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3)
2023(15200)
2022(12779)
2021(12222)
2020(10403)
2019(24357)
2018(24016)
2017(45899)
2016(24352)
2015(27945)
2014(27672)
2013(27402)
2012(25200)
2011(22584)
2010(22771)
2009(21513)
2008(20411)
2007(17943)
2006(15315)
2005(13669)
作者
(68524)
(57352)
(57243)
(54516)
(36326)
(27553)
(26227)
(22453)
(21802)
(20399)
(19401)
(19394)
(18181)
(18081)
(17855)
(17692)
(17021)
(16889)
(16653)
(16419)
(14136)
(13968)
(13929)
(13058)
(12950)
(12878)
(12666)
(12493)
(11534)
(11408)
学科
(103170)
经济(103069)
管理(67454)
(67402)
(55194)
企业(55194)
方法(50976)
数学(45835)
数学方法(45140)
中国(33416)
(28590)
金融(28587)
(27145)
(26905)
(26902)
银行(26879)
(25904)
(21579)
贸易(21560)
业经(21461)
(21075)
(21044)
地方(19630)
(18599)
农业(18231)
(17676)
财务(17610)
财务管理(17569)
理论(17191)
企业财务(16704)
机构
学院(344836)
大学(344375)
(149095)
经济(146248)
管理(134291)
理学(116217)
研究(115623)
理学院(115001)
管理学(112821)
管理学院(112192)
中国(94722)
(72046)
科学(68282)
(66596)
(57459)
中心(55893)
(55152)
财经(53940)
研究所(52387)
业大(49273)
(49117)
(49001)
经济学(47171)
北京(45545)
农业(43499)
经济学院(42702)
(42643)
师范(42198)
(41422)
财经大学(40242)
基金
项目(231948)
科学(183590)
基金(170807)
研究(168619)
(148619)
国家(147449)
科学基金(127261)
社会(108035)
社会科(102656)
社会科学(102628)
基金项目(89375)
(89049)
自然(82323)
自然科(80526)
自然科学(80504)
自然科学基金(79081)
教育(78683)
(75468)
资助(71805)
编号(67830)
成果(54541)
重点(52558)
(52392)
(49802)
(48915)
课题(46465)
创新(45779)
国家社会(45569)
教育部(45321)
科研(44999)
期刊
(153007)
经济(153007)
研究(98598)
中国(64918)
(51895)
学报(51125)
(49225)
管理(48568)
科学(48087)
(42861)
金融(42861)
大学(39538)
学学(37316)
教育(34070)
农业(33141)
技术(31845)
财经(26697)
经济研究(26292)
业经(23668)
(23001)
问题(20131)
统计(19172)
(18951)
(18504)
技术经济(17598)
(17105)
国际(16727)
世界(16411)
理论(16172)
(15635)
共检索到505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旺  钟正生  
文章采用MS-AR模型对中国金融脱媒指标进行了深入解读:(1)近年来我国金融状态改革步伐的加快,并没有改变银行层面金融脱媒的运行轨道,平缓的金融脱媒仍是常态,偶尔几年的高速金融脱媒只是暂时性现象;(2)对于金融部门而言,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稳的金融脱媒还将延续,并且金融部门资产结构的调整落后于负债结构的变化;(3)非金融企业对"媒"的资金依赖将持续下降,由此带来的金融脱媒压力也将长期存在;(4)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金融工具种类的增加,至今仍未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居民大量持有银行资产的状况。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朱培金  
针对我国价格指数的非线性特征以及内在作用机理和规律的研究,本文在构建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换自回归(MS-AR)模型的基础上,使用1997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CPI与PPI指数为代表的价格指数,对我国价格指数的非线性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价格指数在不同区制下的变化轨迹,剖析了价格指数在高低波动区制中的转移概率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中国价格指数在样本期间非线性特征显著,CPI与PPI指数都有多次在高低波动区制转换;二是不同的价格指数波动状态持续时期不同,CPI较PPI而言,维持原本区制的概率更高,表现为维持原本区制的时期更长。最后,论文就更好控制价格指数对经济造成的冲击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修丕师  
文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率年度数据,运用HP滤波和MS-AR模型,透析能源消费周期多阶段的区制属性,刻画我国能源消费增速的时间路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除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率外,各能源消费增长率均处于窄幅震荡状态,21世纪初呈现明显的下行态势;煤炭、石油增长率波动程度明显强于天然气、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率波动程度。(2)各能源消费增长率存在低速增长区制、中速增长区制、高速增长区制的三区制特征;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传统能源消费增长率在低速和高速增长区制间动态跃迁,仅在相关政策、重大改革方针出台后跃入高速增长区制,在中速增长区制具有持续性;天然气消费增长率在低速增长区制具有惰性;21世纪以来,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消费增长率维持在高增长区制。(3)区制特征与波动风险具有联动效应,高(低)增长区制具有高(低)波动风险。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石广平  刘晓星  姚登宝  
本文运用MS-AR模型揭示了中国市场流动性状态转换的非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股价、房价、利率、汇率和债券价格为代表,通过TVP-SV-SVAR模型构建时变脉冲响应来分析市场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市场流动性的强弱状态划分清晰,且转换时点与金融事件一致;市场非流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主要反映在股价、利率和债券价格上,且当期正向影响股票和债券价格,负向影响利率;资产价格对市场非流动性的影响在持续时间、作用方向和强度上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股价上涨和下跌对市场非流动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房价在房地产繁荣时期对市场非流动性的影响更迅速,利率在经济低迷时期对市场非流动性的影响效果较弱,汇率在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的背景下对市场非流动性的影响持续时间更长,债券价格对市场非流动性的长期影响在债市牛市或熊市阶段为负而在债市调整阶段为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建文  王涛  
通过金融压力指数度量金融风险,分析金融压力与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选取反映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四个金融市场变化的7个关键性指标来综合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测度200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的中国金融压力状况,认为我国目前处在金融风险高发阶段,并可能将长期面临较高的金融压力。其次,根据压力指数的区制转换特征,运用非线性的MS-VAR模型分析金融压力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效应,发现金融压力和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三区制特征明显,存在一定的"棘轮效应",并且在"低压力"和"高压力"两种状态下金融压力与宏观经济的效应关系比在"中压力"状态下更为显著。最后,笔者对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改进金融监管能力、加强金融风险调控、着力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秦建文  王涛  
通过金融压力指数度量金融风险,分析金融压力与宏观经济的动态效应,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选取反映银行、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四个金融市场变化的7个关键性指标来综合构建中国金融压力指数,测度200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的中国金融压力状况,认为我国目前处在金融风险高发阶段,并可能将长期面临较高的金融压力。其次,根据压力指数的区制转换特征,运用非线性的MS-VAR模型分析金融压力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动态效应,发现金融压力和宏观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三区制特征明显,存在一定的"棘轮效应",并且在"低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周德才  邓姝姝  左玥  
为了充分利用混频数据信息,本文构建了金融状况指数的非对称混频编制模型和计算公式,选择季度GDP与6个月度金融状况指标的混频数据,采用马尔科夫机制转换混频向量自回归(MS-MF-VAR)模型,测算了不同机制下的脉冲响应函数值,进而实证编制与应用了我国非对称混频金融状况指数(MSMFFCI),同时与同频金融状况指数(SFFCI)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MSMFFCI对GDP的预测效果要优于SFFCI,MSMFFCI领先GDP1-2个季度,与GDP有较高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预测未来经济增长。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巴曙松  王劲松  华中炜  
2007年是中国金融业结束WTO过渡期、进入全面开放阶段的第一年,多项金融改革迈出了关键性步伐;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共十七大的召开为下一步的金融改革明确了方向,也昭示着金融改革在2008年将进入一个新的推进阶段。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晓悦  薛鹏珍  陈忆金  朱多刚  
[目的/意义]基于社交媒体,探索突发事件信息生命周期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动态分类及其关注主题的演变规律,为更精准的危机信息监测与动态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特定危机事件的事实文本数据为来源,以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动态主题模型为指导,构建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以对社交媒体危机事件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分类与话题关注进行主题挖掘。其中包括时间粒度划分、利益相关者的定量评估、基于时间和主体的危机主题观点识别与刻画,并利用可视化工具对该动态趋势进行表征。[结果/结论]基于三维动态主题演化模型,利益相关者的组成与分类在不同阶段中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同时其关注主题与行为特征也体现出不同的偏好性和动态差异性。危机主体的动态与危机主题的动态有效结合,能够更加全面地表达舆情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周华  周晖  刘灿辉  
本文结合前人研究的成果,提出将各类指标综合成分别反映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产泡沫危机的货币危机指数、银行危机指数、资产泡沫危机指数,并分别以这些指数为变量,在假定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的基础上,利用MS(3)-VAR(1)模型,对我国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数据进行检验,得出MS(3)-VAR(1)模型准确有效的预警了每次危机的结论,并依据结论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清海  贺根庆  
使用动态相关系数(DCC-MVGARCH)模型,研究中国金融市场之间的动态相关关系,并对次贷危机为代表的重大事件对市场间关联程度的冲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市场的互动体系基本形成,但未形成有效的价格联动体系;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有待进一步发展;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建设有助于提高货币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晓星  姚登宝  
本文在考虑金融摩擦和价格黏性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冲击、金融脱媒冲击和资产价格冲击引入到多部门DNK-DSGE模型,探究这三种因素对实际经济变量和金融变量的动态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的结构参数。方差分解结果表明,金融脱媒和资产价格波动是引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重要因素,能够解释产出增长、投资增长、信贷增长和通货膨胀等变量近30%的波动,但流动性冲击的作用较弱,最高仅有2%。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正向的金融脱媒冲击和资产价格冲击能够使产出、投资、信贷、劳动和融资杠杆率等出现较大提高,而正向的流动性冲击能够刺激产出、投资和劳动的小幅增加,却引起了消费、信贷和融资杠杆率的局部下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玲玲  胡日东  
金融脱媒现象是金融市场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界定并度量了金融脱媒指标,采用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STVAR)模型分析金融脱媒对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效果的非对称性影响,用一种全新的方法对我国金融脱媒进行更深入的解读。得出结论:金融脱媒的出现弱化了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却强化了利率传导渠道和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作用,这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方式转变提供了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易圣蛟  胡文君  
随着金融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新型金融工具和资本的需求日益增长,再加上利率、汇率、信贷管制以及物价水平等多方面的影响,我国逐渐出现了"金融脱媒"现象。本文在结合金融脱媒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FAVAR模型研究了金融脱媒现象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虽然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定助益,但其深化冲击了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同时制约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总体而言,金融脱媒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金融脱媒的特征,并就如何应对金融脱媒深化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玲桃  张相斌  
从物流基本特点入手,建立的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回归预测模型,其回归预测只能反映出自变量单一的可能性,忽略了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自变量存在多种可能的取值。文章在建立概率排序型预测模型的基础上,对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在未来的四年中,物流业发展速度放缓,或进入"中速增长期"。运用概率排序方法预测物流业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了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指标未来可能的波动水平,预测结果更加客观严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