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33)
- 2023(16445)
- 2022(14273)
- 2021(13261)
- 2020(10975)
- 2019(25278)
- 2018(24983)
- 2017(47979)
- 2016(25835)
- 2015(28907)
- 2014(28875)
- 2013(28289)
- 2012(26188)
- 2011(23545)
- 2010(23290)
- 2009(20936)
- 2008(19986)
- 2007(17175)
- 2006(15035)
- 2005(13011)
- 学科
- 济(107675)
- 经济(107568)
- 管理(70705)
- 业(68394)
- 企(55064)
- 企业(55064)
- 方法(46522)
- 数学(40552)
- 数学方法(39995)
- 中国(30395)
- 农(29781)
- 地方(28128)
- 业经(24535)
- 财(24031)
- 学(22413)
- 农业(20367)
- 贸(18464)
- 贸易(18446)
- 易(17795)
- 环境(17469)
- 制(17400)
- 技术(16874)
- 和(16688)
- 理论(16682)
- 银(15881)
- 银行(15841)
- 融(15668)
- 金融(15663)
- 行(15206)
- 地方经济(14991)
- 机构
- 学院(357399)
- 大学(357121)
- 管理(142020)
- 济(141321)
- 经济(138206)
- 理学(123162)
- 研究(121805)
- 理学院(121741)
- 管理学(119435)
- 管理学院(118809)
- 中国(89637)
- 科学(76836)
- 京(76388)
- 财(62819)
- 所(60408)
- 农(58487)
- 中心(55534)
- 研究所(55280)
- 业大(54219)
- 江(51742)
- 财经(50415)
- 范(49396)
- 师范(48918)
- 北京(48049)
- 经(45966)
- 农业(45567)
- 院(45151)
- 州(42676)
- 经济学(41716)
- 师范大学(39707)
- 基金
- 项目(250979)
- 科学(197815)
- 研究(183135)
- 基金(181235)
- 家(158213)
- 国家(156890)
- 科学基金(135290)
- 社会(114716)
- 社会科(108735)
- 社会科学(108706)
- 省(99086)
- 基金项目(97007)
- 自然(88751)
- 自然科(86719)
- 自然科学(86699)
- 自然科学基金(85084)
- 教育(84278)
- 划(83078)
- 编号(74979)
- 资助(74005)
- 成果(59379)
- 发(56525)
- 重点(56307)
- 部(54587)
- 创(52056)
- 课题(51692)
- 创新(48540)
- 科研(47913)
- 教育部(46806)
- 国家社会(46785)
- 期刊
- 济(155509)
- 经济(155509)
- 研究(104481)
- 中国(68964)
- 学报(56207)
- 农(53346)
- 科学(52637)
- 管理(52263)
- 财(46195)
- 大学(42933)
- 教育(42095)
- 学学(40321)
- 农业(37559)
- 技术(32765)
- 融(30025)
- 金融(30025)
- 业经(27094)
- 经济研究(24292)
- 财经(23532)
- 问题(20428)
- 经(20084)
- 图书(19624)
- 业(19338)
- 科技(17789)
- 资源(17047)
- 技术经济(17022)
- 理论(16944)
- 版(16286)
- 商业(16025)
- 现代(16003)
共检索到5227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子明 祁新华
采用GIS空间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闽南三角洲的空间发展现状;运用MoranI’和LISA聚类图,探讨了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特征。研究表明:尽管总体上闽南三角洲的空间正相关效应不显著,但局部空间关联明显,存在较强的规律性,空间发展形态主要表现为点轴式初级阶段和阶梯状分布。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并对闽南三角洲空间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育东
以厦门为中心的闽南“金三角”沿海地带位置之所以极其重要,在于全球战略货物海运大动脉途经这个区域。本文着重从探求闽南“金三角”的战略地位,以宏观观点对开发厦门港湾西南侧港尾沿海地带,建立炼油和石油化工基地的问题进行论述。一根据全球战略有关资料表明:当今时代是空权时代。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交通工具的革新和宇航武器的出现,使全球空间距离大大缩短,似乎地球变“小”了。从北极投影为基础来观察全球,亚、欧、非、美诸大陆几乎是连成一体的“世界大陆”,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环球海洋”所围绕,形成了以北极圈为中心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世俊 叶舒娟 王秉建
文章依据经济地理学经典理论,借助区域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长江三角洲地区三大核心城市上海、南京和杭州的对外经济联系强度进行计算,对计算结果的聚类分析,为划分三大核心城市的各自腹地范围提供了依据。基于三大核心城市的对外经济联系状况和空间辐射范围,提出了泛长三角城市群的整合模式,归纳演绎出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整合架构,以期对泛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使之更好的发挥其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泛长三角 城市群 经济联系强度 空间整合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蔡海亚 徐盈之
文章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采用熵值法、空间自相关和空间计量模型,对长江三角洲物流发展指数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变格局及影响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近15年来长江三角洲整体物流发展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城市处于非均衡发展状态,差距有所扩大;城市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关联性,空间格局经历由集中向分散再到集中的演变;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城市规模和消费流通水平对物流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程度在上升;对外开放程度在初期对物流发展促进作用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促进作用不显著;基础设施对物流发展存在消化吸收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朝林 张敏 张成 张晓明 陈璐 汪淳
概观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全球化促进了全球城市发展,区域化正在形成巨型城市区域,地方化使城市集群各具特色。长江三角洲城镇群在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也是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首要的全球区和全球城市形成地区。长江三角洲城镇空间布局应该顺应这些潮流,发展全球城市,建设巨型城市区,组建网络城市,规划走廊城市。
关键词:
全球城市区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磊 黄秉杰
黄河三角洲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EEE模型基础上,构建了由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子系统29个具体指标组成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采用2005-2009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子系统在2005-2008年呈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但2009年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经济持续发展水平出现了下降;社会子系统和资源环境子系统在2005-2009年期间一直呈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资源环境 资源开发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东升 柴宝贵 丁爱芳 徐文洁 夏鸣晓
黄河三角洲作为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丰富的水土资源优势、位于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令世人瞩目,成为新时期开发的热点地区。根据黄河三角洲经济发展特点将其城镇格局演变划分为传统农业经济时代、油田经济时代和高效生态时代三个时期进行论述。通过梳理黄河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格局演变的历史脉络,探寻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特征与动力机制,总结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黄河三角洲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判断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新政策的解读、新形势的判断,预测黄河三角洲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
关键词:
城镇化 空间格局 动力机制 黄河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建楠 姚士谋 曹有挥 王成新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城乡统筹的内涵及特点,构建了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2000、2008年两个年份的城乡统筹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影响长三角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差异显著,2000~2008年相对差距有微弱扩大的趋势,局部发生变动;②各城市城乡统筹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的四大因子是城镇化因子、外向型经济因子、城乡收入水平及城乡交流因子。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有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昌峰 武清华 张落成
以长三角为例,分别建立土地集约利用及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1999—2008年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运用重心迁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长三角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特征及两变量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从重心迁移模型看,两重心较为集中地分布在苏州市域内,在迁移变化过程中,其相对距离不断缩小;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从低层次的不协调逐步向高层次的协调发展模式演变。从两系统的空间相关性上看,2008年两系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从局部自相关来看,上海、苏州、无锡和嘉兴属于"高—高"热点区域;扬州、泰州、镇江、常州和台州市属于"低—低"区域;南通、湖州、绍兴和舟山市属于"低—高"异质性区域;南京、杭州和宁波市属于"高—低"异质性区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卓慕宁 吴志峰 王继增 刘平 朱立安
本文以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为基础 ,构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 ,并用主成分分析法 ,分析和阐述该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分异规律。分析结果客观地反映了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发展现状 ,可为决策管理部门制定可持续发展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 可持续发展 空间差异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吕鹏
在确定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层次的经济中心基础上,考虑香港、澳门分别与深圳、珠海的功能即将一体化,认为当今的战略是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V"字形开发,未来的格局是以广州、香港、深圳大自由经济区、澳门珠海大自由经济区为三足的"金三角"区域经济综合体。并指出在着重建设"广深"轴线的同时,应加重"广珠"轴线的建设。
关键词:
城市 空间布局 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益澄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同处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对 2 1世纪中国经济全面走向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过程看 ,这两个地区都是秦岭淮河以南开发历史较早地区 ,鸦片战争后长江三角洲逐渐崛起 ,而珠江三角洲一度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由于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两个三角洲地区发展不快。改革开放以来 ,这两个地区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上海浦东开发区和港澳回归对这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从未来趋势看 ,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和知济经济的严峻挑战 ,这两大三角洲地区优势互补 ,将共同成为 2 1世纪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发动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车慈慧 彭庆环
90年代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全方位的开发开放格局,以及党中央一系列倾斜政策的启动,给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该地区的各级政府正抓住机遇,与浦东开发联动,决心在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浪中乘胜前进。这给珠江三角洲第二轮的经济开放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认为,长江三角洲的发展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如它们经济发展起点高,注意规划先行,通过严格的立法、执法,以及有配套的政策措施来控制资源,保护环境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卫东 彭俊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规模最大的经济区 ,上海市、江苏沿江的南京、镇江、扬州、泰州、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八市、浙江省的嘉兴、湖州、杭州、宁波、绍兴、舟山等六市都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范围 ,土地总面积 996 87.5km2 ,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1%。 1998年全区人口 74 4 5 .6 9万人 ,GDP总量 12 70 1.39亿元。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 ,人口分布最密集 ,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阐明了长江三角洲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特征。指出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对外开放最早 ,开发区建设数量最多 ,类型最齐全的地区 ,它拥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农业现代化园区、...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开发区 建设和发展 比较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兰 叶森 曾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东部沿海三大人口产业密集区之一,也是世界六大都市区之一,推进长江三角洲内部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动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基于浦东新区的视角,以集成电路(IC)产业为分析对象,系统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产业联动的实践。研究发现,基于浦东的区域产业联动具有资金境外联系强而境内联系弱、跨国产业链联系密切而境内联系少、人才流入多于流失、技术合作伙伴多在本地和境外而与江浙合作少、产业联动制度环境总体较好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着力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尊重企业的区域经济主体地位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