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98)
2023(14324)
2022(12545)
2021(11866)
2020(9928)
2019(23252)
2018(23077)
2017(44999)
2016(24050)
2015(27283)
2014(27163)
2013(26437)
2012(23851)
2011(21265)
2010(21075)
2009(18919)
2008(18080)
2007(15382)
2006(13098)
2005(10815)
作者
(66738)
(55779)
(55139)
(52421)
(35298)
(26687)
(25211)
(22123)
(21085)
(19505)
(18861)
(18423)
(17482)
(17301)
(17244)
(16661)
(16627)
(16625)
(15814)
(15811)
(13690)
(13401)
(13396)
(12729)
(12343)
(12175)
(12162)
(12153)
(11106)
(11022)
学科
(94785)
经济(94688)
管理(68609)
(64282)
(54394)
企业(54394)
方法(49978)
数学(43725)
数学方法(42981)
(24926)
贸易(24914)
(24192)
(24191)
中国(22496)
(22396)
业经(20597)
(19151)
地方(18378)
理论(17645)
农业(15900)
技术(15334)
(14987)
(14963)
财务(14905)
财务管理(14871)
环境(14707)
(14224)
企业财务(13947)
(13026)
(11813)
机构
学院(334095)
大学(333357)
管理(136715)
(132500)
经济(129790)
理学(120489)
理学院(119247)
管理学(116748)
管理学院(116170)
研究(104395)
中国(74694)
(69118)
科学(65431)
(56451)
业大(50746)
(50351)
(50127)
中心(47701)
财经(47027)
研究所(46411)
(45615)
(43053)
(42950)
北京(42759)
师范(42653)
农业(39448)
经济学(39329)
(38915)
(37450)
技术(35910)
基金
项目(239459)
科学(188720)
研究(174832)
基金(174017)
(151181)
国家(149974)
科学基金(130030)
社会(108730)
社会科(103132)
社会科学(103104)
(93802)
基金项目(92566)
自然(86255)
自然科(84320)
自然科学(84302)
自然科学基金(82731)
教育(81881)
(78701)
资助(72442)
编号(72171)
成果(56323)
重点(53303)
(52780)
(50428)
(50235)
课题(48732)
创新(46775)
科研(46168)
教育部(45698)
大学(45206)
期刊
(132385)
经济(132385)
研究(90832)
中国(54654)
学报(50992)
管理(48490)
科学(47031)
(44315)
(41680)
大学(39392)
教育(37658)
学学(37225)
技术(31795)
农业(31627)
业经(23045)
经济研究(22310)
(21797)
金融(21797)
财经(21440)
问题(18261)
(18229)
(17080)
图书(16648)
(16456)
技术经济(16307)
科技(16088)
商业(15561)
统计(15511)
理论(15311)
(14956)
共检索到458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韦韬  彭水军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俊伶  王克  邹骥  
贸易与气候变化体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影响一国排放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效果。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GTAP8最新数据库,本文计算了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和2007年贸易内涵碳流向。结果显示,发达国家主要是贸易内涵碳净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主要为贸易内涵碳净出口国。中国是最大的内涵碳输出地,贸易成为中国碳排放的重要驱动力。电力行业与运输服务业是排放贡献最大的行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和运输服务业等行业是内涵碳排放最高的行业。随着发达国家出口贸易比重下降,发展中国家比重上升,贸易发展和排放转移会由于发展中国家排放系数更高导致全球排放净增长。因此,在新的国际气候体制设计中要协调好贸易与应对气候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马晶梅  王新影  贾红宇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对2000-2011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中国对日本拥有大量的隐含碳顺差,中国单位出口的平均污染量是其从日本进口的5.3-7.5倍。因此,由于出口产品远比进口产品更为"肮脏",中国成为日本转移高碳产业的"污染避难所"。在此基础上,采用SDA法对影响中日贸易污染条件变迁的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强度效应和日本中间投入结构效应为负,对改善中日贸易污染条件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中国中间投入结构效应、日本碳排放强度效应、中国出口结构及日本进口结构效应为正,加剧了中国贸易污染条件的恶化。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宇宁  庞军  
文章根据联合国统计司商品与行业口径对照表和WIOD数据库,基于HS六位编码商品和MRIO模型方法,测算了中美贸易战对两国产业关联、碳减排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战使美国、中国各行业的后向关联此消彼长,反映中国未来产业规模的扩大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将有所增强而美国将有所减弱;中国绝大多数部门前向关联的减小表明其对全球经济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美国正好相反。同时,贸易战的冲击使两国碳排放出现下降,且中国碳减排量明显高于美国,但世界其他地区能否减排取决于其对中美最终品需求缺口的补足程度。中国自身应基于WTO规则进一步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在提升产业关联的同时实现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经济发展与气候治理做出更大贡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志明  杜明威  
研究目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非对称贸易效应。研究方法: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与中美存在价值链联系的所有经济体出口贸易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美国出口贸易利益遭受的损失显著大于中国。另外,美国对华贸易制裁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贸易利益和全世界总值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均显著大于中国对美国同等规模贸易制裁。研究创新:在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下,从增加值贸易和总值贸易两个维度深入考察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各经济体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研究价值:为中国有效遏制以及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闫云凤  赵忠秀  王苒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锋  
文章针对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产业部类形成面向MRIO的投入产出表,得到精细化的MRIO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测度,并按照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效率效应、技术效应和相应的结构与规模效应进行MRIO的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效应分解。结果证实,不同的制造业各部类产业贸易对应的MRIO存在多种测度结果,应该从隐含碳生产机制出发治理结构矛盾,从制造业产品出发形成新的贸易隐含碳控制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锋  
文章针对制造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各个产业部类形成面向MRIO的投入产出表,得到精细化的MRIO中国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测度,并按照制造业出口贸易隐含碳效率效应、技术效应和相应的结构与规模效应进行MRIO的制造业贸易隐含碳效应分解。结果证实,不同的制造业各部类产业贸易对应的MRIO存在多种测度结果,应该从隐含碳生产机制出发治理结构矛盾,从制造业产品出发形成新的贸易隐含碳控制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谭飞燕  张力  李孟刚  
文章在对MRIO模型构建及碳核算方法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选取了2016年京津冀地区隐含碳的投入产出表,对该地区碳足迹、隐含碳现状进行分析,以此确认各地区的碳排放责任分配,进一步实现京津冀地区的跨区域合作和一体化治理。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会政  李雪珊  
国际贸易在促进要素流动、拉动一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对国内能源的需求。隐含在国际贸易中的能源伴随着产品的进出口在全球流动。本文运用多国投入产出模型和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数据,测算了2011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能,考察了我国隐含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情况。结果显示,基于隐含能视角,2011年我国净出口隐含能达到60 206万吨标准煤,已成为隐含能源净出口国,我国生产中消耗的11.84%的能源通过出口用于满足其他国家的消费需要,其中,向美国输出的隐含能最多,占我国隐含能出口的18.84%。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晨  丛睿  邵桂兰  
随着国际贸易强度的日益增加,隐含碳排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国际贸易已成为隐含碳排放转移的重要方式。本文利用MRIO模型测算中国2005—2014年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并采用LMDI方法进行效应分解,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及强度效应三方面研究水产品贸易发展对隐含碳排放转移的驱动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转移量总体呈先降后升特征,且始终为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净流出国。规模效应在水产品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表现拉动作用,而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对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出口则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通过大力发展渔业低碳技术和提高渔业生态效率降低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强度、构建整体海洋生态系统、优化水产品贸易结构,是减少中国水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并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话语权的重要举措。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朱海霞  顾海英  
针对中美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上的新变化,应用引力模型的派生模型——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对中美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流量和流向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介绍了边境效应引力模型基本模型的推导过程,并引入了调整模型。然后采用1987至2005年其中5年的截面数据进行计算,结果发现: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显著存在,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边境效应存在流向和区域上的差异;距离的平方并不影响模型的可靠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丽丽  彭水军  
文章首先基于GTAP数据库构建了GTAP-MRIO模型,对2004-2011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的碳排放转移效应进行实证评估。结果发现,研究期间中国为了满足外国最终需求引致大量碳排放净转入,且中国净转入排放主要流向美、欧、日三大发达经济体,凸显"发达国家消费与中国污染"的典型事实。其次,进一步利用GTAP-E模型对未来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中国的宏观经济以及碳排放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模拟,结果表明,"多边贸易自由化"对全球的低碳经济发展更为有利,将导致世界各主要经济体(欧盟除外)的碳排放强度下降。对中国而言,"单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