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72)
2023(12810)
2022(11335)
2021(10616)
2020(8840)
2019(20664)
2018(20342)
2017(39940)
2016(21365)
2015(23994)
2014(23679)
2013(23161)
2012(20872)
2011(18508)
2010(17782)
2009(15954)
2008(15040)
2007(12456)
2006(10469)
2005(8483)
作者
(58675)
(48922)
(48274)
(45966)
(30881)
(23402)
(22056)
(19411)
(18557)
(16930)
(16698)
(16132)
(15138)
(15117)
(14974)
(14656)
(14637)
(14569)
(13846)
(13775)
(11979)
(11661)
(11579)
(11137)
(10867)
(10731)
(10611)
(10497)
(9703)
(9688)
学科
(83282)
经济(83193)
管理(62051)
(58589)
(48995)
企业(48995)
方法(44127)
数学(39188)
数学方法(38654)
(22514)
(21331)
中国(19450)
业经(18291)
(17167)
地方(15817)
农业(14891)
(14284)
财务(14215)
(14212)
贸易(14208)
财务管理(14186)
(13795)
技术(13775)
理论(13726)
企业财务(13463)
环境(13462)
(13168)
(12541)
(11736)
(10515)
机构
大学(292189)
学院(291330)
管理(122965)
(115101)
经济(112795)
理学(108920)
理学院(107829)
管理学(105849)
管理学院(105342)
研究(90157)
中国(65274)
(60221)
科学(57312)
(49697)
(46525)
业大(46067)
(42875)
中心(42238)
财经(41779)
研究所(39799)
(38784)
(38356)
(37225)
师范(36874)
北京(36835)
农业(36570)
经济学(34262)
(33462)
经济管理(32365)
(31918)
基金
项目(215434)
科学(170484)
基金(158009)
研究(156356)
(137512)
国家(136427)
科学基金(118809)
社会(98783)
社会科(93740)
社会科学(93714)
基金项目(85098)
(83935)
自然(78856)
自然科(77048)
自然科学(77031)
自然科学基金(75621)
教育(71960)
(70482)
资助(64643)
编号(63786)
成果(48864)
重点(47601)
(47591)
(45199)
(44985)
课题(42265)
创新(42161)
科研(41752)
教育部(41060)
国家社会(40661)
期刊
(112884)
经济(112884)
研究(78369)
中国(45700)
学报(45678)
管理(42278)
科学(42272)
(40952)
(36707)
大学(35269)
学学(33397)
农业(29471)
教育(29310)
技术(26399)
业经(19984)
财经(19134)
(18747)
金融(18747)
经济研究(18076)
(16205)
问题(15102)
理论(15009)
图书(14920)
(14685)
科技(14520)
技术经济(14139)
实践(14053)
(14053)
(13348)
资源(13175)
共检索到3908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玉强  贺伊琦  
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运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测度了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高玉强  贺伊琦  
本文从理论上梳理了粮食直补的传导机制,运用省级面板数据模型从整体上检验了粮食直补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并利用DEA方法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2004~2008年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直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主产区粮食直补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无效率;粮食直补的Malmquist生产率年均增长3.6%,这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及规模效率的提高而不是纯技术效率的改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平  谭琼  
本文首先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4个粮食主产区2009年的农田水利设施配置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9年24个主产区的序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2009年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配置效率高于其他地区;2003-2009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配置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12.2%,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特征;各地区的TFP指数的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黄河流域的TFP指数增长最快;技术进步是促进TFP指数增长的主要动力,而规模效率指数的下滑却减缓了其增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启楠  张凡凡  陈学军  
本文以2006-2016年粮食主产区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通过三阶段DEA模型对其粮食生产效率进行精确评价,同时运用Tobit回归模型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剔除环境影响后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其效率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且主要由规模效率偏低所致;从区域分布来看,粮食生产效率表现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两边逐级递减趋势,但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西部地区省份之间的差距最大,东部次之,中部最小;有效灌溉面积和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但作用程度不明显,维持一定的粮食零售价格指数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而农业机械总动力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反而会阻碍粮食生产效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浩  濮励杰  张健  
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11个省1990~2004年地均种植业产值、地均劳动力及各种农业生产物质的投入情况,以耕地产出效率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计算出各省历年来的耕地产出效率值。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耕地经营仍以人力与物质成本的投入为主。与机械化生产相比,化肥等化学和人力密集型的生产方式更能与小规模农户经营的体制相适应;我国耕地产出效率的整体水平不高,耕地的实际产出与现有投入水平下的潜在产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省际间耕地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没有必然联系,且其差距有着缩小的趋势;近15年来,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虽然逐渐提高,但提高的速率却在下降。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农业高产需要依靠大量物质投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娜  高瑛  王咏红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6大粮食主产省份1995—2012年粮食能耗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各项能耗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技术效率较高,山东和四川技术效率较低;在规模报酬方面,河南多个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份则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各项能耗最优调整量均较高;6省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最低;2020年各能源要素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对如何优化能源要素的配置比例、提高粮食生产能源转化效率、化解由于能源滥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锋  梁琦  
从2004年起,我国开始实施以粮食最低保护价格与粮食直补为主的价格支持政策。当前,粮价支持政策和补贴政策正处于改革的前沿。201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完善玉米收储制度,继续实施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完善补贴发放办法。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补贴政策以及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的研究,结合对苏北5市2006-2013年粮食补贴政策实施效率的实证分析,为未来我国粮价支持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许钰莎  赵颖文  
【目的】旨在探究主产区粮食生产格局及增产影响因素,为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大局及制定差异化粮食政策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拟借助集中度、基尼系数、对数平均迪式指数分解法(LMDI)和耕地压力指数等方法,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品种结构、增产贡献、资源承载、生产成本等诸多维度定量分析2000—2020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增产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从粮食生产重心变迁看,我国粮食增量的95%以上来自主产区,其中北方主产区增产贡献更为突出,尤其是山东、河南和黑龙江长期占据粮食产量及播种面积前三位。②从不同粮食作物生产重心看,小麦、玉米、豆类生产重心长期稳定在北方主产区,稻谷、薯类生产主要集中在南方主产区,但稻谷生产重心逐渐表现出向北迁移的倾向。③从粮食增产贡献因素看,主产区粮食增产主要依赖单产能力的提升,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达61.16%,北方主产区粮食增产源于耕地面积、复种指数、粮作比例和单产的共同作用,南方主产区耕地面积减少对粮食增产产生负向效应,增产对单产和复种指数依赖度更高。④从粮食生产的资源承载力看,水土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长期未得到改善,北方主产区水资源约束日趋加强,南方主产区耕地资源压力持续偏高。⑤从粮食生产成本变化及结构看,主产区粮食平均生产成本不断抬升,其中北方主产区土地成本较高,南方主产区人工成本较高,北方主产区粮食生产成本长期高于全国及南方主产区,且抬升速度略快于南方主产区。【结论】 从构建产销区共同承担的粮食安全责任机制和差异化补偿机制;严守粮食播种面积、调整区域品种结构;夯实粮食增产科技支撑、促进水土资源与粮食生产协调发展;多措并举提升粮食生产效益,提高各类主体种粮积极性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海平  余兆鹏  朱勤勤  
本文基于区域粮食调出运用FSP模型测算了1985-2015年间粮食区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并对其时空属性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表明,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主体内部发生了重大变迁,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地位以及粮食外调贡献经历了分化重组,形成了新的粮食安全格局。2015年粮食主产省(区)对我国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达95%,但动态来看粮食安全贡献度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分异趋势,并存在个别省(区)周期性波动异常、农业资源与粮食安全地位错配和偏离等较为突出的粮食安全隐患和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优化农业资源、建立产区间的联动机制、强化粮食风险时空监测及防控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凡凡  张启楠  李福夺  傅汇艺  杨兴洪  
[目的]在耕地面积有限、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合理评价粮食生产效率、认清粮食生产现状、探索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2006—2015年主产区13个省域数据,采用三阶段DEA和DEA-Windows相结合的方法,既关注外部环境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又注重主产区各省在粮食生产效率上的动态演变规律,从而更加精准地对粮食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外生环境变量对粮食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受灾面积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阻碍粮食生产效率,而人均耕地面积对粮食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剔除环境影响后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发生了较大变化,江苏省和河南省成为粮食生产效率最高的省份,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外,其余省份的粮食生产效率均有所提升;从剥离环境影响后的区域效率分布情况来看,主产区粮食生产效率呈现出从中部地区向东西两边逐级递减的趋势,但就其自身发展而言,西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效率增长速度最快,区域差距正在逐步缩小,主产区内部的粮食生产效率演变处于收敛过程中,但需要注意的是,区域内部各省份之间的粮食生产效率仍存在较大差异;[结论]三阶段DEA-Windows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主产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水平,应结合地方实际,有侧重的制定效率提升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冀玄玄   姜军松  
文章基于碳源与碳汇双重视角,利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1993—2020年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Kernel密度估计、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收敛问题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效率“高高”集聚范围正逐渐超过“低低”集聚范围。(2)各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自西向东呈“U”型增长,自南向北持续上升,空间上形成以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四川盆地为重心的分布格局,区域效率差异表现出“快速缩小—相对稳定—不断扩大—缓慢缩小”的演变趋势。(3)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受农作物种植结构、农村人力资本、财政支农水平、农业受灾率等10类因素的影响,其中,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生态效率之间呈“U”型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红  关博  孙文娇  
本文运用两步DEA方法,基于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的基础数据,测算环境规制强度对全要素效率的影响,揭示粮食主产区农业环境效率的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直接影响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效率且各省份的时空影响差异较大,环境规制从静态看会降低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全要素生产率,且环境规制越严格,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下降越多,但从动态看却可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的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