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91)
2023(15463)
2022(13428)
2021(12698)
2020(10515)
2019(24616)
2018(24080)
2017(46196)
2016(24701)
2015(27857)
2014(27409)
2013(27065)
2012(24636)
2011(22241)
2010(21611)
2009(19601)
2008(18664)
2007(15677)
2006(13308)
2005(11346)
作者
(69549)
(58463)
(57531)
(54772)
(36762)
(27907)
(26138)
(23170)
(21994)
(20372)
(19666)
(19651)
(18186)
(17996)
(17905)
(17630)
(17281)
(17254)
(16594)
(16289)
(14196)
(14045)
(13871)
(13037)
(12986)
(12850)
(12554)
(12395)
(11580)
(11392)
学科
(101665)
经济(101561)
管理(68214)
(65062)
(52652)
企业(52652)
方法(49661)
数学(44310)
数学方法(43770)
中国(27559)
(26998)
(23996)
业经(21222)
(20056)
(19913)
贸易(19905)
地方(19737)
(19397)
农业(18205)
(16174)
环境(16033)
(15215)
技术(15213)
(14950)
财务(14881)
财务管理(14852)
理论(14728)
企业财务(14076)
(13822)
银行(13784)
机构
大学(347819)
学院(345270)
(143691)
经济(141046)
管理(139408)
理学(122719)
理学院(121348)
管理学(119207)
管理学院(118606)
研究(116903)
中国(86073)
(73094)
科学(72567)
(61353)
(57451)
(56804)
研究所(53241)
业大(53140)
中心(52747)
财经(51148)
(47012)
北京(45937)
(45381)
农业(44938)
(44587)
经济学(44378)
师范(44186)
(42325)
经济学院(40278)
财经大学(38656)
基金
项目(249631)
科学(197279)
基金(184282)
研究(179992)
(162136)
国家(160909)
科学基金(138168)
社会(115302)
社会科(109416)
社会科学(109386)
基金项目(97997)
(94323)
自然(90619)
自然科(88578)
自然科学(88555)
自然科学基金(86947)
教育(82264)
(80852)
资助(75764)
编号(71683)
成果(56323)
(56131)
重点(55903)
(53081)
(52006)
创新(48632)
国家社会(48630)
课题(48437)
教育部(48247)
科研(48075)
期刊
(144162)
经济(144162)
研究(98031)
中国(58793)
学报(56200)
科学(52050)
(51159)
管理(48843)
(44513)
大学(42472)
学学(40161)
农业(36380)
教育(33649)
技术(29316)
(24849)
金融(24849)
经济研究(24332)
财经(24281)
业经(22876)
(20810)
(19611)
问题(19161)
图书(16757)
科技(16600)
资源(16335)
技术经济(16319)
(15805)
理论(15748)
(15677)
世界(14845)
共检索到479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银敏华  李援农  陈朋朋  徐路全  申胜龙  王星垚  
【目的】定量分析免耕对中国北方地区玉米产量的时空效应和影响机制,为该地区免耕的科学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中国北方为研究区域,以传统耕作为对照,通过检索文献整合已发表的相关田间试验数据(截止2017年4月共获得68篇文献和82组试验数据,将数据按照区域(东北、华北和西北)、年降水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悦  李思恩  胡丹  丛雪  张若晴  
为探究灌溉方式、灌溉水平和品种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定量影响,基于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以“玉米”、“滴灌”、“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等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到2000-01-01—2020-12-31发表的110篇文献,并根据已定筛选标准,最终纳入21篇文献的94组相关数据进行Meta-Analysis。结果表明:1)以灌溉量为40%~60%的作物需水量(ETc)为对照,与60%~80%、100%~120%和120%~140%的ETc相比,灌溉量为80%~100%ETc时,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效应值最高,标准均值差SMD=2.83(P0.05);2)灌溉量在80%~100%ETc的水平下,以滴灌为对照,畦灌、沟灌和漫灌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合并效应值SMD=-4.55(P<0.05)。因此,建议在灌溉区域采用滴灌灌溉方式,能够增产节水。水分利用效率能提高45.5%,产量能提高13.4%。同时使滴灌水平控制在80%~100%ETc下,节水增产的效果更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朝阳  杨晓光  杨婕  解文娟  叶清  赵锦  李克南  
【目的】研究北方地区春玉米各生育阶段干旱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研究区域1961—2010年291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以及春玉米生育期资料,利用农业干旱指标作物水分亏缺指数(CWDI),明确了研究区域春玉米干旱的年代际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西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年际间波动平稳,华北和东北地区在20世纪80和90年代波动较为剧烈;华北地区春玉米水分亏缺指数在抽雄—成熟阶段明显低于其余两个阶段,东北、西北地区各生育阶段变化不明显;华北中部地区干旱等级的年代间波动明显。北方地区春玉米干旱等级和干旱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形势,西北地区最高、华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鹤松  贾根锁  张劲松  李岩泉  
【目的】通过验证和比较来选定适合于中国北方地区的蒸散反演方法,旨在为改进蒸散的算法提供支持并初步认识中国北方地区蒸散的时空分布规律。【方法】使用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遥感影像、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干旱-半干旱区协同观测的地表蒸散通量数据,对JIang等(1999)、Wang等(2006)和ROeRInk等(2000)这3种特征空间方法进行验证与比较,在选定适合试验区的方法后,计算和分析中国北方地区蒸散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特征。【结果】在中国北方地区,由Wang等(2006)方法反演得到的蒸发比相关性最高,误差最小(R~2=0.65,RMSe=0.17);受地表温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影...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建平  高素华  刘玲  
该文根据作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推导出了计算森林气候生产力的模式 ,利用该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0种主要树木的气候生产力 ,结果表明 :热量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短 ,热量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成熟年龄长。水分条件好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大 ,而水分条件差的地区 ,树木的材积量小。影响该区树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干旱。同时指出 ,在北方地区发展林业生产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林业生产目的选择相应的树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岸冬  张文菊  杨品品  韩天富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岸冬  张文菊  杨品品  韩天富  徐明岗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有机碳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探讨施肥对不同利用类型与种植制度下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对于深刻认识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可持续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已公开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但相对独立的286组数据库。采用数据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定量分析种植制度、利用类型等人为管理及土壤属性(质地)等因素下施肥(化肥和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分含量的影响程度。【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组分的含量,其提高的幅度分别为39.4%和27.7%;且施用(增施或配施)有机肥对土壤总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莫启顺  秦王菲  张清平  李舟  
为获得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下水分、氮素、其他环境因子以及农艺措施对玉米(Zea mays)产量、氮肥生产力(NP)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影响的整体表现,本研究基于35篇有关施氮和水分输入梯度对玉米产量、 NP和WUE影响的文献,利用整合分析方法 (Meta-analysis),探究了影响中国北方玉米产量、NP和WUE的相关因素,定量分析各影响因子与玉米产量、NP和WUE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产量平均值为9.19 t·hm~(-2),NP和WUE的平均值分别为55.66 kg·kg~(-1)和1.83 kg·m~(-3)。水氮因子对玉米产量表现出显著的互作效应,相较对照,水分输入和施氮分别使玉米整体增产13.43%(P <0.01)。随着输入量增加,水氮因子逐渐成为NP和WUE增加的主要限制因子。回归分析中,水氮因子、土壤有机碳(SOC)、播种密度(PD)和速效钾(AK)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正效应,年平均温度(MAT)表现为负效应。在结构方程模型(SEM)中,SOC与玉米产量存在较强正相关性,其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73。综上所述,我国北方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生产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优化水肥措施的基础上可以从土壤养分入手,提高土壤的SOC和AK水平,同时也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从多个方面入手,更大程度地实现玉米高产与节水环保共赢。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瑞剑  王金霞  
中国地下水市场发展迅速,然而关于市场特征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的研究并不多见。论文利用河北和河南两省的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北方地区地下水市场特征的地区差异,及其与当地水资源禀赋的关系。研究发现,地下水市场发展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同步性,因而表现出显著不同的运作特征和方式。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市场特征差异和当地的水资源禀赋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在地下水市场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地的水资源禀赋状况,并深刻理解其对于地下水市场发展和运行的含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小妹  严平  
本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借助ArcGIS技术,选择中国北方10个流域及其12个沙漠/沙地,并以西部的和田河和东部的西辽河为典型研究区,在流域与沙区、河道与沙丘两个尺度上,选取景观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探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沙漠/沙地景观与廊道景观(河流)的空间镶嵌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与沙区尺度上,内流区较外流区沙区景观类型复杂,景观破碎度较小,外流区沙区景观结构较为相似;内流区沙区景观指数自西向东呈现出"景观破碎度递增、景观结构复杂性递减"的规律。在河道与沙丘尺度上,在缓冲带范围内,和田河较西辽河沙丘景观类型复杂,景观破碎度较小;景观指数随河道距离的变化呈现出"景观破碎度随距河道距离的加大而逐渐递减,丰富度指数随距河道距离的加大而呈阶梯状递增"的规律;从沙丘斑块类型景观指数上看,西辽河以固定、半固定的简单型沙丘为主,和田河以流动的综合型沙丘为主。主导的沙丘类型景观距离河道越远,面积比例越小,不同沙丘类型的水平景观破碎度随河道距离递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谷峻  陈文新  
【目的】了解中国北方地区甘草根瘤菌的生物多样性。【方法】采用表型数值分类、16SrDNAPCR-RFLP分析和BOX-PCR指纹图谱分析的方法对北方地区的甘草根瘤菌进行表型、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供试菌株在数值分类聚类分析中约85%的相似水平上产生2个表观群,有11株菌未与已知参比菌株聚群。16SrDNAPCR-RFLP分析表明,供试的20株菌共产生14种遗传型,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BOX-PCR指纹图谱分析进一步证明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的基因组也具有多样性。【结论】在中国北方地区与甘草共生的根瘤菌在Sinorhizobium、Rhizobium和Mesorhizobium属中均有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卫炜  吴文斌  李正国  周清波  
耕地物候的空间格局综合反映了作物种植在环境因子及人类活动双重作用下的空间差异性,因此耕地物候识别成为农业遥感应用的热点之一。研究利用SPOT的植被指数产品开展我国北方耕地作物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的遥感识别并分析耕地种植制度空间分布特征。首先使用非对称高斯函数拟合法对时间序列植被指数进行重构,然后采用多项式和谐波函数拟合数据来确定耕地的生长季个数,最后通过比例阈值法提取耕地的生长季开始期和结束期。在上述过程中结合先验知识引入波峰阈值并通过对NDVI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掐头去尾"处理来保证耕地种植制度识别以及物候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基于SPOT/VGT数据对我国北方15省的耕地种植制度进行了识别,并在此基...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赵久佳  张晓丽  
关键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艳青  张勃  
基于中国北方地区424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的日气象数据础,应用FAO 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潜在蒸散(ET0),基于降水量和潜在蒸散计算湿润指数,对湿润指数进行标准化后统计极端干湿事件频率,分析极端干湿事件频率的空间变化趋势、多时间尺度演变特征以及ENSO事件对极端干湿事件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方极端干旱和极端湿润事件频率分别呈显著下降和显著上升趋势,年际倾向率分别为-0.10次/10年和0.13次/10年。空间上,极端干旱频率整体呈减少趋势,包括青藏高原、西北和东北地区。西北极端干旱频率减少速率较大,青藏高原中部、新疆北部和东北北部部分站点极端湿润频率增加幅度较大。各年代中,华北极端干旱多发,东北和青藏高原极端湿润多发。季节上,分区极端干旱发生概率均大于极端湿润发生概率,华北极端干旱发生概率最高,青藏高原极端湿润发生概率最高。ENSO与湿润指数存在滞后性的关系。El Ni?o翌年,气候偏湿润的年份较多;La Nina翌年,气候偏干旱的年份较多。SSTA与翌年湿润指数在年际和夏季两个时间尺度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