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70)
2023(16010)
2022(13401)
2021(12563)
2020(10705)
2019(24846)
2018(24694)
2017(48245)
2016(25696)
2015(28880)
2014(28775)
2013(28420)
2012(26131)
2011(23429)
2010(23857)
2009(22789)
2008(21657)
2007(19430)
2006(16813)
2005(14785)
作者
(72102)
(60865)
(60379)
(57457)
(38213)
(29252)
(27702)
(23771)
(22934)
(21617)
(20658)
(20415)
(19053)
(18871)
(18730)
(18724)
(18169)
(17676)
(17442)
(17423)
(15045)
(14854)
(14769)
(14012)
(13781)
(13694)
(13448)
(13413)
(12410)
(12146)
学科
(110948)
经济(110838)
(80302)
管理(71654)
(58575)
企业(58575)
方法(53951)
(51588)
数学(48823)
数学方法(48117)
农业(34273)
中国(30958)
(29195)
(29065)
金融(29062)
业经(27766)
(27441)
银行(27416)
(26315)
(23804)
地方(22573)
(19856)
贸易(19842)
(19362)
(19347)
财务(19298)
财务管理(19251)
(18561)
企业财务(18372)
理论(17069)
机构
学院(365157)
大学(359518)
(152139)
经济(149030)
管理(145729)
理学(126833)
理学院(125615)
管理学(123242)
管理学院(122595)
研究(113370)
中国(95353)
(73361)
(72778)
(69202)
科学(67978)
中心(57869)
业大(57182)
农业(56565)
(55913)
财经(55885)
(54286)
(50941)
研究所(50650)
经济学(46840)
北京(44881)
(44238)
师范(43774)
(43703)
经济学院(42595)
财经大学(41468)
基金
项目(246250)
科学(195352)
基金(180458)
研究(180090)
(155802)
国家(154453)
科学基金(134650)
社会(115384)
社会科(109292)
社会科学(109259)
(97761)
基金项目(95475)
自然(87298)
自然科(85372)
自然科学(85354)
自然科学基金(83849)
教育(83655)
(80663)
资助(74787)
编号(74206)
成果(58543)
(55024)
重点(54814)
(52790)
(51719)
课题(50023)
创新(48192)
国家社会(47712)
科研(47554)
教育部(47545)
期刊
(162130)
经济(162130)
研究(99198)
(73795)
中国(68275)
(53919)
学报(53843)
科学(50806)
(50727)
金融(50727)
农业(49285)
管理(48705)
大学(42467)
学学(40615)
教育(33125)
技术(33072)
业经(32366)
财经(27403)
经济研究(24558)
(23934)
(23337)
问题(22429)
统计(19936)
(18808)
技术经济(18442)
(18186)
理论(17517)
农村(16719)
(16719)
决策(16554)
共检索到529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韬  罗剑朝  
本文利用山东泰安农村地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供给时的信贷完全满足、信贷完全配给和信贷部分配给行为。结果表明:与金融机构信贷完全满足行为相比,申贷农户家庭自有土地数量越多、面积越大,越有助于其降低遭受金融机构完全信贷配给行为;户主具有非农劳动专业技能和家庭资产价值越高反而促使金融机构对其申贷金额满足度下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朱喜  李子奈  
本文利用2003年约3000户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了我国农村正式金融机构向农户提供信贷服务时的配给行为。论文采用联立离散选择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农户贷款需求和银行贷款供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我国农户面临着严重的信贷约束,一半以上具备有效需求的农户由于信贷配给无法得到正式机构的贷款。政府干预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农村信贷配给的重要原因,银行和信用社对农户的贷款决策主要决定于政府的农村金融政策。为改善农村信贷抑制程度,政府必须推动金融机构的进一步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彭澎  张龙耀  李心丹  
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对如何改进农村正规金融市场中的信贷配给问题展开研究。具体而言,首先分析了我国农村正规信贷配给的形成机理及对其实现改进的基本思路。然后,基于目前实践中已有的"政银保"模式,分别从理论和实证层面就其如何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银保"可以通过提高银行发放单位贷款的期望利润来增加信贷市场的供给水平,从而缩小供需缺口、改进农村正规信贷配给。以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5年的专题调查为数据来源的实证研究也证明了"政银保"的确能够显著降低农户受到的配给程度,这有利于普惠金融的实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哲  李理  武献华  
就农村信贷来说,正规金融机构的行为是不应被忽视的主题,文中从对项目信贷配给,信贷制度改革,自身既得利益三个方面分析了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村信贷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结论和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冉璐  邓晓霞  
农户与农村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有着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以服务农村金融需求为目标进行评价,我国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绩效存在严重违背支农目标、供给不足与结构失衡等问题。为了达到新农村建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要求,应该尽快实现政策倾斜的具体化,强化资金回流的利益导向机制,促进政策性银行向开发性银行转型,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创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蒋伟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光林  李金宁  冯利臣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信用制度应运而生,但数字信用在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基于2019年中国东北三省农户家庭的调查数据,利用三阶段Probit模型克服信贷需求和信贷可得性导致的双重样本选择问题,实证检验了数字信用对农户正规金融机构信贷违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信用对农户信贷违约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数字信用评分越高的农户信贷违约的可能性越低;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在数字信用影响农户信贷违约的过程中具有显著中介效应。因此,利用数字技术完善农村金融市场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是改变正规金融机构获取农户信息成本偏高与风控难度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定成  
对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主要有促进论、抑制论和介于其中的非显著论三种。为了验证可能的关系,通过对江西省1990年~2006年数据的协整分析,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一直处于压抑状态,农村信贷市场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近乎单一地参与方式,已经明显影响了农民收入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书海  
根据1978-2009年的数据,通过协整检验说明农业GDP与金融机构农业信贷投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来考察两者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农业GDP的增长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短期农业信贷投入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自误差修正项对短期均衡偏离长期均衡的一种调整。从长期来看,农业GDP和农业信贷投入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相互影响的过程。农业GDP对农业信贷投入扰动的响应小于农业信贷对农业GDP扰动的响应,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干预,加大金融支持。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宗义  张俊  唐李伟  
文章构建农村正规金融与农村贫困之间的数量模型,以研究农村正规金融对农村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正规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贫困,但由于农村正规金融供给、需求及金融制度存在缺陷,农村正规金融没能有效发挥其金融功能,在降低整体贫困发生率、缩小贫困农户收入与贫困线差距等方面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葛永波  王家传  苑壮  
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农村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并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两个角度完成对农村正规金融信贷效力的考量:一是统计与调查的角度,二是协整分析的角度。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信贷现状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农村正规金融信贷与农村金融系统及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均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其市场效力难以令人满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周兆函  
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其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绩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杰  马九杰  
近年来,政府部门颁布了一系列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的政策性文件后,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快速发展。笔者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减少贷款手续、创新贷款产品等方式积极服务农村金融市场,对农信社等金融机构的经营构成一定的压力,总体上能够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金融供给,但是也存在服务对象"高端化"、资金规模约束、风险监管困难等问题,因此需要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促进金融"链接"程度和强化风险监管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