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66)
- 2023(8720)
- 2022(7552)
- 2021(7192)
- 2020(6203)
- 2019(14331)
- 2018(14240)
- 2017(27489)
- 2016(14823)
- 2015(16687)
- 2014(16344)
- 2013(15618)
- 2012(13903)
- 2011(12209)
- 2010(11941)
- 2009(10542)
- 2008(9893)
- 2007(8057)
- 2006(6493)
- 2005(5148)
- 学科
- 济(56671)
- 经济(56621)
- 管理(40623)
- 业(39327)
- 企(33348)
- 企业(33348)
- 方法(32874)
- 数学(29989)
- 数学方法(29360)
- 农(13902)
- 财(13640)
- 中国(12807)
- 业经(11549)
- 学(11439)
- 理论(10140)
- 技术(9461)
- 贸(9385)
- 贸易(9379)
- 农业(9286)
- 地方(9285)
- 务(9279)
- 财务(9226)
- 财务管理(9206)
- 易(9138)
- 企业财务(8710)
- 和(8493)
- 环境(8038)
- 制(7977)
- 划(7560)
- 银(6615)
- 机构
- 学院(197930)
- 大学(196184)
- 管理(79684)
- 济(75873)
- 经济(74446)
- 理学(70830)
- 理学院(70103)
- 管理学(68321)
- 管理学院(67974)
- 研究(61351)
- 中国(43770)
- 科学(41276)
- 京(40061)
- 农(35460)
- 业大(34107)
- 财(32320)
- 所(30480)
- 中心(28859)
- 研究所(28523)
- 农业(28051)
- 江(27594)
- 财经(27218)
- 经(25058)
- 北京(23974)
- 范(23888)
- 师范(23562)
- 经济学(23427)
- 院(23344)
- 技术(22973)
- 州(21613)
- 基金
- 项目(149944)
- 科学(118253)
- 基金(109906)
- 研究(103718)
- 家(98099)
- 国家(97379)
- 科学基金(84159)
- 社会(64776)
- 社会科(61533)
- 社会科学(61518)
- 省(59857)
- 基金项目(58171)
- 自然(58131)
- 自然科(56899)
- 自然科学(56882)
- 自然科学基金(55828)
- 划(50465)
- 教育(49636)
- 资助(45898)
- 编号(40857)
- 重点(34123)
- 部(32646)
- 创(32177)
- 发(31272)
- 成果(30515)
- 创新(30076)
- 科研(30006)
- 计划(29380)
- 课题(28014)
- 大学(27881)
共检索到2613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佳琪 魏广阔 史常青 赵廷宁 钱云楷
【目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作为中国北方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常用造林树种,具备抗旱耐寒特性和保持水土的功能,研究其适宜空间分布对中国北方植被恢复具有指导作用。【方法】以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的樟子松、油松、山桃和山杏为研究对象,获取树种地理分布点位数据和与树种生态学相关的24个环境因子(地形、土壤和气象),基于协同克里金插值法,将限制因子叠加法与最大熵模型(MaxEnt)相结合,研究4类树种适宜区分布。【结果】(1)4类树种MaxEnt模型预测精度达到准确水平(AUC> 0.90)。(2)影响樟子松分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土壤类型、最冷月均温和最冷月平均风速;油松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年均气温标准差、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山桃的主导因子依次为最暖月均温、高程、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均降水量标准差、坡度、土壤类型;山杏的主导因子依次为高程、土壤类型、最暖月平均降水量、湿润系数、最暖月均温。(3)樟子松中高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油松、山桃和山杏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结论】MaxEnt模型模拟结果,可准确反映4类树种的适宜区分布情况,结果可为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区绿化造林提供适地适树的科学指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淑明 陈海滨 孙长忠 孙丙寅
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油松、侧柏、刺槐根际进行包埋处理 ,形成持续干旱环境 ,测定干旱胁迫条件下树木生理特性的变化和对树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干旱条件下 ,侧柏的净光合速率始终大于油松 ,而蒸腾速率则相反 ;在干旱胁迫的第 2年 ,油松净光合速率比第 1年降低了 5 1.1% ,侧柏降低了 4 1.2 % ,刺槐降低了 5 4 .4 %。侧柏水分利用效率较油松高约 34%。中度水分胁迫 1年后 ,油松、侧柏、刺槐的叶量分别为对照的76 .1% ,81.7%和 79.3% ,2年后分别为 5 5 .2 % ,6 1.3%和 2 4 .2 % ,第 3年刺槐叶面积已缩小为对照的 75 ...
关键词:
林木 水分胁迫 生理反应 抗旱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易烜 杨振宇 朱晋梅 谢旭 黄靓 刘文剑 王琢玙 吴磊
【目的】榧树Torreya grandis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经济树种,预测榧树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探究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有助于其保护策略的制定和开发利用适宜地的选择。【方法】以湖南省193个野外调查榧树分布点为基础数据源,选取了22个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运用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 10.7软件,分析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预测其在湖南省的适宜分布区。【结果】1)ROC曲线下训练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914,测试数据集10次交叉验证拟合的平均AUC值为0.867,标准差为0.074,模型预测精度可靠。2)限制榧树当前潜在适生区分布的4个关键因素依次是海拔、坡度、最干季平均温度以及最热季降水量,其百分比贡献率依次为29.40、16.90、8.60、7.30;置换重要性依次为53.30、14.60、5.70、6.50。3)榧树在湖南省的适生区总面积为9.114×10~4 km~2,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面积分别为0.872×10~4、2.659×10~4、5.583×10~4 km~2;榧树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湘中、西、东南地区,高、中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邵阳北部、南部、西南部,益阳西南部,永州中南部,娄底西北部以及怀化中南部。【结论】地形、气候等因子综合影响着湖南省榧树的地理分布格局,邵阳、益阳、永州、娄底、怀化等地区中,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缓、气候凉爽的溪谷地区可能适合榧树的引种栽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景伟 李传荣 马履一 王卫东 王月海 王贵霞 董治良
经过对胶南市4种乔木树种刺槐、麻栎、火炬树和山合欢以及4种灌木树种杜梨、胡颓子、胡枝子和紫穗槐的水分生理指标蒸腾速率和叶片水势以及它们的影响因子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①4种乔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蒸腾速率为: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②4种乔木的日平均叶水势为:山合欢<刺槐<火炬树<麻栎;4种灌木的日平均水势为: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刺槐>火炬树>麻栎;紫穗槐>胡枝子>胡颓子>杜梨.
关键词:
抗旱性 蒸腾速率 叶片水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飞龙 徐刚标 卢孟柱 孟艺宏 袁承志 郭恺琦
【目的】胡杨是干旱区的主要建群种,对维持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探讨限制胡杨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可为胡杨资源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球胡杨226个现有居群分布地理信息以及4类综合环境变量(气候、地形、土壤、水文),采用MaxEnt模型,模拟胡杨潜在适宜分布区;综合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刀切法、环境变量贡献率及置换重要值,分析MaxEnt模型可信度,比较采用单一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探讨制约胡杨地理分布的环境变量。【结果】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显示,基于气候变量与4类综合环境变量的MaxEnt模型训练集分别为0. 983±0. 002、0. 982±0. 001,验证集分别为0. 980±0. 006、0. 967±0. 009,表明2种不同变量参数的数据集对AUC值影响较小,模拟效果好,可信度高。2)基于环境变量贡献率、置换重要值以及刀切法检验的结果,采用4类综合环境变量进行MaxEnt模型模拟,可挖掘影响胡杨分布的更多有效环境变量,胡杨地理分布主要受最干月份降水量、最热季节降水量、10~40 cm土壤含水量、根部土壤湿度、土壤水分蒸发量等4类综合环境变量影响; 3)基于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是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结果的4. 33倍,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能够体现胡杨沿河岸分布的细节特征。4)基于MaxEnt模型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面积远大于胡杨的实际分布面积,暗示着胡杨人工林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结论】胡杨地理分布受多种环境变量影响,仅以气候变量模拟的胡杨适宜分布区与实际分布范围存在较大偏差。4类综合环境变量模拟的结果,更能反映胡杨现实居群的分布特征。本研究结果可为退化的胡杨林保护、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胡杨 MaxEnt 环境变量 适宜分布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吉跃 张建国
本文详细研究了我国北方部分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叶水势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苗木叶水势Ψ_w与土壤含水量SWC呈明显的“反J型”关系,应用双曲线方程y=a+b/x和指数方程y=ae~(b/x)拟合效果最优.②不同树种Ψ_w随SWC下降的变化差异很大,从而表明不同树种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反应和适应不尽相同.依据Levitt和Kramer以及李吉跃等人对植物适应干旱方式的分类方法,应用系统聚类法将21个树种分为两大类4个亚类,即高水势延迟脱水树种(包括油松、樟子松、长白松、白皮松,华山松),亚高水势延迟脱水树种(包括二白杨、火炬树、华北落叶松),亚低水势忍耐脱水树种(包括文冠果、杜仲、沙枣、栾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吴良 徐正刚 张婉 丁一 唐永成 赵运林
构树是桑科构树属植物,基于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2015年构树被确定为国家精准扶贫树种,构树扶贫成为国家战略,为了解构树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采用Maxent生态位模型,结合ArcGIS技术对构树在国内的潜在适生分布区域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预测结果的精度采用ROC曲线法检测,结果显示数据精度为0.935,预测结果极准确,获得了较好的预测结果。(2)模型预测认为构树适生区域面积为307.104万km~2,适生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为31.99%;高适生区和极高适生区面积为178.752万km~2,占比为18.62%,长江流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为高适生区域。(3)降水和温度是影响构树潜在分布的气象要素。构树潜在适生区的研究对了解构树生物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合理制定构树扶贫开发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构树 适生分布 MaxEnt模型 扶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文茜 陈英英 陈正洪 李建平 敖银银
为全面评价生态气候因子对湖北省烟叶生长发育的影响,利用2008—2020年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LDAS数据集和其他环境因子,基于最大熵模型(MaxEnt),利用湖北省西部烟区实际种植点位模拟湖北省烟区的潜在适宜性分布,并评估影响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结果显示:MaxEnt模型对烟草适宜性分布的模拟预测精度较高(AUC=0.854)。海拔(650~1 750 m)、土壤类型(黄壤)、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8.9~15.0℃)、旺长期平均气温(16.0~22.9℃)、成熟期平均气温(18.8~25.6℃)是影响湖北烟草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烟草的高适生区主要分布在恩施、十堰和襄阳南部及宜昌东南部,占湖北省总面积的18.2%,80%区域的海拔为700~1 350 m、团棵期平均最低气温11.2~14.5℃、旺长期平均气温19.2~22.8℃、成熟期平均气温22.0~25.4℃。在所有环境因子中,海拔高度起决定性作用,温度则是影响烟草生长发育的重要气象因子。研究表明,研究结果与湖北烟区实际空间分布基本相符,可为烟草科学种植、布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昆 曾觉民 赵虹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中,以马占相思、山毛豆、真珠相思、大叶相思、台湾相思、绢毛相思、坡柳在旱季游离脯氨酸累积较多;赤桉、泰国赤桉、柠檬桉、尾叶桉、大叶桉、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滇刺枣无明显差异。无论从种属间或种源地,还是不同生态类型,都看不出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作者认为,用游离脯氨酸作为植物抗旱性指标有一定局部性,但用它作为某些树种在干旱胁迫时植物体发生变化的一个比较敏感的参数或指标则比较适合
关键词:
干热河谷 造林树种 游离脯氨酸 抗旱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斯垚 周维 叶生晶 李朝阳
【目的】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群落,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珠海市是中国人工种植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城市,其红树林资源作为亚热带南缘地区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探讨限制红树林地理分布的主导环境变量,模拟分析红树林适宜生境,可为今后珠海市红树林保护和修复行动与规划的空间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MaxEnt模型,根据珠海市红树林分布数据和环境变量数据,预测珠海市红树林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分析影响红树林分布的关键环境变量。【结果】MaxEnt模型平均AUC值为0.825,能够较好地预测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结果分析得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面积为521.11 hm2,主要分布在鹤洲东侧、二井湾湿地公园、淇澳岛西侧、鸡啼门大桥南鸡啼门水道西侧、淇澳岛北部等地。分析得出了各环境变量对模型的贡献度和重要性,结果表明在气象、植被、土地、地形、生境5组变量中,影响珠海市红树林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结论】珠海市红树林适生区分布在斗门区、金湾区、香洲区。适宜生境的限制因子为水体盐度、土地利用类型、底质类型、水源地距离和高程。适宜生境关键环境变量的最佳适生区间为:水体盐度适宜值为25%~28%,水源地距离100 m以内为宜,高程适宜值为-10~50 m,最适值为0 m,最低温度高于20℃为宜,最高温度低于25.5℃为宜,平均温度适宜值为22.5~23.5℃,降水量适宜值为1 750~1 910 m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志虎 王庆成
在温室内用盆栽法研究茶条槭 (Acerginnala)、山荆子 (Malusbaccata)、山桃 (Prunusdavidiana)和山梨(Pyrusussuriensis)的抗旱能力。设置 4种土壤水分处理 (土壤相对含水量 75 %、61 %、4 6%、3 5 % )。应用压力室和PV技术测定 4个树种多项水分参数 ,并对 4树种耐旱能力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 ,在干旱胁迫条件下 ,山梨吸收水分能力最强 ;4树种均有一定的渗透调节和保持膨压能力 ,茶条槭、山梨、山桃能通过增加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 ,但其依靠改变束缚水含量来实现渗透调节作用有限 ,山桃、茶条槭在土壤相对含水量降至 6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天华 钱增强 王勇
【目的】研究山白树在不同时代气候条件下的适生分布区范围和变化规律,推测其过去和未来的适生区分布。【方法】利用山白树在中国的分布点数据和气候因子数据,基于最大熵值模型预测山白树在当代、末次间冰期、末次盛冰期、21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适生区分布范围和面积。【结果】最大熵值模型对山白树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最干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最干月份降水量、最湿季度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和最冷季降水量等7个生物气候变量对山白树适生区分布有较大影响。山白树在末次间冰期的适生区总面积为当代的1.65倍,分布范围更靠南方;在末次盛冰期其适生区明显缩小,为当代适生区面积的4...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晓霞 胡宽义 曾安逸 董定超
【目的】探究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对小花十万错分布的影响,为有效制定其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小花十万错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当年降水量在2000~3500 mm,年均气温25~26℃,年均温变化范围6~14℃时最适合小花十万错的生长,且最冷月最低温度处于20~30℃及最冷季平均温度在27℃左右时,小花十万错才能保持最大的生长效率,当最干月降水量在40 mm以上时才能保持存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小花十万错具有喜温、畏寒、不抗旱的特点。在地理分布上,当前小花十万错仅在海南、台湾、广东三省有发现记录,但根据MaxEnt模型对当下气候的模拟分析,小花十万错在云南、广西、贵州、福建、江西、四川甚至西藏的某些地区具有适生区的存在,说明这些地区都存在被小花十万错生物入侵的危险。通过对未来气候的分析,可以得出小花十万错在我国境内的分布范围为扩张趋势,扩张的地区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地。【结论】小花十万错的生长分布最易受年均温变化范围、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海拔等因素影响。当前,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台湾等省份均面临小花十万错的入侵风险,以台湾最严重,广东和海南次之,其余省份暂未发现该种的入侵记录。但从气候分析来看,存在小花十万错中、高适生区的云南、四川、广西等地仍然有被该种入侵的可能。因此,应根据防范区域的特点以及适生等级来制定区域性、重点性的防治计划,并在已被入侵的地区推广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手段遏制小花十万错向邻近区域扩散,而在未被入侵的区域制定侧重于加强检疫、扩大检测的防治办法,预防小花十万错的跨区域传播。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璇 李垚 方炎明
【目的】采用优化Maxent模型对白栎的适生区进行预测,了解气候因子对白栎分布的影响,同时结合植物耐寒性区域地图(PHZM)探讨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为白栎的引种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Maxent模型,利用AICc指标对特征参数(feature)和正规化参数(β)进行筛选,建立最优模型。基于484条分布记录和10个环境变量模拟白栎在末次盛冰期、全新世中期、现代和2070年的潜在分布区。综合jackknife检验、置换重要值和百分比贡献率、限制环境因子,探讨影响白栎适生分布区的环境因子。【结果】1)最优模型的参数设置为:feature为LQP和β乘数为1.5。2)jackknife检验表明:年均温、最干月降雨量、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为关键因子;百分比贡献率排前3名的环境变量依次为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年均温;置换重要值排前3名的为年均温、温度年较差和等温性。影响现代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和最干月降雨量;影响未来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极端最高温和最干月降雨量。3)白栎的现代高度适生区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局部地区、湖南、湖北南部、江西、安徽南部、福建北部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末次盛冰期时白栎的高度适生区在湖南和江西零星地区,较现代分布区面积减少28.28%;全新世中期高度适生区范围与现代相似,较现代高度适生区面积增加6.44%,面积达到最大;在进行未来适生区的预测时,原本不具有适生区的辽宁出现少部分低度适生区,2070年温度可能升高,适宜分布区向北扩张,高度适生区面积减少6.44%。【结论】年均温、平均日温差、温度年较差和最干月降水量是制约白栎分布格局的重要环境因子。影响白栎的现代最适宜分布区和未来的最适分布区的环境限制因子为年降雨量、最干月降雨量和极端最高温。末次盛冰期白栎的高度适生区集中在华中地区,随气候的转暖逐渐向北移动。全新世中期时,高度适生区面积扩张达到最大。未来气温升高,白栎适生区可能发生向北扩张的趋势,高海拔地区分布的白栎更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根据Maxent预测的白栎分布区结合中国耐寒性区域地图进行白栎的栽培区划和引种区划,新疆、北京、天津可能适合白栎的引种栽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昌
以树种生长量信息和气候要素信息作为因变量;用大比例尺地形图、以对应于因变量的测绘信息作为自变量组成样本,建成具有定位功能的数量化混合模型(以下简称“定位化模型”)。求解后,利用地形图的公里网,按纵、横座标,以一定的水平距离进行机械布点,并查取这些点的测绘信息,用作自变量,代入回归方程,按确定的地点获得期望值,构成覆盖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信息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