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74)
2023(10682)
2022(9207)
2021(8790)
2020(7460)
2019(17402)
2018(16996)
2017(32646)
2016(17360)
2015(19663)
2014(19293)
2013(18484)
2012(16672)
2011(14693)
2010(14601)
2009(12920)
2008(12175)
2007(10283)
2006(8608)
2005(6985)
作者
(48450)
(40701)
(40414)
(38292)
(25821)
(19683)
(18377)
(16064)
(15403)
(14333)
(13979)
(13839)
(12892)
(12593)
(12490)
(12469)
(12061)
(11955)
(11635)
(11622)
(9936)
(9895)
(9851)
(9311)
(9143)
(9070)
(8884)
(8815)
(8219)
(8051)
学科
(68522)
经济(68447)
管理(48578)
(46508)
(38945)
企业(38945)
方法(36080)
数学(32544)
数学方法(31898)
(17982)
(15977)
中国(15870)
(14328)
业经(14122)
地方(13767)
(12344)
贸易(12336)
农业(12051)
(11998)
理论(11541)
环境(11504)
技术(11306)
(11193)
(10294)
财务(10237)
财务管理(10211)
(9851)
(9746)
企业财务(9653)
(8274)
机构
学院(236332)
大学(234679)
管理(95214)
(92213)
经济(90376)
理学(83480)
理学院(82591)
管理学(80683)
管理学院(80264)
研究(75607)
中国(54752)
科学(49457)
(48843)
(40554)
(39586)
业大(38906)
(37009)
中心(35815)
研究所(34370)
(33335)
财经(32834)
农业(31675)
(30099)
北京(30006)
(29791)
师范(29445)
(28497)
经济学(27765)
(26341)
技术(26123)
基金
项目(175569)
科学(138598)
基金(127869)
研究(123696)
(114191)
国家(112987)
科学基金(97203)
社会(77607)
社会科(73673)
社会科学(73649)
(69217)
基金项目(67628)
自然(65972)
自然科(64323)
自然科学(64303)
自然科学基金(63076)
(58745)
教育(58026)
资助(53096)
编号(49220)
重点(40092)
(38211)
(37326)
成果(37295)
(37007)
创新(34610)
科研(34444)
课题(33780)
计划(33413)
教育部(32553)
期刊
(90416)
经济(90416)
研究(59014)
中国(41716)
学报(39736)
科学(36781)
(35202)
管理(34080)
大学(30716)
(30577)
学学(29328)
农业(24449)
教育(23916)
技术(23808)
业经(15407)
财经(15203)
(15001)
金融(15001)
(14570)
经济研究(14375)
(13063)
统计(12875)
资源(12694)
科技(12460)
(12068)
问题(11964)
(11909)
技术经济(11875)
业大(10780)
决策(10636)
共检索到323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卫  杨俊杰  罗晓莹  周长江  陈世发  杨志军  侯荣丰  陈再雄  李永生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 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 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 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 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 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书培  穆丽光  王晓玲  张静  刘波  孟和达来  鲍伟东  
【目的】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是一个孤立的小种群,急需开展救护措施。通过分析该物种在保护区内的适宜生境,为保护区制定物种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基于GIS技术,结合该保护区内中华斑羚分布位点和生境变量数据,运用MaxEnt模型对斑羚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模型的评价结果达到优秀水平(AUC=0. 967),其中月平均昼夜温差、最干月降水量、海拔、距护林站距离、距居民点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对斑羚的分布有重要影响;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中南部,适宜生境面积为4 891. 23hm2,占研究区域的4. 59%;不考虑干扰因子情况下,适宜区面积可增加12 685. 14 hm2。【结论】斑羚的生境选择可能与斑羚对觅食利益和捕食风险的权衡有关;斑羚对干扰因子具有回避效应,且干扰因子对斑羚适宜生境影响显著,建议控制无关人员进入保护区,以降低人为干扰。模型预测结果初步明确了斑羚在保护区内的分布状况,对保护区制定斑羚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超  范韦莹  蔡晓斌  王学雷  张玉铭  李鹏飞  
科学评价散养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生境的适宜性,可为散养麋鹿生境改造及野化麋鹿栖息地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开展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散养麋鹿的生境改造和有效管理,2019年5~8月,采用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获取了围栏内散养麋鹿的分布位点数据,并基于Google Earth影像数据对麋鹿生境类型进行面向对象的解译分类,分析了散养麋鹿种群的分布与不同生境类型的关系,运用MaxEnt模型对围栏内散养麋鹿夏季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MaxEnt模型的评价效果达到了优秀水平(训练集AUC=0.910),裸地距离、泥滩地距离和林地距离是夏季麋鹿生境的主要环境特征变量,综合贡献值分别为35.2%、34.5%和15.7%。生境因子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距泥滩地距离、低草地距离、裸地距离的增加,生境适宜度逐渐降低,散养麋鹿的出现概率也逐渐降低;保护区核心区内麋鹿生境适宜区类型主要以低草地和泥滩地为主,适宜区面积为338.84hm~2,占核心区总面积的27.41%。夏季麋鹿在保护区内倾向于栖息在保护区核心区中南部的泥滩地、低草地和裸地等生境类型上,在该保护区有限环境容纳量的背景下,应加强保护区内部麋鹿适宜栖息地生境类型的营造,同时推动新的麋鹿迁地保护区建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长运  茆长荣  
文章以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为例,根据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包括依附型旅游小企业的规模、类型、布局、就业人口特征、从业人员招聘、从业人员的稳定性与流动性;依附型旅游小企业主的基本特征、政府政策引导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小企业对景区的依附特征;找出企业当前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及产生困难的原因;提出景区依附型旅游小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国内较为薄弱的旅游小企业研究提供了有益充实和新的案例积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和太平  
根据实地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整理结果,统计分析了广西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的特征。结果表明:(1)保护区植物种类多样性丰富,区系地位重要,已知维管束植物219科912属2 233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30科76属150种,裸子植物8科9属16种,被子植物181科827属2 067种;(2)区系特有性强,单种及寡种的属极为丰富,中国特有科1科,特有属9属;(3)区系起源古老,珍稀濒危植物多,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5种,其中Ⅰ级重点保护植物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13种;(4)居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区,区系热带边缘性明显,热带性质与温带性质属数之比值(即R/T)为4.56;(5...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余夏君  刘雪飞  洪柳  吴林  
对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野外调查,共采集苔类植物标本210份。经过室内鉴定与统计,发现该区域苔类植物共有26科33属51种。其中, 15种为湖北省新记录种,裸蒴苔科Haplomitriaceae为湖北省新记录科;假护蒴苔属Metacalypogeia和裸蒴苔属Haplomitrium为湖北新记录属。该区域苔类植物区系类型成分复杂,多种区系成分并存,可划分为10类,其中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东亚成分次之。另外,与其他保护区比较,七姊妹山与清凉峰物种相似度最高,与十大万山相似度最低。地理位置相近的保护区,其苔类植物区系成分比较接近,且区域气候环境也会影响植物种类和区系特征。该研究为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乃至湖北省苔藓植物种类多样性、区系研究,以及苔藓植物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国南  
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会、韶关市旅游局、仁化县人民政府以及丹霞山风景名胜管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丹霞地貌旅游开发学术讨论会,1991年12月9日至12日在广东省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与会者来自全国部分高等院校、有关科研、旅游单位和香港嘉信国际公司共计41人。这是我国特殊地貌第一次旅游开发专业学术讨论会,对促进丹霞地貌及其旅游业开发及我国风景地貌,特别是特殊风景地貌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兰思仁  
以植物群落调查样地资料为基础 ,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本区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为 :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随该区植被演替趋势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到常绿阔叶林而增加 ,群落间变幅较大 ;植物生长型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等多样性指数上均表现出灌木层 >乔木层的规律。毛竹林作为一种重要的植被类型 ,其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高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但由于毛竹是无性繁殖 ,其在林分中占绝对优势 ,故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 3种森林类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颜立红  蒋利媛  向光锋  刘艳  
采用踏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藤本植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本区藤本植物共有39科、78属、142种,分别占该区种子植物科、属、种的27.08%、14.63%和13.52%,且相对集中在某些藤本植物大科中;(2)本区吸固类藤本植物种数为第二、株数第一,缠绕类虽然总种数第一,但其株数位于第二位,且比吸固类少了一半多;(3)本区马尾松成熟林藤本植物多样性指数、种丰富度和多度均最高,阔叶林次之,柳杉林最低;(4)本区阔叶林中藤本植物的平均胸径和平均长度相对于其群落中乔木平均胸径和平均高的比值来说,比马尾松成熟林中的要大;(5)本区阔叶林中的藤本植物以缠绕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作锋  邓立斌  陈端吕  
对自然保护区进行评价研究,可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管理。以牡丹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建立生态评价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生态评价。结果表明:Ⅰ级指标层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较高是多样性和稀有性,面积的适宜性、脆弱性以及人类威胁指数值均不高;准则层中各单项指标评价指数值最高的为生物多样保护,生态旅游价值较低;目标层综合评价指数(CEI)为0.7468。表明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状况良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海龙  李迪强  朵海瑞  马剑  
以2004年6月份的SPOT5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运用ERDAS软件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遥感解译,分辨出7种植被类型。然后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合成,获得保护区各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他相关信息。对黔金丝猴在各种植被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指出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低山常绿阔叶林是黔金丝猴主要选择的植被类型。这一结果可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黔金丝猴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徐文辉  岳晓雷  高鹏  夏淑娟  
选择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为目标物种,对它们在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潜在栖息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以期对黑麂生境保护提供指导意义。在总结黑麂生活习性的基础上,分析对黑麂栖息地生态适宜性有重要影响的4种因素:植被因子、地形因素、水源距离和人为干扰。对不同因素在一年四季的影响权重综合赋值,结合保护区的自然环境条件,确定黑麂潜在栖息地适宜性评价准则与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由于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林和针叶林的不合理分布和800~1 000 m海拔处较为强烈的人为干扰,研究区域内黑麂潜在适宜栖息地、次适宜栖息地和不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为3.212 2,3.02...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文彤  
从早期的山区到2004年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广东丹霞山的旅游发展实现了由不为人知到全球知名的变化,借助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丹霞山旅游生命周期进行阶段划分和特征界定,认为民间、政府、专家、企业等开发主体在丹霞山的成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作用机制对其他旅游景区具有值得借鉴的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廉同辉  王金叶  程道品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准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确保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立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各要素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开发潜力评价得分,表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朝枝   李子帅  
文章以广东丹霞山风景区内6个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观察和对88位农户的访谈,分析了资源保护背景下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资源保护对旅游地农户生计策略选择产生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资源保护加强时,旅游生计策略选择减少,外出务工生计策略选择增加;当资源保护适中时,农户生计相对多元化,传统生计策略选择相对较高。(2)在资源保护背景下,由于可供选择生计资本有限,家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更容易受资源保护政策执行程度和农户的个人与家庭情感因素、社会资本等因素影响。(3)在资源保护背景下,农户的生计策略选择机制与以往DFID的分析框架相比,应该更注重对农户个体及家庭的情感因素、社会资本等因素的考虑。同时,文章关注到脆弱性背景的异质性以及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动态性,将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纳入生计策略分析框架中,有利于更全面地分析居民的生计策略选择机制和指导自然保护地的社区管理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