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44.211.57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71)
2023(13975)
2022(11941)
2021(10967)
2020(9228)
2019(21305)
2018(20968)
2017(40007)
2016(20930)
2015(23282)
2014(22961)
2013(22257)
2012(20211)
2011(18179)
2010(18306)
2009(16699)
2008(15641)
2007(13567)
2006(11870)
2005(10103)
作者
(57459)
(48513)
(48132)
(45707)
(30527)
(23100)
(21733)
(19006)
(18288)
(17037)
(16359)
(16264)
(15145)
(15080)
(14869)
(14444)
(14312)
(13761)
(13759)
(13696)
(11920)
(11632)
(11590)
(11016)
(10911)
(10745)
(10304)
(10228)
(9783)
(9343)
学科
(108254)
经济(108170)
管理(65247)
(62026)
(52470)
企业(52470)
方法(45053)
数学(40365)
数学方法(39704)
地方(25411)
中国(24227)
(22773)
业经(21116)
(20808)
技术(20724)
(17211)
农业(16056)
地方经济(15524)
理论(14907)
(14696)
环境(14504)
(13871)
(13580)
贸易(13568)
技术管理(13428)
(13014)
(12875)
(12861)
财务(12815)
(12806)
机构
学院(294755)
大学(292841)
(132036)
经济(129722)
管理(120665)
理学(105320)
理学院(104225)
管理学(102282)
管理学院(101727)
研究(95637)
中国(71072)
(62098)
科学(56488)
(55133)
(45572)
财经(44923)
中心(44456)
(41774)
研究所(41593)
业大(41295)
经济学(41221)
(40919)
(40761)
北京(38932)
经济学院(36863)
(36397)
师范(36074)
(34955)
财经大学(33541)
(33074)
基金
项目(205829)
科学(165427)
研究(151095)
基金(150977)
(130540)
国家(129509)
科学基金(114071)
社会(99082)
社会科(94212)
社会科学(94187)
(81200)
基金项目(80093)
自然(73178)
自然科(71630)
自然科学(71616)
自然科学基金(70339)
教育(70260)
(68079)
资助(61264)
编号(59409)
(47660)
重点(46348)
成果(45920)
(45410)
(45361)
创新(43862)
国家社会(41513)
课题(41218)
教育部(39784)
人文(39116)
期刊
(141883)
经济(141883)
研究(84923)
中国(56068)
管理(47348)
(42490)
科学(39744)
学报(38774)
(35399)
技术(31598)
大学(31262)
教育(29882)
学学(29539)
农业(24490)
经济研究(24069)
(22615)
金融(22615)
财经(22520)
业经(21526)
(19528)
技术经济(18382)
问题(17822)
统计(17669)
(17210)
科技(16433)
决策(14497)
(14042)
商业(13494)
资源(13167)
现代(13016)
共检索到42557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增雷  袁青川  徐伟  
本文根据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的分布以及产出,发现北京、天津、河北存在着明显的科技创新资源分布和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通过建立区域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标,采用Malmquist-TFP模型评价了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效率,发现从总体上而言三地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上升趋势;河北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明显高于北京和天津;河北的技术规模效率最大;建议促使京津冀三地的科技投入要素的流动,逐渐转移至河北,可以有效地通过技术的规模效率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苑泽明  张永贝  宁金辉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创新理论和绩效评价理论,结合高校科研创新性的特点,构建高校科研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静态DEA-BCC模型和动态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对京津冀高校2012~2016年的科研创新绩效进行整体以及对比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体分析来看,京津冀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不高,但科研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高校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使用效率等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从对比分析来看,北京高校科研创新绩效水平最高,天津次之,河北较低,京津冀三地高校科研创新绩效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浩然  
绿色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对于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20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选取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并构建Tobit模型对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呈现小幅度波动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科技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对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城镇化和能源消耗显著抑制京津冀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邢玉冠  杨道玲  
为深挖京津冀产业创新在资源、效率、协同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基于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构建产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进行测算。研究发现:自2014年以来,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动力、状态、响应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特别是2018年后呈加速提升之势;但三地产业创新协同发展仍处于初期水平,存在高技术企业发展分化日益扩大、创新能力发展极化效应显著、创新分工合作机制不完备、创新链和产业链难以有效衔接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优化产业创新格局、完善人才保障制度、巩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研发成果转化应用等促进京津冀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素芬  王鑫斌  
本文基于Malmquist-DEA方法对2012~2019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分析了京津冀全域和京津冀各省(区、市)创新效率演变趋势,探究了创新效率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全域创新效率逐渐提高,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衰退,技术进步指数逐渐提升,技术进步指数变化的影响程度大于技术效率,京津冀各省(区、市)中创新效率增长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河北、北京和天津,表明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成效逐步显现,河北与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技术创新能力差距正在缩小。基于研究结论,从增强统筹协调能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建立创新共享平台以及推动协同创新体系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提高京津冀创新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军  王海川  
本文通过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研究2015年以来京津冀13城市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演变趋势,然后引入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的静态金融效率达到前沿面水平,河北各城市金融效率较低且主要是规模效率不足导致;从动态全要素生产率看,北京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提高了10%,技术进步起主要作用,天津和河北分别提高了14.4%和13.4%,技术效率的作用更大。影响区域金融效率的因素中,政府干预对效率的提升起到显著作用,而经济开放度对金融效率的影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研究利用近40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借助WOFOS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生产潜力,通过与实际产量的比较,探讨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潜力与措施。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除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冬小麦光温潜力介于6 934~9 143 kg/hm2之间,从冀中南部向京津地区和冀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区域平均生产潜力为8 037 kg/hm2;②冬小麦雨养潜力介于4 515~6 639 kg/hm2之间,由东部和南部随降水量降低依次向西北递减,到冀西北区降至最低,区域平均产量为5 771 kg/hm2;③影响冬小麦产量的自然因子中,水分是关键限制要素,北部地区也受低温霜冻的影响;④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苑秀娥  王佳伟  刘浩  
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若要实现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重点之一就是要推动京津冀地区科技协同创新。本文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实现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政府高度重视,进而基于三螺旋模型理论,提出了将知识协同创新、技术协同创新和制度协同创新三者相结合的科技协同创新的思路,结合京津冀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实现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具体实施路径及对策,以期对促进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协同创新和协同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欣  王强  成福伟  
流通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基于2008-2021年京津冀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经济发展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基础设施的门槛作用影响,数字基础设施存在单门槛效应,当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小于0.216时,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效果不显著;数字经济应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流通业科技创新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驱动效果随着数字经济应用水平的提升而增强,当数字经济应用水平超过0.338后,能最大效度发挥流通业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卜洪运  崔雪飞  李红莲  
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生态经济效率以衡量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产出能力,结合全局参比法利用US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3—2013年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和演变分析,并从构成区域投入产出系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生态经济无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呈两极分化且跨期变化不大;对生态经济无效率影响最严重的为环境产出无效率,其次为资源投入无效率和经济产出无效率。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过量排放对环境无效率合计贡献约80%,水、能源和土地等过度消耗对资源无效率合计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卜洪运  崔雪飞  李红莲  
从投入产出角度定义生态经济效率以衡量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的经济产出能力,结合全局参比法利用US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3—2013年生态经济效率进行测度和演变分析,并从构成区域投入产出系统的资源、环境和经济三方面分析了生态经济无效率的内部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京津冀13个城市的生态经济效率呈两极分化且跨期变化不大;对生态经济无效率影响最严重的为环境产出无效率,其次为资源投入无效率和经济产出无效率。其中,二氧化硫和烟尘过量排放对环境无效率合计贡献约80%,水、能源和土地等过度消耗对资源无效率合计贡献超过70%;个别城市生态经济无效率主影响因素存在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希  
在"多中心、网络化"城市群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城市群经济联系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引擎。以京津冀城市群13个构成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引力模型,从城市规模划分和城市空间经济联系两个角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京津主导的"双核"式城镇体系一直是支撑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核心格局,同时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日趋紧密,空间联系强度的地域分异特征明显,呈现"中心—外围"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孙久文  罗标强  
在运用中心职能强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进行中心城市等级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借助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对京津冀地区13个城市之间的空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中心职能强度K_(ei),可将京津冀地区的中心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2)根据京津冀地区城市之间经济联系值的大小,可将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为十分紧密,很紧密,较紧密和不紧密四个层级。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洋   胡宝民   霍胜泽  
本文结合当今新经济条件下区域合作的特殊性和时代特征,从基于企业网络的经济和区域发展理论上寻求合作的途径,并在最后部分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