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87)
- 2023(8326)
- 2022(7216)
- 2021(6870)
- 2020(5787)
- 2019(13343)
- 2018(12798)
- 2017(24560)
- 2016(13045)
- 2015(14481)
- 2014(14047)
- 2013(13636)
- 2012(12210)
- 2011(10694)
- 2010(10272)
- 2009(8841)
- 2008(8117)
- 2007(6393)
- 2006(5215)
- 2005(4097)
- 学科
- 济(50693)
- 经济(50649)
- 管理(36778)
- 业(32559)
- 方法(26330)
- 企(26260)
- 企业(26260)
- 数学(24012)
- 数学方法(23638)
- 农(13778)
- 财(12639)
- 环境(12276)
- 地方(11877)
- 中国(11480)
- 学(10090)
- 业经(10038)
- 农业(9428)
- 贸(8861)
- 贸易(8854)
- 易(8612)
- 务(8400)
- 财务(8369)
- 财务管理(8354)
- 划(8320)
- 制(8082)
- 和(8054)
- 企业财务(7968)
- 技术(7717)
- 理论(7246)
- 生态(6992)
- 机构
- 大学(170654)
- 学院(169814)
- 管理(69221)
- 济(68636)
- 经济(67153)
- 理学(61112)
- 理学院(60401)
- 管理学(59212)
- 管理学院(58888)
- 研究(56936)
- 中国(39551)
- 京(35251)
- 科学(34992)
- 财(28731)
- 业大(26957)
- 农(26809)
- 中心(26725)
- 所(26035)
- 研究所(24198)
- 财经(24023)
- 江(23540)
- 范(22537)
- 院(22503)
- 师范(22314)
- 经(22144)
- 北京(21343)
- 经济学(21073)
- 农业(20774)
- 经济学院(19237)
- 州(18700)
- 基金
- 项目(130590)
- 科学(104370)
- 基金(96726)
- 研究(93669)
- 家(85287)
- 国家(84674)
- 科学基金(73908)
- 社会(60372)
- 社会科(57419)
- 社会科学(57409)
- 基金项目(52298)
- 省(50567)
- 自然(49481)
- 自然科(48238)
- 自然科学(48222)
- 自然科学基金(47294)
- 划(43620)
- 教育(43502)
- 资助(38637)
- 编号(36672)
- 重点(29913)
- 部(28958)
- 发(28257)
- 创(27822)
- 成果(26427)
- 创新(26087)
- 科研(25796)
- 国家社会(25741)
- 教育部(24932)
- 课题(24819)
共检索到2305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伟 田荣荣 那立妍 杨颖 许新桥
[目的]对澳洲坚果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其适生区进行分析和划分。[方法]通过收集澳洲坚果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综合相关19项气候因子,预测划定澳洲坚果在世界以及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结果]该物种生长区域狭窄,对环境要求苛刻。世界范围内,澳洲坚果的较适宜生长区在澳洲东部、南美洲东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以及亚洲地区23°26'30°N,73°122°E范围内。在我国,澳洲坚果适宜分布区主要集中在西藏、台湾、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其高适宜区面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春衡 谭秋锦 王文林 覃振师 郑树芳 黄锡云
【目的】明确果园生草模式对澳洲坚果果园土壤理化性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今后澳洲坚果高效生态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种果园常见生草草种,以清耕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间果园土壤含水量、温度、容重、养分及果实品质差异,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与果实品质的相关性。【结果】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果园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表现为草木樨(0.25)>紫花苜蓿(0.22)>多年生黑麦草(0.21)>清耕(0.17)。土壤容重则表现出相反特征,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果园土壤容重均显著低于清耕。清耕区土壤温度较生草区高,变化幅度大,变异系数高。不同生草模式下果园地表土壤温度日均变化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14:00土壤温度达到最高值,草木樨、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生草模式下土壤温度最高值分别比清耕区低10.39%、11.87%、14.84%。与清耕相比,果园生草能显著提升土壤有机质、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而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低于清耕区。3种生草模式条件下的澳洲坚果株产量均显著高于清耕,表现为草木樨(20.67 kg)>多年生黑麦草(19.60 kg)>紫花苜蓿(14.73 kg)>清耕(4.33 kg)。在果实品质方面,生草区均显著高于清耕。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与澳洲坚果产量及果实品质的相关性较大,产量与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机质、全钾等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CA分析表明除了土壤全磷、温度和容重,其他土壤性状均与澳洲坚果产量和品质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果园生草能有效增加澳洲坚果果园土壤含水量和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温度,同时显著提高了果树产量和果实品质。产量和果实品质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较好,紫花苜蓿生草模式更适合澳洲坚果果园。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薛忠 郭向明 黄正明 王刚 宋德庆 朱德明 黄小红
为澳洲坚果破壳机的研制提供参数依据,进行了澳洲坚果的多因素压缩试验。结果表明:①坚果直径、加载速度和载荷方向都对最大破坏力和压缩量有显著影响;②坚果数量最多的直径分布带,在加载速度为45 mm/min,载荷方向沿种脐线压缩时可使指标值最小,最小破壳力的均值为1662.97 N,压缩量均值为1.395 mm;③破壳机械产生的破坏力应不小于5895.611 N,挤压式破壳机械对坚果最大压缩位移应不大于4.026 mm;④从破壳取仁角度考虑坚果分级,只需要大中小三级即可满足生产需要。
关键词:
澳洲坚果 压缩试验 析因设计 多因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凌飞 邹明宏 曾辉 杜丽清 陆超忠
An one factor test was used to optimize ISSR-PCR amplification system on macadamia in four levels of five factors(Taq DNA polymerase,template DNA,dNTPs,primer and Mg 2+,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25 μL reac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1×PCR buffer,1 U Taq DNA polymerase,20 n...
关键词:
澳洲坚果 ISSR 体系优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泽怡 李志辉 欧阳硕龙 程勇 周志春 吴际友
【目的】赤皮青冈是我国珍贵用材树种,大尺度预测和模拟赤皮青冈当前潜在分布区,并评估其适生范围,对赤皮青冈在中国未来不同时期的适生区进行模拟,得到未来不同气候情境下的适生区分布及其动态变化预测,为赤皮青冈的中长期造林规划提供指导。【方法】基于赤皮青冈的81条分布信息和7个环境因子,在MaxEnt模型基础上,使用R语言对其进行优化,同时利用ArcGIS软件对影响赤皮青冈分布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探究影响赤皮青冈自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预测赤皮青冈在中国不同时期下的适生区分布范围与面积。【结果】1)赤皮青冈当前适生区模型的平均AUC值为0.89,模型预测结果良好;2)赤皮青冈的适生区主要受最干月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温度年较差以及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影响;3)当前时期赤皮青冈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湖南、江西和台湾等地,其中高适生区占比最高的是湖南省;4)在未来2个时期4种升温情境下,赤皮青冈的分布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增,且整体有向高纬度地区迁移的趋势。【结论】赤皮青冈的分布主要受水热条件所影响,尤其对水分要求较高;其当前及未来时期在我国的适生区面积均较高。可尽量在模型预测的中高适生区内开展赤皮青冈人工林扩繁工作,以提升造林效率,获得更好的生态及经济效益。
关键词:
赤皮青冈 MaxEnt模型 适生区预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彪 佘济云 唐亦武 王静
【目的】预测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在三亚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影响无翼坡垒分布的气候和地形等宏观角度的环境变量,为无翼坡垒的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基于MaxEnt模型将气候因子、土壤因子以及高程、坡度、坡向、径流累积量和太阳辐射共56个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建模。【结果】MaxEnt模型的测试结果 AUC值为0.992,训练数据的AUC值为0.991,模型模拟效果良好。结果得到了无翼坡垒适生区的范围为三亚吉阳区与海棠区交界的甘什岭一带,并将此作为最终研究区。研究区中低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85.2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0%;一般适宜适生区面积为529.46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9%;高适宜适生区面积为711.13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4%;核心适宜适生区面积为632.09 hm~2,约占研究区面积的11%。得到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率及重要性数值,结果表明BIO_14对模型的贡献率为41.4%,重要性为42.3%;高程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7.9%,重要性为34.8%;BIO_19对模型的贡献率为12.8%,重要性为7.7%;t_gravel对模型的贡献率为5.2%,重要性为9.5%。【结论】无翼坡垒的适生区范围为三亚甘什岭一带,影响无翼坡垒潜在适生区的主导环境变量为BIO_14、高程、BIO_19和t_gravel。无翼坡垒的适生条件为:在干燥和寒冷季具有较低的降水量需求;要求上层土壤中的碎石比例较低,碎石比例达到15%时无翼坡垒的生长概率几乎为0;无翼坡垒的适生区海拔范围要求为200~400 m。
关键词:
无翼坡垒 最大熵模型 潜在适生区 甘什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厉静文 郭浩 王雨生 辛智鸣 吕永军
【目的】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预测胡杨潜在分布区,以期确定胡杨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为其合理引种栽培、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查找、数据库检索、实地调查等,获取我国胡杨的分布点。根据胡杨生长区的环境特点和其自身生长特性,确定各分布点的气候、土壤、地形等29个环境因子,并将环境因子进行多重组合,筛选出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确定相关阈值并据此预测胡杨的潜在分布范围,同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检验模型精度。【结果】从本研究涉及指标来看,我国胡杨潜在分布的适宜区为132. 83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4. 8%;潜在分布区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最适宜区为新疆中南部和内蒙古西部的额济纳旗,总面积为23. 12万km2,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 4%;其中新疆的最适宜区面积为22. 42万km2,占全国最适宜区面积的96%;影响胡杨潜在分布的环境因子主要包括最湿月降水量、海拔、年降水量、年均气温、气温年较差和气温季节差,其中最湿月降水量是最重要因子。【结论】胡杨最适宜分布的气候条件是年均气温9. 4~11℃、极端最高气温39. 2~44℃、极端最低气温-17~-25℃、年降水量32. 9~43. 7 mm,土壤pH值为7. 9~8. 5,海拔约1 000 m。研究结果利于合理规划胡杨的引种栽培区,避免盲目引种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可为我国未来胡杨引种栽植及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万朝阳 方康 吴金明 牟希东 董芳 张辉
随着我国外来鱼类养殖规模和观赏鱼产业规模持续发展扩大,外来鱼类的生态风险也日益增加,研判外来鱼类的潜在地理分布对防控生物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典型外来鱼类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结合131个食蚊鱼有效分布点位数据以及11个可能影响其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预测分析了食蚊鱼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MaxEnt模型对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预测的精度较高(AUC=0.977),影响食蚊鱼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年平均最低水温(39.0%)、人口密度(32.8%)、最干月降雨量(10.2%)和海拔(9.4%);(2)食蚊鱼在我国潜在地理分布面积为175.75×10~4 km~2,主要集中在珠江流域、东南诸河和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中下游以及西南诸河流域的云南区域,预测在未来环境温度升高的情况下,食蚊鱼有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为防控食蚊鱼以及其他外来鱼类的入侵,建议完善外来鱼类贸易和养殖的行业规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广红 岳海 陈丽兰 李国华 梁国平
以2年生澳洲坚果A4品种盆栽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1 d,澳洲坚果幼苗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升高;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2~3 d),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升高趋势,而脯氨酸(Pro)含量则是处理2 d继续升高,处理3 d后下降;胁迫解除后,各生理指标趋向于处理前水平。
关键词:
澳洲坚果 低温胁迫 生理生化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广红 马静 柳觐 倪书邦 贺熙勇 李玉宏 张海文 陶丽 陈丽兰 陶亮 宫丽丹
【目的】为探明乙烯利对澳洲坚果落果的影响,解决澳洲坚果的采收难题,以主栽品种‘O.C’为材料,进行激素促脱高效采收技术研究。【方法】果实采收期对澳洲坚果树体喷施乙烯利混合溶液诱使其落果,对落果情况、最佳喷施时期进行了研究,并对试验树体翌年开花、结果及产量进行了跟踪观测调查分析。开展了2个批次的试验,第1批次试验设置3个乙烯利浓度梯度,分别为0.4、0.65、0.9 g/L,分3个日期进行喷施(7月25日、8月1日、8月7日)。第2批次试验设置4个乙烯利浓度梯度,分别为1.4、1.6、1.8、2.0 g/L
关键词:
澳洲坚果 ‘O.C’ 乙烯利 高效采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孔广红 余文才 贺熙勇 郑诚 吴超 柳觐
【目的】探索荧光显微观察澳洲坚果花粉管原位生长的最佳制片方法,为澳洲坚果品种间杂交(不)亲和性及生殖生物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品种‘HAES842’为母本、‘HAES863’为父本,异花授粉5 d后,采集雌蕊为试验材料,经过固定、软化、染色、镜检等步骤,比较分析不同制片方法下澳洲坚果花粉管的荧光显微观察效果。【结果】1)28℃下,NaOH溶液软化、徒手切片法中,选择1、2 mol·L~(-1) NaOH溶液对雌蕊软化,徒手切片容易获得雌蕊的完整组织;浓度为4、6 mol·L~(-1)时,雌蕊细胞反应剧烈,迅速失水后缓慢复水,切片时花柄易脱离,子房和柱头易破裂。2)100℃高温高压整体软化透明法中,NaOH溶液和Na_2SO_3溶液对澳洲坚果雌蕊均具有很好的软化效果,虽然镜检时花粉管被花柱其他组织遮挡,但此方法为整体观察澳洲坚果花粉管提出了新方向。3)未调节pH值和pH值7.0的染色液对澳洲坚果雌蕊进行染色,均未能明显区分花粉管和花柱其他组织;染色液pH值10.0时,花柱其他组织仅发微弱荧光,花粉管发黄绿色荧光,花粉管清晰明了,根根分明。【结论】28℃下,2 mol·L~(-1) NaOH溶液软化待检材料3 h,徒手切片,然后使用强碱性染液染色,能够很好地激发花粉管的黄绿色荧光信号,是澳洲坚果花粉管荧光显微观察的最佳制片方法,此方法能快速、清晰地观察澳洲坚果花粉管在花柱内的生长行为。
关键词:
澳洲坚果 花粉管 制片方法 软化 染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柳觐 孔广红 倪书邦 贺熙勇 肖晓明 陈丽兰 范秋红 张海文
在前期低剂量辐照试验的基础上,分别用剂量为300、600、900、1200、1500 Gy(2011年)和400、500、700、800 Gy(2012年)较高剂量的60Co-γ射线对4个品种的澳洲坚果种子进行了辐照,剂量率为10 Gy/h。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所有品种的发芽速率显著减慢,部分处理在播种后12周才开始发芽,且发芽率显著降低;辐照后的幼苗表现出茎干分叉、根系变短、第一对真叶消失、茎干矮化粗壮、叶片畸形等性状;不同品种的致死剂量和适宜诱变剂量也有明显差异,‘云澳57’和‘云澳58’的60Co-γ射线致死剂量均为800 Gy,‘云澳51’的致死剂量为900 Gy,‘云澳4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广红 柳觐 倪书邦 范秋红 宫丽丹 陶亮 陶丽 陈丽兰 贺熙勇
以澳洲坚果品种‘Renown’、‘own choice’、‘hAeS900’、‘hVA16’的接穗为供试材料。用6种剂量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后嫁接,以未经辐照的接穗为对照。对嫁接成活率、植株生长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15~90 Gy辐照剂量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加大,对嫁接成活率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不同品种的澳洲坚果对辐射的敏感性差异较大。4个品种(‘own choice’、‘hVA16’、‘Renown’、‘hAeS900’)枝条的辐射半致死剂量分别为19.68、18.23、18.04和10.81 Gy。本研究可为澳洲坚果辐射诱变育种适宜剂量的确定提供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元
澳洲坚果属山龙眼科(Proteaceae)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森林中。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1988年澳洲坚果首次引入思茅试种,1994年再次引入7个品种在思茅地区进行较为广泛的引种试验研究。并对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生长习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叙述。分析了澳洲坚果在思茅地区引种试种获得初步成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澳洲坚果,引种试种,生长适应性,发展前景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垚 周维 叶生晶 李朝阳
【目的】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海市是中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红树林资源作为亚热带南缘地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讨限制红树林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分析红树林适宜生境,可为今后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xEnt模型,根据珠海市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珠海市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MaxEnt模型平均AUC值为0.825,能够较好地预测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结果分析得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面积为521.11 hm2,主要分布在鹤洲东侧、二井湾湿地公园、淇澳岛西侧、鸡啼门大桥南鸡啼门水道西侧、淇澳岛北部等地。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在气象、植被、土地、地形、生境5组变量中,影响珠海市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结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分布在斗门区、金湾区、香洲区。适宜生境的限制因子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适宜生境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水体盐度适宜值为25%~28%,水源地距离100 m以内为宜,高程适宜值为-10~50 m,最适值为0 m,最低温度高于20℃为宜,最高温度低于25.5℃为宜,平均温度适宜值为22.5~23.5℃,降水量适宜值为1 750~1 910 mm。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