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8)
- 2023(13560)
- 2022(11924)
- 2021(11200)
- 2020(9341)
- 2019(21743)
- 2018(21334)
- 2017(41201)
- 2016(22181)
- 2015(24846)
- 2014(24525)
- 2013(23870)
- 2012(21705)
- 2011(19223)
- 2010(18770)
- 2009(16733)
- 2008(15769)
- 2007(13225)
- 2006(11123)
- 2005(9132)
- 学科
- 济(85540)
- 经济(85450)
- 管理(63086)
- 业(58323)
- 企(48607)
- 企业(48607)
- 方法(43736)
- 数学(38554)
- 数学方法(38014)
- 农(22388)
- 财(20881)
- 中国(20167)
- 学(19743)
- 业经(19100)
- 地方(17812)
- 贸(15199)
- 贸易(15192)
- 农业(15125)
- 易(14744)
- 环境(14668)
- 和(14250)
- 技术(14109)
- 理论(14001)
- 务(13952)
- 财务(13884)
- 财务管理(13856)
- 企业财务(13136)
- 制(12672)
- 划(12098)
- 银(10802)
- 机构
- 大学(303526)
- 学院(302219)
- 管理(124541)
- 济(115747)
- 经济(113276)
- 理学(109654)
- 理学院(108486)
- 管理学(106360)
- 管理学院(105829)
- 研究(96624)
- 中国(69708)
- 京(63486)
- 科学(63125)
- 财(50383)
- 农(48870)
- 业大(48571)
- 所(46856)
- 中心(45098)
- 研究所(43516)
- 财经(42197)
- 江(40918)
- 北京(39324)
- 范(39216)
- 师范(38836)
- 经(38632)
- 农业(38205)
- 院(36395)
- 经济学(34232)
- 州(33893)
- 经济管理(32032)
- 基金
- 项目(224168)
- 科学(175821)
- 基金(163018)
- 研究(160917)
- 家(143140)
- 国家(142019)
- 科学基金(122407)
- 社会(100221)
- 社会科(95013)
- 社会科学(94988)
- 基金项目(87524)
- 省(86952)
- 自然(82127)
- 自然科(80073)
- 自然科学(80051)
- 自然科学基金(78531)
- 划(73839)
- 教育(73429)
- 资助(67023)
- 编号(65682)
- 成果(50807)
- 重点(49994)
- 部(48562)
- 发(47026)
- 创(46539)
- 课题(43721)
- 科研(43588)
- 创新(43448)
- 大学(41720)
- 教育部(41556)
- 期刊
- 济(114845)
- 经济(114845)
- 研究(80739)
- 学报(50722)
- 中国(48757)
- 科学(45966)
- 农(42734)
- 管理(42725)
- 大学(38460)
- 财(36994)
- 学学(36414)
- 农业(30174)
- 教育(30140)
- 技术(26484)
- 业经(19979)
- 融(19663)
- 金融(19663)
- 财经(19171)
- 经济研究(18186)
- 图书(16937)
- 经(16245)
- 科技(15716)
- 业(15598)
- 理论(15347)
- 问题(15335)
- 资源(14847)
- 实践(14407)
- 践(14407)
- 版(14303)
- 技术经济(14028)
共检索到410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琦殷 宋超
基于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2019年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增强植被指数(EVI)时序数据,结合实地踏查和遥感数据,选取了6个研究地区(P1-P6)。通过物候提取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多方面探索了研究区域植被物候变化规律和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等特征。结果表明:基于NDVI与EVI平均值得出的植被季节物候变化曲线呈现单峰状态,且植被生长季长度略有不同。NDVI与EVI的年最大值及年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植被指数的年最大值增长较快,但波动性较大,年均值增长较慢,但波动性较小。因此,在研究该地区植被长期生长变化趋势时,可选择植被指数年均值,以减小误差。2000—2019年研究区域的NDVI与EVI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各研究区域的NDVI均高于EVI,且NDVI的上升趋势明显,拟合程度更好,并未出现随植被生长而达到饱和状态的现象。这说明在研究小尺度荒漠地区植被生长变化趋势时,NDVI比EVI更敏感且更稳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聂勇 刘林山 张镱锂 丁明军
植被指数是指示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1982-2009年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简称珠峰地区)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数据、土地覆被和野外调查等数据,采用时序变化趋势和空间分析法,对珠穆朗玛峰地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过程及保护区成效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①珠峰地区NDVI分布的总特征是南部和北部高,中部低。②1982-2009年珠峰地区NDVI年际变化趋势和空间异质性十分明显:1982-1997年,珠峰地区NDVI总体上呈显著上升趋势,北部地区增幅较大;1998-2009年,NDVI总体下降(56.96%的NDVI呈下降趋势),其中,珠峰地区中部和北部的NDVI下降最为明显,而南部核心保护区森林和灌丛的NDVI则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③长时间序列植被指数变化的过程和空间差异性推断:1998年以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促使珠峰地区保护效果更加明显。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白莹 胡淑萍
【目的】针对保护区监测需求,充分发挥GF-1 WFV影像的宽幅特点和面向对象、机器学习算法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优势,提高保护区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精度,为保护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主要数据源包括GF-1 WFV多光谱数据、Landsat-8 OLI遥感数据、DEM数据、野外调查数据等。首先,对GF-1WFV数据进行多尺度分割,将研究区划分为诸多区域性的分割对象;然后,以分割对象为基本单元,研究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不同组合情况下,基于CART决策树分类的结果;最后,利用训练样本建立基于TTA的精度检验,并基于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多尺度分割过程中,形状因子、紧致度分别设置为0.2和0.5时地物边界显示较好;当形状因子和紧致度固定时,研究区最佳分割尺度为40。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CART决策树的保护区植被类型分类结果整体精度均在83%以上,Kappa系数在0.80以上,优于最邻近分类法和支持向量机分类算法,其中基于光谱特征、几何特征、纹理特征的CART决策树分类结果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85.18%,Kappa系数为0.832 2,优于光谱特征分类、光谱特征结合几何特征分类的方法。【结论】基于CART决策树算法和面向对象方法的GF-1遥感影像分类方法适用于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研究,可有效辅助保护区监测工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于澎涛 刘鸿雁 陈杉
Human disturbance is one of the key concepts in ecological study. In this paper, human disturbances in the Songshan National Level Nature Reserve were distinguished into three types:the dot form, the line form and the patch form. The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disturbances on the deciduo...
关键词:
人为干扰 松山自然保护区 植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瑞 张克斌 刘云芳 边振 刘晓丹 路端正 尤万学
该文综合样带法、样地法和样线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湿地进行全面的植被调查,并对外业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保护区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评价模型构建的基础上,结合菲尔德法,对哈巴湖自然保护区6大主要湿地植被优先保护等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哈巴湖湿地各项参评指标中,群落盖度、珍稀植物种等均较高,其综合评价结果最大(0.965),为一级保护湿地;骆驼井湿地和四儿滩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863和0.841,为二级保护湿地;柳杨堡湿地和二道湖湿地的评价结果为0.713和0.714,为三级保护湿地;评价结果最低的是高沙窝湿地(0.611),为四级保护湿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张展 吕磊 周亮
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林的土壤密度、孔隙度、蓄水性能以及渗透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0~45cm)差异较大,密度大小依次为: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阔叶林;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为: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阔叶林;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为: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杉木林;总孔隙度的大小为:杉木林>阔叶林>杉木毛竹混交林。土壤有效蓄水量大小顺序为: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阔叶林;最大蓄水量为:阔叶林>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稳渗速度为:阔叶林>杉木林>杉木毛竹混交林。该研究结论对鹰嘴界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汪荣 潘文斌
为探讨地形对中亚热带森林植被分布的影响,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研究区域各地形因子和植被景观信息基础上,分析了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和地形的总体特征,揭示了植被分布在地形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区内各植被类型面积分布不均,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是主要植被类型,占总面积的70.53%。在海拔的影响下,保护区植被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现象。坡度和坡向对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影响程度不同,只对中山草甸、阔叶矮曲林和人工植被等3种植被类型有较显著影响。从各植被类型在海拔、坡度和坡向上的变异系数看,海拔因子对植被类型的分布影响最大。图4表3参16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玮 张镱锂 王兆锋 丁明军 杨续超 蔺学东 阎宇平
利用1981~2001年美国NASA Pathfinder NOAA/NDVI数据,以11∶00万植被图为基础,结合气温降水资料、DEM数据和2000年人口空间化数据,研究了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空间格局和海拔梯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1~2001年珠峰自然保护区植被变化以稳定为主,有5.09%的区域发生严重退化,13.34%的区域发生退化,54.31%的区域保持稳定,26.31%的区域变好以及0.95%的区域植被显著变好。退化和严重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保护区南部,国境沿线;植被变好地区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北部,雅鲁藏布江南岸。稳定区域位于退化区域和变好区域之间。植被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400m ̄4000m带上。②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灌丛构成了区域植被退化的主体。③从空间上看,主要是气温变化对植被变化有影响。在海拔梯度上,气温变化和坡度共同影响植被变化。④在珠峰自然保护区内,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部分地区的植被退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海龙 李迪强 朵海瑞 马剑
以2004年6月份的SPOT5遥感影像为基础,结合野外调查数据,运用ERDAS软件对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遥感解译,分辨出7种植被类型。然后应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合成,获得保护区各植被类型的分布范围及其他相关信息。对黔金丝猴在各种植被类型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结果指出中山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低山常绿阔叶林是黔金丝猴主要选择的植被类型。这一结果可为梵净山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黔金丝猴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梵净山保护区 遥感 植被分布 黔金丝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珍明 贺红早 张玉武 刘盈盈 何云松 黄丽华
为喀斯特森林植被恢复与喀斯特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喀斯特地区林地资源的实际情况,以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在保证采样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雷公山不同植被类型(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林下土壤剖面(0~60 cm)的养分含量和颗粒态有机碳(POM-C)、黑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典型植被和农用地的土壤均呈较强的酸性,土壤pH值随深度的增加有增大趋势,各植被类型下土层0~15 cm的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层,土层0~55 cm的养分含量逐渐减少。总体上灌草丛土壤的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含量较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武国柱 席建超 刘浩龙 王长发 余治家
从人类旅游干扰与生态系统响应互作的双重视角,选择保护区3个核心景区的不同植被类型,在初春植物萌芽敏感期(旅游"五一"黄金周期间),分别进行0~500次的践踏处理,并在2周、3个月后跟踪调查植被与土壤的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旅游践踏强度与植物生长负效应呈显著相关,各种类型植被都表现为高度降低,盖度下降,种群发生变异,土壤硬度增加等负面效应,即使经过2周和3个月恢复,践踏对植被生长负面影响并没有消失,仍在持续;②不同植被类型对人类旅游践踏干扰响应差别较大。小南川景区对旅游践踏响应最大,梁殿峡次之,野荷谷最小;③结合旅游者对景区土壤裸露度的可接受改变限度(Limits of Acceptable...
关键词:
六盘山 敏感期 动态响应 旅游干扰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法展 张忠启 陈龙乾 沈正平
随着环境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森林过度采伐带来的生态危机的加剧,森林生态系统控制水土流失与涵养水源功能的量化及机理研究已成为各国生态学家、林学家、水土保持学家共同关注的课题。以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的6种主要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获取的相关数据,采用层次分析法,选取郁闭度、丰富度指数、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土壤稳渗速率、枯落物储量、枯落物分解强度、海拔、坡度等15个指标构建多层次多指标的水土保持功能评价体系,根据层次总排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线型评分函数求出各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的综合评价值,即6种主要森林植被类型水土保持功能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玉山竹林>常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飞 李景吉 彭培好 高志勇 阚瑷珂
利用2000—2009年MODIS NDVI数据,基于每个像元的生长季NDVI峰值进行了像元水平的线性趋势分析,研究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南坡和北坡的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保护区内植被覆盖显著改善区域和轻微改善区域NDVI-Max的年平均增加率分别为3.06%和1.25%;显著退化区域和轻微退化区域NDVI-Max的年平均减少率分别为2.82%和1.09%。②2000—2009年,保护区南坡的植被覆盖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22.59%的区域显著改善,19.05%的区域轻微改善,24.75%的区域保持稳定;北坡的植被覆盖整体上呈现下降趋势,19.5%的区域严重退化,24.43%的区域轻微退化,38.12%的区域保持稳定。③南坡有植被覆盖的8种土地利用类型中,山区旱地植被覆盖呈现退化趋势,其余土地利用类型都呈现上升趋势;北坡有植被覆盖的10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植被覆盖都呈现退化趋势。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英 张春玲 林晓侠 胡赛强 何春玲 葛新驰
利用二元列联表和方差比率法,对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空间关联性的多尺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景观要素类型间的空间关联性的强弱是随着取样空间尺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不同的要素类型间关联性随空间尺度的变化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对于该区域应在600 m×600 m空间尺度上研究较为合理;景观斑块的全局关联性在一级分类标准下是负相关,但在二级分类和三级分类标准下,呈现正相关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魏建瑛 徐建英 樊斐斐
通过像元二分模型在NDVI数据基础上,估算了卧龙自然保护区2000和2015年的植被覆盖度,分析了这15年间研究区域植被覆盖的变化及空间分异特征,初步揭示了植被覆盖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间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度整体良好,以中高和高植被覆盖为主,空间格局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总体趋势。(2)研究时段内高覆盖度面积明显减少,而其他覆盖等级面积存在不同程度的增加,植被覆盖度均值降低。(3)研究区域各海拔范围内均以植被稳定类型为主,低海拔和高海拔地区植被退化显著,在1 500~3 250 m的高程范围内植被稳定和植被改善相对显著。(4)研究区不同坡度间植被变化类型差异不明显;不同坡向上植被变化显著,其中阳坡的植被退化分布,阴坡的植被改善分布明显,随着坡向由阴坡转阳坡,植被退化增加,改善减少。其结论有助于揭示卧龙自然保护区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保护区生态环境评价和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保护区的管理和植被恢复有一定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