
- 教育部(48245)
- 课题(48126)
共检索到514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锦鑫 赵再梅 赖丹
文章收集了2005年7月至2019年2月中美贸易的相关月度数据,通过建立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额的非对称性模型,在运用GARCH模型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采用NARDL的误差修正模型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及其波动率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额之间的短期及长期非对称关系。研究表明,无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汇率在波动的方向及其波动的幅度两个方面对中美两国贸易进出口额均存在着显著的非对称性影响。因此,政府应当制定各个汇率波动方向下不同汇率波动幅度的弹性汇率调节机制,使得汇率调节政策更加灵活且精准,更好地发挥汇率变动的贸易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岩松
本文基于2008年第1季度至2022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NARDL模型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木质林产品进口量的非对称影响。结果发现:(1)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中国原木、锯材进口量存在非对称影响,对木浆不存在非对称影响,汇率波动增大会减少原木、锯材、木浆的进口量(不显著、-0.286、-0.236),波动减小会增加原木、锯材、木浆的进口量(-0.360、-0.603、-0.318)。(2)汇率波动对中国原木进口量的影响源于人民币汇率波动减少而非增加。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健全和完善国内林产品风险规避市场、在木质林产品出口国建立木材生产基地、使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来规避汇率风险的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佳芸 张唯婧 谢称秀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汇率提高了波动弹性,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各项贸易进出口额与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波动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基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数据,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展示第七类(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实证分析结果,其M-TAR模型通过检验,得出汇率对机械制造业占全国比重的影响比较薄弱。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杰琦 汪同三
基于1994年1月至2009年4月的数据,采用较新的非对称协整技术,实证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贸易收支之间的变动关系。研究发现,长期中,马歇尔-勒纳条件在我国成立;短期内,J曲线效应在我国存在;人民币汇率与贸易收支间存在非对称协整关系。其中,相对于出现过大的贸易顺差,如果出现贸易赤字,贸易收支恢复长期均衡状态的调整过程较为缓慢。据此认为,相对于出现贸易顺差,当前更应关注外贸不利冲击对我国经济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查奇芬 陈风华
自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汇率波动日趋复杂,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更加重要。鉴于此,文章运用随机波动(SV)模型对汇改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杠杆效应对我国外汇市场的影响较小,而人民币汇率收益率与市场风险密切相关。
关键词:
SV 模型 MCMC 汇率波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欣 崔日明
本文使用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对2005年7月22日至2012年9月5日期间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模型拟合检验结论显示,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持续性和非对称性特征。来自MCMC估计结果进一步表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波动过程存在的非对称特征不同于在股票市场普遍发现的"放大利空,缩小利好"型的"杠杆效应",而是突出表现为"放大利好,缩小利空"。但波动的非对称效应和强度较弱,这意味着央行在采取措施干预和管理汇率波动时,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不仅要充分考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的时变性和持续性特征,而且更应注意汇率波动的非对称性及非对称类型。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波动性 非对称随机波动模型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伟刚 蓝天
文章构造中美出口和进口贸易模型,通过VAR模型和VEC模型分析人民币实际汇率及其波动对中美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表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对进口的促进作用大于出口,长期内升值有利于中国对美出口而不利于进口;汇率波动短期内对出口的冲击大于进口,长期内有助于中国对美出口,对进口无影响。中美两国要调整各自贸易结构,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防止汇率大幅波动,才能最终解决中美贸易失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封福育
本文基于我国1995年1季度至2008年3季度数据,通过建立和估计门限回归模型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波动幅度下,汇率水平变化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呈不对称特征。当汇率波动幅度小于1.26%时,实际汇率贬值,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将增加;然而汇率波动幅度大于1.26%时,汇率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并不显著,实际汇率贬值并不能改善我国的出口状况。
关键词:
汇率波动 出口贸易 门限回归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宫舒文
文章通过对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数据的统计特征分析与模型建立深度解析汇率走势状况,选取2013~2015年714个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每日中间价数据,以ARMA模型建立均值方程模型,结合GARCH模型族中GARCH模型、TGARCH模型、EGARCH模型及GARCH-M模型对汇率的对数收益率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模型拟合,通过对模型系数显著性、AIC及SBC准则及模型本身要求等各方面的筛选最终选用EGARCH(1,3)作为最优拟合模型,并发现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具有集群性、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等特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梨丹
本文使用基准回归模型和状态空间模型等实证方法,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境外投资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非对称性。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上升,总体上是有利于增加我国境外投资的,但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境外投资产生一种"挤出效应",不利于境外投资;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境外投资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特征,当汇率保持在较低水平时,汇率波动对境外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也较小,而汇率不断升值达到一定门槛时,"挤出效应"显著提高,且随着汇率的继续升值,"挤出效应"持续保持在较高程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林文斌 孙明
本文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1985-2008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情况对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对美国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进出口贸易额和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一阶平稳序列,仅有进出口贸易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呈现长期的协整关系,但影响大小不显著,据此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助益。
关键词:
汇率变动 进出口 误差修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志斌 刘园
2005年汇改以来,尤其是进入2007下半年以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速度和波动幅度显著增加。文章使用ARCH类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特征。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波动剧烈,具有明显的尖峰、厚尾、波动率聚类特征;外部冲击会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且冲击的影响会持续较长时间;同导致人民币贬值的因素相比,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因素会造成人民币汇率更大幅度的波动。这些特征要求市场参与者提高汇率风险防范意识,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谨防人民币汇率过度升值。
关键词:
汇率波动 ARCH模型 人民币汇率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宋保庆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的波动分析,对于汇率风险的防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非线性ST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时间序列的动态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在长期内呈现均值回复现象,并且LSTAR模型能较好地描述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非线性波动特点。
关键词: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STAR模型 非线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皓 章冬梅
基于1996年至2009年间中国对美国的实际出口总额的季度数据,采用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并建立ECM误差修正模型,实证考察了实际汇率水平及实际汇率波动率与中国对美国出口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及短期动态关系等机理,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实证结果发现,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长期与中美实际出口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实际汇率波动率长期也会对实际出口产生中等程度的负向作用;从短期效应来看,尽管实际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的影响方向与长期一致,但程度上明显减弱;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综合考虑汇率水平和汇率波动率的共同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梅
非市场化商品和劳务、技术进步与人口增长速度差异等因素的存在,使得准确计算人民币均衡汇率面临诸多困难;只有当两国的技术进步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和相等且两国的贸易量为零增长速度时,才会出现零波动幅度的贸易均衡汇率;在两国或者多国构成的国际经济体系中,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存在贸易汇率波动均衡,但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应根据我国贸易汇率波动均衡特征制订和实施更具灵活性和弹性的贸易政策和汇率政策。
关键词:
国际贸易 人民币汇率 波动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1997-2014年季度数据的GARCH模型实证分析
人民币实际汇率错位、汇率波动对中美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稀疏模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测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中美贸易收支分析——兼论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两国贸易收支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水平和波动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中美和中日贸易的实证研究
人民币实际汇率弹性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中国与G-7各国双边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与中美贸易失衡的关系研究
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对中国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冲击、人民币汇率变动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基于G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基于非对称性GARCH模型的国债经济市场波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