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8)
- 2023(9881)
- 2022(8537)
- 2021(8029)
- 2020(7116)
- 2019(16548)
- 2018(16533)
- 2017(32023)
- 2016(17376)
- 2015(19695)
- 2014(19667)
- 2013(19512)
- 2012(18007)
- 2011(16033)
- 2010(15675)
- 2009(14449)
- 2008(14277)
- 2007(12624)
- 2006(10304)
- 2005(8947)
- 学科
- 济(73322)
- 经济(73256)
- 管理(49084)
- 业(46456)
- 方法(38673)
- 企(37619)
- 企业(37619)
- 数学(35070)
- 数学方法(34612)
- 农(19250)
- 财(18982)
- 中国(16314)
- 地方(14774)
- 学(14630)
- 业经(14291)
- 贸(13076)
- 贸易(13074)
- 农业(12821)
- 易(12666)
- 务(12484)
- 财务(12442)
- 财务管理(12411)
- 企业财务(11639)
- 制(11569)
- 环境(10680)
- 和(10582)
- 理论(9970)
- 技术(9946)
- 融(9747)
- 金融(9744)
- 机构
- 大学(245036)
- 学院(244835)
- 济(98240)
- 管理(96506)
- 经济(96296)
- 理学(84230)
- 理学院(83267)
- 管理学(81556)
- 管理学院(81097)
- 研究(77061)
- 中国(58374)
- 京(50826)
- 科学(49699)
- 财(43883)
- 农(42415)
- 业大(38936)
- 所(38541)
- 中心(37965)
- 财经(36067)
- 江(35738)
- 研究所(35297)
- 农业(33638)
- 经(32815)
- 北京(31173)
- 范(31117)
- 师范(30777)
- 经济学(30242)
- 州(28421)
- 院(28109)
- 经济学院(27621)
- 基金
- 项目(171884)
- 科学(135138)
- 基金(125816)
- 研究(121016)
- 家(110245)
- 国家(109383)
- 科学基金(94390)
- 社会(76465)
- 社会科(72599)
- 社会科学(72577)
- 基金项目(67603)
- 省(67127)
- 自然(63585)
- 自然科(62122)
- 自然科学(62103)
- 自然科学基金(60974)
- 划(57199)
- 教育(56266)
- 资助(51796)
- 编号(48460)
- 重点(38777)
- 部(38155)
- 成果(37715)
- 发(36157)
- 创(35574)
- 科研(34257)
- 创新(33404)
- 课题(32772)
- 计划(32512)
- 教育部(32450)
共检索到3403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淑媛 张勃 柳景峰 杨明金
本文依据张掖市6县(区)6个气象观测站点近50年(1956年~2004年)来逐月的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分析了张掖市降水量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①张掖市的降水量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β值为4.7mm/a),其中秋季降水量增加明显(β值为3.9mm/a),春夏季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的59.1%;②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大;③春季和夏季都形成以民乐县为中心的降水量高值区;春季只有高台和临泽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夏季甘州区降水量下降趋势最明显(β值为-5.1mm/...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德勇 姚帮松 孙松林 许航
采用水文统计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研究澧水流域观测站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年内分配、年际变化等水文特征。结果表明:澧水流域年降水量与高程显著相关,高程每降低100 m,年降水量减少137.76 mm,具有典型的区域差异性,总的趋势是自流域上游向下游递减,自西北高山丘陵向东南部滨湖平原递减;澧水流域降水量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不均匀系数为0.25;年际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中、下游年际变化幅度大于上游,年际间降水量丰、枯变化持续时间较长,变幅较大,连丰最长时间为3年,连枯最长时间可达4年。
关键词:
降水量 时空分布 澧水流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娟 陈涛涛 迟道才
为探索辽西北地区降雨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采用辽西北地区5个市21个气象站1952~2006年间的气象资料,应用Daniel及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辽西北地区降雨量的年际变化及季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应用Mann-Kendall对降雨量进行突变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种方法是从不同时间段对辽西北地区降雨量进行检验,但二者结果基本吻合,整体上辽西北地区降雨量呈下降趋势,且变化比较稳定;辽西北地区虽个别城市在一些年份降雨出现了上升趋势,但整体上还是下降趋势较显著,这与趋势分析结果相似,也与实际情况相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顾万龙 王纪军 朱业玉 孙除荣
年降水的时间分配对水资源利用有很大影响,降水的分配不均匀更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河南省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5年淮河流域84个气象站资料,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变化幅度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这一区域的旱涝灾害规律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北部地区的降水不均匀性和集中度更明显,北部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少,因而进一步加重了北部的干旱。②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南北表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变化幅度不同;③淮河流域年内降水集中期...
关键词:
年内分配 不均匀性 降水 旱涝 淮河流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鲁凤 钱鹏 胡秀芳 张慧芳
综合应用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上海市近12aPM10、SO2和NO2逐日空气污染指数序列进行分析,揭示了空气污染变化的多尺度特征、变化趋势和突变特性,以深入了解上海市空气质量状况。结果表明:PM10、SO2和NO2污染序列呈现多尺度的变化特征,具有1 000d和300d左右的中、小时间尺度周期。在小尺度上,各序列具有300d左右的主周期和30d左右的次周期。空气污染具有"冬重夏轻"的特征,冬季和春季是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段;2007年夏季以来,空气质量总体趋于好转。近12a来各序列均呈显著的减少趋势;PM10序列突变开始于2006年7月3日前后,SO2于2010年3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于延胜 陈兴伟
目前水文序列趋势研究主要集中于判断一个水文序列是否存在着显著趋势特征和该序列趋势是上升还是下降,但由于水文序列可分解为趋势、周期、随机等成分,论文提出了趋势成分在水文时间序列中的比重问题,并基于Mann-Kendall法,得到了趋势成分比重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趋势的显著程度与对偶数p和p0的差值有直接关系,差值越大,显著程度越明显;趋势成分比重取决于该差值及序列长度;显著趋势条件下趋势成分比重分析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序列长度对趋势成分比重的影响,证明了用Mann-Kendall方法分析时间序列趋势特征时至少需要10个及以上的样本,且随着序列长度的增加,比重相应减小,因此当序列长度超过一定的范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昌广 林德生 周志翔 王鹏程 肖文发 滕明君
三峡库区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分析库区降水的时空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三峡库区及周边46个气象站点资料,分别采用反距离加权法、样条函数法、普通克里金法、协同克里金法等4种空间插值方法,对三峡库区1961~2005年45年间的年平均降水量、月平均降水量进行了空间插值模拟与交叉检验,并对三峡库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检验结果表明,考虑高程的协同克里金法整体插值效果要优于其他3种插值法。但通过站点误差分析,协同克里金法并非对每一个站点的插值精度都高。研究发现,在剔除其中2个高海拔站点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协同克里金的空间插值效果。由插值得到的三峡库区降水分布图可知,大部分区域的年平均降水量...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降水量 空间插值 时空分布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玥 黄志霖 肖文发 曾立雄 马良
三峡大坝对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广受国际关注,水质问题关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保部发布的2004~2017年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库断面(重庆朱沱)和出库断面(湖北宜昌南津关)水质因子(DO、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监测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分析水库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库和出库断面DO均保持Ⅰ级水质标准,均呈不显著下降趋势;入库断面高锰酸钾指数呈上升趋势,氨氮呈下降趋势,近年均保持Ⅱ级水质标准;出库断面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呈显著下降趋势,近年保持Ⅰ级水质标准。相对于入库断面,出库断面水质在逐步改善,近年出库断面水质优于入库断面。突变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入库断面各项水质因子均存在不显著的突变,突变时间主要发生在2005年和2008年;出库断面水质因子无突变,表明出库断面水质维持状况比入库断面平稳。库区水体中DO、高锰酸钾指数和氨氮含量与水情特征和库区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水库水位抬高,水流速度下降和泥沙沉积,有利于污染物沉入底泥。三峡水库水质维持及改善需要控制和削减农业面源污染、工业污水排放、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和船舶污染排放。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翀 李晶 任志远
利用1962年-2000年中国西北地区46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量数据,以线性趋势分析、小波分析以及Mann-Kendall法为基础,对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近40年来年均降水量变化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主要存在25年左右的年代振荡周期以及4年和9年左右的年际振荡周期;②降水空间分布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趋势,基本上呈连续分布。而新疆的塔里木盆地中部和东部以及吐鲁番盆地东部降水分布最少,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降水增加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小区,降水减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降水量较高区,降水变化不明显区域则处于前两者之间的过渡区;③降水量少的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芳 刘倩
【目的】分析青海湟水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气温的关系。【方法】以湟水流域7个气象站点1971-2007年近37年的实测降水及气温作为研究资料,分析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气温对降水量的影响。【结果】1971-2007年湟水流域近37年平均降水量略有增加,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而降水量增加主要发生在春季(3-5月)。降水相对变率在1971-2000年明显增加,可靠性降低;2001-2007年降水相对变率减小,可靠性增加。在降水量丰沛和偏少的地区,降水量增加幅度不明显;而降水量中等地区,降水量增加趋势明显。1971-2007年湟水流域气温呈增加趋势;气温与降水量间大致呈负...
关键词:
湟水流域 降水量 气温 可靠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袁瑞强 龙西亭 王鹏 宋献方
山西广布高山与岩溶,是华北平原地表水产流区和地下水补给区。研究该区域降水时空变化有利于全面认识华北平原干旱问题。应用时间序列聚类、突变点检验、趋势分析和小波-支持向量机模型揭示降水时空变化并预测。按降水变化特点划分北部高纬区、太行山高山区、北部高山高原区、中部盆地区、中西部高山高原区和南部盆地区等子区。太行山高山区和南部盆地区降水偏多,北部高纬区降水偏少。同纬度的盆地降水少于高原和高山。1965—1991年,山西南部、东部、中部和北部降水量相继显著下降,1957—2012年平均下降速率为-1.5 mm/a。山西自20世纪90年代整体进入偏干阶段,直接导致地表产流和地下水补给减少,加剧华北平原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东永 畅建霞 黄强 王义民
【目的】将V/S分析法引入到洪涝灾害面积序列的长记忆性研究,为洪涝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洞庭湖1949-1998年50年的洪涝灾害面积序列为研究对象,采用V/S分析法计算其Hurst指数,并结合其Mann-Kendall趋势分析洪涝灾害面积序列未来的变化趋势。【结果】20世纪70年代以来洞庭湖区的洪灾面积下降趋势明显,90年代以后涝灾面积上升趋势显著,洞庭湖洪涝灾害时间序列V/S分析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洪涝灾害面积序列的变化趋势在未来将持续。【结论】V/S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趋势预测方法。将V/S分析法与Mann-Kendall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分析洪涝灾害时间序列未来的...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王晓鹏 曹广超 丁生喜
应用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对青南高原的四个典型地区1961-2005年降水量序列进行ARMA建模分析:验证了四地区年降水量序列的时间序列特性,研究并选择了这些序列的最佳ARMA模型,本文也通过模型对未来降水量进行了预测.模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在青藏高原降水量时间序列分析建模与预测方面,Box-Jenkins方法及其模型是一种精度较高且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党建友 姜文超 孙睿 尚保华 裴雪霞
【目的】针对山西省麦区降水年际变化大,休闲期降水占比高、生育期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造成雨养旱地小麦年季间产量波动大、降水水分利用率(WUE)低等问题,探寻不同降水年型下旱地麦田休闲期翻耕时间对土壤蓄水量和产量的影响,为山西南部旱地小麦根据降水型“定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2021年度,通过田间区组试验,设8月10日(P_1)、8月20日(P_2)和8月30日(P_3)左右3个翻耕时间,研究翻耕时间、降水量及其分布对旱地小麦产量、休闲期土壤蓄水特性和生育期耗水及相关性的影响。【结果】(1)旱地小麦产量受降水年型、休闲期和生育期降水共同影响,且年型>休闲期>生育期。试验年度平均产量2 400.0—6 298.0 kg·hm~(-2),年季间变异系数为29.8%,其中丰水年(2012、2014和2015年度)、平水年(2011和2013年度)和枯水年(2010、2016、2019、2020和2021年度)平均产量分别为5 524.6、3 048.2和4 088.7kg·hm~(-2);休闲期降水量和生育期降水分布主要通过成穗数和穗粒数影响产量,年度和3—4月降水多则产量明显增加;翻耕时间对旱地小麦产量影响与休闲期降水分布密切相关,7—8月降水多,P_1产量高,9月降水多,则P_2或P_3产量高。(2)降水量及其分布和翻耕时间共同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土壤蓄水特性。休闲期降水主要影响播种前和收获期下层(100—200 cm)土壤蓄水量;休闲期丰水型播前上层(0—100 cm)和下层土壤蓄水量相近或略低,平水型和枯水型则下层低于上层,分别比上层低6.17%和24.66%;7月降水多有利于下层土壤多蓄水,8—9月降水多有利于上层土壤多蓄水;生育期降水主要影响收获期上层土壤蓄水量,尤其是5月降水;播种前和收获期上层土壤平均蓄水量P_2最高,收获期下层和0—200 cm土壤平均蓄水量P_2或P_3最高。(3)耕作时间和降水量对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影响相对较小,年度降水多则旱地小麦生育期耗水多,3月降水对生育期耗水量影响大。【结论】休闲期降水量及其分布影响旱地小麦播前0—200 cm土壤蓄水量,并与3—4月份降水量共同作用影响成穗数、穗粒数和旱地小麦产量,且水分利用率与旱地小麦产量间呈显著正相关。山西南部7—8月降水多旱地麦田于8月10日前后翻耕,降水少时则翻耕时间推迟10—20 d,可增加播种前土壤蓄水量使旱地小麦实现增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燕 潘兴良
本文通过非参数检验的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西部大开发实施前后西部地区农民纯收入以及四项来源(工资性纯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以工资性纯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来源为主的农民纯收入显著增加,虽然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的绝对差距在增加的有11个省份,但也有7个省份农民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差距缩小,还有8个省份的相对差距呈现减小的趋势,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同时也为今后第二、第三阶段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农民收入增长 非参数检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