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5)
- 2023(11367)
- 2022(9568)
- 2021(9324)
- 2020(7838)
- 2019(18422)
- 2018(18020)
- 2017(34253)
- 2016(18097)
- 2015(20771)
- 2014(20175)
- 2013(19674)
- 2012(17845)
- 2011(15879)
- 2010(15561)
- 2009(13994)
- 2008(13291)
- 2007(10897)
- 2006(9110)
- 2005(7714)
- 学科
- 济(77277)
- 经济(77207)
- 管理(48721)
- 业(46539)
- 方法(40188)
- 企(37644)
- 企业(37644)
- 数学(36867)
- 数学方法(36253)
- 中国(21362)
- 农(19209)
- 财(16864)
- 贸(16264)
- 贸易(16252)
- 易(15933)
- 业经(14601)
- 学(14040)
- 地方(13145)
- 农业(12664)
- 制(11645)
- 环境(11561)
- 和(11209)
- 技术(11137)
- 理论(11075)
- 务(10555)
- 财务(10502)
- 财务管理(10479)
- 银(10045)
- 银行(10030)
- 企业财务(9922)
- 机构
- 学院(250114)
- 大学(250051)
- 济(109146)
- 经济(107444)
- 管理(99641)
- 理学(87551)
- 理学院(86648)
- 管理学(84875)
- 研究(84615)
- 管理学院(84423)
- 中国(64001)
- 京(52260)
- 科学(51422)
- 财(45161)
- 所(40842)
- 农(39893)
- 中心(38904)
- 研究所(37845)
- 财经(37682)
- 业大(37643)
- 经(34820)
- 经济学(34641)
- 江(32863)
- 北京(32829)
- 经济学院(31375)
- 农业(31229)
- 院(31077)
- 范(30543)
- 师范(30210)
- 财经大学(28585)
- 基金
- 项目(181522)
- 科学(144647)
- 基金(135565)
- 研究(129145)
- 家(119869)
- 国家(119022)
- 科学基金(102868)
- 社会(83859)
- 社会科(79742)
- 社会科学(79725)
- 基金项目(71002)
- 自然(68097)
- 省(67902)
- 自然科(66584)
- 自然科学(66566)
- 自然科学基金(65355)
- 教育(60174)
- 划(58684)
- 资助(56783)
- 编号(49943)
- 重点(41203)
- 部(41037)
- 发(38846)
- 创(38419)
- 成果(38116)
- 国家社会(36374)
- 创新(36052)
- 教育部(35510)
- 科研(35257)
- 大学(34428)
- 期刊
- 济(105361)
- 经济(105361)
- 研究(68211)
- 中国(43454)
- 学报(38870)
- 科学(37556)
- 管理(36350)
- 农(34838)
- 财(33710)
- 大学(30451)
- 学学(29053)
- 农业(24485)
- 技术(23977)
- 教育(23082)
- 经济研究(18865)
- 财经(18269)
- 融(18172)
- 金融(18172)
- 业经(15901)
- 经(15817)
- 业(15010)
- 问题(14160)
- 统计(13931)
- 贸(13058)
- 技术经济(12743)
- 策(12411)
- 资源(12363)
- 世界(12289)
- 科技(11525)
- 国际(11415)
共检索到3467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浪波 段伟 黄有军
【目的】预测当前和未来中国适宜种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的地区,对薄壳山核桃的引种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北美薄壳山核桃栽培区的分布数据和世界环境气候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预测薄壳山核桃当前以及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在中国的适生区范围。【结果】(1)训练集和检验集的AUC值分别为0.987和0.985,表明预测结果精度高。(2)刀切法检验结果和贡献率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最干季平均气温、昼夜温差月均值和气温的季节性是薄壳山核桃生长的关键气候变量。(3)预测薄壳山核桃当前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省份,包括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河南;在未来碳排放增强的气候情景下,薄壳山核桃在中国中东部省份的潜在高适生区的面积大幅增加,适生范围有向北移动的趋势,少量延伸到了辽宁东部和吉林南部。【结论】利用MaxEnt模型预测的薄壳山核桃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中东部省份;随着未来气温的升高,薄壳山核桃的潜在高适生区在中国相应的中东部地区内扩张。图3表3参36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生静雅 刘广勤 陈亚辉 曹福亮
为了解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及进程,为薄壳山核桃栽培管理提供参考,2012-2013连续2年,对4个薄壳山核桃品种‘波尼’、‘威斯顿’、‘肖肖尼’、‘马汉’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进行测量,构建果实纵横径生长的Logistic模型,并对果实进行解剖,观察记录不同品种发育进程。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生长呈典型的"S"型曲线,Logistic拟合系数均超过0.9614,与实测数据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因此,Logistic模型可准确地预测薄壳山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拟合方程确定了各品种果实生长初期、速生期、生长后期的时间节点;结合解剖结果,明确了各品种果实发育进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锐 刘壮壮 孔德仪 冯刚 韩杰 谭鹏鹏 彭方仁
为了探讨不同光响应模型对于薄壳山核桃光合作用的适用性,以‘Mahan’、‘Stuart’、和‘Kanza’3个薄壳山核桃品种为研究对象,建立了5种光响应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指数模型和指数修正模型),分别对各薄壳山核桃品种的光响应过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1)5种光响应模型对薄壳山核桃的光响应拟合效果突出,决定系数均在0.9以上,其中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效果最优,R~2达到了0.99,并且AIC值最低,直角双曲线模型σ及AIC最高,表现最差。2)通过与实测值相比较,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于光响应特征参数的求解效果最好,求解出的AQY、R_d、LSP和Pn_(max)最准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求解LCP最佳。3)‘Mahan’在3个品种中光照生态幅最宽,利用光能能力最强;‘Stuart’在各模型中的R~2均达到0.99,运用光响应模型拟合效果最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宏群 刘晓莉 汪建华 符勇耀 金冬桂
荔枝是典型亚热带常绿果树,其果实被称为"水果之王",在国内外水果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分析荔枝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为荔枝扩大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32个分布点和22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模拟荔枝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并检测其主要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荔枝潜在生境分布的精度高。对预测结果贡献较大的环境因子是最干季度降雨量、全年平均温度、最冷月份最低温、温度季节性变化和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其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为60~110 mm、21℃~24℃、7.5℃~14℃、31℃~37℃和28℃~30℃。适宜分布区域主要在四川的东南、重庆的西南、广西的中南部、广东和福建的沿海地区、海南的北部、台湾的西北部及贵州的西北和西南部分等。中度区域是以上这些高分布值区域的向外扩展。同时,云南中南部分地区、西藏靠近印度边界林芝地区及湖北、湖南、江西及安徽的零星地区也进入该分布值。不同省份适宜区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广西>广东>重庆>四川>福建>海南>台湾>云南>贵州;中度适生区依次为云南>广西>四川>广东>贵州>福建>重庆>海南>台湾。以上信息反映出荔枝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范围,同时,除传统广西、四川、广东、福建、海南、台湾和云南外,贵州和重庆等适生区和中度适生区也是扩大种植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权 傅松玲 姚小华 滕建华 邵慰忠 任华东 王开良 常君
采用蒸馏水浸提法收集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化感物质,运用室内生物测定法检测其不同浓度(0.005、0.01、0.1 g·m L-1)浸提液对小麦、油菜和绿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及青皮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的苗高基本上表现为"低(0.005 g·m L-1)促高(0.1 g·m L-1)抑"的双重浓度效应,个别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虽然表现不同于"低促高抑"的整体趋势,但随着浓度的增加也表现为促进作用降低或抑制作用增强的现象;对3种受体植物根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苗高的抑制作用,而对幼苗鲜质量、干质量的影响则因受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薄壳山核桃叶水浸液处理对3种受...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水浸液 受体植物 化感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秀 吴福川 郭微 刘念
依据某物种的地理分布数据以及环境因子数据,MaxEnt生态学模型可预测该物种在目标区域可能的分布范围,这一功能正符合植物潜在种植区预测的需要。以温度、降雨及海拔为环境因子指标,收集文献中檀香野生和栽培适生区的地理分布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软件进行建模并对檀香在中国的潜在种植区进行预测。ROC曲线分析检验表明所建立的檀香MaxEnt预测模型有效性高;各环境因子的刀切法分析表明,对预测结果贡献值较大的环境因子是与低温相关的年平均温度、最冷月的最低温度、最冷季度的平均温度,其各自的响应曲线显示,适宜的取值区间分别是25~30℃,8~17℃和13~23℃。进一步将檀香在中国各地的引种栽培表现与预测...
关键词:
MaxEnt生态学模型 檀香 种植区预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薄淑文 喻红稠 韩长志
[目的]根据核桃炭疽病的已知分布情况,对它在中国范围内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分别进行预测分析,明确核桃炭疽病在我国潜在的分布区范围,有助于生产上采取科学高效的监测和预防措施,降低潜在的生态和经济损失。[方法]利用MaxEnt物种分布模型,通过筛选生物气候变量和优化模型参数构建表现最佳的模型,进而应用于核桃炭疽病在中国和云南省范围内的适生区的预测。利用ArcGIS软件对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和面积统计,并利用模型的结果对影响核桃炭疽病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果]MaxEnt模型预测结果显示:影响核桃炭疽病适生性的主导环境因子主要有年降雨量、最干月份降雨量、温度季节性、最冷季度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等温性、平均日较差和最暖季度平均降雨量等。核桃炭疽病在中国生态适宜区总面积约为317.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3.03%,主要分布在我国华中、华东、华南的全部地区以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和“三北”(西北、华北、东北)少部分地区;核桃炭疽病在云南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滇西地区,约为22.64万平方公里,占省总面积的57.44%。[结论]核桃炭疽病在中国有着较为广泛的适生区域,尤以云南省核桃炭疽病发生点数量最多和高度适生区分布区域最广泛,预测适生区与已经获取核桃炭疽病分布点结果相一致,未来应结合当地核桃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征和实地分布情况进一步加强核桃炭疽病的预测和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璇 李垚 方炎明
【目的】采用优化Maxent模型对白栎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了解气候因子对白栎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耐寒性区域地图(PHZM)探讨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为白栎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xent模型,利用AICc指标对特征参数(feature)和正规化参数(β)进行筛选,建立最优模型。基于484条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变量模拟白栎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限制环境因子,探讨影响白栎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结果】1)最优模型的参数设置为:feature为LQP和β乘数为1.5。2)jackknife检验表明:年均温、最干月降雨量、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为关键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排前3名的环境变量依次为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年均温;置换重要值排前3名的为年均温、温度年较差和等温性。影响现代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影响未来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极端最高温和最干月降雨量。3)白栎的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局部地区、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时白栎的高度适生区在湖南和江西零星地区,较现代分布区面积减少28.28%;全新世中期高度适生区范围与现代相似,较现代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6.44%,面积达到最大;在进行未来适生区的预测时,原本不具有适生区的辽宁出现少部分低度适生区,2070年温度可能升高,适宜分布区向北扩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6.44%。【结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白栎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影响白栎的现代最适宜分布区和未来的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极端最高温。末次盛冰期白栎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华中地区,随气候的转暖逐渐向北移动。全新世中期时,高度适生区面积扩张达到最大。未来气温升高,白栎适生区可能发生向北扩张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白栎更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根据Maxent预测的白栎分布区结合中国耐寒性区域地图进行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新疆、北京、天津可能适合白栎的引种栽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海军 张普娟 生静雅 刘广勤 曹福亮
【目的】研究明确底部渗灌对薄壳山核桃水分利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薄壳山核桃一年生容器苗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底部渗灌和上方喷灌处理下苗木水分利用效率、光合参数及养分含量。【结果】与上方喷灌相比,底部渗灌能节约灌溉水62%,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93%;苗木株高、地径分别提高了11.7%和41.5%;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等光合作用指标显著提高;底部渗灌显著地促进了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养分积累,与上方喷灌苗木相比,根系中N增加53.8%、K增加100%,茎干中N增加35.3%、P增加48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王开良 任华东 常君
对33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果实、核果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了各无性系果实、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果实性状、核果性状以及产量等12个指标在33个无性系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差异;33个无性系果实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单株鲜果产量(变异系数为85.78%),其次是果质量(12.05%)、果皮厚(11.29%)、果高(6.34%)、果型指数(5.74%)、果径(5.31%),这与33个无性系核果性状变异系数的大小顺序(单株核果产量、核质量、出核率、核高、核型指数、核径)保持一致;不同无性系果...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果实性状 核果性状 产量比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永荣 李晓储 吴文龙 翟敏 郭忠仁
对南京地区20世纪50—60年代引种的66个薄壳山核桃实生单株果实性状测定表明:单株间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型指数、果壳厚度、果横径、果宽度、果纵径性状均有显著差异,具有明显选择改良潜力;果型指数与单果质量、出仁率、含油率、果壳厚性状间无相互制约关系,可按果型指数分类、选择。经果型指数性状分类进行综合坐标法评选,从11个大果型指数类群中选出4个优良单株,其果型指数、单果质量分别比对照群体均值增加11.90%17.26%、2.81%21.84%,果壳厚度除Ⅱ东27外,多数小1.96%13.73%,单果出仁量增加8.01%24.33%,单果含油量增加6.14%31.14%;比江苏省地方优良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何旭东 郑纪伟 田雪瑶 教忠意 窦全琴
[目的 ]基于荧光SSR标记结合高通量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高效、稳定、准确的薄壳山核桃基因分型体系,用以分析各品种间亲缘关系并构建指纹图谱,旨在为薄壳山核桃品种鉴定与新品种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评价、品种选育与推广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选取薄壳山核桃及其近缘种54对SSR引物进行初筛,最终确定10对标记合成荧光引物用于后续分析。基于毛细管电泳技术对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基因分型,利用软件统计位点数据并计算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利用SSR标记间的相互组合构建薄壳山核桃不同品种的指纹图谱。通过等位片段的转化对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聚类,并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 ]10对荧光SSR标记共扩增出68条等位片段,平均为6.8个;位点Cc19最多,有12个等位基因,位点BFU-Jr19最少,有3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291 0~0.843 5(平均为0.588 3)。优选的4对核心引物Cc19、PM-GA31、PM-CIN4和PM-GA41组合能完全区分25个薄壳山核桃品种。25个品种遗传相似系数在0.62~0.99之间,并聚类成2个大的类群,部分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聚类在一起,部分品种聚类不能与遗传背景完全对应。[结论 ]与传统的显性标记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型技术相比,荧光SSR标记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构建薄壳山核桃品种指纹图谱切实可行,通量大且速度快,结果稳定可靠,通过标记组合可有效的对不同品种进行区分。在品种亲缘关系分析中,建议增加杂交亲本数量,并在全基因组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效率更高的标记,以便最大程度地揭示薄壳山核桃品种间亲缘关系的真实水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海军1 2 生静雅2 刘广勤2 曹福亮1
摘 要:研究了 2 种控释肥(APEX 19-6-12 和 APEX 14-14-14)在低、中、高(2、6、10 g/L)质量浓度下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对苗木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因肥料配方和施用质量浓度不同而异;10 g/LAPEX 14-14-14 和 6 g/LAPEX 19-6-12 的处理下,苗木品质指数最高,分别为 0.26 和 0.30;除 10 g/L APEX 19-6-12 处理外,所有的控释肥处理均显著促进了苗木生长停滞期的营养生长,茎体积日增量在7 月中旬和 8 月下旬达到两个高峰,分别是 32.6 mm3/d(6 g/L APEX 14-...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薛婷婷 刘嘉 沈永宝 刘广勤
将薄壳山核桃的完整种子与去壳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了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菜豆素(淀粉酶抑制剂)对完整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初期中,淀粉、可溶性糖、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35℃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4%、82%,显著高于15、25和40℃3个温度下的情况,且所需的萌发时间较15、25℃条件下更短;因此薄壳山核桃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35℃的高温条件,而超过该温度区间容易对种子造成伤害。同时,生理研究的结果显示,1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种子萌发 温度 淀粉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芬 姚小华 高焕章 常君 王开良 刘曲
对薄壳山核桃32个无性系的雌、雄花开花物候期和花量进行了观测和比较。结果表明:2011——2014年薄壳山核桃无性系开花物候期有所差异,但开花物候类型一致。2013年,供试的32个薄壳山核桃无性系整个花期持续时间为4月24日——5月21日。雄花花期持续时间为11 18 d,雌花花期持续时间为9 17 d;雌花最佳授粉期与雄花散粉盛期持续天数均为3 8 d。依据雌花与雄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可以确定其中的16个无性系为雌先型,10个无性系为雄先型,6个无性系为同时型;并根据观测结果确定了其中86个可行的授粉组合。最佳的授粉配置方案为:将1号、5号、27号、29号、35号无性系作为马汉、28号、65号无...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开花物候 授粉组合 花量比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