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56)
- 2023(12813)
- 2022(10909)
- 2021(10022)
- 2020(8763)
- 2019(19929)
- 2018(19669)
- 2017(37372)
- 2016(20398)
- 2015(22591)
- 2014(22390)
- 2013(21841)
- 2012(19849)
- 2011(17749)
- 2010(17222)
- 2009(15873)
- 2008(15528)
- 2007(13437)
- 2006(10997)
- 2005(9260)
- 学科
- 济(80929)
- 经济(80844)
- 管理(57990)
- 业(56010)
- 企(45849)
- 企业(45849)
- 方法(43405)
- 数学(39198)
- 数学方法(38725)
- 财(22079)
- 农(21088)
- 中国(18766)
- 学(17491)
- 业经(17116)
- 贸(16433)
- 贸易(16431)
- 易(16001)
- 务(14764)
- 财务(14722)
- 财务管理(14690)
- 农业(14179)
- 地方(14102)
- 企业财务(13932)
- 制(12961)
- 技术(12691)
- 环境(12061)
- 和(11804)
- 银(11197)
- 银行(11142)
- 理论(11083)
- 机构
- 大学(287623)
- 学院(286859)
- 济(114814)
- 管理(113644)
- 经济(112688)
- 理学(100338)
- 理学院(99238)
- 管理学(97291)
- 管理学院(96782)
- 研究(92285)
- 中国(67849)
- 科学(61359)
- 京(58504)
- 农(56287)
- 业大(49951)
- 财(49892)
- 所(46900)
- 农业(45212)
- 中心(44368)
- 研究所(43629)
- 财经(41528)
- 江(40401)
- 经(37915)
- 经济学(35389)
- 北京(35332)
- 范(34875)
- 师范(34337)
- 院(33344)
- 经济学院(32446)
- 州(31856)
- 基金
- 项目(208344)
- 科学(163386)
- 基金(153457)
- 研究(141761)
- 家(137448)
- 国家(136384)
- 科学基金(116459)
- 社会(90537)
- 社会科(86036)
- 社会科学(86008)
- 基金项目(82296)
- 省(81654)
- 自然(79764)
- 自然科(77987)
- 自然科学(77961)
- 自然科学基金(76573)
- 划(69874)
- 教育(65302)
- 资助(62270)
- 编号(55483)
- 重点(47344)
- 部(45442)
- 创(43733)
- 发(43581)
- 成果(42394)
- 科研(42023)
- 计划(41604)
- 创新(40988)
- 教育部(38345)
- 大学(38294)
- 期刊
- 济(110073)
- 经济(110073)
- 研究(70049)
- 学报(53832)
- 农(48449)
- 科学(46317)
- 中国(45422)
- 财(39446)
- 大学(39219)
- 学学(37619)
- 管理(37500)
- 农业(32714)
- 技术(24010)
- 教育(21004)
- 融(20460)
- 金融(20460)
- 财经(19721)
- 业经(18963)
- 经济研究(18538)
- 业(18098)
- 经(16831)
- 版(15392)
- 问题(15344)
- 统计(15147)
- 科技(14154)
- 技术经济(14030)
- 策(13990)
- 业大(13952)
- 商业(13349)
- 资源(13216)
共检索到38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旭 高永 魏宝成 杨光 党晓宏 任昱 梁超
了解火灾与地形因子的关系是深入研究火灾空间分布格局、火灾风险科学管理的重要前提。本研究基于MOD14A1/MYD14A1热异常产品数据集提取内蒙古2000—2015年的火点信息,结合研究区DEM数据,提取相关地形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域尺度背景下的地形因子与火灾分布关系。结果表明:1)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内蒙古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为0.52 km2;2)火灾分布在地形因子的作用下表现出一定的地形梯度性。火点个数随高程的升高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火点个数随坡度和地形起伏度的增大呈现逐渐下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刚 王道龙 张华 张宏斌 辛晓平 杨桂霞
光能利用率(常以ε表示)直接影响草地植被的能量分配和光合速率,是影响NPP形成的重要参数之一。论文以MODIS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为数据源,在GIS和RS的支持下,研究了2003年内蒙古地区生长季草地的光能利用率(ε)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生长季草地光能利用率(ε)在0~0·292 9 gC·MJ-1之间,平均值为0·220 4 gC·MJ-1。该地区草地生长季光能利用率空间分布规律明显,总体上呈由高纬度的东北部地区向低纬度的西南部地区逐渐降低的趋势,与该地区降雨空间分布相同。内蒙古地区生长季所有草地类型的平均光能利用率(ε)季节变化呈明显的单峰变化,其增长速率从5月开始为单调递减。
关键词:
MODIS 草地 光能利用率 内蒙古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孟和 姜真杰 张国盛
为了探讨臭柏Sabina vulgaris生长及其影响因素,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分析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天然分布区内臭柏生长与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内蒙古不同天然分布区内,臭柏可在年平均气温为-5.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43.0℃以上,极端最高气温38.6℃以下,年平均降水量180 mm以上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各地区新梢平均年生长量为7.7~14.6 cm;②根据关联分析,各个生态因子对臭柏生长量的影响程度不同,其影响大小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10℃积温、年降水量、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年蒸发量、海拔高度和年平均气温。因此,在干旱区造林生产实践及臭柏引种推广过程中,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金钰 彭道黎 张超珺 贺丹妮 杨灿灿
[目的 ]对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的森林火灾进行预测,为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支持。[方法 ]以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为研究对象,结合MCD64 A1月度火点产品、地形、气候等数据,构建森林火灾潜在影响因子数据集,分别利用卷积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研究区森林火灾的发生概率进行预测与可视化,在此基础上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并分析森林火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 ]大兴安岭的主要林火驱动因子按重要性值由高到低排序为海拔、平均气温、总降水量、与水域的距离等;CNN、RF、SVM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的AUC值分别为0.838、0.794、0.788,CNN的精度最高;CNN能够有效划分出森林火灾易感性极高、极低的区域,有利于划分森林火灾的警示区。[结论 ]CNN模型比RF、SVM模型更适用于大兴安岭林火发生概率的预测;大兴安岭林火风险的空间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发生在东南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盛文萍 李玉娥 高清竹 万运帆 于贵瑞
本研究分析PRECIS区域气候模式系统构建的中国区域高分辨率(50km×50km)SRES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自治区年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用伊万诺夫湿润度指数作为草地地理分布的划分依据,模拟了气候变化情景下内蒙古温性草原分布的空间变化格局。未来气候变化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年均温度普遍升高,A2情景下的升高幅度大于B2情景;年均降水量在东北部地区和中部偏东南地区下降,在西部地区上升,全区平均降水量有所下降,且B2情景的下降幅度大于A2情景。在未来温度普遍升高、降水量西南部增加显著而东北部减少的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温性草原的总面积有所增加。其中内蒙古草甸草原的南北边界都有北移趋势,但面积将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扬 李宁 吉中会 顾孝天 范碧航
依据内蒙古地区47个地面观测站1981—2010年降水资料,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干旱指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年度和四季干旱发生的频率、干旱强度和站次比(发生干旱站数与总站数之比)的演变特点。结果表明:年度、秋季和冬季干旱强度变化趋势不明显,春、夏季干旱强度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近30 a来年尺度上干旱强度表现为轻度干旱,四季干旱强度以轻度干旱为主;年、季尺度上干旱发生的覆盖范围为局域性干旱和区域性干旱;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是年度干旱、中旱、重旱与特旱发生频率最高地区,而西部阿拉善盟地区干旱、中旱、重旱和特旱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内蒙古全区春、冬季干旱(含中、重和特旱)发生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军 师银芳 王大为
以综合顺序分类系统(IOCS)为基础,利用1985—2009年内蒙古及周边常规气象站的观测资料,采用NPP分类指数模型模拟内蒙古各潜在植被类型NPP,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及NPP与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①内蒙古地区植被N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经向分布特征,多年均值介于0~366.5 gC·m-2·a-1之间,高值区中心分布在大兴安岭东北部;②各潜在植被类型中,碳汇潜力贡献率最大的潜在植被类型为微温微干温带典型草原类(ⅢC),其值为23.6%;最小的为寒温微干山地草原类(ⅡC),接近于0;③内蒙古潜在植被类型NPP表现出明显的干湿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且随寒温→微温→暖温、微干→微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红 常春华
对奶制品生产环节的控制和管理是奶制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本文利用内蒙古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奶牛养殖户质量安全行为的因素。研究表明,规范和优化奶牛养殖户饲养行为、消毒行为、挤奶行为,必须提高奶牛养殖户受教育程度,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养殖,加强技术指导,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教育,引导奶牛养殖户参加奶业合作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包玉海,乌兰图雅,香宝,赵晓丽
简单回顾了内蒙古垦荒历史,并用内蒙古自治区近5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1949年~1996年不同年份的全区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内蒙古耕地重心及人口重心均向东北方向移动的结论,分析了耕地重心移动的驱动因子,提出了土地持续利用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耕地重心移动,驱动因子,土地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学义 曾永明
文章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从空间自相关性出发,探讨中国川西高原高山区人口分布时空特征。基于2000~2010年的全域空间自相关动态分析结果显示,全域Moran's I较大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表明川西人口分布的集群特征明显且越来越显著。基于2010年截面数据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人口分布存在同质性和异质性地域。文章通过GIS技术建立人口密度和地形因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川西人口分布与地形因子的量化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人口分布空间异质性研究对减灾防灾、创新扶贫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乔志敏
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采用航片解译、实地调查和基于GIS的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基于像元的土地利用类型与坡度、坡向和海拔关系的分析是从数量上准确剖析土地利用地形分布特征的有效方法,对于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孙钧 张敏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是促进内蒙古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变和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和产业国际分工的必要措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然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介绍了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和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东道主国环境的一般关系及对内蒙古生态环境的胁迫效应,并提出了合理解决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保护内蒙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和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翟俊 邵全琴 刘纪远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会对近地面的气温测量产生影响。论文基于气象站点气温资料,1:10万LUCC数据集以及NCEP再分析气温资料,利用"观测减去再分析(OMR)"方法拆解出土地覆被对气温变化的单独贡献,借助Sen趋势与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计算方法分析了内蒙古地区1980—2010年间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气温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近30 a来LUCC对气温的影响总体表现出显著升温的作用,增加趋势为0.29℃/10 a。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对气温升高趋势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沙地>建设用地>草地>耕地,而且具有明显空间差异。同一种土地覆被类型在不同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姜洪涛 牛帅
以内蒙古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其空间分析和数学模型剖析了生态用地的时空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生态用地面积在数量上呈现持续减少趋势,净减少了5 611.23 km2;该区生态用地总面积动态度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在稳定的水平,但生态用地内部变化较为剧烈,各类生态用地动态变化的相对值依次为耕地>草地>其他用地>林地>水域;区域生态用地变化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大部地区呈现负增长趋势,东部与中部地区尤为明显,全区仅有巴彦淖尔市的生态用地数量呈正增长趋势。同时该研究对推动生态用地演变的驱动力因素做了宏观性分析,可为今后内蒙古有效利用生态用地提供方向,进而可以合理有序地编制该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燕梅
内蒙古是化石能源消费大省,煤炭消费接近一次能源消费的90%,同时内蒙古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工业结构重型化和高耗能化趋势还将延续。文章从煤炭消费入手,分析了内蒙古产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作用,探讨了煤化工行业对未来碳排放核算的意义。
关键词:
内蒙古 产业结构 碳排放 煤炭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蒙古粮食作物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分布特点
内蒙古巴盟小麦根病种类、数量及分布
气候变暖背景下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发生日期的变化
种植户农业雇佣生产行为选择及其影响效应分析——基于黑龙江和内蒙古大豆种植户的面板数据
西部农牧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7个旗(县)338户农牧户的调查数据
代际视角下少数民族劳动力职业流动研究——基于内蒙古自治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分布式水文学模型的内蒙古河套灌区水循环特征研究
牧区工矿业开发对牧户生计的影响分析——基于内蒙古B嘎查的考察
灌溉水价对农户行为的影响分析——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例
1991-2010年内蒙古耕地转出时空格局及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