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83)
- 2023(3265)
- 2022(2795)
- 2021(2748)
- 2020(2326)
- 2019(5416)
- 2018(5460)
- 2017(10887)
- 2016(5516)
- 2015(6132)
- 2014(5880)
- 2013(5696)
- 2012(4943)
- 2011(4225)
- 2010(3853)
- 2009(3142)
- 2008(2644)
- 2007(1906)
- 2006(1244)
- 2005(821)
- 学科
- 济(24243)
- 经济(24227)
- 管理(16069)
- 业(15112)
- 方法(14408)
- 数学(13368)
- 数学方法(13265)
- 企(12765)
- 企业(12765)
- 财(5436)
- 中国(4942)
- 农(4786)
- 地方(4387)
- 业经(4373)
- 贸(3882)
- 贸易(3881)
- 易(3798)
- 技术(3655)
- 务(3654)
- 财务(3633)
- 财务管理(3630)
- 环境(3584)
- 企业财务(3483)
- 和(3437)
- 农业(3253)
- 划(2959)
- 学(2872)
- 理论(2796)
- 产业(2680)
- 制(2673)
- 机构
- 大学(69812)
- 学院(69202)
- 管理(32693)
- 济(31294)
- 经济(30879)
- 理学(29383)
- 理学院(29157)
- 管理学(28866)
- 管理学院(28725)
- 研究(18181)
- 中国(13312)
- 京(12928)
- 财(12740)
- 财经(11108)
- 经(10333)
- 经济学(10153)
- 科学(10090)
- 业大(9632)
- 中心(9521)
- 经济学院(9390)
- 财经大学(8643)
- 经济管理(8625)
- 商学(8620)
- 商学院(8534)
- 江(8343)
- 农(7531)
- 范(7527)
- 师范(7460)
- 北京(7326)
- 所(7076)
- 基金
- 项目(55508)
- 科学(45476)
- 基金(42792)
- 研究(41201)
- 家(36443)
- 国家(36171)
- 科学基金(32687)
- 社会(27952)
- 社会科(26668)
- 社会科学(26661)
- 基金项目(23613)
- 自然(21275)
- 省(21219)
- 自然科(20810)
- 自然科学(20808)
- 自然科学基金(20437)
- 教育(18704)
- 划(17760)
- 资助(16532)
- 编号(15722)
- 部(12862)
- 创(12470)
- 重点(12125)
- 国家社会(12024)
- 发(11851)
- 人文(11679)
- 创新(11637)
- 教育部(11586)
- 成果(11162)
- 科研(11109)
共检索到84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书霞 王晓峰 常月明
文章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通过构建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线性加权模型和标准差方法,定量计算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指数,建立耦合协调性模型,得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指数;通过全局Moran’s I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特征;应用Moran散点图和LISA集聚图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人口与经济系统协调性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飞 曹家和
文章运用LEE的矩阵算法,推导出Moran’s I的期望和方差,然后在四类空间权重矩阵及三个空间计量模型下构建蒙特卡洛实验,并以拒绝频率为依据来检测Z检验效果,研究发现:不存在空间相关时,Z检验在各权重矩阵和空间计量模型下的拒绝频率非常接近标准值0.05,表明检验效果较稳健;在空间相关程度不高(£0.2)时,空间计量模型和空间权重矩阵对Z检验有轻微影响;但在空间相关程度较高(30.4)时,空间模型对Z检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但SAR与SEMAR无差别;而权重矩阵属性与空间单元个数对Z检验影响程度较大,且与空间相关程度有近似正比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邬玮玮
文章计算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利用Moran’sⅠ值测度了省份之间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发展进行定量测度,实证研究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影响因子。研究显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对旅游业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的省份其旅游业也相对发达,人口、地区开放程度及交通基础设施也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动态演化 产业协同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熊昌盛 韦仕川 栾乔林 胡月明
本文引入Moran′s I指数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法,以广东省广宁县为例,以表征耕地质量的自然等指数、利用等指数和等别指数为空间变量,以耕地图斑为单元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Moran′s I值的空间差异特征,以及在县级和乡镇级尺度上的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应用。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耕地质量指数在同一空间尺度上,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自然等指数具有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聚集程度较高,等别指数次之,利用等指数较弱,空间格局上相对较为分散;2不同的空间尺度,耕地质量指数具有不同的空间关联度。县级尺度空间自相关水平普遍高于镇级平均空间自相关水平;而且从镇级数据来看,大部分乡镇的Moran′s I值均低于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华 施天乐 黄亮朝
论文对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2010—2020年碳排放、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Moran’s I和PVAR模型分别探究各地市三要素间的空间相关性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三要素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其中山东及省会城市如郑州、太原等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甘肃、宁夏和陕西的部分城市仍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2)三要素全局Moran’s I为正且显著,高—高、低—低聚集趋势明显,“高—高”聚集区多位于山东,而“低—低”聚集区多位于甘肃、宁夏及陕西北部。(3)三要素间存在自身加强机制,科技创新能显著抑制碳排放,且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明显,碳排放能减缓科技创新进程,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建华 施天乐 黄亮朝
论文对黄河流域57个地级市2010—2020年碳排放、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并运用Moran’s I和PVAR模型分别探究各地市三要素间的空间相关性及互动关系。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黄河流域三要素耦合协调度有所提升,呈现“西低东高”的分布格局,其中山东及省会城市如郑州、太原等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甘肃、宁夏和陕西的部分城市仍处于“中度失调”和“轻度失调”阶段。(2)三要素全局Moran’s I为正且显著,高—高、低—低聚集趋势明显,“高—高”聚集区多位于山东,而“低—低”聚集区多位于甘肃、宁夏及陕西北部。(3)三要素间存在自身加强机制,科技创新能显著抑制碳排放,且与产业结构优化之间相互促进作用明显,碳排放能减缓科技创新进程,对产业结构优化有一定的倒逼作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满凤 宋颖 许娟娟 刘奇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促进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通过计算各地区经济与环境综合指数,测算了各地区过去10年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弱协调和比较不协调状态,东部地区协调性最高,中部地区协调性变化较平稳,西部地区协调性变化起伏较大,特别是近几年协调性没有明显好转。其次,将协调度作为输入约束,分别测算了各地区经济系统和环境系统发展综合效率。从全国平均来看,两系统综合效率比较接近,说明两系统基本是耦合同向发展。从各地区分布来看:东部沿海经济区、长江中游经济区、南部沿海经济区两系统效率较高,但处于效率前沿面的地区太少;西北经济区、西南经济区经济系统效率较低;西北经济...
关键词:
经济系统 环境系统 协调发展 综合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子明 祁新华
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闽南三角洲的空间发展现状;运用MoranI’和LISA聚类图,探讨了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尽管总体上闽南三角洲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不显著,但局部空间关联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空间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点轴式初级阶段和阶梯状分布。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对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秀英 谷晓蕾
为准确预测东北三省及其36个城市2015年及2020年的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本文在已有的1995~2010年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系统的GM(1,1)模型进行预测并分析其协调发展类型、过渡发展类型及不协调发展类型在空间格局上的变化。36个地级市、州、区及以上城市的人口——经济系统协调度总体呈上升态势,但部分城市呈持续波动性发展,甚至协调度不断降低,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人口老龄化、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及产业结构不合理几方面,并在此基础上从人口、经济、社会方面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性对策,以引导人口——经济系统的良性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桐羽
人口-经济协调发展是增强区域联动发展活力的重要前提。以京津保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和Geoda等空间量化分析平台,采用空间可视化的方法并以京津保三地市所辖区县为评价单元,对2003、2007、2011和2015年等年份的人口与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系统间协调发展程度及其关联性的空间格局的逐年均衡度和变化态势进行分析。结论显示:各市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所辖县域发展的均衡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县域间人口和经济发展均衡程度也会对其人口-经济发展协调度布局产生直接影响,市中心辖区人口与经济发展水平一致性高,协调度也高,而市边缘辖区因人口与经济发展不一致而使得协调度较低。因此在协调度空间关联性方面主要形成"高-高"型和"低-低"型两种局部空间集聚形态。研究对于京津保三地市率先实现协同发展和增强其对河北其他地区的辐射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国经 马晋文 花晨
通过运用熵值法及构建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中部六省和全国经济结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的经济结构协调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差距从2010年开始被进一步拉大;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协调水平从2010年开始发生"二四分化",湖北、河南、安徽及湖南四省的领先优势逐渐明显;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平均协调等级低于全国平均等级,湖北、湖南、河南勉强协调,安徽、山西、江西则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优化经济结构入手,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经济结构 复合系统 协调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熊国经 马晋文 花晨
通过运用熵值法及构建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5年中部六省和全国经济结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动态演变过程。研究发现:中部六省的经济结构协调水平明显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差距从2010年开始被进一步拉大;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协调水平从2010年开始发生"二四分化",湖北、河南、安徽及湖南四省的领先优势逐渐明显;中部六省经济结构平均协调等级低于全国平均等级,湖北、湖南、河南勉强协调,安徽、山西、江西则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优化经济结构入手,在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建立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工资增长机制、健全劳动力市场体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部六省 经济结构 复合系统 协调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许锋
一般研究认为,Moran指数的理论取值范围为[-1,1]之间,但是在实证研究中,却时常出现Moran指数大于1或小于-1的现象。为解释理论和实际的差异,分别从数学证明和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对基于Moran指数的空间自相关测度方法进行了优化。数学证明结果表明:(1)Moran指数理论取值范围与空间权重矩阵极大极小特征值之间存在简洁数学关系,基于全局归一化、按行归一化空间权重矩阵计算的Moran指数理论取值范围并不是[-1,1]之间;(2)基于谱图论,通过构建对称归一化空间权重矩阵的方式,可以将Moran指数理论取值范围规范到[-1,1]之间,从而实现Moran指数在不同空间系统测度间的横向比较;(3)局部Moran指数和Moran散点图与一元线性回归之间存在数学等价关系,对于瑞利商形式的全局Moran指数计算公式,均可以进行局部Moran指数和Moran散点图分析。将上述模型应用于京津冀地区城市房价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实证研究结果与数学证明结果高度一致。主要应用发现包括:(1)观测期内,京津冀地区城市房价的局域关联程度和长程关联程度均有所提高;(2)北京的房价同时具有局域效应和长程效应;(3)天津、廊坊与北京联合构成京津冀地区房价热点地区;(4)石家庄的省会中心城市职能正在不断得到加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龙云飞 杨慧 朱艳
通过构建主成分分析、包络数据分析和Moran指数相结合的科技金融效率评价模型,运用2015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科技金融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对全国科技金融发展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科技金融效率相对较低,仅有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天津等地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较高,各地区科技金融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不均衡发展态势。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应从创新科技金融产品、优化科技金融投资渠道、构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和推动科技金融区域间协调发展等方面提高整体科技金融发展效率和水平。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玮 孙双琳
需求不足是阻碍巨灾保险市场发展及效能发挥的重要问题。基于消费者群体内部社会学习和互惠机制,分析巨灾保险参保决策的演化轨迹,可为巨灾保险需求不足问题提供解决思路。本文引入生物群落策略更新的Moran过程,模拟消费者巨灾保险参保决策中的社会学习和互惠机制,针对不同风险厌恶水平及期望效用认知的消费者,分析参保策略演化成为演化稳定策略、风险占优策略或有利策略的条件,以及政府的保费补贴、灾后救助和防灾减灾措施的调节作用,并以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为例进行数值模拟。本研究旨在分析政府保费补贴作为对参保者的奖励机制,在提升群体参保率上的效果,以及保费补贴水平的合理区间,为政府巨灾保险保费补贴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显示:对风险厌恶水平低的消费者,保费补贴可使参保策略成为风险占优策略,参保率达到50%以上。然而,对风险厌恶水平高的消费者,保费补贴作用有限,需寻求其他促进社会学习和互惠的激励机制。本文基于Moran过程的演化动态分析,拓展了巨灾保险需求不足问题的研究视角,提供了对该问题的合理解释和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