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94)
- 2023(18983)
- 2022(16261)
- 2021(14919)
- 2020(12765)
- 2019(29533)
- 2018(29372)
- 2017(56960)
- 2016(30972)
- 2015(34965)
- 2014(34913)
- 2013(34790)
- 2012(31807)
- 2011(28544)
- 2010(28538)
- 2009(26659)
- 2008(26667)
- 2007(23643)
- 2006(20588)
- 2005(18123)
- 学科
- 济(129991)
- 经济(129847)
- 业(106543)
- 管理(100371)
- 企(92288)
- 企业(92288)
- 方法(61790)
- 数学(51394)
- 数学方法(50750)
- 农(38722)
- 财(37382)
- 业经(34796)
- 中国(32755)
- 农业(26849)
- 务(26219)
- 学(26151)
- 财务(26137)
- 财务管理(26093)
- 地方(25527)
- 企业财务(24720)
- 制(23760)
- 贸(23224)
- 贸易(23216)
- 理论(23060)
- 和(22636)
- 易(22512)
- 技术(22437)
- 环境(21416)
- 划(20355)
- 策(18027)
- 机构
- 学院(448639)
- 大学(446240)
- 管理(181134)
- 济(178546)
- 经济(174520)
- 理学(156755)
- 理学院(155065)
- 管理学(152375)
- 管理学院(151557)
- 研究(143122)
- 中国(108113)
- 京(94773)
- 科学(90660)
- 财(81576)
- 农(76133)
- 所(72002)
- 业大(68549)
- 江(66466)
- 中心(66181)
- 财经(65878)
- 研究所(65558)
- 农业(59899)
- 经(59785)
- 北京(59295)
- 范(57156)
- 师范(56629)
- 州(53965)
- 经济学(53130)
- 院(52085)
- 财经大学(48744)
- 基金
- 项目(304642)
- 科学(239595)
- 基金(220921)
- 研究(220868)
- 家(191985)
- 国家(190345)
- 科学基金(164607)
- 社会(138981)
- 社会科(131601)
- 社会科学(131564)
- 省(120004)
- 基金项目(117798)
- 自然(108491)
- 自然科(105946)
- 自然科学(105917)
- 自然科学基金(104008)
- 教育(100924)
- 划(100034)
- 资助(90841)
- 编号(90662)
- 成果(72106)
- 重点(67604)
- 部(66385)
- 发(64640)
- 创(63972)
- 课题(61226)
- 创新(59315)
- 科研(58498)
- 教育部(56686)
- 大学(56592)
- 期刊
- 济(195578)
- 经济(195578)
- 研究(125222)
- 中国(78904)
- 学报(69785)
- 农(69016)
- 管理(66862)
- 财(65277)
- 科学(64353)
- 大学(52717)
- 学学(49815)
- 农业(47533)
- 教育(43227)
- 技术(40542)
- 融(35041)
- 金融(35041)
- 业经(34508)
- 财经(31882)
- 经济研究(29870)
- 经(27287)
- 问题(27254)
- 业(26749)
- 图书(24236)
- 技术经济(23818)
- 版(21185)
- 现代(21154)
- 科技(21011)
- 商业(20917)
- 理论(20759)
- 统计(20699)
共检索到645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晓磊 张建军 程明芳 徐琴
采矿活动剧烈干扰了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论文在综合国内若干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实例的基础上,提炼系列指标参数,运用Meta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专门针对矿业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的价值转移模型,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估算了1987、2001和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价值转移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矿业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武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01年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状态;3)从地类面积来看,1987—2014年间武安市经济发展
关键词:
Meta分析 生态服务 价值转移 武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晓磊 张建军 程明芳 徐琴
采矿活动剧烈干扰了区域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论文在综合国内若干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实例的基础上,提炼系列指标参数,运用Meta分析方法建立并验证了专门针对矿业城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的价值转移模型,并以河北省武安市为例估算了1987、2001和2014年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结果表明:1)价值转移模型可以有效地评估矿业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武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2001年之后呈现快速下降状态;3)从地类面积来看,1987—2014年间武安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用地产生的干扰程度为:耕地>草地>水域>林地,从服务价值角度看,干扰程度为:耕地>水域>草地>林地;4)在生态用地总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适当优化生态用地土地利用结构可以提高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
关键词:
Meta分析 生态服务 价值转移 武安市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彭小黎
鞍山市是我国重要的矿业城市,也是我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之一,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鞍山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独特的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鞍山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判法,评价了"十五"期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状况,探讨了2010年鞍山市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十五"期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处于临界安全状态,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压力、资源压力和生态健康等指标发展水平仍较低。生态承载力从超载逐渐转变为盈余状态,系统间协调度不断提高。按照鞍山市总体规划水平预测,2010年鞍山市综合生态承载力达到较安全状态,各指标没有低于临界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王洋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基于资源保障率、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评价了1997-2006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况,预测了2006-2020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但发展趋势差别显著。鞍山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686下降到1.301,年均下降2.56%,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抚顺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169下降到0.909,年均下降2.49%,生态承载力从超载变为盈余;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070上升到1.249,年均上升1.56%,超载程度不断加大。2006-2020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超载程度加大的趋势,鞍山、抚顺和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89%、1.56%和1.81%。作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和本溪需要优先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供需平衡,改善水环境质量,从而达到生态承载力的提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公正
发展非主业经营 ,进行产业替代 ,实现二次创业是矿业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 ,与矿业经济密切联系的城市经济通过结构调整 ,实施产业结构多元化和城市经济一体化是实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持久繁荣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对山东省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证实了上述结论。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可持续发展 结构调整 山东省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冯思静 马云东 王道涵 徐力斌
以辽宁省矿业城市阜新市为例,在区域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社会阶段发展系数,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评估模型,再参考2005-2010年阜新土地利用状况和当年的恩格尔系数,通过修正评估模型对阜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表明:2005-2010年阜新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在当地当年GDP总额中的占比整体上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变差;生态系统服务货币值的计算方法可以作为阜新市经济转型过程中进行生态建设规划成效对比分析的方法,可为阜新市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和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志宏 王冲 牛文庆
通过对矿业城市劳动力就业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行业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矿业城市的城乡就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小幅度增长;第三产业较之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增长速度快,而第二产业就业岗位减少,出现严重失业;国有企业、制造行业就业比重下降幅度大,非公有制企业、服务行业就业比重增长较快。经济转型初期,矿业城市国有企业的破产、资产重组等减员增效,结构性失业严重,而非公有制等经济单位吸纳失业人员有限,导致失业人员大量增加。
关键词:
矿业城市 劳动力 就业结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琳 谢红彬 关钊 魏平
矿业城市生态转型过程中,城市绿色空间格局变化使得生态系统服务随之改变。以典型矿业城市—徐州为研究区域,基于遥感影像提取2000、2010及2020年绿色空间信息,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法探究绿色空间格局演变,对食物供给、碳储存、土壤保持及生境质量四项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进而探究生态转型过程中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及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徐州绿色空间占研究区总面积比重超过70%,但总体呈递减态势。一方面快速城市化导致大量绿色空间转为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城市生态建设及废弃矿区生态修复使中心城区、贾汪建成区及采煤塌陷区等部分非绿色空间转为绿色空间。(2)徐州市城市绿色空间景观异质性降低,破碎化程度有一定缓解。景观形态逐渐规整并具有较好连通性。(3)受绿色空间格局变化影响,徐州市绿色空间的食物供给量持续提升,土壤保持量先降后升,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持续下降。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空间上呈“四周高、中间低”特征。(4)徐州市生态系统供给服务(食物供给)与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而调节服务(碳储存、土壤保持)和支持服务(生境质量)之间存在相互增益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王忠芝
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典型的"压力-敏感-弹性"(PSE)特征,据此构建了基于生态压力、生态敏感及生态弹性指数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和评价模型,进而比较选取熵值法为评价方法,使之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以阜新市为例,进行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①阜新市生态脆弱性随矿产资源开采阶段的演进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②生态敏感度对阜新市生态脆弱性具有决定性意义;③阜新市生态脆弱性演变规律表明矿业城市生态脆弱性在"锁定效应"和累积因果循环作用下具有典型的时间累积性,侧面说明阜新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是关键、生态补偿是措施、资金是保障,从而需要加大中央和上级政府在财政、金融、产业、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耕 高红娟 高香玲 丁晓静
本文针对矿业城市中各种灾害因素对生态安全的威胁和影响,从生态隐患视角提出生态安全是隐患因素触发概率、损失度和响应能力的函数,并依据隐患因素触发的空间,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圈层角度,初步确定基于五大圈层结构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风险度量与模糊优选理论,提出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模糊循环迭代评价模型,并同时可以得到方案隶属度和目标权重,最后将其应用于辽宁省矿业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中。结果表明,铁法市、抚顺市、阜新市、本溪市和鞍山市生态安全性指数较低,均在0.5以下,且为煤炭—冶金型矿业城市,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资源短缺以及采矿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生态安全的巨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丹 王然
结合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引入生态文明发展模型,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质量三个维度指标体系,评价比较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西部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探索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规律,并运用排列图法提取影响生态文明发展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对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影响基本是一致的;(2)典型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近两年增速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均呈较明显的上涨趋势,环境质量呈先下降后上升再平稳发展的趋势;(3)环境质量是影响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质环境是重中之重。最后,文章提出应从矿业城市生态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顾康康 刘景双 窦晶鑫
生态足迹模型是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加入经济因子以提高模型评价的准确性,为辽中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运用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赤字,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耦合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经济因子得到综合生态承载力指数,评价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1985~2005年综合生态承载力水平。结果表明:1985~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79 hm2增至3.53 hm2,增长率为97.43%;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78 hm2增至0.81 hm2,生态赤字从-1.01 hm2增至-2.73 hm2,增加了19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进生 刘固望
矿业城市是因矿产开发而建设并兴起的城市,据中国矿业联合会的统计(2004年),我国有矿业城镇424座,约3.1亿人口,其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本文简要说明了我国矿业开发对矿业城市生态环境破坏、潜在危害及生态恢复的紧迫性。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矿业城市生态恶化的原因,即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矿业及相关业,生态环境问题积重难返,城企功能不清,政策与管理缺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加大矿业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矿业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明确矿业城市和企业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的职责,实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建议。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生态环境 经济分析 双赢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妤 黄寅德
西部矿业城市目前面临着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的现状,要实现西部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社区的建设为基石,并将其作为矿业城市生态建设与保护的切入点。西部矿业城市生态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定位及发展思路是分两步走:首先采用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其次应逐步建立一种过渡性的管理体制,着力培育和发展社会团体。具体政策性建议为:建立西部矿业城市社区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社区资源的优化配置;运用"经营城市"的新思维整合西部矿业城市出现的二元化结构;改进矿业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社区建设的新机制;建设专业的生态社区管理队伍,构建西部特色生态社区文化。
关键词:
西部 矿业城市 生态社区 生态环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德群 汤建影
本文选择了我国 51个矿业城市 ,以现有统计资料为依据 ,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外向度、经济发展效率、技术进步、财政状况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矿业城市的动态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 ,矿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间、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之间 ,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
矿业城市 经济发展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