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41)
2023(7913)
2022(6714)
2021(6370)
2020(5406)
2019(12298)
2018(12054)
2017(23329)
2016(12171)
2015(13337)
2014(12786)
2013(12087)
2012(10728)
2011(9273)
2010(8600)
2009(7217)
2008(6471)
2007(5056)
2006(3826)
2005(2862)
作者
(30585)
(25825)
(25582)
(24408)
(16301)
(12350)
(11729)
(10275)
(9890)
(8816)
(8748)
(8627)
(8104)
(7935)
(7725)
(7628)
(7608)
(7592)
(7399)
(7358)
(6077)
(6065)
(6009)
(5923)
(5845)
(5772)
(5577)
(5239)
(5146)
(5035)
学科
(47225)
经济(47184)
管理(33809)
(31560)
方法(26284)
(25992)
企业(25992)
数学(24123)
数学方法(23779)
(12395)
(11829)
中国(10907)
业经(10109)
地方(8512)
(8354)
财务(8323)
财务管理(8304)
(8282)
(8111)
贸易(8108)
农业(8096)
(7926)
企业财务(7902)
环境(7620)
技术(7454)
(6759)
(6503)
理论(6220)
(6206)
产业(5848)
机构
大学(153904)
学院(153459)
管理(65346)
(63640)
经济(62618)
理学(58264)
理学院(57636)
管理学(56595)
管理学院(56288)
研究(47056)
中国(35401)
(30595)
科学(29668)
(27269)
中心(23821)
业大(23504)
财经(23006)
(22762)
(21345)
(21115)
(20163)
经济学(20052)
研究所(19862)
(18998)
师范(18784)
经济学院(18369)
(18182)
农业(17923)
北京(17855)
财经大学(17699)
基金
项目(120819)
科学(97604)
基金(91445)
研究(86084)
(80427)
国家(79843)
科学基金(70519)
社会(56521)
社会科(53860)
社会科学(53849)
基金项目(49331)
自然(47245)
自然科(46241)
自然科学(46232)
(45801)
自然科学基金(45378)
(39434)
教育(39253)
资助(36066)
编号(34026)
重点(27335)
(26914)
(25932)
(25457)
成果(24697)
国家社会(24595)
科研(24359)
创新(24300)
教育部(23399)
人文(23055)
期刊
(56533)
经济(56533)
研究(36708)
学报(23064)
中国(22929)
管理(22545)
科学(22194)
(21459)
(18322)
大学(18161)
学学(17244)
技术(14393)
农业(12860)
教育(11359)
财经(10633)
(10302)
金融(10302)
业经(9458)
经济研究(9278)
(9145)
资源(9019)
问题(7761)
统计(7672)
理论(7636)
图书(7495)
(7163)
科技(7122)
技术经济(7107)
实践(7087)
(7087)
共检索到201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颖锋  王玉宽  傅斌  刘勤  王跚  
研究利用2000、2005和2010年逐月的MODIS/Terra和MODIS/aqua卫星的地表温度数据产品,通过等间距法进行分析,得出成都市建成区2000~2010年间昼夜热岛的时空变化以及相互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昼夜热岛存在显著差异,日间热岛主要呈散点分布,夜间热岛集中在城市中心区域。日夜间热岛变化趋势有显著不同,日间热岛继续分散而夜间热岛范围则有所扩大。日间热岛分布与植被覆盖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但道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地面温度的增加,夜间城市热岛范围及变化则与其下垫面组成存在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彭文甫  周介铭  罗怀良  杨存建  赵景峰  
利用2000—2008年TM/ETM+数据,基于遥感、GIS技术与人机交互式判读解译方法获取城市土地利用数据,运用单窗算法和空间建模方法定量反演城市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与地面热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变以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水域转移导致面积快速下降与建设用地不断侵吞耕地为主要特征;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地面低温区范围减少25.927×104 hm2,常温区和高温区面积分别增加12.093×104 hm2和5.834×104 hm2;高温区中建设用地面积比例最大,建设用地与水域、水田的平均温度分别达最高与最低;地表温度空间格局表现为各温度区呈不同形...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永明  张果  黄坤  
逻辑因果关系是自然现象及规律的主要表现。从因果关系出发,通过计量分析的方法,量化"城市扩张会导致城市热岛效应"笼统而定性的结论。研究发现,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的结论表明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扩张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有短期波动,且长期弹性大于短期弹性,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的累积效应明显;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短期内城市扩张是城市热岛效应的格兰杰原因,而在长期这一结论并不成立;结合脉冲响应分析和我国城市建设的特征可判定短期与长期的分界点为4-5年,这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年期规划吻合,也与城市绿化的常选植被成长期吻合。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栋梁  雷汶杰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面温度是高山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和冻土模拟制图的关键驱动条件。本文从冻土-气候关系、地面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监测和冻土模型等方面综述了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空间异质性极强条件下植被、积雪、土壤等局地因素对高山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地面温度差的影响,以及地面温度的冻土模拟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地面温度是冻土热状态模拟制图的上边界条件,是比气温和遥感陆面温度更有效的多年冻土存在状态的指标,同时也是比钻探测温更简单经济的多年冻土热状态调查手段,然而过去研究不多,因此亟待开展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及其与相关下垫面要素的长期协同监测。基于气温、遥感陆面温度进行多年冻土热状态的中大比例尺精准模拟及其时空分布制图,应充分考虑植被和积雪等因素对气温和陆面温度的定量削减作用,否则易造成多年冻土及活动层模拟与实际分布的较大误差。此外,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区极强的太阳辐射导致积雪较难稳定驻留,但其复杂相变作用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尚需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研究以精准量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东,王乃斌,杨小唤,刘红辉  
植被指数与地面温度是描述土地覆盖特征的重要参数 ,对两种数据的综合分析 ,可以衍生出更丰富、更清晰的地表信息 ,有助于更加准确、有效地认知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规律。本文探讨了植被指数与地面温度构成的二维向量空间的物理意义与生态学内涵 ,以基于 NOAA AVHRR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本底 ,分析了不同土地覆盖类型在该特征空间上的时序变化规律 ,并以黄淮海地区主要农作物冬小麦为例 ,研究了植被指数-地面温度指标与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作物产量之间的响应关系。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汀  刘爱宁  高雪松  邓良基  李启权  张世熔  吴铭  
采用成都市1996-2010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信息熵模型对研究区建设用地结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影响其信息熵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始末两期对比,成都市建设用地结构信息熵、均衡度略有下降,优势度略有上升;在空间上,研究期内主城区、近郊区信息熵表现为下降趋势,远郊区表现为上升趋势,其中近郊区下辖区域信息熵变化特征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运用DPSv7.05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可知:成都市建设用地内部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城镇建设用地、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比例的增加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采矿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面积比例的减少,这直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存建  徐育建  冯亮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数据库平台的支持下,对成都市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00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在1995—2000年间,耕地与建设居民用地、耕地与林地、林地与草地以及水体与耕地等之间的转换强度较高。耕地减少10972 hm2,林地减少2220 hm2,草地增加8042 hm2,建设居民用地增加4830hm2,水体增加323hm2。减少耕地的主要去向是建设居民用地、草地和林地;减少林地的主要去向是草地。人口总数,第三产业从业人口,工业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三产业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居民用地同步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与耕地同步减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刘昌明  付永锋  邱新法  刘小莽  
采用2006年MODIS逐日红外与近红外大气可降水量(MOD05)数据,结合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建立了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模拟统计模型,得到了2006年1km×1km中国逐月地面水汽压数据集。通过对全国33个台站和河南省100个加密站的验证,地面水汽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关性均达0.96以上,并且均有90%以上的样本相对误差平均值小于20%。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中国地面水汽压月平均值在3.47~17.13hPa之间,全国年平均值为8.87hPa,地面水汽压呈现出显著的地带性分布;分析了地面水汽压随海拔、坡度和坡向等地形因子的变化规律,较好地反映出地面水汽压的宏观分布趋势和局地分布特征;基于MO...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唐欢  李振旺  丁蕾  沈贝贝  王旭  徐丽君  辛晓平  
草地生产力的准确评估对于合理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产量以及增加陆地碳汇、适应气候变化和保障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基于FLUXNET和ChinaFlux数据,开展了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总初级生产力(GPP)、植物光合模型(vegetation photosynthesis model,VPM)GPP和地球系统呼吸模拟器(Breathing earth system simulator,BESS)GPP遥感产品在中国草原区的验证,并分析了产品输入参数及干旱条件对GPP产品精度的影响来解释产品误差来源。结果表明,3个产品的总体精度表现为BESS GPP>MODIS GPP>VPM GPP,作为产品模型输入的吸收光合有效辐射比例(fraction of 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FPAR)和饱和水汽压差(vapor pressure deficit,VPD)较剧烈的季节变化导致了MODIS GPP产品相对于另两个产品表现出较剧烈的季节波动;MODIS EVI产品误差引起了VPM GPP产品在部分站点监测到生长季中期GPP发展与涡度GPP不一致现象。3个产品都高估了位于半干旱区的典型草原GPP,在干旱年份高估更加严重,主要是由于干旱条件下模型输入参数对干旱的敏感性不如GPP所导致。该研究对遥感产品在中国草原区的深度应用及GPP精准估算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含萍  施正香  袁小艳  
针对西北地区卷帘牛舍冬季地面结冰,造成奶牛行走不便、打滑、跪地甚至伤害牛蹄、乳头,以及无法使机械刮粪系统正常作业,影响舍内卫生等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该地区6组矮墙设计方式下卷帘牛舍地面温度场的分布,并对其中3组进行现场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矮墙高度和外保温方式对矮墙附近的地面温度场有很大影响:1)矮墙高度对地面温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墙体保温措施的应用,矮墙高度由0.5m增加到1.5m时,距矮墙2m范围内的地面温度可提高1.0℃;2)矮墙高度与墙体保温具有交互效应,采用1.2m矮墙加外保温时与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猛  段文标  陈立新  刘洋  高志强  
以小兴安岭原始红松阔叶混交林林隙为研究对象,采用网格法布点,通过对生长季内林隙各样点极端地面温度的连续观测,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分析并揭示了林隙极端地面温度的时空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林隙极端地面温度不同空间样点之间存在异质性,而且异质性的强度、尺度和空间结构组成随时间而改变,各月平均极端地面温度斑块形状复杂,最高地面温度大小顺序均为6月>7月>8月>9月,最低地面温度大小顺序为7月>8月>6月>9月,月平均地温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位置不固定,同一月份地面最高温度的大小顺序是空旷地>林隙>郁闭林分,地面最低温度大小顺序是郁闭林分>林隙>空旷地。研究旨在为红松阔叶混交林的可持续经营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得礼  谢子平  
文章对城乡结合部地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保障无份"的失地农民的个人转型研究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以对北京、青岛、成都和南宁等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家庭的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失地农民的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及城乡结合部地区体制变革状况的角度,研究了我国不同类型城市城乡结合部地区失地农民个人转型的影响因素,并从收入分配、就业安置、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投资、市民化意识等角度,就推进失地农民个人转型和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进程提出对策和建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郭靖  苗育豪  张建立  马晓芳  张仁平  
植被物候是表征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草地枯黄期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重要指标,然而,植被枯黄期研究较少,寻找适合提取当地的植被枯黄期的最佳模型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采用双逻辑斯蒂函数拟合法(D-L)、非对称性高斯函数拟合法(A-G)、Savitzky-Golay滤波法(S-G) 3种方法分别模拟了2001-2019年新疆地区草地枯黄期,对比草地枯黄期不同物候提取方法,确定新疆地区草地枯黄期的最佳遥感提取方法,并对草地枯黄期空间格局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双逻辑斯蒂函数拟合法是提取新疆地区枯黄期的最佳方法。2) 3种方法估算的新疆地区草地枯黄期均呈现自北向南逐渐提前的明显地域差异。3) 3种遥感方法估算的草地枯黄期均呈现提前的趋势,显著提前(P <0.1)的区域分布于阿尔泰山以南、准噶尔盆地中部及西部边缘区。4)不同草地类型下,利用A-G和D-L两种方法提取的草地枯黄期年际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文广  赵英时  周霞  
组分温度的反演是当前定量遥感的一个难点。与众多的陆面温度遥感模型相比,成熟的组分温度遥感模型相对较少。通过对近地面热红外辐射能量的线性展开,建立了MODIS多波段植被、土壤组分温度反演模型。该模型将组分温度与地表温度定量联系起来,模型中所涉及到的参数充分考虑到研究区湿地环境的特点。在计算组分温度时,首先利用单窗算法得到的MODIS陆面温度反演模型计算地表温度,然后由所建立的组分温度模型计算植被、土壤温度。选用2005年10月31日的鄱阳湖地区MODIS数据试验,与实测的植被、土壤温度相比,反演的组分温度的误差在1.5~2.1℃;通过对模型参数的敏感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实践证明,...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美玲  殷红  辛明月  陈龙  付炜  张丽敏  
采用2001年和2008年沈阳MODIS遥感影像,运用分裂窗算法反演沈阳地表温度,并以郊区平均地表温度为准,将沈阳市辖区的温度划分为4级,研究沈阳城市热岛效应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城市热岛强度与NDVI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沈阳存在明显的热岛效应,总体呈现由市中心向外逐渐扩张的空间特征。与2001年相比,2008年城市热岛范围明显扩大,2级弱热岛效应区的面积明显增加,增加129km2,3级和4级热岛效应区的面积增加相对较少,但1级非热岛效应区却急剧减少,减少857km2。城市热岛效应和NDVI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植被对减缓城市热岛强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